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499部分

山河血-第499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汉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才开始显现的,也正是在撤出南京之后,蒋介石经常思考的问题,武汉太重要了,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武汉甚至就相当于第二个邯彰。一年240万吨钢铁、6万吨机床设备、数十万吨钢铁铸件,作为大后方唯一的工业重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日军威胁武汉。

“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制订夏季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方案。”

想到武汉的重要性,蒋介石回到办公桌旁,拿起了电话。几个小时后,何应钦、陈诚、林蔚等人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之中。

在众人到齐之后,会议便开始了,在会议上提及南京和徐州的时候,蒋介石说得极为含蓄,拐弯抹角地绕来绕去,好一会众人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素有“小委员长”之称的武汉卫戍司令陈诚到底年轻气盛,反应也快。他心知为什么校长会为难,原因非常简单,可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校长才不便明说。想着,他站起身,挺起了矮短精悍的身板,先开了口。

“委员长,以学生之见,目前,淞沪会战,我军伤亡愈四十余万,基层军官伤亡愈两万之多,目前,虽经数月整训,且有苏联武器充实各部,但各部队新兵过多、基层军官大都为提前毕业,经验欠缺,因此,我认为若目前将新编遣部队调往南京或徐州,极有可能倒置武汉地区防御部队不足,并导致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失败,且即便是调往徐州或南京,又有可能陷入于淞沪相同的添油之困,因此,我认为,新整编部队不宜外调,应继续加强训练,以用于加强华中地区防御。待完成四十个师整编计划之后,再以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反攻!”

陈诚说的倒也极有道理,蒋介石频频点头,嘴里嗯嗯着,但是任谁都知道,一但南京沦陷,日军必然会沿长江直逼武汉,到那时,作为大后方工业重镇的武汉,必将沦为前线。这时,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停在了何应钦的脸上。

“敬之,你有什么好办法?”

何应钦沉思片刻,神情中是一副莫测高深,似乎在琢磨更为惊人的见解。末了,摇摇头,开口道。

“徐州失,南京必将不守,南京不守,又置武汉于战火之中,而武汉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业重镇,绝不容有失,亦不容有损。可若将新编部队调往徐州、南京,且不说其战力有限,其亦有可能导致武汉防御力量减少,到时能不能守住武汉,尚是两疑之间,更不要提将来的反攻了。”

满屋人嘁嘁喳喳,多是赞同何应钦的观点。蒋介石也点点头说道。

“这也正是我担忧之处,徐州要保、南京亦要保,而武汉更要保,可,又如何能保这三地?”

直视着众人,蒋介石的脸上尽是忧心仲仲之色,华北、华东两条战线,在战略上分散了日军,两样也分散了中**队,日本的兵力捉襟见肘,中国的兵力未尝又不是如此?

“委员长,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蒋介石忧眉不展时,何应钦却在旁边轻声说道。

“敬之,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如果,让第六战区向山东进攻的话,战局会不会有所改观?”

(5。1了,无语一直在辛勤的劳动中,值双倍月票期间,求月票!)

第二百二十二章筹码

五月的北方,天气正值一年之中,最为宜人之时,那暖风让人充分体会到春天的美好,而在这个春天之中,邯彰的战争机器,不,应该说,第六战区的战争机器依然在高效的运转着,从国民自卫军的成立,到新建军需工厂的投产,这里的战争机器,实际上,在过去的十个月间,从未曾停止过,而且这座机器变得越来越庞大。

巍巍太行山,郁郁葱葱的山谷内,一队车队停了下来,从其中的一辆汽车上走下几个人,其中两个人朝着谷边的森林走着,年青的穿着军装、年长的穿着中山装。

“畅卿,如果,如果两天内,中央还未作出决定,那么……”

话声稍顿,管明棠的视线朝着远处看去,这太行山,依然是太行山,只不过,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决定,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或许将改变许多事情,正像自己做出的那个决定一样,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的话,至少可以挽回许多人的生命吧!而现在,若是再不行动的话,只怕一切都来不急了!

“哲勤,你放心,最多再过两天,武汉一定会作出决定!”

亦步亦趋的跟在管明棠的身后,杨永泰极为自信的说道,现在他不禁有些庆幸,庆幸自己赶到了邯郸,若是再晚来几天的话,恐怕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二十天前,来到邯郸的他阻止了对东京的轰炸,同样也拖延了第六战区的夏季反攻。

在自信之余,他注意到管明棠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自然,对于管明棠的心里在想什么,他自然很清楚,于是便出言宽慰道。

“和日本人打仗,是九分军事,一分政治,只要军事上成功了,其它的自然也就好办了,可是哲勤……”

看着默不作声的管明棠,杨永泰用严肃的口吻说道。

“但是要给中央以交待,却是九分政治,一分军事!”

在作出这句总结之后,杨永泰又继续说道。

“邯彰大捷,全中国都称像管明棠是英雄,是抗战的中流,是国家的柱石,可是哲勤,在政治上,不是有了名声就行的,也不是……”

见管明棠欲开口反驳,杨永泰却打断他说道。

“哲勤,你听我说完!”

