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光绪中华 >

第75部分

光绪中华-第75部分

小说: 光绪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要找他谈。那就谈嘛,这当口,朕不急,俄国人他也不敢急。”

李鸿章望着我一字不拉的记了下来。

打仗果然是天下最耗钱的事情,李秉衡的后勤部报上来这数月以来的开销,总计接近一千万两,足足花去了岁入财政的九分之一。这还没算上中英联合舰队日后的舰只补充费用。当然这笔账我早算好了,俄国人的势力没了,中英联合舰队再弄那么强没必要,英国人愿意花钱我不管,反正我是不想再花这个钱在我家门口再养一只不是百分百服从我的意志的舰队。特别是这只舰队的实力还不弱。

载滢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在第二天在父亲的带领下进宫向我谢罪。我自然是温言勉慰了一番,就我本身而言,载滢的性格与载洸相似,都是那种火爆霹雳的脾气,载滢虽说比载洸要略有心机一点,但也不是那种能够藏得住反意的人。我自然不用对他被人利用太过惩罚。

不过责备还是要有的,不然他不能吃一堑长一智。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通之后,将与喀西尼接触的事情交给了他。

奕忻与儿子一起谢了恩之后,也是说起了日本人参战的事情,也主张应该立刻发兵教训日本,连续听两个大臣说起这个事情,我突然想到尽管我的敲诈银子的宗旨已经定下,不过表面功夫可不能不作,不然的话一是在英国人那边没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二来会更滋长日本人的赌博心理。虽说这次是胜了,但是日本人天性好赌,如果仅仅是派翁老头这样的腐儒去申斥的话,估计效果不会太好,日本人定然会像黔之驴里面的那头老虎一样,认为我大清技穷于此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眼下陆上大胜,海军内部也不会甘心毫无作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量的请战折子大约很快就会呈报上来。我想了想道:“恭王所虑甚是,此事有关国体,朕昨天与李鸿章说起时本打算让翁师傅去日本辛苦一趟。现在想来是朕想岔了,海军必须要做出个姿态来。寇连才,去宣李鸿章来见朕,咱们还要再议一议。”

趁着宣李鸿章的当口,我看了看载滢惭色未褪的脸道:“载滢不要这个样子嘛,你是朕的兄弟,兄弟做错了事,认了错就行了,扭扭捏捏的像个大姑娘似的有意思吗?俄国人那边你要是也这样,朕还不放心把差使交给你呢。”

“喳!是奴才想岔了。皇上圣明!见了老毛子,奴才一定没好脸子给他看。”载滢略略好了一点,挺胸说道。

“嗯,这样子才像个好男儿嘛。”我点了点头道:“外交上的事情,也不是一味的狠,你与洋人打交道也久了,买军火的事情不就是你跟洋人打交道嘛。一味的狠人家就不卖给你。好了,你带伍廷芳一道谈吧。还有总署衙门的一些人也要历练历练,郭嵩寿不错,此次朕给你们三人全权,务必谈下底线来。外兴安岭以南,朱格朱尔以东,全部要拿下。过些日子你阿玛要统管选秀女的事情,回头办好了事朕多赏你几个。”

载滢躬身领旨道:“喳!奴才领旨谢恩。”

“皇上,既是要谈判,是不是下令聂士诚部攻下庙街来再谈再合适些?”奕忻面现忧色,躬身道:“若是谈判谈下来,怕是庙街的各族黎庶要再吃一次哥萨克的苦头。咸丰年间,那里的中国人实在是太惨了……”

我知道他是在说庙街惨案,哥萨克疯狂屠杀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族,给中国历史留下重重一笔耻辱史,他是担心如果是靠谈判谈下来,那么当地的哥萨克在撤走时恐怕会再上演一次庙街惨案。

不过我也知道他的担心纯属多余,数万大军在城外逼迁,哥萨克再这么做与自杀无异了。于是微微一笑道:“他敢!朕的天兵在外,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滋事。这节倒不用多虑了。”

