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臣 >

第273部分

乱臣-第273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代表叹了口气:“我必须向国内报告此事。”

“请便!”吴辰笑吟吟的道。

法国代表沉重的离开。

英国代表道:“法国人可能会私下与德国人媾和。”英国人亦是愁眉不展,动战争英国其实并不怕。真正怕的就是这个,若是法国来个恪重。

吴辰笑了笑:“我相信他们会与我们站到一起的,等着瞧吧,三天之后,局势就会明朗。”

英国代表笑了笑:“那么英虱将会看法国的态度再考虑适当的政策。”

“这没有问题。”吴辰笑吟吟的道。

国联会议上各国都在扯皮,各自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始终不能统一,不得不暂时休会,在三天之后继续讨论

在巴黎,无数的巴黎人站到了街头。与此同时,马赛、里昂亦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一次示威的导火线是出自《自由法国》的一篇文章,《自由法国报》在一年前开办。由于争论新颖,使得销量大增,该报的创办者据说来自远东,并且有着许多的内幕消息,许多报社挖掘不到的信息往往他们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巴黎,其影响非常之大。

自由法国报的文章将德俄“逼宫。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随后又大肆渲染德国加入国联之后的可能,以及可能对法国的负面影响。此后,又话锋一转,大谈法国当局在遭受德国人威胁之后畏畏缩缩。试图说服各国同意德国人的条件的嘴脸。鉴于德国联合声明之后,法国当局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这篇文章则浇起了法国人的怒火。对于普法战争的记忆法国人记忆犹新。而法国当局的软弱亦令民众反感大增。

继自由法国报爆料之后,法国右派们几乎狂了,右派大多是大企业的代表,若是纵容德国人进入国联。这对最近在欧州大6畅销的法国货是不利的,而政府竟同意德国参与到这个贸易中去,明显是弃工厂企业的利益于不顾,右派报纸开始大规模的抨击法国内阁,而随后。左派报纸亦开始跟风,整个法国,几乎陷入了民族主义之中。

自普法战争失败之后,法国政府随即与德国签署法兰克福条约,以割让与德国接壤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并赔款蚓乙法郎的代价,这份苛刻的条约使法国人在十几年里都喘不过气来,仇德的情绪早已蔓延,现如今德俄联合声明事件恰巧成为了导火线,巴黎先进行了游行示威,示威中高喊着向德国开战,夺回罗琳、阿尔萨斯的口号,这个浪潮随后席卷整个法国。

第二百六十六章

击国国内,反对党、在野尝其系是丫会都行动起来,知 指向现任内阁,而内阁也成为出卖法国利益,德国人走狗的代言人。

当政的右翼党进行重组。而左翼在中法战争之后虽然一蹶不振,此时也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德法的民族主义同时高涨,双方同时都自认为是受害者,法国人对德国割让法国两大工业区极度不满,而德国对世界将其排斥也同样满是怨恨,法国报纸将德国境内的反法情绪刊载出来。在法国更是捅了马蜂窝,要求废除德法条约,收回失地的声音日渐高涨,甚至,开始有二部分激进分子袭击了要民众保持克制的议员。

第三共和国总统福尔焦头烂额的召开了会议,随后宣布罢免总理,承诺重新组阁。这是明哲保身的最好办法,总理和他的内阁成为了替罪羊,而福尔也一改从前的论调摇身一变成为了反德的急先锋,在议会上高调的宣称法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且承诺督促德国交还侵占法国的领土,承诺不再支付德国任何的战争赔偿。福尔的讲话总算是把国内给稳住了,不过顾问们却显得忧心仲仲,他们劝告福尔,德国为了战争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的常备军比法国要高出三分之一,德国境内的铁路系统错综复杂,可在十天之内集结部队,而法国至少需要十五至二十天,若是开战,法国的地理形势亦不容乐观,法国可能将面临俄国、德国、奥匈、意大利、甚至是西班牙的围攻,至于英国的援助以及增援的军队是有限的,而美国与大新恐怕只有摇旗呐喊的份,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法国不适于战争,若是德国挑动战争,受到伤害程度最大的无疑是法国,不管如何,总统也不该被具粹主义者左右,应该尽量缓和与德国的关系,尽量的将德俄拉入国联,以避免当前的战争。

福尔苦笑着对顾问们道:“先生们。我比你们更了解开战的危害,可是法国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现在要做的,就是愿上帝保佑法国吧。”

福尔确实已经尽力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捅出去的消息,但是他清楚的明白,如果德国加入国联,国内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会对他进行彻底的清算,他所在的右翼党派恐怕也会将他抛入垃圾堆,右翼虽然更加现实,但是德国加入国联不啻于是危害了大资本、大企业主的利益。说来说去,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谁都不希望在工业上与德国竞争,德国人的忍耐力惊人。只需英法三分之二的薪水便可让一个熟练工左日以继夜的工作,这对老牌资本国家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若是福尔继续推行他的政策,那么随时有被弹劾到台的危险,而他的继任者为了讨好民意,恐怕还是会更改他的政策,所以,与其让他来担负这个卖国贼的臭名声,倒不如让他成为法国的英雄,至于战争什么时候来临,又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恐怕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与此同时。位于香港的法国代表也是话锋一转,从同意德俄联合声明变成了强烈反对,他信誓旦其的在国联会议上言:“一切的流氓国家都将排斥在国联之外,如果他们用战争来相威胁,法国将会义无反顾的参战,同时,法国正式宣布废除法兰克福条约,绝不承认德国对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的主权,我们敦促德国立即交还法国的领土,在这个基础之上,法国才愿意与德国谈及国联问题。

