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明 >

第69部分

葬明-第69部分

小说: 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代还没有无烟火药,但是黑火药只要做成粒状火药,威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此看来,这些制作火药的工匠要么就是偷工减料了,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掌握粒状火药的制作方法。

再有火铳手的火药都是装在一个牛角里面,装药的时候许多没经验的人很容易装多或者装少,根本无法保证装填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了装填的速度,临阵的时候,手忙脚乱再忘了堵上牛角葫芦的口,火药也会撒个精光。

这和肖天健的认知便出现了差异,在肖天健看来,即便是火绳枪时代,完全也可以采用定装火药,将火药提前分装在小容器里面,用的时候直接倒入到枪膛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装填火药质量相同,大幅减少炸膛的事故。

肖天健属于那种行动主义者,既然想到了便立即采取行动,粒状火药制作起来很简单,不过就是将粉状火药充分的混合均匀,平摊在笸箩上,然后熬一些糯米汁,不管是用嘴喷还是用喷壶喷洒,将糯米汁均匀的喷在摊好的粉状火药上,然后轻轻摇一下笸箩,粉状火药便自己凝结成了粒状火药,阴干之后储存,粒状火药便算是大功告成,这样的粒状火药威力上要比粉状火药强的多,而且不易出现运输的时候震动使火药中比较重的硫磺下沉,木炭粉浮在上层的情况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火药吸湿受潮,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至于分装火药,就更简单了,只要严格的按照装药量把火药等重分好之后,不管是用油纸包裹起来也好,还是用小竹管装好也罢,总之既取用装填方便,也可以有效防潮,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

他手头现在找不到油纸,于是便只能就地取材,找一些干燥的细竹,砍成一段一段的,把火药分装在这些竹管之中,用软木塞堵住口,最后再封上蜡防潮,便算是大功告成。

再有就是肖天健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火铳手用的铅子有点不规矩,要么大要么小,大的装填的时候不容易装入枪膛,还容易炸膛,小的却吧唧一下就掉进去了,枪口稍微低一点,弹丸就会掉出来,即便是不掉出来,也因为火药燃烧时候泄气的缘故,造成弹丸飞不远威力大减。

于是他只能让一个工匠把这些弹丸融了重新铸造,规格必须配合每支枪使之不出现以前的情况,尽可能的精密一些,使之可以有效的和枪膛配合,提高火枪的装填速度和威力。

仅仅几天时间,这些分装火药便装备给了这些火铳手,用的时候他们只要用牙咬掉封口的木塞,直接将火药倒入枪口之中便可以了,肖天健还让堡里面的女人给每个火铳手用粗布缝制了一套装分装火药的腰带,跟后世猎枪的皮带一般,取用的时候也方便多了。

另一边在肖天健的训练之下,这些个火铳手在装填的时候,进步神速,原本一两分钟才能装填一次的速度大幅提升,使装填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两颗的速度,这才让肖天健满意了许多。

除了让这帮人练习装填之外,肖天健还逼着这帮家伙每天长时间的练习瞄准,每个人托着火铳,一拖就是好半天,累的这帮家伙一个个胳膊酸麻难忍,就这还不够,肖天健还给他们每个人枪杆上再挂个石头,增加重量,锻炼他们操枪瞄准时候的稳定性,这法子后世PLA在训练新兵的时候,就常用,肖天健也经历过这样的训练,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要不然的话,他当时第一次打枪,也不可能打出那样好的成绩。

只可惜的是他手头现在火药数量实在太少了,虽然他很想用实弹射击来操练这帮家伙们,但是奇缺的火药,让他无法这么做,再加上这些鸟铳枪管的寿命很短,远比不上后世枪械动辄几千发上万发的枪管寿命,打一枪就少用一次,天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拥有自主制造火枪的能力,所以他实在是舍不得这么用。

制造火药的问题,对于肖天健来说不算是什么难事,后世的人没几个不知道火药的配方,不过就是硝石、硫磺、碳粉罢了,而明代火药的配比已经相当成熟了,和后世的火药配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眼下肖天健手头没有硝石和硫磺,想要自制火药,起码现在并不现实,所以仅有的这点火药,变成了肖天健的宝贝,除了给每支火铳配备三十发定装火药之外,剩下的可怜的火药存量只够让那门虎蹲炮发射四五次了。

不过既便如此,在经过几天的操练之后,肖天健还是忍痛让这帮人来了一次实弹射击,来检验一下这些天来的训练效果。

“开始装填!”肖天健命令他们排成一排之后,大声下令道。

十几个火铳手立即便将鸟铳的枪柄放在了地面上,动作很整齐的从腰间摸出一个定装火药的竹管,咬去竹管前端的木塞,瞬间便将竹管中的火药倒入了枪膛之中,接着便用搠杖插入枪膛捣实火药,在弹丸包里面掏出一颗弹丸,塞入铳嘴之中,再次用搠杖将弹丸捣入枪膛底部,和火药紧紧贴合在一起。

然后他们拿起枪,打开药池盖,将引火药倒入药池,关闭药池盖,点燃火枪上的火绳,张开了龙头,……双手握着枪身竖着摆在自己身前,用嘴吹着火绳,使之不会熄灭,然后一个个的大声叫道:“装填完毕!……”

整个装填的动作在经过几天反复不停的训练之后,这帮家伙已经熟稔的很了,在半分钟左右,这些人便都完成了装填,大声向肖天健汇报。

肖天健满意的点点头,这样的训练还是效果不错的,起码装填速度真是提高了不少,于是他立即再次大声下令道:“举枪!瞄准!”

