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国 >

第267部分

定国-第267部分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八十万两?”周盈盈又吃了一惊,她还以为李月儿手里没有三百万两,一百五十万两还是有的,谁知道才八十万两。看来,李月儿还真是大胆啊。八十万两就可以当三百万两使。

“哎,早知道他们这么好骗,我就该说手里的银票是五百万两;说不定可以骗出更多的东西。我这手里,也不该拿着八十万两银票的,应该只需十万两在前头做个样子就行了,反正他们也没有心情验。其他的全部兑成现银,那现银又要多出七十万两来。一百七十万两的现银借给他们,怎么着也多挣出十多万两来。哎,想不知道,钱居然可以这么赚,以前还真是白活了。”

周盈盈吐了吐舌头道:“知足吧!你说五百万两,那得有人信你不是?你没瞧见他们的脸,个个拉得比驴脸还长。”

“也不是我不知足,是咱们的相公不知足!一百万两打本的银子,如今变成了价值四百多万两的物资,到头来,还能结余几十万两的银子。月儿就没有见过这么做卖买的,这回也算是开了一回眼界。”

周盈盈看着李月儿一脸陶醉的样子,不禁失笑。不过也确实是,自己也没有想到钱可以这么赚。宁远还真是一个怪才,这种点子都让他想出来。仔细地回忆了刚才的细节,周盈盈笑问道:“那么刚才月儿要买地的意思,其实是吓唬他们的喽?”

“哈哈,也要给人家一个讨价还价的余地嘛!他们若是没有想到要这么还,那就算是便宜了我们;他们想到了要这么还,那也在相公的算计之中。”李月儿得意地道。

“都买下来,哪来的钱付帐?”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是付个定钱而已。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根基,有一段时间缓冲,钱自然就跟上来了,根本不会缺银子。只是宁远说,不要把他们逼得太急了,漫天要价的同时,总还要让他们落地还钱。也算是给他们台阶下,要不然我们就是强要那些地,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李月儿呵呵地笑着。心中对苏三算计,算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第189章,筹划之中

两人回去后,立刻按排往银庄存银子的事情。、QunabEN、李月儿把事成的消息,给莫少华送了过去,又派人给苏三支会了一声。这才写信给大哥,让他安排接收大量物资。忙了一阵,许家派来的掌柜也来请李月儿去城外库房点货。

李月儿便从完美店抽了一半人手,把自己从武陵带来的人手也带上,又带了张工等一众人,浩浩荡荡地去点货了。

莫少华得到李月儿递进来的消息时,高兴的整个人都疯了一般,手舞足蹈地乱跳!

一百多万两,翻成这样,连他执行计划之前,都没有料到。杜兴见莫少华这么高兴,呆呆地想了片刻,却想不起来今天市面上有什么特别的动静!心想着,昨天还在数银票,今天不会就收尾了吧。

不料莫少华却一拍杜兴的肩头道:“好了!此间的事情已了,过几日,我们就要动身往成都府去了。你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的,赶紧处理。”

“啊!”杜兴正想着莫少华将要用什么办法,从银庄赚更多的钱呢,却没有料到莫少华突然这么一说。不由极愕然地问道:“这才赚了六七十万两,不是说要赚更多吗?这怎么就要走了?难道说,已经赚到了?不对啊,怎么一点儿风声都没看听到呢?”

莫少华呵呵地笑道“别瞎想了,要是你都能想到我们用什么法子把钱赚进来,那别人只怕也想得透。这些细节,你要想知道,回头少华慢慢地和你说。不过,眼下却不是时候。你啊,且把心放回肚子里,好好的歇两天!”

杜兴越听莫少华的话,心里就越好奇!莫少华在院子里足不出户,这钱居然就赚进来了,这也太平稳了吧?见莫少华不肯明白说,心里便像是猫抓了一般,笑嘻嘻地道:“那可不可以告诉杜兴,这一趟,咱们赚了多?”

“唔!粗略地算,四百万两是有的。”

“四,四百万两?”杜兴这下是彻底蒙了。这才几天功夫,四百万两赚头,吓死人都不带偿命的啊。

话分两头,话说金陵城里的这场‘金融风暴’来的快,去的也快。前后也就是这十来天的时间。可就是在这十来天的时间里,以许家为首的大通银庄,每天都在艰难渡日;而苏三这头却是赚得盆满钵满。

有相当一部份人,在银票价值平稳之后,开始后悔自己那么低的价格出手了银票,这部份人算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有另外一部份人,已经彻底对银票失去了信心,发誓终生再不使用银票。

有些人,不得不使用银票的,也尽量缩短了银票的使用周期!一旦有额外的余钱,多少都会换成真金白银,存在家里。

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自然是使银庄的存银数量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银庄不得不减少许多产业上的投入,把银子抽回来维持正常的运转。经过这次教训后,银庄也相应地提高了银庄的准备金,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挤兑。

若是再来一次,谁也不敢保证银庄就能挺得过去。其实是有些可怕的,平时几个东家还在争论进单多少,出单多少的问题。可真的挤兑出现时,进单是一钱银子也不会有的,而出单将无限地增大,别说十万两,三十万两,就是三百万两,一个时辰之内,也要给人搬空的。

这次的损失,银庄只怕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恢复元气。好在,当李月儿与周盈盈的存单大张旗鼓地进入银庄后,人气正在渐渐的恢复之中。

