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汉 >

第178部分

恶汉-第178部分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中之意,却已经表明了心迹。

薰金沉吟了片刻,从贴身的内衣夹层取出两封信,递给了董卓。

“这两封信,一封为我家主人所写,另一封信……大人看罢。告知小人答案就行。”

薰卓扫了一眼信封,不禁打了一个寒蝉。

其中一封信上。赫然盖着皇帝的印信,这分明是一纸诏书啊。

打开信。仔细的看了一遍。薰卓肃容道:“请转告大人,就说薰卓定奉旨而行。”

薰金说:“在小人出发之前,主人曾让小人转告大人几句话:公子在阳为士人不容,但只要有主人在一日。定然会保公子周全。大人当积蓄力量,来日方能有所作为。若能成事,则大将军一职非将军莫属,故而如何作为,请大人三思而行。”

这番话,说的很巧妙。但清楚的表达了董承的意思。

究竟是董承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薰卓不想询问。这可是个天大地好处。正可以助他在凉州站稳脚跟。

薰金离开不久之后,阳就传来了董俷被打入大理监。险些被人陷害的消息来。

紧跟着,袁绍派来了张邈,美其名曰协助。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那袁绍地心思。张邈前来,恐怕并不只是单单为协助薰卓那么简单。

张邈很明事,来到陇西之后,并不急于插手军务。

可董卓心里很清楚,这张邈不是不想插手,而是在等待时机。只要凉州战事一平息,他肯定会窜出来。那时候,以袁家四世三公的能力,分了薰卓地权,易如反掌。

袁家人,你们好算计啊!

不过董卓却不担心,既然有董家支持,那就放马过来吧。

故而当李儒说出韩遂可能有阴谋的时候,董卓很配合的把金城人马全部调到河谷。

想突围,那就突围吧。

只要你在凉州,就跑不出我手心。

而在李儒方面,也正好除了胡轸,出心中一口恶气。

******

北宫伯玉被张绣拿住,押到了董卓的面前。

看到北宫伯玉,董卓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自家的大女儿和大女婿,心中顿时升起杀意。

“北宫玉,我可是久闻你的大名了!”

薰卓故意叫出北宫伯玉早先的名字,脸上流露狰狞的笑容。

北宫伯玉面色灰白,心中充满了绝望之意。他很清楚,董卓绝不会饶了他的性命。

有心做地硬气一些,可这腿却不停地哆嗦,扑通跪在了地上。

“当日你杀我女儿,可想过今日?”

深吸一口气,北宫伯玉说:“要杀要砍,随你地便……”

“哈哈哈,我要杀你,如同碾死一只蚂蚁般简单。不过我现在突然想告诉你一件事,相信你一定愿意听。就在你和我交战的同时,你那好友韩遂,占领了金城。”

北宫伯玉眼睛一亮,但看到董卓脸上地笑容时,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不过他没有来救你,而是带着粮草兵马,往安定投那李文侯和边章去了。嘿嘿,你那最信任的盟友,如今已经抛弃了你,不知你这位破羌之王听了,有何感想?”

“他,他又……”

北宫伯玉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张口吐出了鲜血。

韩遂,我为什么总是要相信他呢?都说读书人识廉耻,讲忠义,可他为何一次次的出卖我?

看着北宫伯玉惨白的面容,董卓一阵快意。

“来人,把这反贼推出去斩了!”

有小校过来拖着北宫伯玉就走,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逞到了薰卓的面前。

“华雄、徐荣!”

