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国 >

第362部分

定国-第362部分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就得拿出你们的真本事。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们中的一部份人,会离开定**;有一部份人的职位,会发生改变;有一部份人,将接受一些新得考验。另有一部份人,将进入定**的特种作战部队;这一个月还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定**。所以,希望你们可以用意志与忠诚来表明你们是一个合格的定**军人。一个月后,若是你们仍然能站在这里,那时我才是你们真正的‘首长’!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

“呼哈!呼哈。”

“解散!”苏三果断地一摆手,结束了讲话。

“全体都有,解散。”唐超扯着嗓子喊道。

随后大校场内,各队人马,正在带回。一边的后勤人员,也赶紧地为新到的军士,准备营地。几个营头却不管这些,一齐跑到了苏三的身边。

苏三看着围拢的众人,一脸微笑地道:“都很出息啊!一千人变成了一万多人,连我都吓了一大跳。还有你邓琪英,不动声色,你小子就拉了三千七百多号人,早怎么没看出你拉队伍的能力,这么强啊。”

邓琪英呵呵地笑着,挠了挠头却不说话。平时他在属下面前是说一不二的,可到了苏三的面前,他却感觉没有这样的气势。

陈明江道:“刚才首长说的特种作战部队?那是什么意思啊?”

苏三呵呵一笑道:“具体的,你们去问唐超。我只能告诉你们,特种作战部队是直接受我领导,装备一流,武器一流,而执行的作战任务,也是一流。当然,考核的标准也是一流的。”

众人听了,不由蠢蠢欲动起来!

苏三便又道:“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进来的。所以,不管进不进特战队,你们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说的一个月的考核,可不是开玩笑。晚上,把所有手底下带兵两百人的将官都叫过来开会。还有,这段时间,定**发展的太快,我看政治部的建设,也要进入更高一层的运转机制。从明天开始,有一个为期七天的政治部内训。陈明江,你把下到各营里的政委都招集过来,另外一些候补的指导员人选,也叫过来参加内训。”

陈明江点了点头道:“那估计得有百把号人。”

“还是太少!目前营的构架,都要改成军。定**要成为集团军,军团下面,要分为;勇,猛,彪,悍,卫,五军。亲卫军,做为集团军的中军。每军的做战人数初步核定在二千五百人,每军的保障人员要少于两百人。每军之下,设五营!每营暂定编制为五百人。集团军中要设有总政治部!每军之中要有政治部的分部。每军都要设政委。营以下每五十人中,要有一名指导员。政委,指导员管生活,思想,也要参与战斗;军事主管管战事和具体的军务;两边各管一条线。军事主管向军部负责,政治部直接向我负责。所以,你手里一百号人,还太少。”

张工在一边听到,不由黑着脸道:“那我那三千多人,岂不是要吐出来?”

苏三瞪着张工道:“怎么不愿意?”

张工头皮一麻,忙道:“愿意,愿意。”

“你可以留下最强的兵源嘛,让人数不够的军去拾你丢下的嘛。”

余金光与曹青松听到这话,连忙把头别开,装作没有听见。

唐超便指着一边站角落里站了许久的祝河林道:“首长!那是河南府的太守祝河林。”

苏三唔了一声,便朝祝河林走了过去,祝河林连忙上前行礼道:“苏候爷!”

“你是祝河林?那个写‘经世论’的祝河林?”

祝河林倒没有想到苏三一上来便是这么一句,这才想起,苏三可是文人出身。知道自己写过‘经世论’并不出奇。

“正是!”

“嗯!经世论写得很精采,可惜的是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知道吗?选你来河南府,是本候的意思!”

“啊!”祝河林一愣,继而恍然。自己都闲置了十来年,若不是有人推荐,只怕不会有出头的日子。接到圣旨,让自己到河南府来接收降地的时候,他还以为是降地没人来,才把自己给选了来,却不料是苏三暗中举荐。

“其实这里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你在京里挂个四品的闲职,到了这里也不过是升到三品。又是降地,困难重重,不是特别不得意的人,也不会到这里来。不过,好歹算个实缺,干得好的话权势还是很大的。之所以选你来,宁远是动了许多心眼的,此后还有大用你的地方,你既然可以写出‘经世论’那样的文章,慢慢地,也自然会明白宁远的用意。你只记住,宁远是拿你当自己你看待的,所以,有什么困难,你只管说。”

祝河林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感动!虽然对苏三话里的某些意思,眼下还不是很明白,但是他唯一可以确认的便是,苏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话,是真看重他的。

第59章,河南府5

“候爷既然如此说,那河林就直说了。;”

“嗯!”

“困难有三:政令不通;法行不力;收粮不逮。”祝河林只是轻轻地点了点这三条。依他看来,若是自己点出这三点,苏三都不明白其中的困难所在的话,那苏三也帮不到自己什么更大的忙。自己恐怕要具体到每件事情要做之前,都要向苏三申请了。

“哈哈,你说的这三条,在宁远看来,只有一条。那就是:说话没人听。”

祝河林脸一红,说穿了其实也对。自己光杆司令一个,说话确实没人听。下面的州县大多是降官,阴奉阳违,自己又无力管束,所以,才有诸多难决之事。

苏三拍了拍祝河林的肩膀道:“河南府,包括西四路,都要实现严格的军管。宁远是没有时间却管那么细的,你的眼光不能只放在河南府,而且西四路也要顾及。我现在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你有多大的胆子,就用多大的胆子。这西边的五路,政事上,你说了就算。任用谁,不任用谁,全是你拿主意。不听话的,先劝,劝而不听的,就杀,不用顾虑那么多。唐超,你从亲卫军里调些人手给祝大人,凡文事以武备之,手里没有杀人的手段,是没人听话的。要是有哪个降官敢阴奉阳违,先抄了他们的家再说,本候可没时间与他们玩躲猫猫。一切都有定**做主。”

“是!”唐超应声道。

祝河林却被苏三这话给吓住了:“西五路,全,全由本官节制?”

