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国 >

第319部分

定国-第319部分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犹豫间,一行四人已经走到了廊道的尽头!守在门前的两名侍卫,却并没有特别的动作,而是轻轻地让开门前,让四人进去。

丁杰官职最小,所以跟在最后面!缓缓地走进门里时,发现门外的侍卫并没有跟进来。

门帘一合上,室内的光线稍稍一暗,丁杰心中也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就是算是太子亲派的侍卫,也不过如此。吴台铭恐怕也没有想到,在接见的官员中,会有人身藏利刃!

“不用行礼了,都坐吧!”吴台铭头也不抬,习惯性地说了一句,手上更是不曾停歇。

桌面上摆了许多奏折,一边是批完了的,一边是等待批阅的。丁杰眼睛四下里扫了扫,发现除了一个倒茶的侍者之外,再无旁的人。

担心这倒茶的侍者会是个变数,丁杰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跟着其他三名官员,依次坐下。

那名侍者便给四人上茶。丁杰仔细看着那侍者的动作,倒看出应该是个不会功夫的人,但他功夫不深,也自有走眼的时候,心中并不敢十分地肯定,所以只是耐着性子候着。

侍者倒了茶后,却不在屋中停留,而是往屋后接着烧水去了。丁杰心下顿时更放宽了心。

“这些天被京人南下闹的,折子突然就多了起来。平常时节,就是三天不看折,也积不下这一半多。”吴台铭一边说,一边放下笔。随后抬头朝众人脸上看了一眼,见有人正要开口说恭维的话,便摆了摆手道:“说正经事吧!”

便取了右手边的茶,咕了一口,侧身吐了。嗓子润过后,吴台铭正要说话,却见广南路里的丁杰站了起来,缓缓走到近前。

一同进来的几名官员见丁杰如此没大没小,不由暗暗出声道:“回来!”

吴台铭也是皱了皱眉头,觉得这官员如此没有规矩!可这接下来,吴台铭便看到这官员手伸向了怀中,眼睛里闪出凶光,脚步突然窜了起来。

吴台铭心中一沉,全身的血都往脑袋上涌,却没有一分力气站起来。只得大呼一声道:“来人!”

光线一明,两名带刀的内侍闻声挑帘入内!

两名侍卫只以为吴台铭有事吩咐,却再没有想到会有人行刺!等他们发现有异时,便听到一声闷响,正是利物刺入身体的声响。

定睛看时,只见一名年青的官员,整个身体都趴在吴台铭身前的长案上,一把利刃已经连根刺入吴台铭的身体。

吴台铭双手紧紧地抓住刺客的手,嘴里发出尖锐的怪音。三名坐在椅子里的官员,吓得脸上早没有了人色,一个个瞪着眼睛,无措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两名侍卫立刻反应过来,抽刀便扑了上去。

丁杰见一刀刺中了吴台铭,心中大喜!可是这一刀似乎并不致命,否则吴台铭不会还有这么多的力气抓住自己的手。正想抽出利刃再刺,可是身后已经传来破风之声。

行刺既然成功,丁杰心中的死志便已消除。刀中有毒,就算吴台铭不因刀伤而死,也会因毒而死,再难救治,便往边上一滚闪开了刀风!

两名侍卫身手不俗,否则也不会被太子派来保护吴台铭!哪里会让丁杰这样逃走。俱都一拧身,一左一右,把丁杰给拦住,不让丁杰逃走。

丁杰见无法逃走,正要咬破牙中毒药,却听到吴台铭发出微弱的声响。心中一动,一转手,便扣住了吴台铭的咽喉,冷冷地喝道:“让开!”

两名侍卫一愣,暗怪自己只忙着缉凶,而忽略了照看吴相。眼前情势一变,再想动手,已经没有可能。

“放开吴相!”

“放下刀,都给我让开,否则。”

两名侍卫连忙把刀一扔,指着丁杰道:“把吴相留下!”