十几个火铳手兴奋的装填好了火药之后,哗啦一声一起放平了火铳,举枪开始仔细瞄准五十步外肖天健为他们设下的人形靶。

“开火!”随着肖天健一声令下,这些火铳手一起扳下了枪机,只听得一片砰砰的枪声响起,在他们面前立即腾起了一片硝烟,几乎让人看不清目标的情况。

“放下枪!清膛!”肖天健接着大声下令道。

这一排火铳手立即放下了火铳,马上拔出搠杖,插入到了还在冒烟的枪膛中,将枪膛里面残余未燃烧充分的火药残渣清除掉,并且迅速拿起枪,清理药池通往枪膛的小孔,防止药池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引火药无法击发枪膛的火药。

这个时候在靶子那边沟里面趴着的几个人立即爬起来开始检查靶子。

“一号靶命中胸部!二号靶脱靶!三号靶命中头部!四号靶命中腿部……”不多时这帮人便叫了起来,大声的对这边的火铳手报出了他们射击的结果。

有效命中的火铳手立即便喜形于色,咧着嘴大声的笑了起来,刚才他们开枪的时候还真是很担心手里面这家伙会给他们来个炸膛,要了他们的小命,但是现在他们的心情却很是高兴,五十步打中靶子,对他们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却做到了。

那些没命中靶子的火铳手,则是一脸的晦气,好不容易捞到一次实弹射击,结果他们还把铅子给打得没影了,这些失准的火铳手,一个二个都很是懊丧,觉得自己很丢人。

听罢报靶之后,肖天健心算了一下,十二杆火铳命中一半,一半打空,这个成绩虽然他不算满意,但是也算是差不多了,因为这火铳制造粗劣,没炸膛也算是万幸了,一半命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即便是给他一杆让他打,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命中目标,所以他也就点头表示可以接受,并且对那些命中的手下夸奖了一番:“不错!看来你们这几天还算是用心!今天命中之人,晚上每人加一块肉!没打中的每个人就别吃肉了!这叫有赏有罚!枪上肩,向左转!齐步走!……”

第一卷 乱世为匪 第八十三章 厉兵秣马

在范家堡外面,这会儿是口令声练成一片,一队队新兵被他们的长官喝令着,不断的在做各种队列或者刺杀的动作,而且时不时的还会传出震天的喊杀声。

当然了,也少不了军官们怒骂的吼声,以及一些不争气的家伙被按在地上挨揍的惨叫声,总之在经过连番的忆苦思甜的大讨论之后,加上丰富充足的伙食供应之下,现在这二百多新兵操练的热情也已经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个很卖力的跟着他们的班长排长学着各种队列和杀敌动作。

同时为了提高这帮家伙们的训练热情,肖天健还推出了奖惩措施,每天下午所有人在堡外集合,然后进行一次简短的会操,将当天所操练的科目一一进行演练,以此检验各队人员操练的效果。

凡是操练结果达不到要求的班排,便会被罚当场做五十个伏地挺身抑或是绕场蛙跳,同时还要扣掉他们晚上一部分伙食,起码没肉可吃,连肉汤也不用想了。

而对于那些训练效果好的班排,则奖励当天晚上加餐,把那些从训练差的班排扣下的肉食还有肉汤赏给这些训练好的班排人员吃,以此来对训练结果进行区别。

他甚至还搞了几面红旗和黑旗出来,凡是头一天训练结果好的可以第二天在他们队伍中打一面红旗,训练效果差的自然只能扛黑旗,这都是仿效以前他参加军训时候的法子,尽可能的调动人们的训练积极性。

结果这种奖惩措施一经推出,便立即反响强烈,人不是普通动物,人是有羞耻感的,谁也不想垫底,让人看他们的笑话,更何况训练结果和他们的伙食又直接挂钩,谁不想多吃点好东西呀!

于是这帮家伙立即便掀起了大练兵的热潮,各班排人员之间都在互相明里暗里较劲,你今天练刺杀一千次,我便练一千二百次,你练一千二百次,我便练一千五百次……总之没人想垫底,不但要受体罚,没了好吃的不说,第二天全队扛着黑旗出操,这么一来,训练效果便更好了许多,原来计划着三天完成的训练科目,结果往往一天下来,便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了,这样的奖惩措施对于训练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肖天健看着暗中笑得没了眼睛。

对于临战时候的指挥,肖天健也进行了改进,以前他都是亲自喊口令,来指挥手下动作,可是经过这两次实战检验之后,肖天健发现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不能一直喊口令,这么一仗下来,他每每都喊得喉咙冒烟不说,还时常要中断口令,发布新的命令,这么做很容易出现让手下人搞不清状况,容易出现混乱。

而且以前他手下也就是几十个人,喊口令还能对付,可是现在他手下的人越来越多,要是还用以前的法子,恐怕一仗下来,他把喉咙喊破也不见得够用的,所以再单凭喊口令已经不足以支撑他指挥作战了。

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甚至超出了所有事情,所以肖天健他在忙活其它事情的时候,对这件事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用其它东西替代单一的用嗓子喊口令以解决有效指挥手下的问题。

本来他也想弄西方近代军队使用的那种风笛和军鼓,可是这地方去哪儿搞风笛那种西方特有的东西呀!即便是有,谁会用呀!肖天健又想到了后世军队中常见的军号,但是这东西时下也没有地方搞,也没人会用,于是选择便只剩下了能找到的东西了!

古代战争指挥作战,基本上是以旗帜和号角还有战鼓等东西来指挥军队作战的,而眼下肖天健能用的也只有旗帜和现成的腰鼓、唢呐了。

有关旗帜的问题,肖天健其实早有考虑,他总不能一直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