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564部分

山河血-第564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育的普及、强制的措施才有了现在邯彰的“文明”,而现在,这种“文明”正在向华北三省扩散着,邯彰式的“新生活运动”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三省,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教育,而在教育未成之前,正如同邯彰之初那般——依靠暴力维持。

周树人就曾在报纸上看到,在诸如火车站票房等之类需要排队的地方,总会有一名军警手持藤棍来回巡视,遇到不排队就抢先买票的人,就一声不响高高举起藤棍“飕”的一声着着实实的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声不响的排在队尾了,如此一来,各地的秩序从此改良许多。同时对于大街随地大小便、乱倒垃圾者则客于重罚,前者除去罚金之外,更是于公众面前实施羞人之至的笞刑,随后又需要穿着黄马夹清扫街巷或其它市政服务,尽管和许多文人学者一样,周树人也曾在报纸上刊文指责“待同胞宛若敌寇,行以苛法、施以暴令!”,但与此同时,却又不得不承认,不过只是短短半年,整个华北的社会风气、城市环境无不是随之一变,而在这种变化中,国民的心态亦同样受到改变。

“或许,这正是欲求文明之结果必须承受之阵痛吧!”

想到管明棠的辩称,尽管并不完全赞同,但邯彰的现实面貌,却又是周树人等人所无法忽视的,无论外界如何指责,他们都无法否认,在一定程度上邯彰确实完成了“国民性”的改造,正像他们出外时,总会把“我们邯彰……”挂在嘴边,那种骄傲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这里的工厂与经济上,这里的一些生活细节,就足以令他们如此骄傲——每天洗澡,衣服勤洗勤换,不穿有异味的衣服上班。住所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是厨房、卫生间。扔垃圾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随地扔垃圾被视为“没有教养”。

“教养……”

念叨着这两个字,周树人想到自己在初抵邯彰时的遭遇,在出站时随地的一口痰,这一很平常习惯,却被警察训斥为“没教养”,甚至说“真担心你们这些没教养的家伙,会把邯彰带坏了!”,而在警察向他开罚单时,并勒令他清除地上的痰污时,他能感受到周围投来那种轻蔑,甚至鄙夷之色,甚至于连辩解的勇气都没提不起来。

羞耻!

从未被人如此指责的周树人在被如此指责而愤怒的同时,前所未有的羞耻之心于心间萦绕着,……

“树人,在想什么?”

身边的声音打断了周树人的思绪,将他的视线从那些自觉排队的工人身上收回,回头看着坐在身边许寿裳,他是自己少有的几个好友之一。

“没什么,你看……”

手指着那些排队的工人,周树人的神色中带着些感叹。

“一夜劳动之后,每个人的工装上依然很干净,真的非常难得!”

“是啊,确实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刚劳动了一夜!”

在感叹之余,参观的汽车停在了一片大型车间前,待汽车停稳后,来自国内文学界的数十名文人学者,便下了汽车,随着介绍职员朝着车间走去。

大型炼铁高炉喷吐着红烟,炼钢车间散发着灼烈的高温,一炉炉铁水、钢水在连续车间内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钢材,眼前所有的一切,无不是大工业的象征,对于这些文人学者而言,他们无不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的震惊着。

“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促进工业建设的文章,宣传,或许吧!但是,诸位先生,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而言,这种宣传却是极有必要的,现在,我们必须要通过文字、图片,让国民感受到,国家与过去的不同,感受到国家的未来和建设的希望……希望,这正是国民所需要的,亦是国家所需要的!”

想到在离开北平前,于公署内同那位管主任的对话,周树人的唇角微微一扬,难道他就不知道,相比于称赞,自己的文章更多的却是抨击,甚至于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漫骂”吗?或许北方药业的“青霉素”救了自己的命,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会因此而成为一名“御用文人”,为他们歌功颂德。而在沿着平汉铁路一路参观到邯彰之后,他反倒被整个华北那如火如荼的大建设给吸引了,或者说给深深的震动了。

上午的参观接近尾声时,众人来到了锻造分厂。

“咚、咚、咚……”

在距离厂房还有数百米时,震耳欲聋的锻压声,便传至人们的耳中,那一声声锻压声更是让人倍觉震撼,而当众人进入车间时,映入视线的便是一台巨大的压力设备。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它的设计师正是北方重工的锻压机械专家秦方,能够锻造几十吨重的高级合金钢锭和300吨重的普通钢锭。””

在公司讲解员的介绍中,周树人的视线完全被面前的这台万吨水压机所吸引,只见那重达百吨的通红的钢锭被在万吨水压机的锻压下,被慢慢的锻造成一个圆型。

“在战争时期,锻造厂亦曾制造了大量的军用锻件,像闻名国内外的二六式重炮,它的管坯中有超过70%,来自锻造分厂……”

在解说员的讲解中,周树人、许寿裳等人无不是惊讶的看着这台万吨水压机,现在这是中国唯一的万吨水压机,而在汉阳钢铁公司以及青岛造船公司两台购自美国与德国的万吨水压机正在安装之中,在战争中,眼前的这台万吨水压机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大家看到的正在加工的锻件,是用于30万千瓦发电机转子锻件,众所周知,现在国内正在实施大规模建设,而工程的建设、工厂的运行都离不开电力,像武汉目前的电荒,即影响到武汉的建设和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因此电力、交通这是实施大规模建设的基础,只有完成基础建设,才有可能取得建设上的成功……”

基础建设,对于这个名词,一行人并不陌生,现在整个华北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工地,一座座规模中的厂矿正在建设之中,但一条条现代化的公路、铁路的建设速度更为惊人,几乎每天,三省都可以筑成十余公里铁路、数十公里公路,如蛛网般密布的现代交通网,更进一步促进了厂矿的建设。

是什么促成了华北的大建设呢?

