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军魂 >

第649部分

抗日之铁血军魂-第649部分

小说: 抗日之铁血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培中佐有消息吗?”松不直亮冷冷的发问道

    “还没有,里约定的时间还有十分钟……”

    “师团长阁下,我请求亲自到前面指挥”平贺贞藏对松不直亮道

    “嗯,我同意你的请求,你的任务是,给我稳住现在的控制区,收缩兵力,积蓄力量,等安培中佐发起攻击,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刻”松不直亮严肃异常道

    “哈伊”平贺贞藏带着自己的卫队匆忙离去

    “报告,吉田机关长报告,支那援军还在跟加入满洲国国防军你的傅殿臣部激战,他们就算要绕道而行,至少要明早才能够赶到……”

    “八嘎,明早,那现在出现在吉林城外的支那援军是从哪里来的,吉田那个蠢货,让支那人呢给骗了……”松不直亮气的挥刀砍向桌子的一角,坚硬的桌角应声而断,掉落在地上

    “师团长阁下,要不要……”

    “要什么,向司令部报告实情吗?”松不直亮就像是一只受伤的野兽,红着眼眼睛对自己的副官怒吼一声

    “师团长阁下,如果不报告的话,司令部追究下来……”副官嗫嚅道

    “只要安培中佐能够从支那人的背后偷袭成功,就能够打乱支那人的进攻步骤,到时候,我们重夺回战场主动权并不是难事”松不直亮说道

    “可是,安培中佐能够成功吗?”副官反问道

    “他一定会成功,安培是我见过的最大胆的军官,他一定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的”松不直亮笃定的说道

    安培中佐确实也不负松不直亮的厚望,他带着进两个大队的日军潜行之双山坳,但是中途他走岔了一条路,比预定时间要晚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感到预定地点

    行军途中,不方面打开电台联络,他们也听到了吉林城方向传来的激烈的爆炸声,也有一丝怀疑,但是安培是个执着的人,他不管吉林发生了什么,一心一意的朝自己预定的目标而去

    安培中佐帮了松不直亮,但他却牺牲了自己,正是因为他从双山坳发起突然袭击,令东纵后方大乱,翟乐全急调前线部队回援,让松不直亮有机会率日军残余撤出了吉林城,避免了大的损失

    要说失误,也不能算是翟乐全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是这一支日军偷袭的力量相当强大,仅凭一个连的兵力,又是突然袭击之下,当然是挡不住

    虽然没能够挡住安倍的偷袭,但是,还是阻挡了日军十五分钟的时间,给翟乐全一个调兵回援的机会

    日军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后方,这也是翟乐全没有想到的,日军居然饶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过来,避过了自己城外的侦查兵,很显然这是有预谋的

    日军能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派出一支部队从自己后方偷袭,这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

    虽然翟乐全在双山坳布置一个连,按照军事上的常识,这非常正常,双山坳那边就只能展开一个连部队,多了就浪费了,何况,附近还有游动的哨兵

    但是日军来的也是一支骑兵,专业的对业余的,业余的自然是不是对手,游动的哨兵就是被日军骑兵解决掉,才没有发出警告的

    接到日军突然出现在双山坳,翟乐全和夏尚智是一同惊出了一身冷汗

    双山坳的背面就是吉林城内居民的一个临时安置点,那里安置了近五万的居民,一旦日军攻破了双山坳,那安置点的五万老百姓就危险了

    这五万老百姓要是出了事,他可就百死莫赎了

    马上抽调部队,旅部的炊事班,养马的,还有轻伤员,警卫排,只要是能够拿枪战斗的,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全都派了出去

    另外,又从维持安置点秩序的兵中抽调一个连火增援双山坳

    除了这些临时紧急的处置之外,翟乐全还马上从跟日军激战中的六个主力团中抽调了一个下来,让教1旅补充战斗位置后,马上赶往双山坳

    同时在老虎庙的周保升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将留作预备队的那个骑兵营派了过去,林铁山团长亲自带队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一章:中东铁路路权!

    “陆总,吉林战报……”

    “嗯,好消息?”

    “消息是好消息,日军已经被我军击溃,正向西逃窜,只不过中间出了一点儿小纰漏”周宇斌有些紧张的说道

    “哦,我看看?”陆山接过电文,仔细在灯下浏览起来,哈尔滨是国际化大都市,虽然遭了灾,后又遭遇兵火,破坏最严重的是沿江地区,其他地势比较的地方并没有太大的损坏,电厂、水厂这些公共设施和企业还是能够照常运行的,所以,现在的陆山,办公条件比之前要好多了

    起码可以用电灯,油灯太伤眼睛了

    “这个翟乐全,这样的错误他怎么就该犯呢?”陆山看了电报内容,不禁发怒道

    “陆总,翟总指挥也是没有想到日军会绕那么远的路,这才被日军钻了空子,所以……”

    “你甭替他求情,错就是错,那可是五万多老百姓,这要是落到日军手中,后果有多么严重?”

    “是”

    “幸亏发现的还算及时,将士们用命相抵,这才没有造成巨大的损失,翟乐全有指挥失察的责任,全军通报批评一次”陆山在电文上写下自己的处理意见道

    “陆总,是不是有点重了?”

