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 >

第376部分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第376部分

小说: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不过如此……押下去,按律论罪、明正典刑。”

侍卫们便上来带亓特勒,他也不做无谓的反抗。

闻讯丢下公务的王昌龄等人进账说道:“王爷受惊,是臣等失职,保卫之法存在纰漏,才使得刺客有机可乘。请于中军大帐中增派侍卫重新定制法令。”

薛崇训心下有些不情愿,因为当人为了防范而隔绝危险的时候,另一方面也在束缚自己,他心道:什么麻烦的重修法令,还不如一个最简单的法子,让三娘或者白七妹留在身边。这回出京因为是带兵打仗,主将身边带着女人影响不好,所以薛崇训才没有让三娘一起来。

他便说道:“这只是个意外,谁能想到天下竟有亓特勒这样的人,又恰恰遇到我的头上?事前没有料到此人的动机,一时疏于预防而已,不用大惊小怪。”

言罢薛崇训便告别幕僚等人,进内帐探望阿史那卓的伤情。她正坐在一把椅子上,旁边的郎中为她敷好了药,另外两个奴婢就近在柴上熬内服的汤药。

“伤势如何,还有危险么?”薛崇训随口问了一句,不过看阿史那卓那样子应该没什么大碍。果然郎中说道:“毒物已大部分拔出体外,已无性命之忧请王爷安心,再外敷内服解药化解残余的少量蛇毒,三两日内便可除尽其毒。或许这两天手臂会有些麻木,不必担忧,调养调养便好了。”

这时阿史那卓看着薛崇训道:“刚才王爷和亓特勒在外面说话,我都听见了。你最后说教亓特勒的那句话,意思是你现在已经对‘某些事’看得很淡了么?”她的目光里有些不满,不过她能当面问出这样的话,显然事儿是好的。

郎中听罢忙知趣地起身抱拳道:“微臣已尽职为王妃疗伤妥当,这便请告辞。”薛崇训点点头:“你今日有功,王少伯会以法奖赏。”

一旁的两个小丫头要看着火只能留下,薛崇训也没管她们,心下只琢磨怎么应付阿史那卓的问题。他当然不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自己的道理如何如何是真理,他早就明白,和女人讲不得道理、特别是有心接受自己的女人,一讲道理反而会立马搞砸。他此时微微有些头疼,只怪刚才嘴贱非得把心里的话漏一句出来,又被阿史那卓给抓住了,不是自寻麻烦么?

现在要改口就太假了,就算阿史那卓被甜言蜜语哄晕了头也不回信。薛崇训无奈地说道:“世人本就如此,目光放到远处多考虑得失,往后才不会后悔走错了路。人和世间事物都是在变的,大部分海誓山盟不过是无知。但仍有一些人,轻视黑白对错陷于其中无法自拔,只要他们觉得值,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阿史那卓的注意力被转移,低头叹道:“亓特勒会觉得自己值吗?”

薛崇训笑道:“他只是一个人在反抗世间规则,我是觉得不值,因为太寂寞了。你也无须因此内疚,他的游戏你从未加入。”

阿史那卓半懂不懂的样子,对于这种胡扯的话也不一定完全理解,反正不纠缠刚才的事儿就行了,她忙着头疼地思索薛崇训的奇言怪论呢。这样的谈话就算搁在唐朝妇人那里别人也听不懂,好在阿史那卓是突厥人,她反倒认为是因为语言习俗不同的原因。

不料她很快又说了回来:“你就想岔开话儿,我问你是不是看淡了呢?”

薛崇训:“……”他张了张嘴过了片刻才一本正经道,“没有,我怎么会?方才见你受伤了我多担心,你没发现么?”

“哼哼,别以为我年纪小就好骗,谁对我说谎我看眼睛就猜得出来。”阿史那卓气呼呼地翘起嘴说道,但小娘子的脸色比五月天的云还灵活善变,随即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脸上随之露出一丝红晕,“不过刚才……你心里还是有我的是吧?”

