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汉 >

第407部分

恶汉-第407部分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顾皓起身,拉着顾雍在书房中打开了一个密室,然后转动密室地机关,地面上出现了一条通路。

“这通道,原本是咱顾家的祖先所留下来,直通震泽芦苇荡。你立刻准备,带着家眷从这里撤走。出密道之后,你立刻乘船前往归且岛,还记得那震泽水贼苏飞吗?”

归且岛,苏飞?

顾雍啊的一声轻呼,看着顾皓,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惊骇。

那苏飞,是这两年来在震泽中最有名地人物,麾下二百水贼,端的无人能敌。

可是,顾雍怎么也不会想到,苏飞竟然是……

可去年的时候,苏飞还带人袭击了顾家堡啊!

顾皓见自己这个平日里遇事不惊的儿子,露出吃惊地表情,也不禁有些得意了。

“很吃惊吗?其实苏飞早在多年前就和我相识。他本是洞庭匪首,后因战败,而流落此地。我与收留了他,在秦大人从震泽撤兵后,就让苏飞带着人占据归且岛。表面上他是水贼,可实际上却是我顾家的人。苏飞这个人很讲情义,你找到他之后,把情况和他说明,请他护送你离开江东……至于去何处,你自己选择。”

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地人。

可没有想到,父亲早就安排了后路。这说明,多年前顾皓就已经预见到了天下大乱地格局。不过顾皓只想在乱世中保命,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灭顶之灾。

“快去准备吧,你去投靠武功侯也好,寻找刘表也罢,或是归顺曹操袁绍,为父都没有意见。只是我要你记住,不管你投靠什么人,他日定要重新光复我顾家门楣。”

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肉麻地话语,都显得很没有意思了。

顾雍双膝跪地,磕了一个响头,转身离去。

片刻之后,顾雍带着妻子,怀抱着幼女,手里还牵着八岁的儿子,从密道中悄然离开。顾皓关闭了密道,而后又把火油浇在书房中。也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声轰隆巨响,却是顾家堡被破,凄厉地哭喊声,在顾家堡的上空中回荡不息。

终于,还是顶不住了吗?

顾皓却露出了笑容,他端坐在书房里,提笔作画,神情显得格外轻松。

刘全浑身是血,如同一个血人似的,带着一群人冲进了书房里,明晃晃的刀枪,对准了顾皓。

顾皓放下画笔,神色自若。

“尔等来的真是缓慢,我一副画已做好,你们这才过来,实在是……怎么,刘玄德就是想要靠着你们这些乌合之众,立足这天地之间吗?痴心妄想,痴心妄想!”

一句话,说的刘全恼羞成怒。

“你这老儿,找死……”

健步如飞,抡起大刀就要取顾皓的性命,哪知顾皓轻轻一推桌上的火烛,只听噗的一声,桌案立刻燃起了火焰。那火势瞬间蔓延,从桌子上蔓延到了地上。

顾皓大笑,“奸贼,想要杀老夫,还是来世在说吧!”

端坐在烈焰之中,顾皓的笑声中却带着无尽的快意。那熊熊的烈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房间。刘全哪晓得顾皓会有如此手段,脚下也沾着火油,呼的一下子就着了起来。

惨叫着往屋外跑,可是那门口的士卒,却挡住了他的去路。

刘全挥刀,把那些士卒砍得七零八落,纵身跃出了房间,在地上不停的打滚儿。

而顾皓的笑声,伴随着冲天的火焰,回荡不息。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三五六章 诸侯乱,何去何从

汉王刘辨还都长安,占据关中不少,并且以少有的高出了求贤令!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那就是如今在许昌的汉帝,究竟是不是正统呢?

自有汉以来,西都长安,是汉高祖钦定的国都,其代表的意义,自然不同寻常。

西汉王这个王号,很值得推敲。

想当初刘辨在西域确立西汉王王位的时候,关东诸侯还没什么感觉,可如今刘辨到了长安,并且以长安为王都,保持着西汉王这个王号,可就有着不同的意义。

高祖刘邦,在未曾夺取天下的时候,似乎是叫做汉王吧……

如果刘辨还是在西域,他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哪怕把‘西’字去了,也没有人管。但如今,他是在长安,这诸侯的心里面,可就开始打起了别样的小算盘。

仲夏时,扬州刺史刘终抵挡不住孙策的猛攻,历阳城破。

麾下大将张英陈横皆战死于历阳城外,严白虎叔侄在闻听历阳失败之后,立刻撤兵,带着数千残兵败将,仓皇而逃,奔九江而去,投靠了刚占领九江的刘备。

这严白虎叔侄,也是有本事的人。

当年在会稽硬扛了孙策两年,后来被周瑜所败,会稽太守王朗战死,他叔侄就推倒了丹阳。刘对他叔侄倒还算不错,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委任他为西部都尉,在丹阳县招兵,准备重整旗鼓,凭借半壁江东,和孙策拼他一个你死我活。

只可惜了……

新兵尚未组建成功,刘就败了!

