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22部分

山河血-第322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看到药筒时管明棠不由一愣?

“王工程师,这个药筒怎么会这么短?”

随手从弹药箱中拿出药筒,管明棠注意到这只是一个铜制的空壳,在壳内还有一个像是“冰糖葫芦”似长度大约二十厘米的铜柱,这显然和他在俄罗斯时见到的炮弹不同,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初只是决定对炮弹弹丸进行改动,至于其它并没有进行任何改动,依然使用金属药筒,从而达到不彻底修改火炮的目的,眼前的弹筒似乎和记忆中的药筒有所不同。

“先生,因为现在专区内没有铜矿,工业用铜大都依靠进口解决,为了节约用铜,我们对药筒结构进行了修改,将药包与药铜结合在一起,只采用金属弹底,从而节约了70%的药筒用铜,相比于金铜壳弹,一箱炮弹的重量减轻了……〃

在王国章的解释中,管明棠把视线投向了汤姆·索尔塔,这个公司用每月i000美元的高薪从美国聘请的火炮专家,他们竟然因为那么一点“小事”争执了几个月,而此时汤姆·索尔塔则只是面带着微笑。

“断隔螺式炮闩需要采用塑形紧塞具,其优点在于重量较轻,而塑形紧塞具结合在炮闩内,不需要使用药筒,而是直接使用轻便的药包,但结构复杂,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最大射速受到影响,而二五式重加采用装填速度较快的横开式炮闩,结构简单且安全,但是由于使用分装式药筒,弹药成本高,且需要大量的铜材,因此才有了我们的争执,最后在李总工的建议下,我们方才抛弃成见,采用了金属弹底、分装药包……”

“管先生,金属弹底、分装药包,通常是海军大型火炮所采用的,其优点不仅能节省弹壳,且能节约发射药,以二十式重加为例,其一共有五个装药型号,如果采用金属药筒,每箱炮弹内药筒需要装至最大装药,在战场上,根据射程需要调节装药,而多余装药,通常都是在战场上就地焚烧,而采用分装药包,则可以直接利用,从而节约发射药,且其药筒壳体高度只有15厘米,可直接采用钢板冲压,因其厚度较大,钢性强,更适当反复利用……”

听着两人在那里解释着“金属弹底、分装药包”的优点,作为一个外行人,管明棠只是点着头,并没有说什么,既然在经济上划算,且军事上也有先例,那自然没有什么好争执的,只要不影响火炮的使用就行。

十几分钟后,在距离炮位有百米远的掩体内,管明棠兴致勃勃看着炮手们准备着射击,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操作二五式重加家炮地行实弹射击,但是因先前用“试制品”进行过演练的原因,使得他们的动作显得极为熟练,不过只是十几秒后,请示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发射!”

随着耳边传来的口令,炮位后方数十米处的炮手立即猛的一拉拉火绳,伴着一声巨响,只见炮口制退处喷吐出一团黑焰,在那黑的烟云喷吐的同时,管明棠只觉眼前火光一闪,黑焰由黑变红,与此同时地面猛的传来一阵颤动,在那一声闷雷般的响声传来时,顺着炮口往向天上看时,甚至可以看一道黑影划破天空,瞬间就消失了,因为发射的是试验的砂芯弹,所以炮弹发射之后,远处并没有传来爆炸声,在拉下来的试射中,那门火炮开始按照试射规章,进行着试射,震耳欲聋的炮声不断于山谷间回荡着,以至于山谷中充斥着刺鼻的火药味。

在火药味被山风吹进掩体时,嗅着那火药味,望着那发出巨吼的重炮,管明棠的视线不由变得有些飘忽,在一声闷雷般的炮声传来时,那炮口焰由黑转红的瞬间,管明棠似乎看到了明年,在这片土地上,一门f'五式重加不断的发出怒吼,在这怒吼声着,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炮弹带着怒火不断的“砸在”日本人的头顶,灼热的钢铁破片在硝烟中收割着生命……

时近中午,在管明棠的耳边依然不断的回响着二五式重加农炮的轰鸣声时,管明棠便乘车离开了综合试验靶场,那里的试验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停止,试验会不断的进行,在进行充分的试验的同时,还将通过不断的试射得出一张张射表,在完成了所有试验并得出射表之后,重加农炮才有可能装备部队。

当汽车于山间公路上行驶的时候,透过车窗,管明棠可以清楚的看到车外绵延的红色陡壁像一幅长长的画卷似的,甚至让人无法看清它的“来龙去脉”。细细看去,山石棱角分明、崖壁层理清晰,岩缝中钻出的几株零星草木也成了恰到好处的点缀,到是为这“巨幅画卷”增添了神韵。

望着车外郁郁葱葱的山林,管明棠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在几年后,这里为何会闻名于世,因为这里特殊的地形,因为这山上的林木,相比于后世太行山上的荒凉,这个时代的太行山,虽不见太多的苍天古树,但是却依然是青山绿水之色。

“先生,我们现在是回邯郸,还是去附近的村子看看?〃

见先生似若有所思的有些走神,李直民便又一次开口询问道,在来的路上,先生曾提过如果时间够的话,就在山里头走走,去沿路的一些山村看看。

回过神来,管明棠看了一下时间,然后便对李直民吩咐道。

“在下个村子停下来吧。”

尽管邯彰专区大部分都是为平原,山区只有与山西交界的部分地区位于太行山余脉之间,且大都为山间盆地,而且山区人口亦不过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且每年都有山民迁出山地,但这里却依然牵绊着管明棠的注意力。

