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光绪中华 >

第254部分

光绪中华-第254部分

小说: 光绪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当然已经失去了判断力。

而在见到又冷又饿的被绑着的满蒙亲贵们时,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判断,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攻入行宫,而荣禄则开始接见那些被绑了一天的人,谁料那些人一获自由就开始对荣禄破口大骂,基本判断就是荣禄作反,绑了他们挟持了皇帝,声称回去将起兵勤王清君侧云云。

原本因为目的没有达到而有些失落,所以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与这些人好好说话的荣禄,在盛怒之下将这些人统统处死。

而我,则在冯国璋部的护卫下,安然抵京。

剪了辫子的载沣,跌跌撞撞的爬到我的面前,在众人面前我自然要做足戏,下马将他扶起,搀着他的手步入紫禁城。

而后,北京进入戒严,第一军开始全面对全城进行控制。乾清宫里,我也开始处理载沣给我留下的一摊事务。

“召在京内阁各员到乾清宫来。”我摘下手套,安坐在须弥座上,看着阶下脸如死灰的载沣。心中暗叹,要是你不同意荣禄攻击行宫,我说不定还能放你做个太平王爷,如今,那只有对不起了。人来齐后,我让他们一一免礼坐下,向他们宣布了北京戒严的事情。

“载沣!”听到我的严厉声音,载沣身子不由一颤。抬起头来茫然看着我。

“朕命你监国,你做得不错啊,都有人敢率兵攻打朕的行宫了!满洲老人一千多人,死得一干二净!是你的主意吗?”

“奴才不敢!奴才毫不知情!”在座的大臣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脸上露出震怖的表情来。

我冷冷一笑道:“朕问你,荣禄率军攻打朕的行宫,这是什么行为?!他女儿在朕宫中贵为妃位,他失心疯了?来人!传旨,锁拿荣禄家人下狱!后宫宁妃由内务府慎刑可捕拿待旨!”

“摘去他冠上东珠!传旨,载沣褫夺一切爵位,废皇太弟尊号!交宗人府严加看管!着内务府去其府第查看家产!”

“皇上——”张之洞这下有些坐不住了,率先跪倒在地。其他内阁阁员也哪里还坐得住,一一跪了下来。我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醇……”张之洞括语一出连忙改口道:“载沣偶有过犯,皇上不必动如此大的火气。夺爵废位,恐怕有伤皇上人伦和气……”

“和气?”他话没说完,就被我一拍御案打断,我站起身来怒不可遏的指着载沣骂道:“和气的使人攻打朕的行宫?这是想干什么?这叫什么和气?朕刚才说的,不是旨意吗?你们都没听到!?将这个不孝不忠不仁不义的混账拿下!”

侍卫们这才敢动手,上来将瘫成一摊软泥的载沣架了下去。

目视着他们离开,心中还是颇有感触的,回过神来,重重叹了一口气,问几个亲信大臣道:“你们看,朕应该拿他怎么办?”

听我的语气,众人己经基本知道我的心意,张之洞出言道:“皇上见问,臣下心中感喟莫名。载沣有如厮之变,实在出乎臣的意料,既有谋逆之举,那纵是凌迟亦不为过,然臣还是觉着陛下应从人伦和气着想,留他一命为好。”

我不做表态,问刘光第道:“刘光第,你是刑部堂倌,这等事本是应问你为宜,如今你看呢?”

“回皇上话——”刘光第叹了口气道:“臣以为,人伦和气固是一条,然这上头,还是应当看重一个以儆效尤。若是开了口子,往后怎么办?臣是就事说事,并无意指……还请皇上恕罪。”

我点了点头,心头也是百感交集,载沣的命留不留我自己也还没拿定主意,一方面旗务改革施行下去,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即使想留他我也不一定留得住,还有一条就是刘光第讲到点子上了,以后怎么办?他造反都没事,以后别人造反呢?