刘备凭空得了数千丹阳兵,又得了严白虎叔侄,自然是高兴万分。以他老丈人刘宣的名义,封严白虎为九江太守。严兴为别家从事,九江校尉,为他镇守九江。

想想看,那严白虎是败军之将,如今不禁有了容身之地,还得一个太守的官位。

且不管这个太守是不是名正言顺,却足以让严白虎感激涕零。

信誓旦旦的向刘备一番表示忠诚后,立刻走马上任。在九江整备兵马,防御孙策。

而孙策呢,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历阳之后,江东六郡。他是独霸四郡,实力暴涨。

丹阳朱氏立刻表示了臣服,朱治投靠于孙策麾下,也代表着世族的屈服。

这也使得孙策的目光。终放在了江东最后一郡,也就是那背靠鄱阳湖的庐江郡。

和历史上那孙郎匹马定江东的威风相比,孙策这一次打得,却是极为吃力。

究其原因。似乎有很多方面。

但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因为董俷在阳城外击杀了孙坚,使得孙策少了一个缓冲地时间段。孙坚若不死。至少能给孙策留下一个足以让他崛起的班底。可正是因为孙坚的早亡。使得孙策在起家的时候。只有一个周瑜程普可以使用。

历阳大战方歇,业已二十三岁的孙策。手扶佩剑,登上了历阳城头。

正是仲夏,历阳本应该是洋溢着盎然的葱郁,可是现在,放眼看去却是满目疮痍。

连年的大战,令历阳早已不复当年的景象。

心中突然感到非常地压抑,孙策握紧拳头,狠狠的擂在了城垛上,久久不说话。

那董家子,端的是好运气啊!

被打得灰溜溜逃到了西域,可短短数年间,却被他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关中要地。自己呢?费尽了心血,数年苦战,但最终得到地却是一个残破不全的扬州。

还不能说是整个扬州,那九江已经让给了刘备,至少短时间内无法夺回。

有道是,人比人,气死人……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孙策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若没有薰俷的映衬,说不定他真地就会满足了。可是偏偏薰俷打下的基业,远胜过了孙策,这对于心中始终怀有恨意的孙策而言,又如何能咽得下这一口恶气呢?

身后脚步声传来,孙策没有回头。

在这个时候,能靠近他而没有被亲卫阻拦的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周瑜。

“公瑾,都安抚妥当了吗?”

孙策没有回头,依旧看着城外地景色,轻声的询问。

周瑜看上去很闲散……

身高八尺有余,和孙策相差无几。

生的是齿白唇红,相貌英挺。他顶盔贯甲,手扶肋下宝剑,走到了孙策地身旁。

“有朱家出面安抚,已经都安排妥当了!”

周瑜地声音并不是那种很洪亮,很有气势。说起话来,也慢条斯理,令人心境平和。

对于孙策而言,周瑜就是他最能信赖地人。

这份信赖,甚至远远超过了他对家人的信赖。每当他心烦意乱地时候,周瑜的一席话,都能让他的心境平和。从某种程度上,打下江东,当有一半的功劳在周瑜的身上。

“伯符,你看上去并不高兴啊!”

“我如何能高兴的起来……记得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来历阳,当时的历阳是何等繁华?秦大人治理的时候,我也曾来过这里,却是处处洋溢着生趣和活力。可是现在……你看,我们耗费了多少时间,得来的历阳,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有一句潜台词是:你看那董家子,不费吹灰之力,打下了诺大的关中。

周瑜是什么人?

怎么可能听出孙策话语中的惆怅之意。

微微一笑,“怎么,可是感觉比不上那武功侯的成就吗?”

说这句话,孙策当场翻脸,说不定还会拔剑出来,一砍了。

但是周瑜说这话,却让他只是叹了口气。

周瑜说:“小时候,我曾在阳见过武功侯……呵呵,说实在话,当时第一个印象是:这天下间,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家伙?可是后来听人提起他做的事情后,我又觉得很崇拜他。还立下了一个目标,将来能成为像武功侯那样了不起的人物。”

孙策微微一蹙眉,没有说话。

“后来,我慢慢的大了,才知道我这辈子,都无法和武功侯一样。他能在乱世中崛起,依靠了诸多的机缘……而那些机缘对我们而言,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时势造英雄。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若无黄巾之乱,武功侯也就不是武功侯。”

孙策诧异的扭头,看着周瑜。

“伯符,我的意思是说。你大可不必拘泥于仇恨,非要和武功侯比试高低。当年伯父战死,也没有谁对谁错的区分。你要报仇,我不反对。可是如果你拘泥于那私仇。而失却了平常心,到最后只怕会一事无成。大丈夫不拘小节,方能成就大事。我们只需要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至于那结果会怎样,就随他去吧。”

周瑜说着。手指城外萧条地景象。

“你莫要看今日的历阳萧条,可待到明年此事,又是处处洋溢生机。只看你我!”

孙策用力的点头。“公瑾此话。却是实在。”

“呵呵,也非实在……我曾听武功侯早年在阳做过的一首诗。虽不甚华美,却别有韵味。那时候,武功侯不过是一大将军府中的兵曹,还比不得你我现在。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将其赠与伯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孙策似梦呓般的呢喃,片刻后蓦地放声大笑起来,“若无公瑾,我又钻了牛角尖。”

周瑜的笑容,却收拾了起来。

“伯符,如今还不是我们笑的时候啊……我们虽得了江东四郡,可依旧步步维艰。荆州刘表蠢蠢欲动,徐州刘备,虽与我们签订了协议,却也不足依持。当务之急,你必须要抢地先机,占据大义。向朝廷请封,而后再出兵,则师出有名。”

孙策一怔,“公瑾的意思是……”

“我们应该向许昌上疏,请求皇上给予你扬州刺史的职务,而后就可安稳发展。”

“正当如此!”

汉帝在许昌,在曹操的手里。

虽然说董俷那求贤令中,把奉天子以令诸侯,改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地确是有些影响。可对于诸侯而言,谁又会在意这些?汉室早就没了威信,诸侯所要的,不过是一纸封令罢了。更何况,曹操也需要孙策在江东,牵制住刘备不是?

“可是,如果曹操不肯,怎么办?”

“怎么办?”

周瑜一笑,“如果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