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23部分

大宋之荣耀-第23部分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晨的话让宗泽心内剧震,他想不到王晨竟然想的这么周全,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先令这些人做事,待班子搭起来后,再将他们踢开,并论他们的罪。能想出这样计划的人,心智肯定不同凡人,行事也应该非常圆滑,这与王晨这两天的表现有点不太一样。
    宗泽认识王晨后,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以后会是员良将,却没想到除了勇武外,还非常有头脑,能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张邦昌等人。当下深吸了口气后,也马上赞同:“晓初你说的不错。现在无人可用,这是本帅最担心了。张邦昌之流虽然没有气节,为虎作伥,帮金人做事,但他们毕竟在朝堂上肆混了多年,做事有经验,让他们继续做事,不失为一个好的权宜之计。”
    宗泽当然最痛恨的就是这些投降派,他一直认为,正是这些人一心求和的想法,葬送了大宋大好的河山。对于张邦昌、范琼之流替金人做事,镇压宋人反抗的人,他恨不得一杀而后快。但他现在孤军无援,手下没有什么可用之人,要是马上将这些人杀了,不但无人可用,反而会让开封城内人心惶惶,再添新乱。对张邦昌之流虽然痛恨,但现在暂时不动他们,继续令他们做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宗泽心里也轻松了一点。
    随即两人又讨论起朝堂班子该如何搭建的事。
    在这一点上,王晨形同白痴,他不但对大宋的军制了解甚少,对宋朝的官制更是没什么了解,他只知道宋朝的军权是枢密院掌管的,另外还有宰相什么的。因为仅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强烈建议让宗泽出任主管军事的机构枢密院的主官,宗泽想了想后,也没推辞,说他会暂时管理一下开封的军务,至于以后该怎么处置,待那些应诏来朝的官员们抵达开封后再说。
    宗泽认为,李纲的才能与威望都远在他之上,以后朝堂上的事应该更多委以李纲才可。
    李纲是什么人,王晨当然知道,他也认可宗泽所说,此人来开封后,应该给予最重要的职务。
    宗泽提议要尽快建立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宗泽建议王晨去殿前司任职,掌管皇帝的亲兵,负责皇帝的安全。甚至宗泽提议让赵谌任命王晨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务。
    虽然当日赵谌也说过类似的话,但王晨完全不知道殿前司是什么职位,更不知道殿前司的主官都指挥使在朝堂上的份量。他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主管皇帝禁军的官职,他即使答应赵谌,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保护其安全,那接此职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要是他现在就清楚这个殿前司都指挥的职权,那他死活都不会接受的。
    不过王晨还是说了一句,说他一个乡村野民,完全不知道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他也不知道这个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何样的职司。以后做事的时候,还希望宗泽多多指点。王晨的表示让宗泽有点愕然,但他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两人商量了半宿还多,许多事基本有了共识。
    第二天一早,在赵谌起床后,王晨和宗泽陪着赵谌商量了半天的事,主要是拥立赵谌登基,还有登基后百官设立,军队组建等问题。
    赵谌虽然自幼长于宫中,在立为太子后也有一些人教诲,宫中的事务他略微懂一些,不过他到底只是个十一虚岁的小孩,这些事怎么可能有意见?在宗泽问询他意见的时候,他只是拿眼睛瞧王晨,说一切都听王晨的主意,前提只要王晨一直在身边保护他就行了。
    赵谌这样,让宗泽有点悲哀,但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依照昨天晚上与王晨讨论好的计划行事了,甚至还有点欣慰于拿这些事与王晨商量。他也完全相信,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晨将是影响赵谌的最重要一个人物,没有之一。
    宗泽最终将自己与王晨商量好的事告诉赵谌,问询赵谌的意见。听到这些都是宗泽与王晨商量好的,赵谌如何会有意见,马上一口答应。殿前司的职责他是知道的,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点,以后要王晨一直担任殿前司指挥使的职务。如果说赵谌有自己的要求,那就只有一个,也就是宗泽和王晨已经商量好的,让王晨担任殿前司的主官。
    因为赵谌完全听王晨的建议,王晨昨天晚上又与他商量好了大多情况,宗泽也松了口气,在和王晨细细吩咐了赵谌一番后,也将张邦昌等一批人召进宫,商量拥立赵谌登基的事。如今的开封形势全在宗泽的掌握之中,张邦昌等人以前的职位虽然比宗泽高,但也只能听宗泽的吩咐。
    赵谌的想法都是王晨给的,他所说的话自然也就是王晨的意思,一番商议后,也就决定下来,两天后,举行新皇的登基仪式。
    虽然条件简陋,人员缺少,但新皇的登基仪式还是要按礼制举行的。
    商量结束后,诸人也都散去,各去做准备了,宗泽令自己手下的几名属将协助这些人做事,一则监督这些人的行为,二则发动军士帮忙。
    两天后,稍显寒碜的新皇登基仪式在原本举行大朝会的文德殿进行。参加朝会的人也不少,显得有些热闹。也多亏了这些帮助金人做事的“汉奸”的筹备及捧场,不然冷清的场面非常难堪的。
    在众臣的跪拜及山呼万岁之下,身穿龙袍的赵谌在王晨的搀扶下,走到御座上坐了下来。
    虽然面对一大群跪伏在地的大臣他很紧张,但在王晨的鼓励下,还是正襟危坐在殿上,并清清喉咙对众臣嘉勉了一番,表示自己的决心:“朕今日登基称帝,父皇和皇祖父尚在金人手中,朕一逃出,他们必定会受到更加多的凌辱,朕对此却无能为力!除了二帝、数不清的宗室子弟身陷金人之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陷身北国,沦为亡国奴。朕在此立誓,一定要发愤力强,富国强兵,全力对抗金人,决不和金人言和,要是有人胆敢言和,朕定当严惩不怠。一定要想办法恢复故土,迎回二帝,救我大宋百姓于水火之中,如违此誓言,天地将不容朕!”