苏三是在晚上回到苏府的时候,才从小安那里听到详细回报的。大体上,事态的发展还是在朝着他料想的方向在走。原本他并不想让李月儿出面,做这个恶人的。但是大通银庄的反应能力与抗风险的能力,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一个有存银几千万两库银的银庄,居然连自己的第一波攻击都没有扛住。这多少让他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因此他只能主动地介入到事件当中,协助许家挽回局面!而对银庄反复拉锯从中牟利的计划,也只能演变成由李月儿出面一锤子敲定的买卖。

结果还算是比较满意的,毕竟粮食与布匹都是军事储备的紧要物资。银庄花了大力气囤积,被自己这么一打劫,自己倒是省心省力又省钱了。

不过这样一来,现钱就少了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好在后续还有银子跟上。眼下,只能让莫少华算着一点用了,再接不上,也可是以考虑出兑一些物资的。

眼下紧要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莫少华要尽快动身前往成都府。在大哥的协助下,许多军事用途的准备工作要全力启动。这里包括最关键的兵工坊。打仗没兵器,那可没法打。其他的工作也要开始安排,就是‘霸王别姬’接下来生产,也要全部往成都府转移。李家,苏家也要尽可能地把产业往那边发展。

第二件事情,是‘听潮轩’的扩大!金陵总据点的位置要淡化,成都府的总部要开始筹建。而眼前最关键的布置,就是京国分据点的设立。这件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再过两天,便进入了三月,如今封原两国和亲联盟的消息,早已确证。京国要有举动,今年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决策。是大举进兵封朝?还是偷偷摸摸地封朝发动突袭?自己必须要得到一个确实的消息。

自己的判断是:京人绝不可能坐视封原两国好整以瑕地去对付他们。所以,京国必然是趁封人不注意,集全国之力先攻下了封朝,再掉过头去对付原国。而事实是不是这么发展,也急需要进一步的资料进行佐证。

总之,他不能做瞎子!

这两件事情,都是苏三最挂心的事情!这头一件其实好解决一些,只要莫少华动身去了成都府,在大哥的配合下,就算是进度再慢,今年年底之前,也会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第190章,贪多嚼不烂!

可这第二件,苏三就有些头痛了!他头痛的是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

成都府建总基地,这需要一个有格局的人才去把控,这件事情原本杜如悔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是目前的情势,还需要他留在赵允那里。在自己没有确定进入军队之前,他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京国上都建分据点,这个据点的头目,也是尤其关键的人选。唐超绝不合适,事实上让他主持眼下‘听潮轩’的事务,都是有些强人所难的。

想了想,没有头绪!只好让小安去通知莫少华,让莫少华临行前到苏府里见自己一面。把这些事情放下后,苏三便开始考虑起金陵城里的一些并不紧要的事情。

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便是和亲的大事。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绕行,原人议亲的队伍,已经在今天中午抵达金陵城外。胜老先行入城请旨,让原人就地休息,明日礼部会有一个迎接仪式,太子会代表大封朝皇帝,出城迎接贵使入城。这些安排也都是题中应用之意。朝廷借这个时间差,都要问问胜老此行的形状,也好决定朝廷接见原国使者应有的态度。

因为和亲的事情,与苏三的职份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皇帝也没有想着要把他叫去听胜老讲解形状。苏三也不以为意,事实上他还是很关心胜老此行的一切。不过,等过几日,自己单独询问胜老,只怕会得到更具体的信息。

在苏三看来,原人议亲队伍的到来,说明原人已然同意了两国和亲!而议亲队伍来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各种借口,把娜仁格日乐带回原国。也就是说,过不了几天,娜仁格日乐便要动身返转草原了。

这个要好好计较一下,娜仁格日乐最好是不要回到草原为好。否则,鱼入大海,再想把她给捞出来,那就是难如登天了。

另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春闱就在五天之后!

这原本也没什么值得太投入精力的。不过,听潮轩里对这件事情就比较关注了。这段时间,除了把银庄的事情排在首位之外,春闱的事情,听潮轩也是咬住了没有放松。

这里头,头一件事情,便是金陵学子准备在三月初二日,夜跪翰林院,准备集体罢考的事情!

罢考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但是对已经知道事情底细的苏三来说,这件事情就不叫什么事情了,他只稍稍花了点时间看了看情报细节,心中便有了稳妥的对策。既然有了对策,也就不用这么上心了。

这里头的第二件事情,反而更重要一些!那就是考生常去的酒楼里,已经有人在贩卖考题了。

在自己主持的科举中,居然会提前泄露考题,苏三无论如何不会坐视。只是这件事情,目前也不能声张。真的考题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也就知道这酒楼里贩卖的考题,是真是假。因此,这个还要暂时隐忍。

这里头的第三件事情,倒不是听潮轩探听出来的。而是麻烦自己找上门来的。

吴台铭那边,借着朝会散去的时机,突然找自己说话,其中提起了几个举子的文采不俗。依着苏三的机灵劲儿,自然知道这是吴台铭,想让自己塞几个亲太子的举子们进榜单;而赵允那边,则直接派了一个王府里的一个管家,递给了自己一张名单。这名单上的人,按照二皇子的想法,自然就应该出现在皇榜之上。

两边都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也造成了往届春闱主考副考甚至有权过门科举之事的官员,也跟风一般的,千方百计地往这里头塞人。

这事应该是翰林院做的惯熟了的,可是直到今日,翰林院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