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940部分

调教太平洋-第940部分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开缺口和邓尼金汇合。

俄国内战中最惨烈的大战拉开了序幕,一边是武器弹药充足,又因为有了正式名分士气开始回升的卫(沙皇军队自称),一边是善于打苦仗累仗,以农民和无产阶级子弟为主的苏维埃红军,足足50万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四周120平方公里内的地区捉对厮杀。

在斯大林、托洛斯基和图哈切夫斯基三位红军主帅的亲自督战下,付出了近25万人伤亡的代价后,苏联红军终于守住了伏尔加格勒,但遗憾的是继续切断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计划失败,最终被前者带领残余的7。6万残兵,以及大量的钱物逃入了乌法。

就在大家认为战局将进入僵局时,谁也没有想到,高尔察克终于拿出了秘密武器,4万在新华接受秘密的部队加上临时招募的3万士兵组成了右翼集群,在2万精锐的乌拉尔哥萨克骑兵配合下,突然从乌法北上昔日的俄国沙皇大本营喀山,仅仅花了三天时间便在一年多后重新夺回了这座战略重镇。

喀山的丢失,不仅让列宁丢失了重要的鞑靼共和国,也正式宣告了伏尔加河东岸尽归卫手中,依靠着大河天堑,一道较为稳固的防线终于出现。

6月初,利用夏季新华总参谋部决定再次加大对高尔察克的援助,20万支步枪、600门大炮和大约150万粮食油料等东西、在源源不断地火车下抵达了叶卡捷琳娜堡,但对于高尔察克要求更多飞机给予了拒绝。

截止8月底,卫对苏维埃红军伏尔加河沿岸最后一个据点乌里扬诺夫斯克进行了数次进攻,根据他们自己的统计,在一个月内攻击向这里投下了30万枚炮弹,6000余枚炸弹,并且还使用了毒气。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个夏季,随着卫的节节胜利收复大量失地,之前伏尔加河以东很多支持过列宁的人都遭到了逮捕和大屠杀。

几个月来的不利消息,让圣彼得堡等很多富庶地区都怀疑苏维埃要垮台了,就连苏维埃内部一些不坚定的人也开始动摇,加上长期战争造成了粮食生产陷入停顿,红军自己在征集粮食时也手段粗暴,最终在九月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粮运动,连很多小地主都开始敌视苏维埃,甚至不惜自己把粮食烧掉也不留给红军。

如此一来征集不到粮食的红军愈加焦急,最终很多士兵在战争不利和三餐不继的压力下,带着愤恨将枪口对准了普通百姓。

当列宁和中央委员会得知这个情况时已经太晚太晚了,从11月开始再度来临的猛烈暴风雪最终酿成了大惨剧,根据十几年后一份调查俄国内战的非官方文件显示,在1920年11月至次年3月,大约有400万俄国人因为缺少粮食过冬而被活活冻死,很多人最终不得不吃草根树皮,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等到冬天终于过去时,俄国又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旱灾,饥荒变得愈加严重,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在内富裕地区也出现了饥荒饿死人的现象,据统计大约有3500万得不到基本粮食保障,使得当年内再次有超过270万人因为饥荒和疾病死去。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从1917年至1921年的短短四年内战时间,足足有2300万俄国人死亡,再加上布列斯特合约中被割去的人口,俄国总人口数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在内忧外患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和高尔察克领导的卫接触,同时开始向世界各国求援希望能买到足够的粮食。

8月16日,俄国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抵达北京,虽然他只是文人,但他很清楚解决俄国粮食危机和内战的钥匙就在这里。

8月20日,新华帝国第三任首相,前外交部大臣冯琪会见了高尔基,表示新华政府对俄国目前的情况也非常担忧,并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向俄国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三天后,新华皇室代表李秀峰在上海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内的一家互助基金会合作,将出资500万蓝币交给基金会运作,用于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以帮助俄国人民渡过饥荒。

但高尔基依然忧心忡忡,因为500万根本救不了俄国,根据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的统计,俄国至少要得到大约价值2亿蓝币的粮食才能勉强渡过饥荒,而且新华提供粮食援助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乌拉尔山一带的俄国保皇派。

此时列宁已经是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再次转头恳求德国援助,最终德国统帅部根据研究,同时也为了对抗新华在俄国的渗透,答应了列宁的要求,向苏联提供价值3000万金马克的贷款,用于从德国和世界各地购买粮食。

列宁拿到了钱,但问题是他买不到粮食!

原本世界最大的粮商美国依然处于缓慢的战后恢复期,加上新华政府抢先一步许诺可以用粮食来抵债,最终美加两国都选择了做旁观者,而拥有了大量产粮区的墨西哥政府也因为新华的劝说不愿意出售粮食。

至于南美和非洲自己都成问题。

此时他才发现,世界大粮食产区基本上都在新华控制内,而原本可以获得粮食补充的印度更是和俄国一样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富庶的印度大平原早已变成堆满了白骨。

欧洲是唯一可以获得粮食的地区,但英国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法国稍有多余但大部分也被用于向德国还债,或者被用于交给更加重要且同样是处于内战中的资本主义国家西班牙。

最后列宁不得不答应了新华以停战换粮食的办法。

1921年11月,中、德和俄国内战双方在苏黎世召开由新华倡议召开的俄国问题四方会议,以协调俄国不断加重的粮食和内战问题。

中、德两国都明白,俄国是双方的屏障,绝不能让对方的手伸到家门口来,同样俄国内战双方也都是油尽灯枯打不下去了,整个战争中俄国不仅仅失去了人口,还致使工农业遭受严重破坏,文艺复兴时期累积下来的财富和精美文物也都被拿去换成了弹药,所以四方会谈最终确定,俄国内战双方以伏尔加河为界停战,停战期限为20年,停战期结束后将继续由有关各方决定是否延长协议。

