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汉 >

第172部分

恶汉-第172部分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董俷一定要杀,董卓一定要打压。

对于刘陶等一干太学院出身的士人而言,这是他们最后地机会。

但是,对于刘洪这个名字,刘陶等人却无话可说。

汉帝非常满意张让提出的这个名字,连连点头说:“阿父说的不 错。皇叔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按照辈分。刘洪是汉帝的叔叔。

而且对于历法天文方面而言,可称得上是大汉的第一人。

曾担任过执掌天时、星历的太史部郎中,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横行间的位置等等一系列在当时的整个世界而言,最为准确地数 据,并且被收入了四分历中。

此外,刘洪精通政务。也熟识数术。

所著作地七曜术和八元术。在当时整个天人感应体系当中。算得上是极具权威。

熹平六年,刘洪因父丧而致仕。在家中编纂《九章算术》而再次闻名天下,之后更因为这个原因,而担任上计掾,主掌天下财政。光和六年,因得罪了十常侍封谞而被罢官,于是在家中休养,同时又编纂了一部奇书,名为《乾象历》,为世人所称道。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封谞被杀。

刘洪因此而再次出仕。不过因没有贿赂张让,只得了个谷城门校尉的职务。

此人性情淡漠,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而且为人公正,在 阳城内也算是极有名声。

袁隗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睛猛然张开。

用复杂的目光看了看汉帝,心中一叹,又闭上了眼睛。

昨夜汉帝曾派人前往他的家中,只请他在朝堂上说一句话,就是先前的那些话语。

当时袁隗还没有想到刘洪这个人,可是现在……

刘洪这一次算是再次走进了汉帝地视线内。如今汉帝分封州牧,委派皇室宗亲。说实话,刘焉、刘虞,袁隗倒还不在意,可刘洪这个人,却地确是具有才能啊。

如果汉帝重用刘洪,那么以刘洪在 纬术上地造诣,绝对会令皇权巩固。

袁隗的心情现在是非常地复杂。

阉寺未除,帝党又兴。内有襟肘,外有武夫虎视眈眈,士人的出 路,又在何处呢?

不一会儿的功夫,谷城门校尉刘洪奉命来到。

刘洪现年五十上下,八尺身高,不过体态却显得有些臃肿。庞庞的脸上,总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打转,走起路来小碎步飞快,很有精神。

“臣,刘洪叩见皇上。”

汉帝不喜欢刘洪,不是没有原因。

不管刘焉还是刘虞,这些人都是相貌堂堂,仪表不俗。

可刘洪呢,却显得太普通了,普通的让人看一眼,马上就会忘记。

但现在,汉帝还是要保持和煦笑容,“皇叔快快请起,朕今日召见皇叔,是有事商议。”

刘洪站起来说:“敢问皇上有何吩咐?”

“皇叔,昨夜雷击嘉德殿的事情,你可听说了?”

“臣略知一二。”

“敢问这可是上天之警示?”

刘洪沉吟片刻,“皇上乃天子,上天之子,为上天所护佑。若这江山社稷中发生了事情,上天一定会有所提醒。老臣以为,雷击嘉德殿,确实是上天给皇上的警示。”

刘陶等人长出了一口气,不愧是星历第一人。一语中地啊。

“敢问皇叔,可能推算出上天有何警示?”

“皇上,天意难测。这警示是好是坏,老臣一时间也说不清楚。若皇上能给老臣一点时间,老臣定竭尽全力,测算天意……”

“三十天的时间,够吗?”

“恩,够了!”

“那好。朕就等一个月后,聆听皇叔的答案。”

刘陶有点急了,“皇上,那皇甫义真

…”

“正因为是皇甫嵩地死,引发出这样的事情,故而朕必须要领会天意,放能做决断。薰俷等人继续看押,不过如此一来,鸾卫营将无人掌管。那位臣工愿为朕分忧呢?”

一句话。满朝寂静。

谁愿意跑去鸾卫营那种地方当官,就算是给个三公的职务,也丢不起那个人。

刘陶等人很自觉的低下头,不吭声。

反而是大将军何进开口:“皇上,如今鸾卫营颇有章法,若冒然换了别人。恐怕不美。臣有一议。可令薰俷继续担任鸾卫营校尉。  是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不许走出鸾卫营一步。任何人也不得擅自和薰俷见面,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齐美?”

何进的这个主意,让朝堂上的士子不禁错愕。

这,又算是什么看押?在刘陶等人地眼中,董俷这不但不是惩罚,整日呆在众香国中,甚至是一件美事。

可没等他们站出来反驳,汉帝似乎已经倦了。

“既然大将军如此提议,那就这么办吧……令董俷留守鸾卫营,未得旨意,不得踏出鸾卫营半步,退朝。”

汉帝甩袖离去,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

当晚,袁隗找来了袁绍,在密室中商议。

“本初,我观那董家子如今深得皇上喜爱,似乎有点尾大不去的味道了。”

袁绍却依旧是一副平静之色,令袁隗非常满意。说实话,之所以看重袁绍,也就是因为这小子有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学养。这一点上,袁术比起来就差的太远了。

在朝堂上,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喜怒不行于色。

袁绍越是稳重,就越是衬托出袁术的轻浮,也就更坚定了袁隗把袁术赶出 阳的想法。

“叔父,那董家子如何尾大不去?”

袁隗说:“今日皇上命刘洪观察天象,体测天意,很明显是想要保住那薰家子。”

“叔父为何如此说?”

