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汉 >

第509部分

恶汉-第509部分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千兵马的用途,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保护工坊。

进出之人,皆为工匠。虽有人询问,但是工匠们却是避而不答,使得工坊的用途更加神秘。

这工坊,名为西平。

只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和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时值晚春,荆襄战事如火如荼。随着吕布的出兵南阳。使得曹操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地境地中。

天下人都知道,吕布是他的人!

可是对于吕布出兵荆州一事,曹操的确是一无所知。

甚至在吕布攻取鲁阳地消息传到许昌的时候。他还有点不太相信。但随后,汝南传来消息,吕布已反出了汝南。直到这个时候,曹操才恍然大悟,忍不住拍腿大骂,却无可奈何。

早在董攻入西川的时候,曹操就觉得这里面有文章。

但究竟是什么文章,他还没有看出来。包括他的谋士们。也都没有发现这其中的玄机。毕竟,西川和曹操相聚甚远,还隔了一个荆襄。曹操巴不得刘表和董反目。他可以从中渔利。

现在,他明白了……

董占居了荆襄,只是第一招。

不管刘表愿不愿意,他都只有接招一条路。而只要刘表接招了,后面的事情可就不由人控制。

吕布,则是董的第二招。

这一招,很巧妙!只要吕布出手,天下人都会以为是曹操所为,甚至会认为曹操和董已经联手了。那么接下来,曹操要不要接招呢?接招。他需要面对二刘联盟;不接招,他同样要面对二刘联盟。这是一个死局,吕布的出击,不管曹操是否愿意,他都要面临一场恶战。

“这鄙夫……却是越来越毒辣了!”

曹操苦笑。看着幕府众谋士,显出很无奈地表情。

荀说:“丞相,吕布谋反,汝南空虚。此前刘备因畏惧恶虎之名,不敢侵汝南半步。可现在吕布已经不在汝南了。只怕接下来。刘备一定会出兵汝南……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曹操说:“我已命蔡阳星夜赶回汝南,整备兵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像刘表解释呢?”

“只怕解释也没有用了!”荀苦笑道:“那鄙夫出此毒计,就是要给刘备一个机会。刘玄德,世之奸雄。他此前在江东未得到便宜,如今更不会放弃占领汝南的大好机会。他一定会设法说服刘表,联手和我们为敌。我所担心地,倒还不是刘备,而是那冀州的袁本初。”

曹操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了……

“子敬,公达,你二人为何一言不发?”

他突然向一直沉默,若有所思的鲁肃荀攸问道。

鲁肃荀攸相视一眼后,似乎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彼此心中的答案,不由得都露出了苦笑。

“主公,我在想董从入川以后,所使用的种种手段……先是刘璋无缘无故的死了,而后刘家二子就斗了起来。紧跟着庞统奇袭江油,阆中莫名其妙的丢失也就罢了,成都也一下子完了……而且,到大战止息,死得人都是刘璋的亲信。而川中大族,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曹操心里一动,“子敬,你接着说!”

“如果说刘璋地死是一个意外,那么吕布的反出,也是意外吗?”

荀攸接口道:“据汝南传来的消息说,在吕布反出的同时,他的家眷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沉默了一下,荀攸摇头苦笑:“丞相,这绝非董地手段!”

伊籍满宠等人,都若有所思。

鲁肃说:“董手下的那些人,我们都很了解。陈宫,长于应对,却无料事之先的本领。徐庶庞统,也有奇谋,但这种步步相扣的招数,却非他们的风格。李儒长于阴谋,怕是想不出这样地手段……余者如顾雍等人,皆不可能设计出如此手法……主公,鄙夫尚有能人相助!”

“能人,是什么人?”

曹操意识到了问题地实质。

荀攸苦笑摇头,“就是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所以我们谁也不清楚,董的下一步棋,会走何处。不过,纵观董身边地人,怕是没有人能设计出这样的招数。主公,我们必须进一步的查找,董身边还有什么人,否则的话,我们会很被动,而且步步都落入董西平的算计。”

是啊,是要查找一番了……

曹操觉得头很疼。轻轻地拍着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董那憨憨的笑容。

你这鄙夫。想要作甚?

,朵花似地,眯着眼睛,手里捧着一本散发油墨清香的《论语》。

西平坊内,将作大匠马钧等人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董。

“不错,相当的不错……字迹清晰,段落分明……恩恩,这注疏也很清楚,德衡。你们做的不错。诸公,一年来大家都辛苦了,不过还要请诸公在努力。十日后,我需三千套《六经注疏》全部完工……姜啊,那鹿门阁书屋也差不到快要竣工了吧,可不要耽误了时间。”

姜是一个怪才,也是个通才。

年已过四旬,可是看上去却是格外的精神。得费沃推荐,如今这姜担任了将做监少司,负责长安城的规划,扩张,道路设计。和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用董的话说,这活计油水很厚。

不过姜倒不是个贪财的人,也没有其他什么嗜好。

不喝酒,不好色。就是喜欢一些稀奇古怪地玩意儿,而且还非常恋家。从不在外面鬼混。

闻董询问,姜插手行礼,“千岁放心,绝不会耽误十日后的售书大典。”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董笑眯眯的点头。捧着那油墨未干地线装书。不时的翻阅两眼,一脸的满足。书里的文字。都是用非常清楚的汉小篆书写,基本上是只要识字的人,就能看懂。比之那些拓片书和手抄书,这印刷出来的书看着就是舒服。至于那些该死的竹简,董早已经无法再忍受。

“对了,德衡你主持西平坊,需多留意收集各种书册。自商周以来,乃至秦汉,凡百家著作,皆可印刷。三教九流,无需有什么顾忌……不过印刷之后,每本书需先送十本至承明殿做备案。广元,这书册只是,就由你负责,可安排专人打理,无比要让这些孤本流传下去。”

石韬也捧着一本书,激动的手打颤。

小鸡啄米似地连连点头,“殿下放心,我定会安排妥当。”

想了一下,石韬又问道:“千岁欲大利天下读书人,但不知……这一册书,售价又该几何呢?”