“皇上圣明。”奕忻不再多说,躬身施礼道:“如此是奴才多虑了,方才皇上说到选秀女一事,奴才倒想请旨,前言皇上既有心改革旗务,奴才觉着如今天下,再靠着满蒙铁骑统理天下那是老黄历了,而我朝历朝选秀女均限满蒙八旗女子,依奴才看今岁宜纳一二汉女入宫。一来是放个风声出来,借肃清世铎父子逆谋之威行之,可以让旗下有个心理预备。二来,也是对各汉员的收心之举。我朝自曾左二公以来,汉员日重,宜应如此。奴才这份心思当与布当,还请皇上谕示。”

嗯,选秀女扩大大汉人功勋子女,这也是给汉族官僚一个归属感的问题,的确有政治上的意义。我点点头道:“恭王这份心思很好。回头你让内务府定一个条律出来呈进御览,朕再拿主意吧。另外,朕答应过前锋营都统德馨,他的两个女儿要再参选。还有荣禄虽是在押,但刑部也没查出什么来,他的女儿也要参选。你回头再与刑部彻查一次,若是真的没什么真凭实据,仍让他去伺候研究院那些洋人吧。”

奕忻领了旨道:“皇上如天仁德,荣禄要是还不知道好歹的话,他真是枉自为人了。”又点头道:“皇上,如今旗务上头的靡耗实在太惊人了。皇上说这一场大仗打下来花了一千万两,照奴才看这还是少的,如今最少的旗人一个月也有二两银子,京师辽东上百万旗人,每年花的钱足够打两场大仗了。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人整日无所事事,光凭着祖上那些许微功成日逛茶楼赏鸟雀听评书,再不整顿,日后终将让前线将士寒心。”

我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道:“是啊,要是贸然剥了这些人的年俸,一群七尺高的汉子又什么事都不会做,也会闹出事来。这事情的确难弄啊。我朝历代均有心改革旗务,但是给他地他卖地,给他产他卖产,总之就是不想老老实实过日子。唉……”

奕忻像是想到了这将来改革旗务的难处,也叹了口气,看着我,脸上一脸忧色,却没有接口。

第102章 外交

“皇上说的是。”一直听着我们说话没吱声的载滢接口道:“如今一些旗下子弟,成天遛鸟斗狗,一只鸟儿动不动就七八百两银子,最高的奴才听说要卖到上万两,就算八百两也够几十户平常百姓过一年,的确有些不成话。阿玛日后要理旗物,奴才也愿帮着阿玛把这件事情理起来。”

“好啊。”我点头道:“上阵父子兵嘛,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载滢说开了话,脸上渐渐的便收了原先唯唯诺诺的神态,躬身道:“回皇上话,奴才以为,如今辽东地广人稀,正是生业的好时机。况且不管与俄国人谈成谈不成,那一大块地总是要人去开荒,关内人口日稠,关外却人丁稀少。奴才以为不若由国库捅拨一笔垦荒费用,优厚点,每个旗人一次性发上五年八年的俸银,说明打这笔钱起,这一家朝廷不再管了,以后的旗俸就断绝了。如此一来总会有些人要去的,二来不愿去的,也声明日后的旗俸要渐渐少下去,皇上可明正旨意,定下一个时限彻底废除旗饷。三百年的功劳饭,也该吃够了。”

听他说完,我看了看奕忻,这个法子听上去可行,但是实行起来极难,且不说这旗人会有何反应,就算是第一条,估计那些人假模假样的领了钱出去花差一阵,花光了钱一样回光禄寺闹腾,后面的麻烦更大。

奕忻的表情甚是严肃,狠狠瞪了载滢一眼道:“不学无术!皇上切勿听他胡说。此事断不可为。如此一来只怕事情会越闹越大,皇上三思。”