袁隗冷笑一声:“刘陶那些蠢货不知道,可我却是清楚。延熹三 年,刘洪就和蔡 结识,并且一次制定了历法,关系密切。光和元年,又是蔡 推举,刘元卓担任郎中,在东观和蔡 、卢植一起编撰律历 志,三人被称作东观三友,极为亲密。”

“侄儿倒是不太清楚此事。”

“你当然不知道……这三人经常因为学识上的问题,争吵不休。在外人看来,他们三个势如水火。可我却明白,这也算是他三人的自保手段。蔡 善文通音律,刘元卓精通历理又密于算;而卢子干,可称得上是经学大师,只是他声名不如郑玄响亮,故而了解地人不多。”

叹了口气,袁隗又道:“光和元年,刘元卓因擅自揣测天意,妄言光和二年天象不中,却引发出东莱大震,为皇室中人惶恐,并获罪险些被杀。还是蔡 偷偷出面,为他说情……皇上免了他地死罪,让他去谷城门当了一个看门的门侯。你说,他们关系如何?”

“这个,的确是有些过密。”

“只怕张让举荐刘元卓,也是皇上的意思,我总觉得今日朝堂上的事情,有蔡伯 的影子。”

袁绍一怔,“叔父,蔡伯 是个忠厚地人,不会耍手段吧。”

“本初啊,你还是年轻啊……蔡伯 为三君之一,久经宦海,虽起起落落,却没有过生命危险,为什么?此人精通自保之道,不是不会耍手段,而是不屑于耍手段,害怕辱了他大儒地名声。可这老头若是真地耍手段的话,却是极为老辣啊……你看今日朝堂上,皇上地一言一行,甚至包括张让和何进,只怕都被他算计了。”

袁绍闻听,不由得沉默了。

“叔父,如此说来,那蔡伯 岂不是我等心腹大患?”

“那倒不至于。蔡 惜名甚于性命,这一次若非是为了他那宝贝女儿,恐怕也不会出手。只要薰家子不死,蔡伯 就不会掺和进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保董俷。”

“然后呢?”

袁绍糊涂了,“要打压董家子,又要保董家子,侄儿真的不明 白。”

“董家子要保,是避免帝党的实力扩张。董家子不死,蔡 就不会出面,他不出面,帝党的声势就难以加强。打压董家子,却是因为他不死,就会因蔡 的关系而获得皇上的信赖。我怕到时候……董家子加入帝党,那可就真的是羽翼丰满了。”

听完了这番话,袁绍反而笑了。

“叔父,侄儿以为您这是过虑了……董家子加入帝党又能如何?无甚功名,一介武夫罢了。只要蔡老头不出面,又有几人会因董家子的加入,而向帝党靠拢呢?至于董卓,也不足为虑。就算他兵强马壮,又能如何?到时候大将军一纸征召,还不是要乖乖的入京?入了京,董卓就变成了牢笼中的老虎,又有什么威胁呢?”

袁隗一听,眼睛放亮。

袁绍说的不错,只要抓住何进,董卓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看起来,自己确实有些过虑了……

“那以本初之见,当如何?”

袁绍沉吟许久后,轻声道:“叔父,我拟请大将军派张孟卓前往凉州,同时请叔父书信一封与太尉张温大人,命他派周慎将军兵发安定,于侧翼虎视董卓。周慎曾受叔父提携,张邈又是我的心腹好友,这二人进入凉州,一方面督促董卓决战,另一方面趁机分了董卓的功劳和兵 权。这等于抰制了薰卓在凉州的发展,以慰叔父之担心。”

“可是那八厨之一的张孟卓?”

“正是!”

袁隗连连点头,“若是如此,我心稍安。”

袁绍微微一笑道:“至于我们,依旧保董家子,以安那董仲颍。如此一来可结好董仲颍,二来嘛也可向蔡翁示好……左右逢源,说不定,还会给我袁家添一虎将。” “此计甚好,就依本初。”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一六0章 韩与马(二)

洪登上太阁太史部,一下子引发了阳人强烈的好奇

天象、纬……

这个自先秦时期就出现的玩意儿,说起来玄奥诡谲,少有人能明白。而后又有薰仲舒加入天人感应说,只把个纬之学吹捧的更加神秘,更加的高深莫测,令人难以理解。

可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就越是严重。

毕竟这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东西,再加上之前董俷建春门活劈虑,鸾卫营击溃官军等一系列事件的烘托。莫说是阳人,一时间青、、豫、司以及三辅地区的百姓黎民都为之所吸引,把目光投注在阳方面。

以至于那幽州的张举作乱,凉州的羌人造反,反倒不为人所关心。

甚至张举的脑袋送进了阳的时候,也无甚围观者,让前来传送捷报的刘虞使者好不怪异。

张举人头送上去了,却没有人接见于他。

使者无奈,只好在阳寻了一间客栈,暂时居住下来,等候汉帝的召见。

五月,连续十余日的高温过后,一场倾盆大雨,让阳人再次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凉爽。

位于西园的鸾卫营内,董俷端坐在中军大帐中,捧着一卷兵书,却神游天外。

杀了虑,过后仔细想想,觉得这事情似乎闹得有点过了。但杀了就杀了,也没什么好后悔……董俷在监牢的几天里,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演义评书当中。薰卓为何最后落得千夫所指?

是他不懂得时务,有些看不清楚自己地份量,以至于干出了废立的事情,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按照演义的说法。汉献帝明明比汉少帝要聪明,如果董卓真想要夺取汉室,做那大奸臣地话,一个懦弱无能的少帝在位,不是比一个聪明的献帝更有用处吗?

当然,这里面肯定少不得士子的推波助澜。

至于历史上的那个董卓,董俷已经不再是那么相信了。

史书,还不是士子文人所书。里面究竟有多少真实,只怕谁也说不清楚吧。

士子文人,可用而不可信!

这是董俷得出的结论。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原以为凶多吉少的结果。好奇心驱使下,薰俷请求任红昌摘下面具。

且不论她是不是历史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