过去,周树人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答案,但现在看着眼前的这座万吨水压机,他的心里已经得到了答案,正是这里促成了华北的大建设,这里是整个华北,甚至整个国家建设的根源,这里生产出的来的机器设备,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华北各地,用于华北各地的建设,而当一切建设完成的时候,那时,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呢?

想到这里,对于未来的中国,他不禁充满了期待,那视线中的犀利亦随之淡去许多……

第三百零五章另1面

冬去春来,天气一天天的转暖,不知不觉之中,大地上封存的积雪开始消融,天色转蓝,云彩也开始洁白地呈现,树木的枝条变得舒展柔软,总之春天正在到来,几只翘尾巴的小麻雀在原野上飞来飞去的。

突然,伴着剧烈的爆炸、地动山摇之中,那些小麻雀被惊飞了,一片浓浓的硝烟笼罩了远处的地平线。

在这地动山摇中,远远的看着那被硝烟笼罩的矿场,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水厂铁矿是北方矿业投资的十四座铁矿之一,按北方钢铁未来五年的规划,到民国三十三年,其成为一个年产3600万吨钢铁的超级钢铁托拉斯,也就是在五年内,公司钢铁产量去年提高6倍。

春节过后,随着邯郸公司的一座年产250万吨炼铁高炉以及炼钢、钢材连续生产线的投产,意味着北方钢铁已经拥有了领先于这个时代二十年的炼铁以及炼钢技术。

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钢铁技术在公司内进步很快,在过去的6年间,数千项炼铁、炼钢、钢材连续生产等相关技术被成功吸收,并转化为生产力。而新型高炉、顶吹转炉的投产,意味着北方公司真正的实现钢铁生产的突破。

3600万吨!

这一产量看似很高,足以让中国成国这个时代第二大钢铁强国,在钢铁产量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存在。但在另一方面,这一产量甚至还不如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产量。但40年代的世界,绝不同于21世纪。但并不是有了钢铁生产技术就能够生产出足够的钢铁,原料的供应才是限制钢材生产的真正原因,正因如此北方矿业除去对现有矿场进行扩建之外,才会于河北、察哈尔以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煤铁矿场加以收购或者开发,从而确保北方钢铁原料供应。

“主任,根据对水厂露天铁矿的规划,两年后露天矿投产时,每年可生产500万吨铁矿石,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地小型铁矿亦可提供500万吨铁矿石,预计二十一年,迁安地区大中小型铁矿可向公司提供一千万吨铁矿石……”

在的介绍中,管明棠点点头,望着正在建设中的露天铁矿说道。

“工业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原料的供应到生产,直至市场销售,无一不是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直接影响到生产……”

扭头看着身边的赵慕杰,管明棠询问道。

“公司对钢铁市场的调研怎么样?产量与市场相对应吗?”

尽管明知道战争需要钢铁,但在另一方面,管明棠清楚市场原则,企业产能的扩张必须以市场为前提,否则市场必定将会“回报”企业。

“首都以及各地的重建需要大量的钢铁,根据计算,仅首都、上海的重建,就需要200万吨钢铁,在未来五年内,全国建筑市场需要2000万吨钢铁,而真正的需求来自工矿业上的需要……”

作为北方钢铁总经理赵慕杰如实的回答着主任的问题。

“公司市场部曾对未来的钢铁需求量进行过分析,五年后,中国的年钢铁需求量理论值在5000万吨左右,而公司产能的扩张则是依据这一需求量的70%进行调整,考虑到各省亦将投资兴建小型钢铁企业的建设,其产量应在200…400万吨,因此,届时其剩余产能将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赵慕杰并没有道出实情,北方钢铁之所以规划了庞大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并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中国对钢铁需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大规模的建设,以事实性的产能垄断全国钢铁市场,从而迫使其它任何有意投资钢铁的企业或者个人,甚至政府将资金转往他处,而非在这个行业中,同不可战胜的钢铁巨无霸竞争。

而所谓的5000万吨的理论市场相比于3600万吨的产能,却是极其“狭小的”,日本的钢铁市场需求理论值是21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又是多少呢?不过区区数百万吨,但赵慕杰相信身边的这位主任,会支持这一产能的扩充,充足的钢铁将能有助于工业机器的生产以及军事装备的生产。

“汉阳的t型高炉预计在什么时候投产?”

t型高炉是北方钢铁与德国公司合作的产物,准确的来说北方钢铁引进的是那座年产120万吨的3000立方高炉的炉体,而北方钢铁则用一系列的技术对高炉进行了改进,使产量增加一倍达到250万吨,而北方钢铁的收益则是拥有了生产超大型高炉的技术。

充分引进现有先进技术,再利用未来技术对其进行充分的改进,在技术消化的同时完成技术跃进,多年来公司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引进消化方式,实现了技术进步,这在北方钢铁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当各国钢铁企业依然采用20年代或30年代中期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