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汉 >

第513部分

恶汉-第513部分

小说: 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地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而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阳,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地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地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第一次长安之乱,无不是世族的一种反扑。

董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用杀戮来镇压。幸好有三学的底子在,否则他真的会很麻烦。同样的情况。刘备、孙策也是要依靠对世族的屠杀和镇压勉强站稳脚跟。那刘表,更是要靠着世族,才能使得荆州平静……世族对天下局势的控制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泰平四年八月末,董筹谋了十年之久的科举。终于向世人掀起了神秘地面纱。

凡属三学之子。在郡学出师之后,不论年纪。不问出身,无需举荐,都可以自由参加科举。另,各地士子,不管所属州县是否在关中,都可以就近在关中治下的州县内应试。

自三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被称之为国子;而非三学所属的士子,皆称之为生徒,准许科举。

承明殿分出一部,名为礼部,专司科举和任免之事,由大鸿胪石韬担当礼部尚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为常科;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地称作制科,也可以称之为恩科。其含义就是,这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的恩典,录取可为天子门生。

常科分二十余种。

除了秀才、明经、进士等士子们比较关心的科目之外,还设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

其中,这进士一科所取之士,可入承明殿任职。

科举分为春闺秋试,一年有两次。所谓春闺,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科考。以郡为单位,在各郡治下的考场应试。所取前三名,统称举人,待秋试之时,可以入长安进行大考。

故而,长安秋试,也可以称之为天子试。

头名称之为状元,次名叫做榜眼,三名为探花。首科取士,共三十名,当以皇榜著名,入承明殿。而落榜士子,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可以在各部或者各地衙门,从基础做起;第二种则是来年应科,重新来过。于第一年落榜者,皆可得朝廷地补助,以协助贫困者地学业。

长安细作送来的榜文,只是流露出含糊地概念。

但是在其后曹丕等人所送来的资料当中,却是详细的科举制度和取士方法。林林总总,共十余页,一百三十七条规章制度,可以说把科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记述的格外详细和周密。

曹操牙关紧咬,半天说不出话来!

“丞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等人上前询问,而曹操也不回答,只是把手中的条陈甩给了鲁肃。鲁肃接过来,大声的宣读。刚开始地时候,鲁肃读的声音还很大,但是渐渐的,渐渐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中军大帐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迷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禁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地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操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爽,天气不错……一轮骄阳高悬于天际,曹操的面色阴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操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也非我敌手。然则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操。

而曹操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操如此地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董这是堂堂正正地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贱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

“这个……”曹彭哑口无言。

曹操说:“你且看吧,来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上了那该死的皇榜,再来年,天下士人将无不归心。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都将入那鄙夫的毂中。

除非……”

“除非甚?”

“我能在三年内,灭掉董!”

曹彭是个憨直的人,但是憨直,却不代表着他愚笨。相反,曹彭在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清楚。三年灭掉董?以董如今占居了关中塞北西川之地,再加上他在西域漠北望北郡的地盘,比各方诸侯的地盘总和还要多。关中肥沃,钱粮广盛,人口也比各方诸侯治下人口总和多。

只要董还在,莫说三年,怕三十年也难做到。

曹操突然大笑起来,“不过,就算是董西平创科举成功,我却未必会输给他。嘿嘿,我无力攻他,怕是他也无力出关吧。”

“哦?”

“莫忘记了,鄙夫麾下,也有世族门阀。他兴此科举,只怕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会很棘手。”

曹操似乎想通了,变得兴奋起来。

他领着曹彭回到了中军大帐,而后又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地心,大军继续向燕县开拔去。

不过,曹操却找来了曹昂,命他立刻赶回许昌。

同时呢,他还写了一封书信,说是让曹昂交给夏侯渊。但在交付书信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

那是一个只有曹昂能看明白的眼色。

曹昂离开了大营,打马扬鞭,直奔许昌而去。

当天晚上,他在酸枣留宿。把麾下亲卫打发了出去之后,曹昂独自一人坐在驿馆中的榻上,挑亮烛火,拆开了那封所谓的曹操给夏侯渊地信。信有两封,一封是给夏侯渊,一封是给曹昂。

深吸一口气,曹昂展开了信纸,扫了一眼之后,却脸色大变。

“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长安,命丕、霸、适三人暂留长安,等待来年的春闺秋试!”