“对,宁远定**在此,便是要收服西边这几路的。军管之下,宁远有绝对的权力。所以,你只管大胆去做,我只要求你尽快把这西边的政务给理顺了。西边四路盗贼四起,都乱成了一团,唯你这河南府内,还算是太平。这说明你祝大人还是很有能力,很知主次。希望,大人不要让宁远失望。”

“可是,朝廷里有旨意,说要善待降官。”

苏三看着祝河林道:“善待要看你如何理解!听之任之,是善待吗?没有雷霆手段,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让西边五路形成合力?万一京人再打回来,没有合力,如何抵抗?再把西五路交给京人?成大事者,不行小善,眼看着西边四路,盗匪蜂起,人心惶惶,你却还要行妇人之仁?这不是让百姓受苦吗?你那些小心思,趁早放开。”

祝河林脸色再红!他心里知道苏三说得都对,只是有时候下不去那个手,而且之前也没有下手的实力。

“你要一直是这般心性,就趁早滚蛋!没有你,宁远也照样应付得来。”

祝河林有些奇怪,明明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人在自己的眼前,他却觉得苏三的境界高自己太多。总有点惶惶的感觉。再一听苏三有些恼火,下意识地便屈服了,只咬着牙道:“候爷且看河林的手段再说。”

“哎,就这对了!你只管放胆。你就当宁远是这西五路的土皇帝,一手就遮了这片天。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

祝河林心中突然感到一阵怪异!土皇帝的话,要是其他粗枝大叶的将领这么说,他也就不往心上去了。但是这话从苏三的嘴里说出来,却似乎隐隐地含着其他的意思。再一想,适才苏三说过的话,竟然隐隐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里,祝河林心中大骇,却又不敢肯定。毕竟,苏三可是皇上的宠臣,又是太子太保,定国候,据说是个一等一的忠心为主的大忠臣。

可是史书有载以来,往往是这样的大忠臣逆国的例子最多。若苏三真有此心,那自己?

心中有些惴惴,又有些不安,可等他看到苏三信任的眼神时,这些不安的感觉便消失了。

管这许多作什么?若不是苏三自己只怕也没有今天这样出人头地的机会。既然然他信重,那自己就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反正都是利民的善举,自己问心无愧便可。

“是!河林一定不负候爷重望。”

“好!”苏三重重地一拍祝河林道:“宁远的军部就设在大校场,你有什么不好决定的事情,尽可来找我。”

祝河林便告辞出了校场,忙忙地回到城守府内。不一会儿,一支近百人的定**便进了城守府。

这支定**一进城守府,便接过了城守府的防务,又把城守府护得结结实实,才有一名军士上前道:“从今日起,黄平以及手下这一百人,便听祝大人调遣。首长说了,从明天开始定**要进行全面的休整,西五路就靠大人调度了。”

祝河林有些头大地道:“可西边四路还在京人手里呢?”

“这个首长也说了!首长说,定**来的目的,自然是奔西四路来的。但是打下西四路,并不需要定**动手。祝大人只需要动动手指头,西四路就要望风归降。实在不行,黄平手里的这一百号人,也不是吃素的。”

祝河林苦笑起来!望风归降?哪有那么容易?西边四路,包括自己这河南府,虽然以前都是封地,但是京人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忠于京廷的官员,总不可能一夜之间,便消失了吧。借着定**的大军,倒能一举压制。可是这一百人,只怕太不够看了吧。

黄平能被唐超挑出来派到这里,自然不是一个无能的角色。自然能猜出祝河林此时的想法。

便对祝河林道:“攻一城,与治一城,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情报掌握的确实,那么,人多与人少,又有什么区别?京人的军队已经调走,大人一纸公文传到,背后有定**坐阵,降与不降,各路里自有商议;真不降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再请大军不晚,祝大人又何必分散心神,操心那么多无用的事情?先把河南府里的政务理顺了,再带着大人亲选的官员,各路里走一遭,听话的留,不听话的换。想来事情不过是这么简单,也没有必要想那么复杂。毕竟,大人不是孤身一人,谁要是敢动大人,便是与定**过不去。谁不怕抄家灭族呢?”

祝河林讶然地看着黄平,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伙头,居然也有这样的见识。

黄平又道:“不若在河南府里,把不听话的先抄几家,等消息传到其他路里,事情自然便会顺利许多。”

祝河林倒是对定**又有了新的认识,不由说道:“黄伙头有这番见地,不出仕为官,还真是可惜了。”

“这些不算什么!攻城拔寨之后,有些事情也是要军中处置的。平时上面也会召我们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才知道一些。黄平也只是学了些皮毛,此后又跟在唐统领边上,在实际中又接触了一些受降的细节。只能算是熟悉这类事情,为官的话就差远了。”

“定**里,还学这些?”

“学!什么都要学。不学的话,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