边上两个熬药的小丫头估摸着才十岁出头,却也听的懂二人大概在干什么,她们一面畏惧薛崇训的权势一面又羞得不敢弄出一丝动静。薛崇训也觉得这俩小娘碍眼,但此时忙着应付阿史那卓也就没管她们。

只要是自己的女人她爱听,薛崇训是不吝啬满口谎言的,很快说了几句好听的,直把突厥公主哄得脸色娇|红声音甜美。她便笑嘻嘻地在薛崇训的耳边窃窃私语道:“起先你抓着我的胳膊吸|毒的时候,比昨晚还让人高兴……”

薛崇训见她一脸的幸福,不知怎么一下子又想起了亓特勒,心下突然一阵悲哀。那个沉迷在自己一个人的游戏中的突厥人,为了阿史那公主就要身首异处,而阿史那卓此时正和人说着情话。当女人露出柔情的一面,又何尝没有冷漠的一面?

薛崇训只能兴庆自己是游戏的赢家,那便应该享用胜利的果实,他自然不会和阿史那卓扯得不痛快。

“那我再为你吸|毒疗伤一回如何?”薛崇训用低沉温和的声音在阿史那卓的耳边说着情话。阿史那卓红着脸道:“郎中不是说了么,人家的伤已无大碍了。”

“手臂上的伤好了……”薛崇训悄悄说道,“各处肌肤上的‘毒’也可以疗疗啊。”

……阿史那卓说撒谎能从眼睛里看出来,那么她可能看出薛崇训内心的黯淡角落?他对眼前的女人说话是如此温柔,心中却在感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第一百一十四章 脚趾

自从中军大帐发生刺案那日薛崇训夸了一句苏晋“苏侍郎的身手不怎么样,骨头挺硬”,幕府的熟悉官僚们便常常善意地开玩笑说苏晋是硬骨头。苏晋对这种玩笑很是受用,往往笑而默认。他因此也觉得自己更受薛崇训的信任,心境十分亮堂。

一日众官员在帐中议事,议决亓特勒图谋不轨之后牵涉暾欲谷部落的事儿,苏晋认为亓特勒为私怨犯法与其部落干系不大,又因须周全考虑唐突和平的既定策略方向,此时不应再起事端。薛崇训接受了他的意见,苏晋在众人眼中俨然已变成了薛崇训言听计从的红人,心腹中的心腹……大家不由得暗地里感叹果然忠心才是上位者最看重的东西。

其实暾欲谷部落本身就是无辜受牵连的部族,唐人不计较此事,却不能让突厥人就此算了。既然背叛者亓特勒是暾欲谷的孙子,那暾欲谷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至少在突厥国的威信会大打折扣。薛崇训的幕僚们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考虑得十分细致,也许当初亓特勒本人动手之前也想不到那么多。

议事之后,苏晋与二龄一块儿出来,现在他已有了与这两个文臣平起平坐的姿态。这时听得帐后有奴婢窃窃私语,三人不动声色地继续向前走,便听得其中一个说道:“昨晚服侍王爷泡脚,发现他的小脚趾是两瓣……”另一个道:“六趾么?”

这时王昌龄上前了两步,俩丫头发现来人急忙低头避让,王昌龄正色道:“你们刚被买来不知轻重,这里是该随意乱嚼舌头的地方?”奴婢们垂手不能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苏晋一听心下就有了另一个主意。

次日薛崇训召众官众将定班师回朝之事,苏晋却站出来问道:“偶闻薛郎足有六趾,可否脱履一验?”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心道也就只有苏晋敢在这样的场合叫薛崇训脱靴,果然得宠的红人就是不一样。薛崇训也愕然惊诧,他当然了解苏晋骨子里是个举止传统的文人,绝不会当众恃宠胡闹,可能有什么原因。

过得一会儿薛崇训才说道:“我的脚好像很正常啊。”

苏晋一本正经道:“足有六趾是小趾分了两瓣趾甲,不留心却是不容易注意。”

召集了那么多文臣武将,不谈军国大事他们两个人却扯起脚趾头来了,此时的气氛确实有些荒诞,更荒诞的是二人的神色都一本正经的好像薛崇训的脚趾头是攸关国运的大事一般……

薛崇训顿了顿才满足苏晋的好奇心,干脆地把靴子袜子给脱了,反正当众乱来他也不是第一次。站在前头的官将们围上去一瞧,纷纷说道:“果然小趾是两瓣趾甲。”

苏晋道:“薛郎这样的脚趾头才是黄帝嫡传之后啊。”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原来苏晋当众鼓捣一番目的就是这句话。他是在纯粹拍马屁,还是另有深意?