长叹口气,杨永泰的语气甚至变得毫不客气起来。

“老先生说的对,在实业上、在经济上,甚至在军事上,你都有自己的独道之处,可就是,在政治上,你还是……不太明白,政治上的险恶,”

尽管语气有些不客气,但刺耳的话他还是没有说出来,临到了嘴边,又改口说道。

“从抗战打响,直到现在,在军事上,你能做到走一步算三步,可以说,从南到北,各个战线,没有能出乎你的意料的,但是哲勤,你以为有了军事上的胜利就有了一切了吗?”

点头,又摇头,管明棠既然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实际上,当初正是杨永泰用这些话阻止了自己,但是……

“如果第六战区,擅自越过战区,反攻山东会是什么结果?好吧,即便是打赢了,全国人民再一次欢呼胜利,可你得到的是什么?”

几乎是掰着手指头,杨永泰的语气尽是不满之意。

“先是第五战区的李德邻不见得会高兴,因为你插手他的地盘,然后呢?中央同样也会不满,因为你擅自行动,等于弃中央于不顾,哲勤,无论如何,你都是中国的官员,都是中国的军人,除非你想和中央决裂,否则,你就必须要规则内做事,那怕就是要做的是好事,也要在规则之内去做,要不然……”

此时杨永泰的声音中多少透出了一些失落。

“要不然,最终吃亏的还是你,是的,你收复了山东,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直到老百姓,没有谁能做出个不字,大家都会为你喝彩,可是,你擅自行动,置中央于何地?若是各战区皆不从中央命令,又将置中央于何地?到那时,于委员长的心里,有一天,若是要杀人,你管哲勤就是第一个……”

“他……”

“他是不敢,可别忘了,他还是中国的领袖!你管哲勤,依然还是战区司令,你现在战区插手地方事物,你以为武汉真不想问吗?撕破了脸,于国于民,又有多少好处?”

“畅卿,我……”

杨永泰的教训,让管明棠苦苦一笑,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做个服从中央的表率,毕竟,现在正值战时,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希望能够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这却又是如此的困难。

“好了,哲勤,我知道你,我也了解你,你希望现在,全中国都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所以,即便是有所牺牲,你也愿意,可若是你以军事战略的需要为由,擅自行动了,那将来其它的将领呢?”

“如果,我们不进攻山东的话,恐怕徐州难保,若是徐州失守,南京……”

“哲勤……”

似笑非笑的看着管明棠,杨永泰却反问道。

“哲勤,为什么,你总以为,除了你,就没人能看到这一点呢?”

“不是我认为,别人想不到,而是我怕……”

怕来不及!

别人不可能像自己一样了解历史,不可能像自己一样,早在数年前,就一步步的规划着今天,甚至可以说,不仅仅只是今天,实际上,就连未来十年,几十年,自己都作了充分的规划,而唯一需要的就是将一切都纳入那个轨道之中,这个轨道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支路,但是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按照那条主路前进,只有如此,未来,至少是中国的未来,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实现,到那时,属于中国的是一个全新的,甚至从未有人敢于想象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管明棠才会害怕,害怕会有什么意外,影响到这个未来,也正因如此,才会害怕来不急,来不急挽回,从而导致那么轨道发生变化。

声音微微压低,杨永泰用玩味的口吻说道。

“做个力挽狂澜的,总好过做一个任意妄为的,所以,你就安心等着,只要委员长他们,还想着咱们中国,他们就会想到你,就会想到第六战区!”

在武汉南郊林木青翠的珞珈山公馆里,蒋介石默默的于心底念叨着。

“第六战区……”

从去年的开封会议,通过管明棠的呈请,蒋介石既了解到他对山东的染指之心,从其对山东游击队的支援来看,他是铁了心的,想要染指山东了,现在,也就只差一个名义了!若是中央把这个名义给了他的话,只怕将来……尾大难甩啊!

“委员长,现在能够解当前困局的,就只有第六战区了!”

撇一眼委员长,何应钦继续说道。

“以目前第六战区的情况来看,他们完全可以投入二十个至二十五个师对山东日军实施反攻,从而切断集团的退路,配合第五战区,对其形成包围……”

注意到委员长的沉默,何应钦的心下却是暗自思量着,陈诚不想动用武汉的部队,这一点与委员长是相通的,而委员长却又想保徐州、保南京,想保两地,不出血又怎么能行?管明棠有心山东,在大本营,并不是什么秘密,即然你丢出来一个难题,那就把难题还给您吧!

心底抱着这个念头何应钦又特意补充道。

“委员长,一但重创或歼灭集团,那么,第五战区则可从徐州一带抽出手中来,从而可调其部队增援南京方向,以破日军对南京围攻,待南京之围得缓后,中央完成四十师整编,即可以对敌实施反攻!”

何应钦的建议只让蒋介石的心头迸然一动,就在他欲说话时,却听到一旁的陈诚反对道。

“总长,若是第六战区得到了山东,那么,将来怎么办?”

直白的一句话,只让公馆会议室内的气氛随之一变,或许,何应钦的建议解决了眼下,但是无疑却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将来,一但中央把山东交给了第六战区,无疑就等于把山东拱手相让,将来,华北又多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大军阀。

陈诚的反驳让原本意动的蒋介石心底又是一警,顿时沉默着,而陈诚的反驳让何应钦却变得尴尬起来。

“这……”

好一会,何应钦才随口说道。

“哲勤总归和其它的军阀不同,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