对此,李直民早已经习惯了,在专区上下都知道一个故事——“木桶原理“这是专员就农村发展时提出的一个很简单的却被人忽视的原弹——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而那个“短板”就是指漏洞,而对于邯彰专区而言,最大的劣势在农村,而农村之中又以山区民众生活最苦,自然的先生才会牵挂这里。

因为临着通往山西的公路,这个山村并不算偏远,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民已经迁出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山沟,进入煤矿、铁矿,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个山路边的村镇,看起来并不怎么繁华,不过却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新建的房屋,相比于过去,生活似乎好转了一些。

刚进五月的天气,并不算热,不过今日比前几天气温都要高,而在村口处祠堂前的晒场,晒场是由农业全作社资助修建的,抹的水泥地坪,用于给百姓晒麦用,以防止粮食发霉,同时那里还是民团进行操练的地方。

今天的晒场上,显得很是热闹,附近的一些山民都超到了集上,他们大都挑着挑子,也有也赶着骡子、毛驴慢悠悠的汇集到晒场前,无论是挑子上挑的,还是骡子毛驴背上驮的,无一例外,都是用布包起的白布。

在熙攘的人群中,几名穿着中山装的合作社职员,则不时的打着算盘,并且给坯布过磅,吆喝声更是不时的响起,整个晒场上都是一副极为热闹的样子,而在晒场周围,甚至还形成了一个小市集,摊贩们的哟喝声更是此起彼伏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山间之变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地产斜条纹作训裤,膝盖、屁股加厚双层布,可是磨不烂的啊!”

“雪花膏、舒肤佳、大姑娘用着香啦……”

“糖果啦,糖果便宜啦!”

“剪子、脸盆、菜刀铁货便宜卖啦……”

听着耳边传来的各种各样的吆喝声,看着那些卖掉棉布之后,又挤在摊贩前购着各种日用器的农民,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此时他的神情略显得有些得意。

“仲民,你看,这小集可真够热闹的啊!”

而小集完全是因为合作社收购棉布的棉市而兴,小商贩们是随着合作社的脚步一路尾随而来,那些把棉布卖掉的农民,自然会购进一些“洋货”以充实家用,棉市的兴旺又是合作社的功劳,在三年前,邯彰一带棉布皆是来源于外地,要么是洋布,要么是高阳、定县等地出产的土布,农民只是手织一些粗土布,但是现在邯彰专区十二县,上百个“织布庄”每年却可以织布近三千万匹。

“先生,他们扛来的布都是邯式铁轮织机织的吧!”

虽说在报纸上曾看过有关收布的报道,而且各县的报告中也有提到“织布庄”的效益,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收布,别说是他,就是管明棠也是第一次。

“没错,就是邯式铁轮织布机织的三尺三棉布!”

对于铁轮织机管明棠并不陌生,铁轮织机于清末开始于华北各省流行,与旧式织布机相比,铁轮织幼体在工作时,仅以足踏板使机器转动,其它的各个织布动作即可自动完成,双手的工作主要是接纱头。铁轮织布机所织布匹一般宽度在2尺以上,每机每天可织布80—l20尺。如以幅宽2。2尺计,铁轮织布机的生产率是每天l76—264平方尺,而投梭机只有20一30平方尺,铁轮机的效率达到投梭机的8。8倍。

六七年前,高阳那个全国最大的土布生产县,就拥有近三万台铁轮织机,每年消费近十万包棉纱,两万箱人造丝,每年产值近亿元,实际上这种半工业化从清末便一直存在于河北、山东,并开始有朝着工业化发展迈进的迹象。

而在邯彰专区成立后,为促进农村半工业化发展,农业合作社开始仿效的高阳、定县模式,发展农村织布业,不过其并没有仿制日式铁轮人力织机,而是在借鉴日式铁轮织机的原理,与北方纺织机械公司合作历时近一年,研制成功新型铁轮织布机,织布宽度达到了3尺3,也就是一米,生产效率较旧式铁轮机提高了l。5倍,而且可织多种布料。而这种织机被外界称为“邯式铁轮机”从而有别于旧式的仿日式铁轮机。

“对,先生,这是北方纺机公司出的新式铁轮机!”

“旧式铁轮机,主要是织平纹白布,虽说也能织仿各类机织布,但是效率有所下降,而邯式铁轮机,可以在不降低工效的情况下,织十字布、斜纹布、宽面床单布、格儿纱、罗纹布、小提花布、电光布等等;大部分都是仿同类的机织布,可以说,凡现在机器织布厂能生产的种类,现在邯彰的一百多个织布庄都能仿造,像咱们邯彰民团的军装,用的就是织布庄织的斜纹布。”

“先生,我一直很奇怪,”

看着那些领到工钱后,脸上笑堆起花来的农民,李直民不无疑惑的问道。

“过去我在报纸上曾看到过布厂的一些报道,报道称,若干布厂工程师,咸谓每织布一匹,当亏本一元,为什么,可为什么铁轮机手织布,棉业公司不仅不亏本,反倒还能赢利呢?”

邯彰棉业公司是专员公署办的“公营企业”公司通过合作社垄断了邯彰棉花市场,而设于各地的棉纱工厂,则直接将棉花纺成棉纱,进而又通过合作社将棉纱提供给合作织户,最后收布以“邯纺”的品牌销售,尽管其主要是销于邯彰专区内,但河南、山西甚至河北、山东这样的土布大省,都能看到“邯纺”半土布。

工厂机制布亏本,而手织布赢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不是厂布亏本,是华商厂布亏本!”

管明棠摇头回答道。

“华商不擅长科学管理,徒增的生产成本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