当然,人伦和气也是一方面,皇帝连自己弟弟都不放过,对于朝中其他办事的大臣和亲贵们,是怎样的冲击,我也不能不考虑。

思索了片刻,摆手道:“此事往后再议吧,今天叫你们来,一是要安你们的心,载沣谋逆与你们无关,该办差还是办差。第二个,新政是朕第一看重的东西,不可一日废之。这上头张之洞你有压力,明年一过,就是你给朕交答卷的时候了。朕等着看你的功绩呢。第三个,载沣尽管谋逆,但他监国期间,还是薄有微功的,有些事情,还是要继续办下去。有些事情本就是朕要办的,假手于他罢了,这个你们心中要有数。我大清不因人设政,亦不因人废政,这条你们自行揣摩吧。好了,善耆,张之洞,刘光第留下,你们都退吧。”

“臣等告退——”其余内阁官员尽数退去,殿中仅留善,张,刘三人。

“先说刘光第的事情吧,这些天北京戒严,不是白戒严的,有些人该抓地抓,该杀的杀,不可手软,朕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往后朕也不想再在这些个事情上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你是大司寇,绥靖京城治安,是你的职分。朕也不多讲,你去军部找聂公传旨,就说是朕的意思,授你便宜行事权,事急可杀人。还有,醇王府你要派人维持,不要让人欺负了,载沣一人犯事,罪不及家,再说,那也是先皇帝本生考的故邸,皇家体面要维持。就这两件事,你一一去办吧。”

刘光第行礼退了,下一个就是善耆,我叹了口气望着他道:“这些天虽是戒严,但你的衙门不能闲着,该盯着的人要盯,有事报朕,载沣的事情,朕还要找你再商量着办,你回去拟个方略来呈交御览。还有个事,就是荣禄手上那两镇人马,你去传旨接收了回来,领兵镇长是谁?”

“德馨和恩佐。”

“嗯,都是老人嘛——”我点点头道:“传旨着即绑缚荣禄进京,他向来能言善辩,处决了也好。具体你看着办吧,朕不怎么着紧的。”

“喳——”善耆躬身领旨。我想了想,还有一件事要这个王爷做:“嗯,你别忙着跪安。还有件事情,满洲总督依克堂阿,朕想给他换个位子。你们两人参祥一下,谁接他的位子比较好,他又去什么位子为宜?”

张之洞眉头动了动,似乎想说话,但又忍了回去。我心中暗笑,这家伙有些站不住了。望向善耆时,善耆开口道:“似乎其与袁世凯对调为宜。说起来袁世凯还在驿中待旨,传了他回来述职,皇上还一直没抽空见他。”

我想了想,摇头道:“不行,东海他不够格,这样,让他去伊犁,实授新疆总督,署伊犁将军,他跟俄国人有情分,多打打交道也好。长庚着调任满洲总督。你回去一并拟了旨意给朕御览吧。”想起袁世凯,笑了笑道:“袁世凯嘛,再让他等几天吧,朕一时也抽不出时间。善耆,贡王的蒙古那边,你要下下功夫,朕的宗旨,蒙古诸部,要仿效俄国人体例,依为国出力多寡定尊卑亲疏。祖上那点子功劳,朕是不放在眼里的。圣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嘛。目光要向北看,如今咱们与罗刹人签了协议,朝廷是不能再动兵的,但是可以仿效他们当年的那一套,不禁民间的嘛。那边他们地广人稀,大有可为。嗯,说得远了,这是个长远的话,往后在细说。你且下去吧,这几天你多留点神,朕怕是要杀好一批人!小京官们有刘光第,有些人物,就要靠你了。去吧,一样的去聂公那里传朕的旨意,分你兵权。”

偌大的乾清宫里,就剩下张之洞与我对望了。这个人的心机谋略有时候想想挺让我有些发寒,对付李鸿章对付了那么多年,与载沣一拍即合,并且迅速形成一个针对李鸿章的三方同盟,一旦目标达成,立即抽身而退,转眼载沣事败,他又是极有先见之明地站在了我这一边,他选择时机之巧妙,转脸之快,估计载沣直到现在还迷迷糊糊呢。不过我终是要取他的优点,办工商,他这一把刷子还是不错的。

