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级大人物 >

第148部分

神级大人物-第148部分

小说: 神级大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半个月,雅安到石棉一线人头滚滚,据政治部的工作人员统计,一共是杀了7000多原本处于统治阶级的蛮人,革命军和志愿军伤亡数百。
    通过这段时间的作战部队都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蛮族的生活习俗,也招收了上千蛮族青年入伍。
    九月下旬,各部重新集结,准备向西。昌方向挺进。
    几千年来,汉人和蛮人大概是以大渡河为分界线,过了大渡河,就是蛮人的天下。
    据“筑路先锋队”逃回来的人讲,先锋队是从石棉过了大渡河之后,再往南大约走了五十里,在一处山谷遭到的袭击。
    大渡河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不过,对四川革命军的工兵部队来说,在河上搭浮桥并不是难事。
    在石棉民众的欢呼声中,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正式投入使用。这座桥的下游,另外两座浮桥,也将很快架好。
    谢念诚带着军官们,走过浮桥,正式踏上了蛮人的领地。
    “总司令,我们不太明白,您要是想打下西。昌的话,需要两个军这么多部队吗?两个师差不多就够了啊……”
    渡过大。渡河后,中午宿营,几个师长对谢念诚如此大动干戈表示不解。
    谢念诚道:“你们说的不错,如果只是为了打下西。昌,两个师就够了;但是我想要的,不是土地,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发下来的冰山民情通报,你们都看完了吗?”
    在谢念诚的命令下,根据这段时间各部队政工人员的收集,方面军总部突击编写了民情通报,这份通报下发之后,谢念诚要求部队从师长到连长,都必须要完整地进行学习。
    “司令,都看完了。”
    高级军官们对谢念诚交代的事情,从来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大家看完民情通报,那就应该知道,整个冰山地区汉人和蛮人其实并没有生活在一起。汉人主要是在安。宁河谷一带,蛮人多在大山深处。假如我军只是想拿下西。昌,那只需要沿着河谷推进就行。”
    “如此大动干戈,又让大家了解蛮族的情况,那就是要永久性解决大小冰山的问题。同时,解决大小冰山的蛮族问题,将为我军今后解决民。族问题,积累经验。”
    “冰山地区,一共有300多万人口,汉人100万、蛮人200万。我谢念诚以为,汉人是我们中华的同胞,需要革命军去解放,蛮人同样是我们的同胞。”
    “我们这次南下,目标是解放整个冰山地区的人民,不光是汉人、还有蛮人。行军的路上,我要求各级官兵,都要去了解蛮人。打下西。昌之后,我准备把部队以团为单位,分头去解放冰山的十几个县。具体政策,到了西。昌再决定,但从现在开始,我们的队伍,每一个人都要思考,怎样解决蛮族问题最好?到西。昌后,每个人都要交书面报告。”
    “打下西。昌容易,带领冰山地区的汉人搞土改也不难,但要让蛮人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那就太不容易。大家记住,这一次,我们是要八分政治、两分军事,明不明白?”
    军官们没人明白,只是纷纷表态,愿意回去好好想想。
    过了河之后,谢念诚并没有命令部队快速推进,在谢念诚的命令之下,各部队一共是成立了几十支“工作队”。
    每支工作队,大概是有五十人,其中配备五名蛮族士兵。
    这些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去部队沿途的蛮族村寨摸情况,为未来的蛮族社会改革收集情报。
    队伍中有蛮族士兵,工作队的效率很高,渡过大渡河的第二天,就打听到了袭击筑路先锋队的是“果洛家支”。
    “果洛家支”有十六处主要的村寨,有人口上万,700人枪。“果洛家支”现在是据险而守,准备和革命军掰掰手腕。
    如何处置“果洛家支”?成为了部队进入蛮区后,需要处理的第一个难题。
    以革命军的实力,别说攻下那些山头,消灭那区区几百人枪,就算是把这几处山给围了,把整个“果洛家支”的族人全杀光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这样做,对彻底解决蛮族人融入不了现代社会的问题,起不到半点作用。
    大。渡河北岸的作战经历,让谢念诚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大。渡河北岸的作战,革命军和志愿军的上上下下,都认为是成功,但谢念诚并不认同。
    这些寨子都均了贫富,可蛮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吗?
    没有。
    大。渡河以北的寨子里,现在人人都分到了少量土地和牲口,可又能怎样呢?
    总体上看,人人都还是很贫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差距会再次出现,整个蛮族的社会,也是那样的原始。
    根本原因,还是一个自然环境的问题。
    高山密林地区,如果人口少,可以搞经济作物种植、野生动植物养殖这些高端一点的产业,那住在这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并不太难。但如果人口众多,那就只能种粮食作物、养猪和羊,人最多也就只能图个温饱。
    想根本改变蛮族社会,最终还是只有依靠移民,把大多数蛮人移出大山。
    可大多数的蛮人,不会汉话、没什么劳动技能,该如何进行安置呢?
    所以,谢念诚想好好处理“果洛家支”的事情,争取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一七四章 先遣队的一天
    
