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之救赎 >

第41部分

二战之救赎-第41部分

小说: 二战之救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的后方。那时的隆美尔才49岁,对于德军的指挥高层来说,隆美尔还是个孩子。

攻入英法联军后方的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隆美尔真正的做到了腹背受敌。那时,根本就没有后方,也没有掩护。要是英法联军殊死抵抗的话,隆美尔早就估计连骨灰都剩不下来了。而隆美尔所做的就是不顾一切的向前冲,一直打到了遥远的法国的敦刻尔克才停住了战车的脚步。

上天总是把机会留给那些勇敢的人,英法联军的失败造就了隆美尔的美名。在所有的师级指挥员里,隆美尔像一颗耀眼的灯泡一样光亮。

再就是到北非以后,隆美尔2次漂亮的冒险战术攻击直接打的英国人是哭爹喊娘。一直到打下托布鲁克这个重要的补给基地,把英国人全部赶到了埃及。直到在‘啊莱曼’隆美尔是人困马乏,再也打不动了。

说实话隆美尔是十分厌烦这种冒险的行为的,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孙子兵法的‘夫未战而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这句话隆美尔是深刻的了解的。

老狐狸这次算是能堂堂正正的跟英国人过招了,这次别说是20万英国人,就是再来20万老狐狸都不害怕,正所谓‘肚里有粮,心里不慌’。要是别的德国将领指挥的话,说不定当时就把这些部队弄到前线去,直接就冲着英国人杀过去了。

但老狐狸隆美尔却没有这样做,一方面猥琐的命令刚刚补充的部队,从托布鲁克赶到了离北部防线120公里以外的地方,秘密的隐蔽了起来。另一方面偷偷下令前线驻守的步兵悄悄的向后方撤退,只留下炮兵和观察哨。能多消灭几个英国部队算几个。

最猥琐的就是,隆美尔把以前被炸毁的坦克的残骸都给运到了前面,又浇上汽油重新烧了一边,最后有些老破残旧坦克也被隆美尔扔在了阵地上等候英国人大炮的洗礼。

就这样英军的主攻部队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攻下了隆美尔的阵地。缴获了大量的坦克残骸。就连蒙哥都没有料到隆美尔会这样的猥琐,会用以前被损坏的坦克来来冒充好的坦克。

最前线的英军眼见到这么多的坦克残骸,当然不会说是炮兵给击毁的。直接都算到了自己的头上,战功谁也不会嫌多的,最前线的英军又对着那些残骸进行了第三次的攻击,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功劳。

就这样蒙哥算了算情报部门给出的德军坦克数量,再算算击毁坦克的数量发现隆美尔没剩几辆坦克了。蒙哥才真以为隆美尔是被真正的打的溃逃了。才会下令追击的。

因为蒙哥不怕,就算隆美尔得到补给,按照以往的情报分析最多也就是百十辆4号坦克就到头了。要是蒙哥知道有540辆坦克已经直接补给到了隆美尔的麾下,借蒙哥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隆美尔是太了解下级官兵的做法了,不管什么军队都会出现抢功劳的现象。上级的指挥官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会深究的。

就这样英军一步一步的走进了隆美尔的圈套里面。

不过面对强大的英国装甲集群,隆美尔还是很小心的,他的本意是让英国人的战线拉长,补给变得困难。然后再突然发起攻击,直接绕到英国人的后方掐段英国人的补给线。然后再慢慢的回头再吃掉这些英式大餐。到那时英国人在埃及的土地上一时之间再也没有能与隆美尔抗军队了。

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打断了隆美尔的计划,是一个阿拉伯人冒死送来的消息。这个阿拉伯人是隆美尔的情报部门在‘啊莱曼’安插的当地情报员。

据这个情报员讲第八集团军指挥部驻地的方向忽然传来炮弹爆炸的声音。枪声也很激烈,很有可能是英军的指挥部受到了袭击。这一情报让隆美尔很疑惑,“我没有派出人去袭击英军的指挥部啊,以前我大兵压境的时候,攻击了2次‘啊莱曼’都没有拿下,这会是谁胆子这么肥,竟敢去攻击英国人的指挥部。”

猛然间隆美尔想到了安德里,隆美尔心说“别是这个少爷秧子干的吧,这小子在柏林的时候就不安分守己。什么事都做的出来。这次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要去跟英国人作对。从安德里消失的时间和地图上离‘啊莱曼’的距离来看,八成就是这小子。

这下可坏了,‘啊莱曼’哪里到处都是堡垒和工事,我1个半师的部队打了几次都没有打下来。这小子去不是送死吗?”想到这里隆美尔不敢再等英国人往前打了,现在所有的英国人都没有安德里重要。自己就是打败战死都不要紧,但是要是这小子出了问题他老爹肯定是要发飙的,说不定还会累及自己的家人。

想想自己心爱的妻子可能会有危险,隆美尔就感觉到不寒而栗。隆美尔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打到‘啊莱曼’救出安德里。然后把这小子一定要带在身边,自己亲自看管。

想到这里隆美尔连忙下命令,“各个装甲师错开英国人进攻的方向,向英国人部队的后方进攻,如遇到英军的阻击不得停留,尽量不要与英国人纠缠,一个目的就是向啊莱曼攻击前进。

3个新调来的装甲师加上原来的1个半装甲师各自为中心,自行选择最近的路线朝‘啊莱曼进攻’原来至于英军的进攻部队的坦克,留给后方的步兵用88毫米防空炮,和40辆重型6号坦克刚刚组建的501重战车营解决。”