董没有回答,却把目光投注在了马钧的身上。

“殿下,无需担心那个,那个……成本地问题。同一册书,印的越多,这成本也就越低。”

董闭上了眼睛,沉思片刻。

“两大钱,如何?”

石韬惊叫道:“主公,这也太贱了吧……”

“广元啊,我当然也可以定价十钱,百钱,乃至千钱,万钱。可问题是,有万贯家财者,是能买来,但那些贫寒之家呢?我是说,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识字人,你让他们买得起吗?”

“这个……”

“月英当初发明印刷术,是为了让我方便;岳丈赞同月英的发明,是为了利天下士子。那么我出售这些书,又是为了什么?我不为赚钱,我只是想让天底下所有想看书,想读书的人,能痛痛快快地看书识字……广元,两大钱一册书,也许是贱了。可是用两大钱,而换来天下读书人的感激,换来他们的心,我们不亏!”

这一句话,宛如黄钟大吕,震撼了石韬等人。

“两大钱,换来天下读书人的心……哈哈哈,主公,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如您这般的算计。”

董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是啊,如果真地能如此,那么我生平做地第一笔生意,不但是赚了,而且是赚翻了!

长出一口气,董让马钧把印好了的书包起来,交给李逵马良二人。

“天不早了,我还要早些回去。三千套《六经注疏》之事,就交给德衡你了。”

说着,董迈步向外走。走了两步之后,他突然问身边地姜,“姜,听说前两天是你儿子的周岁,你却因为忙于公事,而未能举办。等忙过了这阵子,我当亲设酒宴,一方面是为你庆功,另一方面也算是为令公子补那周岁。呵呵,小孩子可不能忽视,会有心理阴影啊。”

姜不知道,什么叫做心理阴影。

但是以董如今的身份地位,却能如此记住臣下的琐事,令他感动万分。

董走到了门口,随口问道:“对了,你那小子可起好了名?”

姜挠着头笑了,“劳千岁挂念,下官倒是给他起了一个名。下官以为,万事皆需法度,所以就给他起名做维。”

“恩,姜维,不错嘛……”

话出口的一刹那,董的脚步突然一乱,险些打了个趔趄,“姜维?你居然是那姜维的老子?”

姜诧异的看着董,一脸的迷茫。他不明白这姜维又触董千岁的那般霉头?

唔,又是厚道的章节……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五七章 乱局(一)

两大钱一册书,的确是贱卖到了极点!

鹿门阁就建在正对着未央宫大门的泰平坊中,楼高三层,雕梁画栋,带有极为古朴的先秦气息。

这鹿门阁的主人,正是来自襄阳鹿门山的鹿门居士庞德公。

楼阁一二层,摆放了一摞摞的印刷出来的《六经注疏》。这六经注疏,是六经博士郑玄临终前最后一次经筵讲学后,聚集各方士子整理出来的一套文典。据说除参与修订的十数人各得一套之外,只有曹操、董刘表三人,得到了赠送。

曹操是青州之主,又兼博学,在文坛中有贤名。

刘表是在汉灵帝时期就名扬天下的名士,所以也得到了一套。

而董得《六经注疏》,则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从一方面来讲,这也是以郑玄为代表的士人阶级,向董发出的一个和解信号。不管以前士人们如何看待董,但自从刘辨登基,董在雒阳大胜联军后,关中的势力越发稳固,已经隐隐的代表了一种正统的地位。

这六经注疏对董而言,实用的价值并不大。

虽说来到这个时代,而且对古文也有了一些造诣。但实际上呢?他还是不喜欢看这种书籍。

留着收藏,倒是不错的选择。

可如果能让天下人都可以看到《六经注疏》地话。想必郑玄在天之灵,也会非常开心吧。

而主持鹿门阁的庞德公,是比不得郑玄,但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鹿门阁甚密的面纱被揭开之后,首印三千册《六经注疏》在一天之内就卖了个精光。自古士人想要读书,或是借阅,或是通过其他的手段,比如拓印,比如抄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今却不需要了!

《六经注疏》经鹿门阁发行。一色汉小篆排版。两大钱,哪怕是对于普通人家也算不得什么。一套书共二十六卷,统一价五十个大钱。令长安士子们在鹿门阁开业当天,一下子疯狂了!

董在鹿门阁三层顶楼,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吧……相信不久之后,这鹿门阁出版的书籍,会遍布大江南北。

读书,将不再是世族门阀地专利!

李逵捧着一套书,恭敬的在董身后肃立。他和马良都是读书人,又怎能体会不出董地苦心。看着那雄狮一样的背影,二人地眼睛都湿润了……凉王此举。端的是大利天下读书郎啊!

“好了,我们走吧!”

马良轻声道:“殿下,一会儿鹿门居士还要在二层楼里开设经验,您难道不准备参加吗?”

董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参加那作甚。听有听不懂。说也说不过他们。与其在这里坐而论道,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再说了,我想那些老先生们,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