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438部分

山河血-第438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里的战争氛围更多的是体现在工厂,这里的工厂已经随着动员转入战时生产,而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军用装备从新区工厂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通过铁路、公路发往邯彰甚至全国各地,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在这片“公司辖地”他们甚根本就感受不到任何战争的氛围,就像对于新区32区的原三十二高级中学,现在的“清华大学邯彰临校……”一样,公司新区l07大街75号,一座教学楼隐于树林与草地之间,整个校园都显得宁静幽远,情景好象北京西郊的风景区,这就是清华临校的校址,对于那些在暑假结束后,陆续来到这所“临校”的清华师生而言,在这里,他们既听不到爆炸声音,同样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趾高气扬的异国侵略大兵,一切似乎都象战前一样。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还优于战前,比如撤往邯彰的各高等学校的教师除去继续享有中央政府发往的工资之外,还随着邯彰的全面动员之后享受本地的“军教公”配给制,而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也享有免除食宿费用的待遇,同时,清华大学和其它学校一样,还得到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添置了大量的教学以及试验器材,正因如此在短短的两个月间,清华大学不仅实现了战时迁校以及复校,而且其教学设备甚至优于战前,这是超出许多人意料的。

而此时,对于临校的一千五百余名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战争的氛围”此时在校园内,已经看不到穿着学生装的学生,在过去的十几天间,他们不仅见证了青年军的成立,同样也见证了一个变化——教育战时化。

而作为教育战时化的一部分,所有的在校学生都需志愿服役,作为军人在学校内接受教育、进行军事训练,并随时等待军队响应的征召,不仅所有的学生如此,甚至就连同教授,亦接受预备役军职。

“军人……”

在校长办公室内,梅贻琦看着镜中的自己,几乎认不出自己来了,即便是对于外人来说,此时的他同样也是陌生的,对于外人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他穿着身布衫或马褂头戴礼帽的样子,而此时,他却穿上一件深灰色的军装,只不过军衔标志是银白色的与现役的金色不同。

“没想到,有朝一日,你会成为一名军人!”

梅贻琦看着镜中的自己,似有些无奈的摇了下头,妥协,这是一种妥协,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这是他对邯彰行政专员、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作出的妥协,而之所以作出这种妥协,却是基于种种考虑。

在青年军成立后,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一震撼人心的口号下,近千名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选择放弃学业,加入青年军,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为国效力,面对这一情况,他和其它各校的校长一样,曾与管明棠一同探讨过战时教育以及征召学生从军的问题,而最终,作为妥协,管明棠同意待已从军的学生完成训练之后,以“军队委培”的方式,重新回到学校就读,而作为回报,各迁至邯彰的高等学校,需要遵众邯彰的《战时教育条令》——高等教育服务军事需要,校长、教授授予相应的预备役军衔,学生授予下士军衔,而军队则根据需要随时征召高等学校师生参加军事服务。

在管明棠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梅贻琦从来没有像这次这般犹豫过,清华与邯彰一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在邯彰专区亦或是北方公司以及第十六集团军的高层,都有大量清华毕业的学子,也正因如此,清华迁至邯彰后,才得到最为妥善的“关照”但这一次,那些毕业于清华的人们,却沉默了。

面对他们的沉默,心知一切都已无法挽回,除非清华再次迁校,面对迁校时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教学仪器以及临校先进的教学以及试验器材,梅贻琦妥协了,正如其它学校一样他接受了管明棠的条件。

“这也是服务于国家啊!”

感叹着,梅贻琦戴上了军帽,看着镜中有些陌生的自己,他深吸了一口气,走出了办公室,今天,是清华大学所有在校生宣誓从军、效忠国家、服从军令的日子。

此时的清华临校的校园内,近两千名临校师生面对着四名军人持角的军旗行着军礼,大声发出他们的誓言。

“我中国国民革命军军人,我在国旗的面前庄严宣誓,我将毫无保留的效忠国家、服从国家领袖、最高统帅之领导,服从指挥官的命令,遵守军规和军事司法条例,并以一名英勇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在所不惜!”

誓言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在宣誓时,临校师生的神情似乎显得有些复杂,但更多的却是激动,对于其中的许多青年而言,这誓言意味着他们成为了一名军人,一名在这场民族圣战克尽职守的军人。

在宣誓结束之后,驻校军代表发表了一番简单的演讲,无非是代表国家感谢他们的服务、感谢他们的忠诚之类的话语,随后宣誓便结束了,而在宣誓结束后,叶企孙看着身着军装的梅贻琦,看着他领上的“少将”军衔,却是展颜一笑

“月涵,以后,我是应该称你梅校长,还是梅长官啊!

“鸿眷兄,你啊……”

就在梅贻琦正欲回答时,他却看到两名军官朝着自己走了过来,他们的军衔是现役部队的金色军衔,其中一名上尉军官走到梅贻琦的面前,行了一个军礼。

“将军!”

面对上尉的军礼和陌生的称谓,梅贻琦愣了好一会,方才反应过来,他是在称呼自己。

“你好……”

“将军,根据专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签署的命令,贵校的叶企孙上校、萨本栋中校……”

在念了一串名称之后,面无表情的上尉又继续说道。

“及所属学员立即转服现役!”

“什么!”