我紧皱了眉头,摇了摇头道:“恭王不用生气,载滢这心思也是好的。不过急切了些,如今国家用兵,照朕看有些事情,由他们当兵的来说比较好。哈,说起来,前锋营健锐营这次颇吃了点苦头呢。照朕看,载滢这法子也未尝不可,朕寻思着加三条,其一,我大清世重军功,旗人要是没有军功,就不能领那么多俸银。其二,三世无军功的,要开革出籍。最后,光禄寺自明年起,迁往黑龙江,要领钱,去辽东去。当然,这不能就下明旨,慢慢来。”点到为止,我相信凭着奕忻的政治智慧,他会明白我的意思。

奕忻默默记下后,开口道:“皇上圣鉴烛照,奴才领会。奴才今年恰好六十岁,若是上天垂顾再给我奕忻十年元寿,这便是奴才为皇上,为我大清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说完长叹一声,眼角泪花泛闪。

我与载滢对望一眼,心中也有些感动。温言勉慰了一番,总之这旗务改革,总要十年八年才能真正搞定。这不是一道旨意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没有大智慧去处理这件事的话,乱子的大小程度将会与智慧高低成反比。

叹了口气又说起上书房的事情,上书房现在只有两位大臣,就是奕忻和额勒和布,都是满人。我的意思是上书房负责民政事务,最好要有十位左右的上书房大臣,一是要处理各省事务,二来也要兼顾京中各部。下旨给翁等三人出事后称病的张之万,入上书房协办地方各省事务,张之万是张之洞的族兄,如此一来,张之洞心里也能平和些,把心思全用到公事上去,不要成天想着跟李鸿章掰手腕。李鸿藻入上书房协办外交事务,阎敬铭起复原品秩入上书房掌金融事务。

而军部人更少,就李鸿章一个人。自将翁等三人逐出机枢之后,军机处的缺就一直没补人进来,加上后来又有军机处改军部的事情,一直都还没补人进去,这样办起事来就显得太忙了。军部这些好办,一仗打下来,陆军那边聂士诚随时可以入军部,倒没有必要即刻就加人。只是下旨补了李秉衡和新任直隶的王文韶入军部协办事务。同时新增一个头衔,就是尚书同知,给李王二人,等于后世的副部长的意思。

正筹划间,李鸿章递排子进来了。我向他说了上书房军部的分工事宜和人员增补的事情。便将谈话重心放到了对日的政策上来。

“皇上的圣裁明鉴万里,依臣来看,是否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做个姿态出来让英人倭人知道就好了?”李鸿章上来就拍个马屁。

我笑了笑道:“雷声要大,雨点也要有。正好载滢也在,你这几天先摸摸英国人的口风,英国人吃了这么大的亏,他也该擂几声鼓才对。咱们的鼓要擂的比他们早一两天,力度嘛,也要重一点。”

载滢答应了,我接着说道:“可以让海军先动起来,李鸿章你去翰林院找几个能说会道的,把事情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海军把事情说说,有技巧一点,总之,咱们被日本人偷袭,海军坐视就是丢人。这是门学问,朕听说这次大考有个叫康有为的,这方面似乎颇有心得。待大比后,就着手进行吧。宣传这种事情,今后你们应该能看出重要性来。”我侃侃而谈,一时间竟然说出宣传这种后世词汇来。

看着他们怔怔的样子,哈哈大笑道:“宣传嘛,就是宣化王道,传达上意而已。朕看洋人日本人都办起大众的报纸来,咱们也要弄起来,咱们不能让老百姓光听那些小道消息,也要多多说话明正视听才是。”

宣传的确是门大学问,纳粹第三帝国中,个人觉得葛培尔博士是那群人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我的葛培尔,暂时且定位在康有为身上,虽然这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缺点是可以改造的,而宣传上的天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培养的。

中国有许多的说书艺人,这些人要是能够被一个机构管理起来,那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想着等宣传部建立起来,所有的说书匠,都必须到宣传部拿执照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