丁杰见两人让开了一条缝,连忙抓住吴台铭的一把老骨头,把两名侍卫逼住,随后把吴台铭一扔,却不往前头走,而是朝屋后钻了出去。

两名侍卫没有料到丁杰如此狡猾,大叫道:“人从后头跑了!”

于是前门便冲进了许多侍卫,朝室后追去。

两名侍卫不敢怠慢,一人守住吴台铭,一人立刻追了出去。一时之间,屋内屋外充斥着‘抓刺客’‘叫太医’的喊声。

太医院就在左近,太医倒是来得快,但看过吴台铭的伤势之后,再一看吴台铭的脸色发青,便明白再难救转。勉强包扎了伤口,又强喂一颗救命的丸药之后,几位太医都摇头叹息。

太子已然闻讯赶到,抓着太医道:“无论如何都要把吴相给救活!”

太医只是一个劲的摇头,几个脑袋商量来商量去,还只是摇头。

太子亲眼看了昏迷中的吴台铭!见吴台铭脸皮发乌,眼眶发青,心知是真救不活了。便转身出来大叫道:“人呢,刺客呢?”

侍卫低着头道:“一路追出去,那人亦受了重伤!却碰到有人接应,给劫走了。”

赵广一巴掌扫过去道:“你们就是这么给本太子办差的吗?来人啊,把这两个没用的东西关起来,回头再找他们算帐。”

徐江锦挤到赵广身侧,附耳说了几句话。太子点了点头,便道:“去几个人,把院门守起来!太医且留一留,其他的人,全部给本太子赶到外头去。”

第267章,风云变幻4

祝天宫此时也在政事堂中,听到吴台铭遇刺的消息,他第一反应便是:二皇子动的手。。第二个反应才是:吴台铭死了没有。

“还没有就死,尚在昏迷,重伤是肯定的。具体的情形,并没有亲眼瞧见,所有人都被太子给轰了出来。”

“太医是怎么说的?”

“说是活不成了,但也没说什么时候死!不知道还能不能醒得过来!”

祝天宫大皱了一下眉头,心道弄这么大动静,回头吴台铭却没有死,那就有麻烦了。不管怎么说,自己也要动起来了。吴台铭就算是受了重伤,眼下也不能正常理事了,正是自己这个右相出头的时候。

想罢,连忙走出院子,开始安抚众人的情绪。

赵允坐在府中焦急地听着消息,一直到午饭的时间才听到吴台铭遇刺。

“好!老家伙,这回该死了吧!”

“说是受了重伤!”

“重伤?哼哼,就是受了轻伤也必死无疑!”刀上有毒的事情,赵允自然明白。

“说是刺客跑了!”刑天小心翼翼地道。

赵允正得意,听到刑天这么一说,脸顿时阴沉了下来:“怎么回事?你可听仔细了?不是当场被杀,而是跑了?”

“刺杀发生时,有几个官员就在现场!刺客一刀刺中吴台铭后,吴台铭没有就死,刺客见有机会逃生,便裹胁着吴台铭强行冲过了闻讯进来的侍卫,跑了。”

赵允‘砰’地一声,一拳打在茶几上道:“把杜如悔给本王叫来!他可是向本王保证过,刺客就算不被杀也会自尽身亡的。田柱子,田柱子!”

连叫了几声,田柱子远远地听到喊声,才敢近前。

“去把杜如悔叫来!”赵允喝道。

“杜先生出门了,还没有回来。”

“出门?”赵允微微一愣:“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刑天进门前的一会儿。”田柱子道。

赵允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立刻对刑天道:“带几个人去街上找,碰见了杜如悔便立刻带回来见本王。多带几个人。”

“是”刑天连忙退了出去。

“田柱子,备马!本王要去宫中。”

吴台铭被刺的事情,一波一波地传递开了。赵普刚刚用过午膳便也听到了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当时便吓了一跳,继而有些恼怒起来。

年前他在听雨楼里遇刺的事情,历历在目!现在吴台铭居然在东府里办公被人刺杀,这如何了得。连宫禁之内都不安全了,侍卫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刺客拿下了没有?”赵普好半天平静下来后,这才问道。

“正在缉拿!”郭德轻轻地回道。

“一定要拿住,真是胆大包天,朕倒要看看,是谁这么无法无天。吴相现在怎么样了?”