……当日列席在大帐中的人太多了,文官武将稍微上层的都在,影响极大。本来打了胜仗准备回去的将士们很安心,这下子弄得有点人心浮动了。有的人私下和熟人议论:这几年官场一直在扯“华夷之辨”,舆情排斥胡人诟病本朝对外国策,今番苏晋在晋王面前一唱一和,难道是暗指李唐宗室非炎黄正脉,今上不能贵为天子?此时北方各道的精锐兵马尽在晋王之手,兵力达十余万,又被各族推为盟主无后顾之忧,慕容鲜卑等族还可能出兵相助……当此之时,若是晋王自立,关中有什么兵马能阻挡得住?

二龄也在猜测种种迹象,但表现得还算谨慎。张九龄道:“薛郎被各族尊为盟主,恐是早有计较;当日与苏晋在众人面前的事儿也非偶然,我们得思量思量才是。”

王昌龄却摇头道:“就算苏晋得薛郎赏识,薛郎也不可能只与他商量如此大事,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此事事关重大,如若不先与薛郎详尽商议而贸然划策,非妥善之法。”

张九龄以为然,遂与王少伯一道求见薛崇训。几个心腹谋臣在言语之间试探他的态度。不料薛崇训断然说道:“我绝无不臣之心,那日都怪苏晋没有与我商议便闹出一出戏来让大伙胡思乱想。改日我再召集文官部将,把事儿说清楚,省得人心惶惶不利军心。”

几个谋臣将信将疑,毕竟薛崇训就算有那心也不好在任何人面前直接表露,这样才符合公认的谦让美德。

其实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薛崇训功高盖住权比天子大,薛党中的任何人都不敢标榜自己忠于李唐云云,否则还身处这个集团谋富贵怎么说得过去?不过现今的政治格局复杂,又牵扯到薛崇训的家事,谋臣们都觉得还不到顺理成章的时候,阻力仍然存在,也就是时机不成熟……故而二龄出于种种考虑,看样子都不赞成薛崇训忽然在现在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出来。

“切勿多虑,应想法安抚军心才是正道。”薛崇训又强调道。

二龄见薛崇训无果,遂找苏晋问事。可是苏晋和薛崇训一样坚决否认,只说那天偶闻薛崇训的事儿,出于验证血脉的想法仅此而已……可是苏晋为何偏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捣鼓那事儿?

苏晋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自己的谋算,却在薛崇训面前单独劝进:“自古王朝更替皆不能全迂腐之‘义’,周朝替商,仁政代暴权也,仍有伯夷之徒以为周以臣谋君而不义,拒食周粮而死。向使商纣朝颓败而居君位,武王守义不伐,使得天下纷扰草莽之雄并起,于国于民何益?又看今番李唐气数已尽当空之日黯淡,国无君而不国,薛郎进取乃顺应天命大势,安定天下之举,当仁不让耳。”

今天苏晋说话的胆子特别大,他倒不是仅仅因为最近得宠了的关系,早就考虑过后果了。薛崇训刚面对天子不跪狂妄自得的人,其不臣之心已一天两天,他会莫名其妙地把私下劝进的心腹出卖而标榜自己的忠诚?此时薛崇训再去表现自己忠于大唐有何意义,他又什么做过?所以苏晋认为此时劝进有益无害,没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薛崇训没有正然斥责,只是沉吟。

苏晋趁机又说道:“子寿少伯等人言时机仍不够,但从古至今哪里有不经过一搏就定鼎乾坤的事儿?我却觉得王爷的时机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