曹昂一下子懵了!

父亲,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六一章 宫孙乎?

泰平四年仲秋,一道科举令,自关中传遍大江南北。

犹如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清水,原本就不甚安生的关东大地,立刻爆炸了,沸腾了……

许多人在观望,想要看一看这科举的背后,还有什么玄机?

可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在各方诸侯下,没有任何背景,感觉不到什么出头之日的庶人士子们却是等待不得了。胆子大的,性情急躁的,也顾不得去考虑太多,背上包裹,踏上征程。

这些士子或许未必才华横溢,却是心思活泛的主儿。

他们看得出,那些有本事的人如今尚在犹豫,尚在观望。如果和那些人一起应试的话,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如今关中百废俱兴,急需官吏人才。而且又是第一次开科取士,人数随不多,但也并非是没有机会。对于才学不高,却又处于底层的庶人士子而言,索性搏一把。

于是,虽则关东大地战火纷飞,可是往来的士子,却是不少。

距离关中治下近的,就直奔关中;距离关中远的,则乘舟船绕过战乱区,向关中进发。与此同时,京兆、西川并州等地,也打开了关隘,由专人负责,接待自各地长途跋涉而来的士子。

虽只是一杯热水,一床被褥,却让无数人感动……同时,各方诸侯地反应。也不太一样。曹操是希望立刻停止大战,回转许昌来平定这科举带来的影响。虽然曹操地麾下多是以世族为主。但也不可否认,曹操对庶人寒门的士子,也格外看重。在曹操看来,若不能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只需一两年,天下士子将尽归关中。

而袁绍的反应,则和曹操完全不同。

四世三公的出身,让袁绍不可避免的对庶人寒士有一种鄙薄。虽则被关押在邺城监牢中的田丰请人上疏袁绍,力陈科举之影响。但是袁绍却懒得理睬,反而把监牢的狱卒一顿臭骂。

寒门士子。贱民耳!

如今袁绍占据了上风,冀州兵强马壮。只需战胜了曹操,就能得关东霸主的地位。盘踞三州之地,吞并徐豫二州。一只眼睛虎视江东,一只眼睛盯住荆襄,成就大业,指日可待!

所以,袁绍是一定要和曹操分出胜负。

徐州刘备,也看出了科举对他的影响。不过他并不担心,毕竟徐州距离关中尚远。与他影响不大。当务之急,是稳定汝南,占居颍川。如果能把汉帝刘协抓在手中,就有了能和关中抗衡的资本。再说了,荆州刘表已经是病入膏肓,刘备地心思,已经开始琢磨荆北五郡了。

至于江东孙策,也发现了科举的厉害处。

但这种事情。他也是阻拦不来。与其为这种无法阻拦的事情操心,倒不如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样的,孙策把目光也投注于荆北之地……谁的拳头大,谁才可能在未来站稳脚跟。

关东诸侯,大都相同的想法……

“韩琼眭元进败了吗?”

董轻轻点头,“我就说嘛,那黑厮绝无可能输给袁绍……不过这样一来,倒正好对了我的心思。袁本初信誓旦旦的要击败曹操。倾冀州之兵和曹操决战。如今输了一阵,定不会罢休。”

说着话,他把战报放在书桌上,“不过刘景升估计要顶不住了,看起来荆北定有一场龙争虎斗。”

陈宫正襟危坐。肃然道:“子瑜的二弟地确不差。居然说动了孙策,派周瑜领水军入荆南。兴霸和周瑜数次交锋。可是吃了不小的亏。如今锦帆营被困在云梦泽,难以配合三爷行动。”

“是啊……”

董横眉扭在了一起,如同自言自语一般,“曲有误,周郎顾!周公瑾果然是非比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