“末将在……”

“自今日起,湟中破羌人马归你二人掌管。不管怎么说,那破羌也曾是我女儿的部属,你们要好好打理才是。秦胡兵交由韩猛指挥,原南阳兵,归于张济指挥。李傕、郭,带本部人马前往立刻前往金城,通知牛辅增派人马、粮草,各部就地休整。”

“喏……”

“李儒、李肃,你二人随我去一趟白马羌,我要去见见那白马羌王……”

说到这里,董卓目光一转,盯住了张绣。

张绣年方十八,生的仪表堂堂,颇有威严。

薰卓想了想,“张绣,我将我麾下五百博浪士交予你,你即可携带北宫伯玉人头,前往阳。到了阳之后,先去求见我家狮儿,将人头交给他,就说我没有忘记当初和他的约定。要他再忍耐一下,若是有问题,就去找他岳父和董承商量。”

张绣闻听,先是一怔,可旋即惊喜异常。

“大人,人头交给公子之后,绣当如何呢?”

“留在他身边,好生保护他……西平回转凉州之时,你就是这厉祖军校尉。”

张济叔侄兴奋无比。厉祖是他们老家,厉祖军校尉,岂不是说董卓会让张绣独领一军吗?

厉祖啊,到时候我叔侄就能衣锦还乡。

张绣单膝跪地:“小将誓死,定护卫公子周全。”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一六四章 尘埃落定

洪走上嘉德殿,胖胖的脸上,写满了疲倦二字。

视满朝文武若无物一般,径自跪在丹陛下三拜九叩,“启禀皇上,臣刘洪不辱使命,三十天体察天意,终有所得。天意如何,皆书于奏章之中,呈请皇上御览。”

说着话,从大袖中取出竹简一卷,高捧过头顶。

“阿父,呈上来!”

张让连忙佝偻着身子,走下丹陛,从刘洪手中接过竹简。可就在这时候,令满朝文武惊骇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当张让从刘洪手中拿起竹简的一刹那,刘洪的脸色突然通红,喉咙抖动了两下之后,一口鲜血喷出来,溅的张让一身都是血红。

刘洪瘫在了地上,气息奄奄。

汉帝先是一怔,但迅速反应过来,大声喊叫道:“太医,太医何在?”

嘉德殿上乱成了一团,所有人都惊恐的看着昏迷的刘洪,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聪明的,隐隐猜到了其中的端倪。

想当初许劭月旦评评点董俷三人的时候,不也是一口血吐出来挂掉了?

难道说,这不是在做戏?而是刘洪真的泄露了天机,故而才遭到了如今的天谴吗?

张让手捧竹简,站也不是,退也不是,半天说不出话。

有人唤来了太医匆匆上殿,为刘洪检查了一番后,回答说:“皇上,皇叔气脉虚弱,需尽快调养才行。若是在耽搁下去。臣恐皇叔有性命之虞。”

“因何如此?”

“皇上。皇叔的脉象虚浮,而且极为怪异。臣从医二十载,却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故而也不好说明。”

“既然如此,快快搀扶皇叔下去,好生调养。”

汉帝说完,又对张让道:“阿父,快将手中书卷呈上来。朕要看看天意究竟如何。”

张让闻听,忙奉上了竹简。

汉帝打开竹简,见上面洋洋洒洒书写千余字。

但内容无非是一个:雷击嘉德殿,是因为朝中有忠良为宵小所陷害,故而警示之。那忠良为勾陈降世,一如文王之雷震子一般,是上天派来护佑大汉江山社稷地忠臣……

汉帝抬头。突然问道:“何人是朕地雷震子?”

此言一出,大殿上一片寂静。

汉帝分明是把自己比作了周文王,听上去似乎有点怪异。可即便怪异,谁敢开口。

好半天,司徒陈耽挺身而出道:“天书所言雷震子,必为皇甫义真。”

何进阴阳怪气道:“如此说来,雷震子已死,岂不是说我大汉必将亡于吾皇之手?陈司徒。你好大的胆子,诅咒大汉江山,更污蔑吾皇昏庸无能。我且问你,天书所言,朝中有忠良为宵小所陷害,也就是说那忠良之臣尚未弃世,与皇甫嵩何干?”