    赵谌这一番得自王晨教授的话一说出来,将殿下跪伏在地的众臣都惊呆了,张邦昌、范琼等人是被吓的魂飞魄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年少、看下来非常懦弱的新君竟然有这等气魄;而宗泽等原本就力主抗金的人则大喜,他们同样想不到,在他们眼中胆小无能的赵谌,今日即位后会说出这等有气势的话,太让人惊喜了。要是有人再敢言和,定严惩不饶,皇帝都这样说了,以后还谁敢言和?
    赵谌的话说出后,宗泽马上跟着响应,一再称赞皇帝的英明。原本想站出来说,二帝在金人手上,与金人强势对抗的结果只能让二帝及被俘的其他人处境更怪的张邦昌等人,看到宗泽等人这副样子后,也不敢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
    新皇即位,皇宫内出现了一种凛然的气势!



第二十九章 百废待兴
    赵谌在众人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继位。
    尊元祐皇后孟氏为元祐太后,赵桓为太上皇,赵佶为无上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场面出现了,祖、父两代皇帝都健在,孙辈的皇子即位,这应该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赵谌登基后,并未打算更改年号,而是继续实行靖康年号,这是王晨的“馊主意”,目的就是希望天下人永远记着靖康之耻。他建议赵谌在雪了靖康之耻后,再将年号改了,那样也可以给天下百姓以一个交代了,赵谌当然接受了王晨的建议,继续采用“靖康”年号!
    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登基仪式后,赵谌也正式任命了大臣的职务。
    以宗泽为枢密使,暂时主管大军的军务,吕好问同知枢密院事,张邦昌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冯澥为尚书左丞、李回权尚书右丞。王时雍、吴幵、范琼、莫俦、徐秉哲等让人痛恨的“汉奸”也分别被委以“权”各部侍郎职,令他们先好生做事。
    现在没有人可以任命,委以他们职司只是权宜之计,宗泽和王晨已经商议好,待有更多的臣僚来开封后,这些人的职务肯定会解除,并彻查他们在金人南攻时候犯下的罪行,给予应有的处置。
    这些各部司主要官员部分任命后,残宋的权力机构初步复建了起来。
    王晨的任命自然不会没有,他的职务是“主管殿前司公事”,也就是代理的殿前司都指挥使,负责筹建殿前司的人马。但王晨依然不完全清楚这个职司重要程度是什么,是什么阶层的官阶。
    他准备寻机问询一下宗泽,将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了解清楚再说。
    虽然对王晨委以这样重要的任命让大多人的震惊、不解,但在听到王晨单独潜入金人的大营,将赵谌及赵環環和赵珠珠三人救出来的壮举后,有意见的人暂时也不敢说什么了。虽然宋朝时候士大夫不要担心因为说什么而被皇帝责罪,但非常时期,谁也不敢保证什么,乱说话可能会惹来**烦的,毕竟现在开封的军队掌握在宗泽手中。
    宗泽与王晨是同乡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密切,这也是他们顾虑的!
    赵谌登基后宣布大赦天下,并将自己登基的事诏告天下:“嗣天子臣谌,敢昭告昊天上帝:金人入侵,二帝北狩,臣以靖康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誓扫金贼,尽复我大宋河山,迎二帝南归……”
    这份诏书当然也是出自宗泽的手笔,他将新皇决意与金人死抗到底,要最终打败金人,迎来帝南归的决心都写进去。这是王晨认可的写法,把王晨当作唯一可以依仗人的赵谌看了自然没有意见。
    这份诏令注定会惊震天下的,赵谌要一力抗金,尽复大宋河山,迎二帝南归,这与赵构拥兵自重,不思进取,甚至开封被金人包围后也不积极救援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也就在这份诏令广布天下后,有非常多的义士率军来投,一些将领纷纷率军勤王,当然这是后话。
    赵谌登基为帝后,元祐太后孟氏被请监国事,垂帘听政。
    她在推辞了几次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下来。随即,她以太后的名义发表手书告天下:“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诬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缠,姑令旧弼以临朝,扶九庙之倾危,免一城之惨酷……今太子谌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嗣我大宋之正统。尚其中外之协心,同定安然之至计,庶臻小愒,渐底丕平!”
    赵谌登基的消息及他登基时候发布的诏令,还有元祐太皇孟氏的手令以很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
    在将登基的诏令及勤王之令派人送往各地后,赵谌下诏继续委康王赵构为兵马元帅,以宗泽为副元帅,并再令赵构率军勤王,尽快到开封来。
    不过无论是宗泽,还是王晨都知道,准备登基继位为皇的赵构,肯定不会这么善罢干休,轻易来开封的。说不定赵构会继续想自立,并因此想出很多招招,比如说赵谌只不过是什么人寻到的一个模样相似的人,或者说他怕金人再次南攻,因此还要率军镇守江淮,继续拥兵自重。
    谁也不会认为,只凭赵谌的一纸诏书,赵构就会乖乖地来到开封,听候赵谌的宣令。
    当然宗泽和王晨最担心的就是,赵构率大军前来,准备以武力夺取皇位,那就是大宋彻底的悲剧了。但赵构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