梅贻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样,他们不过是刚刚宣誓,怎么这边就接受了征召,转为现役,这是为什么?

“都是物理系的教授和学生!”

叶企孙有些疑惑的看着面前的上尉,为什么现在就动员这么多物理系的教授和学生。

“请问,为什么征召我们?”

“上校,这是军事机密,根据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命令,你们有48小时的准备时间,48小时后,接你们的专车就会抵校!”

在上尉的话声落下的同时,梅贻琦却是猛的把军帽抓了下来,面带怒色的嚷喊道。

“我要去见管哲勤,非得让他给我个解释!”

此时梅贻琦之所以恼怒,却是因为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被管明棠的花言巧语给骗了,现在到好了,这边师生们刚宣誓成为军人,那边征召令就到了,而且不仅仅只是学生,而是几乎整个物理系,他的征召令调走了几乎整个物理系的师生,等于把整个物理系给掏空了。

“月涵,你先别生气……”

叶企孙连劝着梅贻琦,以他对管明棠的了解,这次征召显然有其它的用意,绝不是简单的“征召现役”。

“气?”

喝一声,梅贻琦急步朝着校外的方向走去,一边对身边的叶企孙说道。

“我现在那里还敢气,他管明棠的算盘打的精明,现在是想拿军令来控制我们,控制这所大学!”控制每一所迁至邯彰的大学!至于所谓的“军教公配给”、“学生免费食宿”、教育设备、校园,所有的一切,都不过只是魔鬼的诱饵,而偏偏他梅贻琦还没有看穿他的心思,甚至心甘情愿的甘愿被其所利用,他自己被骗倒是无所谓,而现在却涉及到每一个清华的师生。

“月涵,如果”……”

心知梅贻琦对于师生纳入军事体系一直暗存抵触情绪,叶企孙此时却显得极为冷静,在梅贻琦上车时,他扶着车门说道。

“如果,真的是国防研究需要呢?就像是航空系一样?”

第一百四十三章在邯彰

专员公署。

在战争爆发的两个月间,对于邯彰的近九百万民众而言,这里的一切,总是能让他们不至恐慌,他们相信,只要这座公署里的那位专员在,问题就不会太过严重,那怕就是日本人打到邯郸,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到那时候,强大的民团,不,应该是第十六集团军的十数万官兵和近二十万预备军官兵,会击退他们,甚至能够收复二十九军丢下的北平、天津。

而这种盲目的信任同样也影响到了在过去的两个月间,逃难至邯彰的上百万难民,在战争爆发后河北北部有近两百万难民选择南下,这些难民既有为躲避战火而逃离家园的,也有不甘当顺民的爱国人士,这些背井离乡的难民成分复杂,既有富有人家,也有党政及爱国人士,同样也有技术工人、农民,教师和学生以及城市平民。

战争的破坏、杀戮、奸掳,使得难民们情绪极不稳定,始终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帮会、土匪甚至敌伪汉奸更是混杂其中,面对难民潮,邯彰专员公署沿公路以及火车站设立了难民点,为难民提供食宿的同时,亦为其提供工作,大量征召使得邯彰空出了许多岗位,而工厂的扩建以及战时生产,又需要更多的工人,上百万难民的涌入,解决邯彰的劳动力缺口,而似乎安定下的来难民,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他们宁愿相信,像邯彰的百姓一样,相信专员公署的那个人可以扭转大局,相信他们在这里可以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在许多人稍安定下来之后,自然而然的总会期待着这种安定的日子可以持续下去。

“专员公署……”

站在专员公署前方的广场上,刘若云的双眸中闪动着丝许异样的神采,在北平沦陷后,随着家人一路南逃,原本按照父亲的计划应该去南京,可最终在友人的劝说下,父亲留在了邯郸,在邯郸重新操办起了生意,至于她则在难民处的安排下,于邯郸的十二中任教,今天,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就像是鬼迷心窍似的。

站在广场上,望着专员公署高大的楼房,刘若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在北平的街巷中,差一点撞到他的那一幕,想到这里,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但笑容中却还着些牵强,曾经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罢了,现在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夫人,他还会记得北平的小巷里那个骑脚踏车的女孩吗?

“现在,你在干什么呢?”

望着大楼,刘若云忍不住在心底寻思着。

“也许是在考虑着如何保护这里吧!”

想到当初在电影里,自己对他的指责,刘若云的脸上又一次浮现出了些许笑容,那是属于她的记忆,一些美好的,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

“你一定会成功的!”

默默的心间言语着,刘若云将视线投向楼前高大的不锈钢旗杆上迎风飘荡的国旗,只不过,她并不知道,当她站在广场中仰视着国旗的时候,在十楼的一个房间的窗边,管明棠同样注视着那面国旗。

“6478l!”

站在窗边,好不容易有些一会喘息之机的管明棠,此时显得有些得意,以至于无不得意自言自语似显摆着这个数字来。

这个数字是什么样的数字,是邯彰目前的大学生数量,其中有大约l。7万人,来自北平、天津等地,而之所以得意的原因非常简单,今天,邯彰高校和内迁高校的师生都已经宣誓从军,一个看似简单的“宣誓”似乎没有太多的约束性,但是作为始作蛹者,管明棠却清楚的知道,当他们成为军人的时候,所有的“潜在因素”都将会随之消息。

“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