“说是受了重伤,太子已经过去现场处置了,又见太医院里去了好些个太医,想必是施法救治去了。”

赵普松了一口气,既然是受了伤,那太医们过去,想必能救得回来。放下这边的心思,赵普一拍桌子道:“朕这回是一定要彻查到底的。只要查出凶手,朕对凶手绝不辜息。去,传旨下去,尽快查明真相。”

“是传旨给金陵府衙?还是九门总经略衙门?”

“自然是传旨给苏爱卿,这件事情让他亲自办,用心办。”

“是!”郭德领了旨意,便退了出来。可还没过一会儿功夫,郭德又走了回来道:“皇上,奴才才出殿门口,苏大人就赶在殿前求见呢。应该是为吴相遇刺的事情来的,苏大人还真是勤劳王事啊。”

“来得正好!快传。”赵普现在很是倚重苏三,虽然苏三年纪看起来那么轻,但赵普却有种,什么事情交到苏三手里,便会很顺利,很容易得到解决的感觉。

有时候,赵普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么个才刚刚弱冠的年轻人,一见面便委以那么重要的责任。要知道平时他纵然有些随性而为,但于正事上,还是会尽可能地听取大臣们意见的。任用苏三以来,明里暗里,对苏三的诋疑尽多,他却没有一点后悔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

说不定还真是天星下界,自己的天缘所寄,否则君臣之间哪里会这般相合?

赵普心里存了这个念头,自然是有什么事情,都要想着苏三!现在听苏三这么可着他的心意,自己刚想到他,他便来了,自然又更加应验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苏三一进殿,便急急地叫道:“东府里出了大事,皇上可知晓了?”

“正要与宁远说这事!”

“臣特来请旨督办此案!这些刺客也太大胆了,想必后头必有黑手。若是再行放纵,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更加惊天的大事。”

“嗯!朕也正有此意。不过,宁远觉得,会是谁这么大胆,竟敢使人闯进东府行刺呢?”赵普心中不无担忧地道。

“不管是谁,皇上可千万不能辜息了。吴相可是三朝老臣,若是三朝老臣都这样遭受非难,朝臣心里头只怕会多生怨言。前次听雨楼里那件事,到现在还是个无头公案。今天又发生这样的事情,再不彻查,恐将来再生变故。”

赵普有此一问,心中自然是有些疑惑的!听雨楼里的事情,他并不是不想查清楚,但是查着查着,便没了声息,再也查不下去,这叫他也是没有办法。

“朕也想彻查,但不是什么人都有宁远这么忠勤王事的本事。所以朕也有意让宁远去查办此案,只是如今,宁远又要操劳武科举,为朝廷选用人才;又要筹建‘定**’,以为朝廷驱使;九门里的衙务也不是小事,现在又查勘此案,千头万绪,诸事都要用心,忙不忙得过来?”

“还真忙不过来!要不皇上就把臣的九门总经略一职给削了吧,臣倒想在‘定**’上,多下点功夫。”

“哎,朕也知道你文通武略,可是打仗可不是儿戏。万一宁远有个闪失,朕上哪里去找像宁远这样的良臣。”

“此次恩科,尽多贤士!皇上只需大胆任用,哪个不是良臣?原人传来的消息,万一属实,京人便是大患!宁远正是为国效命的时候。只有把京人打老实了,封朝才能安稳,这是急务,也是要务。呆在金陵抓些毛贼,可不是宁远的志向。”

“九门可不是抓抓毛贼的事情!不过,宁远说得确实也很有道理。只是从军的事情,再看看吧,京人未必就真敢南下。若真南下了,说不定宁远还真是朕的一员福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