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11部分

山河血-第311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诚如看着董事长,目光略带些许诧异之色,虽说这几年通过专区的矿产开发,公司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但是技术人员依然有限。

“如果这样的话,恐怕技术人员会有所不足!”重复道,对着手中的黄色底稿查看了一下。在保罗右边的卡斯和霍斯也目不斜视地看着放在大腿上的记录稿,很疲倦地点了点头,表示了他们的同意。

“技术人员不足,可以从国外聘请嘛!。”

站起身,管明棠看着会议室内的众人,然后开口说道。

“现在最紧要的就是,一方面,我们要发展重工业,而在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工业的基础——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始!总之……”

轻轻鞠躬,管明棠说道。

“拜托诸位了!”

离开了周彦乡镍矿工地之后,管明棠好奇的打量着远处的那个小集,或许他曾深入到专区十二县的乡村,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其它地方的乡村却没有多少认识,心下如此想着,人便朝着镇集的方向走去。

“也许应该去看看!”

“先生,这地方可不太平!”

跟在先生的身后,张振声显得有些紧张,实际上,即便是这次来唐河县镍矿,不过是先生临时起意,为什么来这里,难道仅仅只是因为镍矿很重要?

“没事,这地方,应该不会有人来绑架我!”

面对张振声的反对,管明棠只是笑了笑,然后便一路沿着那条乡间土路,慢慢地从西往街的东头走去了。

这个小集子的街道并不算长,数起来不过四五十步。两边开着的店铺一共有十几家:有南货店,酱油店,布店,烟纸杂货店,药店,理发店,铜器店,鞋店,饼店……中间还夹杂着几家住家。街的东头有一家杂货铺,坐南朝北,两间门面,特别深宽,还留着过去开张时堂皇的痕迹。

看到这间杂货铺中摆放着一些“洋货”,管明棠便径直走了进去,一进门,他便看到大红鲤鱼搪瓷盆,看着那熟悉的图案,管明棠便拿过盆,看了一下盆底。

“na!”

在看到盆底那个胶贴上的英文字样以及汉字写就的“邯彰专区县搪瓷厂”的字样,他的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瓷盆,管明棠又先后查看了十余件商品,其中大都能看到。

“na!”

沉吟着,看着那醒目的“na!”,不知为何,管明棠的心底却没有任何喜色,眉间反而略带着些许忧虑。

“na!”

对于这个名词,管明棠并不陌生,因为所有“邯彰造”上都有印有这个英文单词,而原因倒不仅仅只是为了出口,更重要的是一种“遗憾”。

年,德国统一。统一后的德国消除了内部的关税壁垒,统一了市场,德国人铆足了劲,开始做自己的强国梦。由于世界市场当时已经几近瓜分完毕,为了挤进这些市场,德国人开始”不择手段“,仿造或冒牌生产英国,法国或者美国的产品,然后廉价销售。

但仿制或者冒牌生产并不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德国产品的名声自然不佳,以致在1876年在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德国自己的大奖评委也只能承认,德国产品“价廉质次”。最终为了打击冒牌产品,1887年4月23日,英国议会修改了1862开始实施的商标法,这就是著名的“t1887”。在这个法案中规定了,英国国内市场继续对外开放,但所有外国产品,如果有可能与英国本土产品向混淆的,都必须贴上“n。。”的标记,以防止英国的老百姓上当受骗。虽然这个貌似公匀的法律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但骨子里却是为德国定做的。于是就在一片歧视,白眼和嘲讽声中,一个现代丑小鸭“ngermany”-“德国制造”诞生了。

从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后,德国的制造商逐渐接受了德国大奖评委的忠告:以质取胜。由此开始了德国制造的涅磐重生之路,在新的商标法生效以后,许多英国人发现自己家里的用品中,打上了“ngermany”印记的越来越多,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ngermany”,这个英国人为德国人定制“紧箍圈“,最后却成全了德国人,“ngermany”成为了一种品牌,一种质量的象征。而此时距离英国的新商标法实施,只不过过了年。

德国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成就了“ngermany”的童话,可是在后世的中国呢?在无所不包的“na“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时候,“na”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改“廉价、质劣”,也正因如此,在管明棠的坚持下,北方公司才会使用高于这个时代的“公司标准”,而现在这一标准又成为“邯彰标准”,而严格的标准实施和质量检查、伪劣追究,成就了现在“邯彰造”于国内的名声——质优价廉。

当然成就这一切的则是半个多世纪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正是源自于后世的成熟工艺、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成就了这一切,但是此时,看着出现于乡村商店的邯彰造,管明棠的脸上不仅没有喜色,反面流露出了一些忧意。

“先生,可是中国呢?中国其它地方呢?”

又一次,半个月前,与李树翘的对话在管明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在技术的支持下,邯彰的乡村工厂会在未来十年内,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到那时,全中国都将尽是邯彰造的影子,界时,诸如上海、天津、广州那样的城市工业,甚至将可能被邯彰造挤垮,相比于那些工厂,邯彰的工厂有公司作为技术支持,使得其质量不仅不逊于洋货,甚至还优于洋货,且其与洋货相比又有国货之名……”

那日李树翘的警言,使得管明棠想到的是后世东部与中西部的贫富差距,现在的邯彰所走有道路不就是相似的道路吗?