我笑了笑道:“做了首辅了,香岩公没忘记工商部的目标吧。时不我待啊,朝中不论如何变,只要朕在位,工业振兴就是朕的目标。你不要现在上了位,就光忙着其他事情,把这事情给忘了啊。”

“臣岂敢,臣以身家性命担保,不用庚子年,便是明年底,一定能实现陛下的目标。”张之洞跪下保证道。

“嗯,那就好,此次京中大变,你立身事外,表现得很好。朕也很取你这一点。只是载沣倒了,当年他要扳倒的李鸿章,朕如今回想起来,待他有点薄了。香岩公给朕出个主意?”

“皇上——”张之洞有些颓然,默然了一阵,旋即跪地认错道:“臣有罪——”

我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招手让他起来道:“算了,朕知道你有罪,但朕没想加罪于你,你可知是为何?”

“是臣对陛下,还有微用。”

“嗯,是有点,不过你没说到点子上啊。”我诚恳地看着他道:“你与载沣做过同一条船朕岂有不知?当年朕也反复跟你说,党争不可取,不可取,你也没听,这是你的两条罪。然而朕不罪你,何也?朕知道你是想上位好做事方便,朕也取你这一条。其二,你接李鸿章的班也是朕早就定了下来的,你早些上来也好。如今好了,你也不要有包袱,好好给朕把工业搞上去,国家弄好了,一俊遮百丑,朕什么都不会追究。若是你把差事办砸了,不要说那两条罪,就是这一条,朕也绝不容你!”

“臣……知罪,臣谢皇上恩典……”张之洞匐地颤声道。

我站起身来,边往后走去边说道:“你跪安吧,回去好生办差,那些事情你不要再想了,朕等着看你的功绩。”

出了门,突觉凉飕飕的,抬眼一望,漫天地大雪纷纷扬扬地降了下来,天空也是阴霾密布,灰沉沉的,教人更是寒意十足。

第233章 起点

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当易办了,自我回銮紫禁城的那一刻起,北京城内已经没有任何再提得上筷子的反抗力量。随着以醇亲王载沣为总前台代表的一批人的倒下,张之洞不管是明面暗面的效忠,原先反对我的三种力量的联盟已经分崩离析。

以荣禄以及一批满蒙亲贵为代表的满蒙守旧势力随着京城为期一个月的戒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有刘光第审讯出来的那批名单为指引,但凡在名单上的,都在抓捕之列。荣禄显戮,女宁妃瓜尔佳氏幼兰黜为常在,废居乾西五所配房,非有召不得入宫禁。其余满蒙亲贵亦各有恩旨。

而载沣因体念他年轻,且朝中同情派大有人在,而我在整治他的时候,也颇有郑庄公整治其弟的不仁兼阴险的嫌疑,虽然这些话没人敢明说,但我敢肯定知情不知情的一些亲贵心里肯定想过,这从我的威权进一步达到颠峰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所以,斟酌再三,与内阁要员多有商议,其间也与几位在外办差的亲王书信往来商议,最终定了一个圈禁,褫夺其醇亲王尊号,废为庶人,交宗人府圈禁。然考虑到醇亲王封号乃袭自先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故改由毅亲王载洸袭爵,侧福晋杨氏赐死。

至此,一场光绪二十四年的政治大危机落下帷幕,在以不同的态度整肃了三种势力之后,我的地位更加得到了巩固,纵使有不满,也从此就闷在心里最好,否则等待他们的结局,已经有很多人为他们做好了榜样。从慈禧死后我正式取得大权在手起始,根据情况时势不同,先后有铁帽子亲王醇,礼两人。其他铁帽子亲王也是先后下诏夺爵而后赐还的,铁帽子亲王世子三人,郡王二人,郡王世子一人,贝勒一人,政治斗争的结果单上,血淋淋的。如果还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