此时德军离‘啊莱曼’足足有280公里。

就这样一次大规模的遭遇战在埃及的边境上出现了,900多辆德军坦克铺天盖地朝英军杀去。这些坦克坦克在沙漠中扬起的沙尘遮蔽了天空,而那些还没来得及涂上沙漠保护色的刚出产的5号坦克更是显得杀气腾腾,直接就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德军的坦克太多了,根本就没有办法从英军部队的间隙中穿过去,于是有的德军坦克不得不对着对面开过来的英军坦克动起手来。

最先开火的是德军的第101装甲师的米歇尔、魏特曼中尉。这位28岁的年轻坦克指挥官是一个作战经验很丰富的人。早先培训的时候驾驶过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后来又驾驶六轮重型装甲侦察车。整个培训过程中他显示出了一个优秀驾驶员的素质。再后来又接受了突击炮驾驶训练。

在德国入侵苏联的以后米歇尔、魏特曼一直在苏联的坦克部队中服役,驾驶的变成了德军的主战4号坦克。后他因在一次战斗中击毁六辆苏军坦克而获得了坦克突击纪念章。但也在战斗中负伤,送到了德国养伤,伤好以后就被留到了坦克训练营任教员。

可是米歇尔、魏特曼一心想得是回到部队,根本就不愿意在后方任教员一职。于是就趁德国这次补给之计,米歇尔、魏特曼就被装甲学院派了过来进入了101装甲师成了一名坦克指挥官。米歇尔、魏特曼被派过来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代表军方学院检验第二个目的就是指导一些新手的实战技术。

不过米歇尔、魏特曼其实还不算是真正的学院派的教官。跟那些资深的教官比起来米歇尔、魏特曼不过是刚入行的小鱼而已。

两更送上多字,也没注意章节长短,祝大家看的爽。

第五十一章装甲对决2

从德国来的其实不止米歇尔、魏特曼中尉一个人。!三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的一封调令,从各个装甲军官学院,陆军装甲训练营里直接抽调了将近400名的坦克教官。直接随乘专列跟着军火一起行动。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担任5号坦克的指挥官。这其中专门有100名是专门为了6号坦克而配备的,每辆6号坦克配备2人,其中一人为车长,另一人为驾驶员和维修工程师。还有20名作为候补军官随时对这40辆6号坦克的人员进行轮换。这样每一辆的新式坦克上最少都有了一名资深的坦克指挥官。

这些人可不是像普通的装甲师的坦克指挥官人员那样。这些人平时都是专家级的人物,对驾驶坦克,维修坦克,坦克行军,坦克行军作战那都是很讲究的。再加上给他们配备的坦克的其他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他们以前的学生,合作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而这些人里面米歇尔、魏特曼中尉只不过是个很普通的角色。所以才被分配到了一辆5号坦克任指挥官。而米歇尔、魏特曼中尉任教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气。当然米歇尔、魏特曼中尉因为指教时间短的原因,也并没有真正被这些教官接纳为自己人。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米歇尔、魏特曼中尉的指挥,在野战部队作战养成的气质很快就让他跟他的坦克成员们打成了一片。不像别的专家级和教授级的坦克指挥官,只相信数据和科学。

米歇尔、魏特曼中尉相信的是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沙漠中,两方的坦克集群不期而遇,远远的两方的坦克都扬起了尘土。米歇尔、魏特曼在车中的潜望镜中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好带上护目镜,打开了舱盖,半边身子架在坦克的炮塔外面。这时全靠目测来观察着敌方的坦克,米歇尔、魏特曼看到英军的坦克大概离己方的坦克还有3千米的距离,刚刚的进入5号坦克理论上的最大射程。米歇尔、魏特曼直接下令道“炮塔最大仰角,高爆榴弹准备。”

坦克的装填手很快就利落的回答道“完毕”。

“分离变速,发射。”米歇尔、魏特曼说道。

作为一个资深的坦克指挥官,米歇尔、魏特曼才不会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边开着坦克边发射炮弹。那样的话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损害将是致命的,一场战斗以后估计发动机可以直接送废品收购站了。新手才会犯这样的错误,装甲教科书里对于这一点也没有提到,只有经验丰富的坦克指挥官才会懂得这一点。

驾驶员连忙一脚踩下了离合器,坦克的瞬间就停在了原地。炮手等车停稳以后才扣动了75毫米坦克跑的扳机。炮弹的后坐力顿时狠狠的顶了坦克一下,整个地面都显得抖抖瑟瑟的颤动。

一发炮弹直接画着曲线射向了英军的坦克编队米的距离炮弹飞行了3秒的时间才到达,一头扎在了英军坦克行进的区间里。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是炮弹爆炸的弹片还是使周围的几辆正在行驶的‘谢尔曼4’坦克受到了冲击,一名也是在外面观察的英军坦克车长直接被炮弹爆炸的碎片击中了头部,直接就咽了气,趴在了坦克的外面,血液顺着坦克的炮塔流了下来。

别的英军坦克车长见到此情此境都连忙钻进了坦克。吓的再也不敢冒出头来。

米歇尔、魏特曼在车外用望远镜观察到没有坦克被击中一起的爆炸,知道没有击中。但是米歇尔、魏特曼并不失望。

德军别的专家级的坦克指挥官完全是按照坦克的的高效命中距离来作战的。而且还是要保证最高的命中率,所以根本就不会在3000米的距离上开炮,他们要等2000米以内才会开火。但是米歇尔、魏特曼就不这样。

米歇尔、魏特曼在东线战场上也是久经考验出来的人物。他深知在一场遭遇战中,往往先开火的一方基本上就是能够获得胜利的一方,而后开火的一方往往就是倒霉挨打的一方。先开火对敌我双方的影响里都是很大的,先开火的一方的士气都能高涨不少的。

所以米歇尔、魏特曼的这一炮对英军虽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也没有触动那些德军坦克指挥官的心境。但是对于那些其他的坦克成员,无线电操作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