“我们没有国家的支持,中国也没有财力极为庞大的银行团,而投资重工业又是一项极费资金的事业,因此,公司在未来的几年内,只能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机械制造五大重工行业,从而寻求工业上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并不是政府,我们不可能通过海关限制消费品输入,以牺牲民众生活作为代价来集中资源,而大量的消费品进口不仅耗费着宝贵的外汇资源,同样在挤占着五大重工业的发展空间,所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尽自己所能促进轻工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向他们提供现代管理以及技术,而相应的他们则采购由北方生产的成套设备,如此一来,公司获得了市场,从而促进公司重工业的发展,且新兴轻工企业又能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从而节省外汇,使公司拥有足够的外汇用于采购设备……”

而事实证明,当初的这个构思是成熟且可行的,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尽管建立了大批的工厂,轻工业所需的设备及基础材料和技术,都来自国外。,而在30年代每年设备以及工业原料进口亦多达数千万元,而北方公司的发展则是专注于基础工业建设,从而扮演一个龙头的角色,从而推进本国工业的良性快速发展,而不是歧型的偏重重工。

至于邯彰地区乡间工厂的发展,则是意外的收获,初时只是为了吸引社会闲散资本,而且还可就近消化一部分原料,可随着其效果的显现,却又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可是现在,在李树翘的警告下,管明棠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后世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如何才能取得均衡发展呢?这始终都是一个问题,即便是在后世,也未能得到解决,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哎!”

一声长叹,管明棠无奈的摇了下头。

“先生,你瞧,我这可都是正宗的邯彰造,整个唐河县,我这可是独一份!”

热情的杂货铺老板初时对这位穿着呢绒短大衣的先生造访,心下还有所怯意,初时见他走神后才一直不敢打扰他,直到观察了好一会,见那人回过神来了,便主动说道。

“你是说,全县,就只有你这卖邯彰货?”

老板的话让管明棠微微一愣。

“嘿,说了不怕你老笑话,若不是这里来这么多工人,我这也不可能大老板的从南阳进邯彰货不是,您老不知道,这邯彰造是不错,而且价格便宜,在武汉、郑县、开封那样的城里头就卖个差不多了,至于咱们这……”

在老板的话声中,管明棠笑了笑,或许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现在邯彰才多少工厂?中国又有多少人?市场那么大,邯彰能吃得下那么大的市场吗?

“嗯,给我拿一块舒肤佳香皂。”

手指着货架上那熟悉的包装,管明棠的心里微微一乐,在这个时代自己到底“剽窃”了多少世界名牌,现在甚至就是自己也说不准,这不过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付了钱,拿着香皂离开杂货铺时,张振声则紧跟在他的身后。

“振声,不用回矿区了,直接去武汉吧!”

第四百一十六章与狼共舞

“我想要的是什么……”

沉默着,管明棠呷着杯中加了冰的威士忌酒,而宋子文则坐在他对面,这位中国银行的总裁喝着加水的苏格兰威士忌。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中,他们一直像这样交谈着,话题并不全是关于他们的工作的,不过是围绕着管明棠的在武汉提出的那个建议——中国复兴开发银行,就这样,他们就这个话题谈了差不多三四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中,他们一开始是喝着茶,然后茶又变成了咖啡,最后,宋子文又喊了他的秘书,然后由他定了最后的饮料——威士忌酒!

当然,这并不是为了庆祝,实际上是因为,管明棠之前说道的那个“复兴计划”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或者说,太过庞大了,庞大到了远远超出了宋子文最初的估计。

甚至于,在宋子文看来,那个“复兴计划”甚至是他想都没有想过的,即便是资源委员会弄的那个工业计划,亦无法与其相比,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那个资源委员会的工业计划的规模更大。

如果同管明棠提及的“复兴计划”相比的话,资源委员会的方案,根本就像是未成形的“幼儿”一样,而管明棠的方案却更为可能,更为实际,而且效果更为显著,其发展潜力更大,如果说资源委员会的项目大都是“投资”的话,那么管明棠提出的“复兴计划”更多的是强调“回报”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市场以及回报周期,而相应的每一个项目又有一系列的扩展子项目,而这些项目又是利用母项目所获得的利润完成投资。

相比之下,资源委员会的项目,或许同样看重市场,看重回报,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更注意现实需求,而非资本市场的动作,在这一点上,资源委员会更具“计划性”而“复兴开发”更具市场性。

可虽是如此,但凭直觉推测,在宋子文看来,管明棠所谋的怕并不简单,因为在这个计划之中,表面上看起来,他似乎是在吃亏,可实际上,通过这个“复兴开发银行”北方公司以及其名下的子公司扩散到了全中国,或许北方公司投资了数亿元,用于各省的工业建设、矿产开发,甚至公路、铁路建设。

但实际上,在北方公司投资数亿元的同时,各省政府以及民间亦投入了数亿元,因为这一系列的项目,都具有明显的“趋利性”而这一趋势利性,又是诱使各省以及国内民间资源涌向“复兴开发”的重要因素。

在问出那个问题的时候,宋子文喝着酒,等待着,等等着管明棠的回答,此时,看着管明棠,宋子文,突然感觉他的这个复兴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