虽然极不情愿,但在内外的压力下列宁和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不得不在《苏黎世合约》上签字,犹如在布列斯特谈判桌上那样,昔日疆域广袤的俄国,因为苏维埃退出世界大战先是导致失去了芬兰,现在又将再一次失去包括喀山、乌法等伏尔加河以东肥沃产粮区,还使得自己和中亚加盟国的联络通道随手有被敌人截断的危险。

1921年12月3日,《苏黎世合约》合约签署的当天,年轻的阿列克赛沙皇回到了叶卡捷琳娜堡,在数以万计逃难至此的俄国资产阶级的拥簇下,宣布将俄国临时政府地放在叶卡捷琳娜堡,同时发誓要让所有伏尔加以东地区的人民生活得更好,但依然拒绝承认苏维埃政府的合法xìng。

12月30日,新年来临前的最后一天,列宁也在莫斯科同样宣布接受并愿意遵守停战协定,同时将目前红军控制的俄国及中亚地区统称为苏维埃联盟共和国,以区分乌拉尔山的邪恶沙皇政府。

次年2月,一支由中德两国组成的约2000人的部队进驻喀山,以监督俄国和苏联的停战协议。

俄国内战以分裂结束的同时,另外两场内战也走到了尽头。

1923年1月,西班牙内战以新华支持的阿方索十三世重回马德里宣告结束,从世界大战开始到内战结束,这个国家付出了大约500万人死亡的代价,造成了将近5000亿蓝币的损失。

同年5月,印度内战也在打了足足3年后停了下来,虽然没有俄国那么惨烈,但同样付出了300万人死伤的代价,再加上1919年的大流感,从世界大战爆发截止内战结束总计死亡超过2300万人。

和俄国与西班牙内战不同,被新华政府全权掌控的印度在得不到任何第三国援助和干涉的情况下,最终内战三方不得不答应了由新华来当调停人的建议。

1923年6月10日,孟加拉、锡兰率先宣布成立民族自治区。

9月15日,真纳也宣布了包括海德拉巴在内的西部地区成立伊斯兰自治区。

9月19日,不丹、尼泊尔纷纷宣布自治。

9月22日,印度北方政府成立,并且同意了新华以北回归线为界划定的自治范围。

9月25日,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甘地领导的国大党最终也答应了停战协定,宣布组建印度南方自治政府。

根据新华总参谋部的绝密文件显示,在这三场内战中,以出售武器提供支援为名,新华总获利超过500亿蓝币,即便抛去通货膨胀的因素,也相当于1918年停战期的350亿蓝币,同时还加强了新华在欧洲和印度的影响力,干涉主义在这一刻终于体现出了威力。

1923年年底,澳大利亚就是否加入新华或者独立举行了全民公投,在英美法等国的监督下,总计800万华人移民中有600万参加了,并以超过九成的高票通过并入新华的决议。

1924年年初,新华议会以全票通过了澳大利亚州加入新华版图的议案,同时再次就宪法国土进行了修改,并将澳大利亚划分为七个省份,同时解散移民政府按照宪法组建各省级议会。

1924年5月,苏门答腊等荷属殖民地宣布自治,脱离荷兰的殖民统治,建立完整地苏门答腊和爪哇岛联盟共和国。

1925年,世界大战后被新华从英国人手里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爆发严重的犹太和伊斯兰冲突运动,鉴于冲突双方的血xìng和暴力行为,新华首相冯琪紧急出访奥斯曼和当地伊斯兰国家,最终通过协商后将耶路撒冷一分为二,并以后世柏林墙的方式分割开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聚居区。

1929年,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在英国召开了全世界犹太人会议,宣布将以耶路撒冷犹太人聚集区为建国根本。

1930年,大批的犹太人开始移民耶路撒冷犹太聚集区,这最终导致了巴勒斯坦人抗议和流血冲突,在为期一个月的冲突内,总计有3000多犹太人被打死,这件事成为了犹太复国集团以军事手段建国的最终理由。

同年4月,一支神秘的部队从美国出发抵达耶路撒冷,在飞机和坦克的一路狂飙突击下,并最终在大量犹太年轻人回耶路撒冷参战的响应后,一个新的自治政权宣布诞生。

这让该地区最大的武装力量奥斯曼帝国措手不及,等到反应过来犹太军队早已经站稳了防线,古板的奥斯曼军对根本无法撼动精锐的犹太士兵,损兵折将还是小事,这件事也为日后奥斯曼解体埋下了祸根。

1931年初,新华第五舰队紧急出动抵达地中海,并和关闭了苏伊士运河,严令犹太军队不得向西奈半岛扩张,同时德意地中海舰队也抵达了当地,由于容克集团在新华和犹太集团联手推行的蓝币结算体系下节节败退,导致了德国在五年前不得不修改了维持了许久的独立货币政策,将马克与蓝币挂钩,使得蓝币一家独大成为了世界货币。

新仇旧恨下德国对犹太人采取了极为严厉和强硬的措辞,但英美出于自身国内大量犹太人和报复德国的心态,第一时间接受了犹太建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最终加上新华也在随后开设了代表处,德国地中海舰队不得不回到了亚得里亚海。

1935年,再次经历了两次战争后,世界第一个国家终于在耶路撒冷的血火中宣布建立,新华为了摆脱bō斯湾地区的潜在冲突,调停双方停火后,又让犹太集团出资50亿蓝币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购买了大量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