吴辰亦亲自言,赞赏法国的态度,并且宣布承认法国对洛林与阿尔萨斯的主权,吴辰脸皮也簧是够厚的了,摆明了是想把法国往火坑里推。而法国政府明知被人黑了恐怕还得感谢,至于法国的民众,被人卖了现在还在帮人数钱。

英国人见法国拒绝德俄联合声明。态度也不摇摆了,英国的上议院曾进行过讨论,有相当大部分人认为与德国的战争既然不可避免,及早开战亦有所必要,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只要法国愿意坚持立场,英国将与法国立场一致。

至于美国人,自然而然的也在国联言,他们的立场与吴辰出奇的一致,严正声明拒绝德俄主张,坚持国联立场。

当日,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将国联会议的言放置在了头版头条,各种评论不一,有忧心仲仲为和平奔走的,有大肆叫嚣民族主义的,有坚持认为国联必须坚守立场的,有为德俄辩护的,不管内容是什么,大多数人都已经预感到,战争恐怕要来临了。

只是这个时候,反战的声音还不多。毕竟没有经过一战、二战的洗礼。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几乎在欧洲,平均每三年至少有一场战争生,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再稀松率常不过的事,是以争论大多还是停留在战争的胜负上。

德国的贼肌只经开始叫嚣战争了,在德国人看来,和平的方法既然略一十决问题。那么唯有战争一途,法国人要求归还洛林、阿尔萨斯的条件是不可能获得同意的。所有的德国报纸几乎采用的是一个标题:“德意志民族不会退缩。”

与此同时,法国报纸亦率先吹起了战争号角,大谈法军应该出兵洛林云云。

鉴于国联的反应,德俄两国皇帝又一次在维也纳碰头,二人很快达成了意见,随后,又与意大利、奥斯曼、奥匈、西班牙等国会商,经过紧张的讨论之后,奥匈帝国皇帝率先的在德俄的施压下妥协,而西班牙、意大利则是跃跃欲试,倒是奥斯曼在苦苦挣扎之后仍在继续考虑。

威廉很是不耐烦的催促奥斯曼特使道:“奥斯曼自上一次战争被法国夺走地中海沿岸之中从此一蹶不振。现在该是复仇的时候了,奥斯曼错失这个机会就不可能再来,奥斯曼甘于永远做二流国家吗?”

奥斯曼特使最终点了头,其实参与这个战争奥斯曼原本是不乐意的。若不是奥斯曼紧邻奥匈以及俄国。就算开战,战争也不会蔓延至本土,恐怕奥斯曼宁死都不会加入德俄主导的联盟。

很快德、俄、意、奥匈、奥斯曼五国签署了攻守同盟条约,并且公布于众。

这已经是五国宣布开战的前奏,这个消息传出,使得那些抱有较幸心理的人们再也不对和平抱有希望了,与此同时,法国以及开始备战。英国亦开始大规模的扩充6军,并且宣布了增加海军预算的计划。在香港,法国特使向询问吴辰对战争的态度。

法国人既然已经被民意绑架上了战车,那么不可避免的就是谋求与英美两国签署攻守同盟条约,而吴辰的回答却耐人寻味了,吴辰慷慨激昂的道:“大新不参与欧明的战争。与美国一样,大新奉行的是孤立政策,欧州的事务大新没有任何言权。不过大新将进行适当的备战。并且给予盟国必要的支持。”

法国特使觉得吴辰非常不仗义。反驳道:“陛下,您不参与,俄国人也必将入侵大新,在东线,拖住俄国人是大新的责任,否则,对于法国,对于大新都将是灾难性的。吴辰好整以暇的道:“不,这不可能,大新才刚结束了战事 百废待兴,不可能参战,如果法国能够抵挡德国人一年,或许大新会考虑积极的参与进去。”

法国人感觉自己上当了,这个吴辰实在狡猾,只好婉言道:“如果欧州开战,大新将会给予什么方式的援助。”

吴辰道:“大新可以向法国出售武器军械。”

法国特使恼怒的道:“如果是出售,对法国毫无意义。”

吴辰笑了笑:“当然,大新是允许法国贷款的,大新还可以购买法国一定量的国债,先生,这已经是最优惠的条件了,你们还要怎样?”

法国特使很不满意的离开,在美国人那边,法国人同样碰了壁,美国人托词同样也是孤立主义方针。

所谓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土,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一直饱受争议。一个国家是否采取此种政策对该国各方面的展以及人民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最早奉行这个方针的国家是日本”昭年起,德”幕府开始颁布锁国令,禁止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荷兰除外。直到 甥年废止为止,日本历经了劲余年的孤立状态。这项政策一方面免于日本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的落后。最终,明治维新使日本彻底摆脱了这项国策,并通过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与文化实现了日本的近现代化。

而第二个奉行孤立主义的国家则是美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6,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