    大。渡河南的蛮族,大多数人除了自己寨子里的汉人奴隶娃子,都没有见过汉人。
    在高山地区居住的他们,性情强悍,各个家支之间为了土地、奴隶、牲畜械斗不断。爬惯了山、打惯了架的蛮人组成的部队,在山区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这些山区的蛮人在汉族商人面前,吃了不少亏,加上旧军阀部队的压榨,整体来说,对汉人都是敌视的。
    他们尤其猜忌的就是汉人的“大兵”。
    “筑路先锋队”就是在勘探地形的时候,遭到“果洛家支”的袭击而全军覆没的。
    现在革命军和志愿军大军南下,“果洛家支”下令让自己部落的蛮人都躲了起来。
    看到主要道路两侧没有蛮人,谢念诚命令,部队分为两个部分,第二军沿着大路直取西。昌,自己带领第三军停下不走了。
    一支三百余人的队伍,举着写着“谈判”两字的大旗,开始上山。
    派出这样规模的队伍,是谢念诚决定的。
    再多,怕把蛮人吓跑。再少,要是被蛮人给歼灭了,那除了大屠杀,再没有解决“果洛家支”的其他办法。
    先遣队的队长,正是那个无处不在的黄石将军。
    “有总司令率领的几万人马在我们的背后,我率领的先遣队于9月28日清晨开始上山。这一路山峰入云、道路崎岖,山谷中树木葱茏、杂草丛生,地面上到处是淤积着的腐烂的叶子。在新入伍的蛮族士兵们的提醒下,官兵们都在身上涂抹了驱赶蛇虫蚊蚁的草药。大家看着在内地没见过的风景。把这当成了郊游。”
    “上了山,转了几转,回头已经看不到大部队的踪影,路也越来越窄了,基本上只能是一个人行走通过。尤其是山涧小溪。上面的通道往往只有一根独木桥,行走时分不易。路途越是上山,越是艰难,山中气候变化无常,走着走着下起小雨,一会儿又是艳阳高照。让大家对山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了深刻的认识。”
    “走了大概20里路,真正深入到蛮族地区了,翻过一个山头,我们遇到了第一批蛮人。这一片的地势略微缓了缓,有些平坝子。可以看到。山上山下有成百上千的蛮人聚集着,手里拿着土枪、长矛、棍棒,嘴里喊的号子连我们部队里的蛮人士兵都不懂,但他们只是呐喊,没有动手,我命令部队集中,放慢速度,防止被突然袭击。”
    “又走了10多里路。前面的路上聚集了上千人,我们走到蛮人身前百米距离,停止了前进。对面的蛮人喧哗极了。”
    “我正准备派人去和蛮人沟通,后面传来一个令人紧张的消息,走在队伍后面、顺带着收容掉队同志的炊事班被一群蛮人围住了。炊事班人少没敢开枪,可是蛮人们抢光了炊事班携带的所有物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剥了个精光,等部队过去解救。蛮人们一哄而散,炊事班和掉队的几个同志很不好意思地回到队伍。我让其他同志匀了点衣服给他们穿上。”
    “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也没有开枪。这让蛮人们胆子大了一些,蛮人们挥舞着武器,开始逼近队伍。我有些犹豫,该不该打呢?战士们也纷纷用疑问的眼神看着我。蛮人虽有上千,可要是我们打的话,杀光他们,也不会花太长的时间。”
    “我为难之际,前面山谷入口的小坡上,扬起了一股子烟尘,几匹骡马从山路过来了,为首的是一个穿着麻布蛮服的蛮人,蛮人们看到他,都安静了下来。我心里一松,总算是遇到蛮人的首领了。”
    “来人不是‘果洛家支’的人,是这一带另外一个大部落‘罗洪’的头人阿比扎乌,他告诉我,‘果洛家支’的人已经退到了更深更远一些的核心村寨里。”
    “蛮人说话很直接,阿比扎乌对我说,愿意派人帮助我们和‘果洛家支’作战,条件是战后把‘果洛家支’的土地和人口分给‘罗洪家支’一半。他的出现,也让我对蛮人部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么大的事情,我无法做主,我就让他带着人,到山下去找谢总司令。我继续带部队向前进发。”
    “从阿比扎乌嘴里知道,前面有一大片平坝地区,是汉人的地盘,我当即决定,带部队去攻打那个叫‘小栗坪’的镇子,作为今天的宿营地和主力部队的前进基地。”
    “在阿比扎乌的命令之下,蛮人们归还了抢走我们的装备和衣物,我们在‘罗洪家支’向导的带领之下,吃完午饭继续出发。没了上午的新奇感,下午的路程让人倍感辛苦。”
    “沿着山势起伏,路越来越难走。这边的空气干燥,晒得我们毛焦火燎,汗水滚滚而出,把衣服帽子全部湿了个透。一路上不是上山就是下山,不时有人跌倒,在崇山峻岭之中又行走了30几里路,山势渐缓,一个镇子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要到那镇子,首先要过当地人口中的‘小天岭’,远远看去,到处都是悬崖绝壁、高坡陡坎,山顶上有几个碉堡,这些碉堡正好修在山顶的一块小平地上。蛮人向导告诉我,过了这个碉堡就能下山了。”
    “远远看到我们来了,山顶的敌人开始喊话,问我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前面的战士大声告诉他们我们是革命军后,那些敌人没了声响。”
    “看我们想要硬打,带路的蛮人开始劝我们放弃这个念头,那几个碉堡,在过去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也许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他不在知道,在我们革命军面前和纸糊的没多大区别。我们先遣队,可是带了两门80毫米迫击炮的。”
    “80迫击炮的炮弹曲射威力不够大,不过用燃烧弹打这种小碉堡还是足够,十多炮过后,碉堡就起了火,不等我们进攻,守军就放弃碉堡逃走了。”
    “在蛮人又敬又畏的目光中,我们顺利越过了他们心中不可逾越的天险,翻过小天岭,直接向山下的镇子前进。”
    “这个镇子叫越前镇,是这一带汉人最大的镇子,看上去有几千居民,蛮人向导说,驻守在这里的是‘大兵’。对这种旧军阀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