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在前进 >

第329部分

帝国在前进-第329部分

小说: 帝国在前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威和里宾特洛甫两个人商量了一下细节之后,马上告辞了。和里宾特洛甫想的不同,林威根本没有得到威廉二世的首肯,不过对于林威来说,说服威廉二世倒是并不困难,至少不比说服里宾特洛甫困难。

林威在见到只是把和里宾特洛甫说的话再说一遍,威廉二世就爽快的认可了林威的看法,毕竟出卖了中东拉苏联进轴心国就是前不久的事情,威廉二世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至于远东,威廉二世就更没兴趣了,砍掉了英国的陆军和空军,只剩下了海军的英国人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现在不是德国在苦苦追赶的时期了,相反,英国还想重新振作的话,必须要紧跟住德国的步伐,稍微慢一点就可能被甩掉。

当然赔款还是要的,至少林威看来,英国的黄金储备至少不在法国之下,既然法国都有两千吨黄金的库存,英国要是没有就说不过去了,只是不知道这些黄金还在不在英国本土,是不是已经被转移到美国或者加拿大去了。经过了战争的林威,不得不承认战争是发财的最好出路,虽然不像是戈林那样,把所有掠夺而来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炫耀,但是不代表林威的收获少,只是林威保持着中国人存钱的好习惯,把这些宝物全部放在一个隐蔽的地点。估计如果德国战败了,说不定还会流传一个克虏伯宝藏之类的秘闻呢。

在整个欧洲,德国的工业、军队都是首屈一指,战争潜力等于英法意两国的总和,唯一让威廉二世现在挂载心上的只剩下苏联了,击败苏联之后呢?威廉二世没有想过,林威也没有想过,国防军的将军们也没有想过,在他们看来和苏联的战争虽然无可避免,但也肯定是德国发动的最后一场战争了。

古德里安已经攻占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城市散德兰,现在装甲集群正在苏格兰的大地上肆虐。在10月29日,装甲集群已经攻占了爱丁堡,整个苏格兰被德国控制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里宾特洛甫和林威乘坐飞机飞到了英国。一边打仗一边谈判,这并不是不可理解,记得在前世,林威的祖国好像就这么干过。

林威之所以来,完全是因为林威已经得到消息,张伯伦的身体情况十分不乐观。最多只有一个月的寿命了,想到了上次在希特勒别墅的情景,林威忽然很想再见一次张伯伦。和张伯伦谈判的地点选定在了德国控制之下的南安普顿,经过两个月的修复,南安普顿市已经恢复了不少,但是一些建筑上面还是有一些明显的战争痕迹。

林威坐在轿车中透过窗户看着街道上两边的英国人,由于得到通知,人们好像知道这个车队里面坐的是是和张伯伦谈判的人,人们露出或是愤恨或是期待的表情,无论是哪国人,都有宁死不降和渴望和平两种人,见此情景的林威评价道。

“兰帕德!我们见到张伯伦之后,是不是等待张伯伦沉不住气在开始谈判?”里宾特洛甫问道。

“张伯伦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如果顺利的话,快点结束谈判吧!”林威闭着眼睛说道。

车队在南安普顿的大剧院停了下来,林威和里宾特洛甫刚刚下车,就看见张伯伦正在台阶下面等着林威两个人,和几年前相比,现在的张伯伦更加苍老,瘦小的体型在高达的大剧院下面,对比感是这么的强烈,这时候的张伯伦脸上布满了沧桑,但是还是主动的伸出手。

林威两个人往前走,看见里宾特洛甫视而不见继续往前走,林威赶忙一把把马上越过张伯伦的里宾特洛甫拽了回来,低声说道:“外交部长先生,请注意做人基本的礼貌!”说着话,一把抓过张伯伦的手轻轻的握了握。在林威的示意下,里宾特洛甫也和张伯伦礼节性的握了一下手。

“老先生,这里风大,我们先进去吧!”林威礼貌的说道,的确,快十一月的英国,已经不在温暖了,张伯伦的身体实在不适合在这里停留时间过长。在翻译的翻译中,张伯伦听懂了林威的话,说道:“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年轻的将军!”

正文 第三百四十九章 和平的曙光(2)

第三百四十九章 和平的曙光(2)

张伯伦说的话,林威还能听得懂,毕竟林威上学的时候英语几乎已经提高到了中国第二语言的位置,虽然林威承受的只是填鸭式教育,但是听懂对话还是不在话下,但是听懂是能听懂,不代表林威也能用英语和张伯伦交谈,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仍然需要翻译,索性同为欧洲国家,德国并不缺乏懂英语的人。

“尊敬的首相,我们的确是第二次见面!”通过翻译,林威的话准确的传达到了张伯伦的耳中,和几年前相比,两人和两国之间的状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几年前的德国只是一个刚刚走出一战战败阴影中的国家,虽然已经开始显现咄咄逼人的气势,并且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警觉,但是在英国和法国的眼里,德国仍然只能算是一个新锐强国,和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甚至还没恢复到可怕的第二帝国时期。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德国用强大的军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现在的欧洲,德国已经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国家,从声势上面远远盖过了英国的风头,甚至半个英国已经被德国占领了,地位的不同自然让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张伯伦以前还是希望牺牲别的国家来满足德国的欲望,现在要考虑的则是避免自己的国家被德国一口吞下。