    “这还算重,要不是还在打仗,撤了他的职都算轻的了”陆山一瞪眼道

    “是”周宇斌接过电文讪讪道

    “慢着,把电文给老秦他们看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陆山想了一下,叫住周宇斌道

    “是”

    “回来,别拿这张,要空白的明白吗?”陆山又叫住了周宇斌道

    “明白了,陆总”周宇斌点了点头

    虽然说在军事指挥中,统帅有乾纲独断的权力,用的好了,自然是无往而不利,可用的不好,那就容易产生巨大的弊端,将领听不进下属的意见独断专行,这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陆山不希望迷失在这种生杀予夺的权力之中,这样不仅对自己不利,也对整个东纵的发展不利

    他虽然知晓未来但未来不一定就一定会发生,他也不是万能的,是人就有缺点

    他也有缺点,情商太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现在虽然有了些进步,但还差太远了

    尤其东纵处在一个转变的关键期,整合东北的抗日力量,组建自己的政权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稍有不慎就会有巨大的麻烦

    可以说东纵的发展在他的脑子里,但又出了他的脑子形势变化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陆山是希望军政能够分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东纵内部就有不同的政党存在,组织和国民党,组织虽然高度统一,可并不等于没有不同的政见,国民党内部就不必说,本来就是一个大杂烩,从来就没有变化过

    还有无党派的爱国人士,要将这三者统一起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他在东纵内允许组织的存在,已经让不少国民党籍的原东北军军官和士兵产生了不满

    大家在抗日的旗帜下走到了一起,但不等于就能够认同对方的信仰,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军队思想的问题很关键,以现在国、共的关系,那是水火不相容,别说,在满洲,组织做过不少伤害东北军民族情感的事情

    中东路之战才过去不到三年,很多人都记忆犹

    一旦他要整顿军队,他能够压制矛盾爆发,但是却未必能够永远的压制下去

    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秦时雨跟他提过,是不是可以另组一党,这样可以统一全军思想,不管是国民党还是组织,只要在东纵内,就必须加入党,或可保留原党党籍

    陆山思虑再三,这不可取,第三党势力必然会被现在的国、共两党排斥,而且还会给未来的抗日统一战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

    中国已经够乱了,手里握着枪杆子的只有国、共两党,其他的都是草台班子

    没有信仰,没有主义,是绝不可能长久的

    国民党人多势众,但是内部分歧太大,党内派系众多,争权夺利,组织则凝聚强,但是势力弱小,生命力顽强,而且信仰纯洁,具有发展潜力

    而且就算陆山自己组党,也未必能够弄出一个可以比组织强的政党,他自己本身就是受组织教育多年,骨子里的信仰还能轻易的改变不成?

    那么该咱们解决眼前的问题呢,是压下内部的矛盾,还是寻找某种方法来化解呢?

    当然,陆山自己是最大的无党派人士,虽然他们之前都是东北军,陆山还是一个班副,但他却没有加入国民党,秦时雨是基层军官的身份,他倒是加入了国民党

    雷冬也是无党派认识,铁猛被开除出军队,也跟党派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唐聚五等人,原先都是东北军中的中下层军官,东北易帜后,都集体加入了国民党

    而李杜和冯战海等人就不必说了,都是国民党的党员

    组织方面,柳玉书算是在东纵内职务最高的一个,但是在组织中他的职务却不是很好,无论是担任东纵特支书记的王鹤寿还有曾经担任过抚顺特委书记的张贯一资格都要比他老的多

    而现在张贯一也是一旅之长了,原先抚顺煤矿中很多组织成员,在东纵中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洗礼,很多人也都纷纷的走上了中下级军官的位置

    特别是第九旅,组建的东纵主力旅之一,其骨干成员基本上都是组织成员

    李杜的队伍和苏炳纹的队伍如何处理,这也是一个问题,他们两位可不比冯战海和李海青,在东北军中可是资历很老了,而且素有威望

    是合并还是联合,这里面区别可就大了

    还有一个不让陆山放心的丁,资格跟李、苏两人差不多,但整个人是个墙头草,现在虽然跟日本人藕断丝连,但毕竟还没有做出投日的举动

    这么处置这个人,陆山也在思考,他最希望的自然是夺了他的兵权,收缴了他的部队,然后打乱编制,彻底的将他变成光杆司令,然后弄一个闲职去养老

    但是,丁也是从政多年的老狐狸了,他会轻易就范吗?

    陆山的原则是,只要你不投日,那就暂时容忍你,如果你投日,那就对不起,只有动刀兵了

    虽然如此,陆山还是亲笔给丁写了一份信,请他过来哈尔滨一同商讨抗日大计

    但是丁来不来,他也说不好

    这部队多了,实力强大的了,反而不像以前那么好管了,陆山感觉压力很大,除了处理军政事务,他开始有选择的抽空读一些书籍了,什么《资治通鉴》、《曾国藩家书》之类的讲述谋略型的书籍

    以前他是绝对读不下去的,最多也就翻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记,《三国》《水浒》有时候也读一点儿,只能算是通读

    大部头的书,尤其是文言文,那个咬文嚼字的劲儿,他一看就头疼,翻译成白话文注释就好多了,所以一般情况下,他看一遍文言文,然后就看注释了,注释看的比原文要多得多

    现实压力下,逼着他不停的学习,当然还少不了各种主义理论的书籍,柳玉瑶的那本《宣言》还在他手中呢,平时处理事情不顺的时候,也会拿出来读一读

    还有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