“这个……”

张让也开口道:“老奴幼年时曾听人说。凡上天所派。定有异象。传闻那雷震子相貌秉异。非常人之相。幼年曾为人所弃,后来才成为文王之子。和皇甫义真完全无关啊。”

又有东观博士站出来说:“臣闻董家子生就秉异相貌,且名字中的‘俷’字,亦含‘弃’之意。以臣之见,天书中所言大汉忠良,莫非是指的那董家子董西平吗?”

袁隗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蔡老头可真是为了保他这个女婿,什么都敢说啊!

连董俷是雷震子转世的瞎话都愣是敢往外编,他还真的是不怕这上天给他天谴吗?

东观博士,大都以蔡为马首瞻。

可以说有一大半是以蔡学生而自居,剩下的那些人,或是钻研经学,却以卢植为师。

汉帝闻听,不禁连连点头。

而卢植此时也站出来,恭敬的说:“启禀吾皇万岁,臣尚有一本。”

“奏来……”

“前日臣于蔡翁家中做客,偶然见有一书,名《敕勒川文集》,据说是有蔡翁之女昭姬编撰,尚未完成……不过,臣随手翻阅,发现其中颇有奥妙,特别是有一种断句之符号,非但浅显易懂,而且于文章阅读,颇有益处,臣当时甚为惊讶。”

谁也不晓得,这卢植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地事情,好像和主题不着边啊。

倒是汉帝笑逐颜开,点头说:“蔡翁学究天人,有三君美名。想必那些是他所创吧。”

“臣当时也以为是如此,可后来一问,才知道这断句符号,实乃董家子所创。”

“啊?”

就连袁隗都吃惊不小。

那董家子还有这等本事,一武夫而已……

“董家子?可是那董西平?”

“正是!”卢植笑道:“那董家子生的确粗豪,五大三粗的看不出还有这种本领。臣当时也不相信,就取笑蔡翁说:伯先生

张目可以理解,但有些过头了。”

“哦,那蔡翁如何回答?”

“蔡翁说,那确实是董家子所创,非是他为董西平张目。之所以起名为《敕勒川文集》,是因为董家子自幼长大的地方,就是凉州董家的敕勒川牧场。而敕勒川三字之名,还别有来历。据蔡翁之女昭姬说,那是源自董家子所创作的一首民歌。”

这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有趣了,赳赳武夫化身翩翩文士?

汉帝问道:“那民歌是如何唱的?”

“说实话,那民歌文辞不美,却带着雄劲之豪迈,颇有塞外民族之风味,若无生活于西北苦寒之地地经历,定然无法创作。臣曾征战沙场,甚爱此歌之粗矿,故牢记心中……今日皇上既然询问,臣且唱之:敕勒川。武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曲调经过蔡父女精心修改,而卢植那略带苍老沙哑的声音唱来,更显风韵。

一时间,竟有人似乎有一种眼见西北大地之苍凉地风情。

一曲唱罢,连袁隗也忍不住拍手叫好。可拍完了手,却似乎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汉帝也不禁轻声唱和,连连点头。

“这董家子。倒是个有才艺地人啊。”

“皇上,只怕此歌非董家子所创,而是抄袭他人之作。”

卢植闻听愕然,“陈司徒,敢问是何人所创?陈司徒可能够说出来历?另外,那董家子曾与昭姬相伴,并为昭姬作诗一首: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敢问也是抄袭?还有当日董家子在鸾卫营所创《木兰歌》,抄袭何人?”

陈耽被问的哑口无言。

卢植从袖中取出竹简一卷,捧过头顶。

“皇上,董家子在鸾卫营之时,曾整理出《道德经》一卷,并附有断句之标点用法。呈给皇上。”

袁隗、何进,面面相觑。

那董家子,居然真的有这种本事?

两汉时代,特别是在西汉早期,黄老之术可说是皇室必读的文章。

自董仲舒之后,虽说儒学兴起,但对于皇室而言。却是外尊儒术。内尊黄老。故而每个皇帝都曾经诵读过《道德经》。即便是汉帝刘宏,也不例外。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