“我已经不是首相了,我现在只是一个渴望和平的普通英国人!”张伯伦苦笑地说道。

和张伯伦并肩走进大剧院,林威清楚的感受到了旁边身形瘦小的老头,其实已经马上就要油尽灯枯了,其实张伯伦完全没有必要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仍然出来趟这趟浑水,但是张伯伦真的这么做了,这是为什么?林威不明白,可能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人明白张伯伦此时的想法。

从进入大剧院到到达举行谈判的正厅,直线距离算起来也不过区区百米,但是这百米的距离对张伯伦还是显得过于漫长,看着张伯伦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和里宾特洛甫,林威差点有终止谈判,让张伯伦去休息的冲动,随着战争的继续,林威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铁石心肠,但是今天看见张伯伦之后,林威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也心酸了。

我只是不愿意德国士兵在付出生命,对就是这样的!林威不断对自己做出心理暗示,表明自己现在只是为了德国的利益着想。在上次和张伯伦见面之后,林威曾经专门找了一次张伯伦的资料,想知道张伯伦是怎样的一个人,特别是近几年的情况。

张伯伦一直担任财政大臣到1937年,1935年鲍德温担任首相后,张伯伦仍然留任,他在任期间是内阁中最活跃的大臣,1934年,他就可以宣布战后“经济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伟大的新希望”正在开始。但因为从1935年英国重新开始加强战备,财政状况的增长又变缓。

从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之后张伯伦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温斯顿?丘吉尔批评他不重视加强国防开支,而工党则称他为战争贩子。张伯伦采取了一种被称为“合理化”的政策,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由政府购买陈旧的工厂和矿山,令其倒闭,使得新工厂有条件成立。由于这项政策,到了1938年,英国已经具有用世界上最新技术装备的工厂,有生产最新式武器的能力。

张伯伦在国内政策中主张改革,1937年通过《工厂法》,规定最长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环境标准,改善工作条件;1938年通过《住房法》,为改善棚户区和住房拥挤区域提供补助,控制经济住房房租;1937年通过《体育训练法》,鼓励体育训练和健康饮食,为人民提供义务体检;1938年通过《煤炭法》允许不同工业联合;1938年通过《带薪假日法》,为一千一百万工人提供了带薪休假。

当时由于大量国外廉价食品进口,英国国内许多土地荒芜,农民协会要求对进口食品采取保护性关税,张伯伦拒绝,引起许多农民不满。张伯伦还建议成立奶制品垄断区,让奶制品企业控制价格,政府逐渐取消对牛奶、黄油、奶酪的补贴,但没有被通过。他的政府还曾经主张更为激进的改革,包括废除鞭刑;改革审判体系;将义务教育体系延长到15岁;建立医疗保险和家庭补贴等。

各种各样关于张伯伦的资料在林威的脑海中闪电般的过滤着,林威不得不承认,张伯伦绝对是一个好的英国首相,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爆发,张伯伦的所有功绩都可以让他载入史册,而不是除了赢了战争之外把什么都输了的丘胖子。张伯伦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在战争时期做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是和平年代的话,林威有理由相信张伯伦可以体现出来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实际上当时张伯伦的和平观念受到许多人的拥护。他倍受谴责主要也因为他个人的顽固、不接受不同意见的特性,他解除所有不同意他对外政策的内阁成员职务。他认为自己作为英国领导的责任就是维持欧洲的和平,他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用善意对待德国,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一厢情愿地以为作为领导的人必然会讲道理,所以希特勒也应该是一位讲道理的人。不过没有人能指出,如果英国当时不实行绥靖政策,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当时法国不愿意发动战争,苏联和德国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美国保持其中立主义,英国在欧洲主要列强中当时实际上没有同盟者。

在大剧院的正厅,德国和英国之间的谈判开始了,和巨大的正厅和会议桌相比,现场有些冷清,整个大剧院除了里宾特洛甫带来的几个外交人员和翻译,以及张伯伦带来的几个人之外,剩下的人都是武装党卫军的宪兵,这里的气氛不像是一个谈判场所,倒像是德国对英国下达最后通牒的地方。

张伯伦和里宾特洛甫两个人的声音在空旷的正厅甚至都可以听到回声,除了两人之外,就剩下两国之间的翻译最忙碌了,林威也通过今天的事情也终于明白了,给外交官做翻译绝对不是人干的活。看见几个翻译口干舌燥的样子,林威再次认为自己英明。

但是新鲜劲一过去,林威就明白了谈判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枯燥,就看见两个人用谁也听不懂的语言你来我往,而且还不亦乐乎,不过这其中明显是里宾特洛甫是占据上风的,毕竟外交也需要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英国现在给不了张伯伦所需要的后盾,但是德国却可以把相同的条件给里宾特洛甫。

等了一个小时,如果有一面镜子,林威绝对相信自己的眼睛绝对是哇蓝哇蓝的,从眼睛上边绝对符合希特勒心中雅利安人的构想,但是实际上这是林威的忍耐力已经到达极限的表现。

“等等……,首相,我想和我们的外交部长沟通一下!”林威透过翻译像张伯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得到了张伯伦的首肯之后,林威把里宾特洛甫拉倒一边:“尊敬的外交部长先生,我们能够给出现在最宽厚的条件,请问,到底是什么理由让你耽误这么长的时间?”在林威看来,里宾特洛甫现在还把通常的扯皮活动用在这里,简直是不可理喻,既然可以马上结束的事情,为什么要拖这么久?

“这是必要的程序,只有把对方的耐性磨光,才能处在有利的位置!”里宾特洛甫慢条细理的解释道:“只有这样,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