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1796 >

第164部分

崛起1796-第164部分

小说: 崛起179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廷为了保持龙兴之地满足人口占据多数,便设立了柳条边制度。
  整个盛京地区不仅不允许汉人进入,连蒙古人进入都被禁止。
  这次通过山海关进入盛京的百姓当中,满族居多,不过也有一部分汉人。
  他们也是害怕战乱,打算跟随朝廷逃到东北去,可是到了山海关才知道,汉人是不能通过的。
  这些人顿时慌乱了,毕竟都已经离开京城这么长时间了,如果在回去在半路上遇上乱匪的话真的是九死一生了。
  皇宫当中总共收拾了一个多月才收拾停当,只要是能拿走的都没有拉下,可是大清经过四代皇帝搜刮,有那么多的珍宝怎么能够都带走,留下来的毕竟是大多数。
  还有便是各色的园林,这些都在京师,肯定是带不走的,这其中就包括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此时的圆明园经过了乾隆皇帝六十余年的休憩已经基本成型,嘉庆皇帝对圆明园自然给外喜欢,可是此去关外再见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心中也是痛惜不已。
  皇室的车队在御林军的护卫之下离开了北京朝着山海关而去。
  汉军情报司的探子在北京的势力很强大,在嘉庆皇帝颁布出关诏书之后,便将消息传到了高鸿信手中。
  对这种情况高鸿信也早有预料,毕竟清廷也不是傻子,如今的局势已经明朗,如果继续留在京师的话,只是自取灭亡。
  高鸿信自然加快了东进的进度,争取将清廷的队伍拦在关内。
  如今汉军的前锋还没有到达承德,在时间上来说清廷占据了先锋,一旦清廷的队伍到达了锦州那么再想拦住便不可能了。
  因此高鸿信不得不催促加快进度,汉军的潜力也被最大限度的压榨了出来。
  在大军攻克滦平之后,高鸿信便马不停蹄的率领大军围困了承德。
  承德自从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年开始巡守避暑山庄开始,便进入了繁荣期。
  如今热河户口繁多,民生富足,耕桑益辟已经成了一座北国大都会。
  尤其是在乾隆四十三年,承德从州升格为府,承德一举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了塞外京都之称。
  乾隆皇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在避暑山庄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
  高鸿信此时见到也不由得不感叹,同时也为乾隆皇帝的作为赶到敬佩。
  在他看来乾隆皇帝之所以这么大幅度的抬高承德的地位,肯定不是因为自己的喜好,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给朝廷在草原上建立一个支点,而承德便是这样一个支点。
  有了承德府,清廷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大增,内蒙古的诸部也对清廷更加的顺从。
  承德城高墙厚,要想攻克也不简单,高鸿信此时感觉拦截住清廷出关的队伍已经不大可能。
  他接下来便要考虑一旦拦截失败,那么以后该如何应对的事情了。
  首先便是山海关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在加上承德,如果在将锦州城收入囊中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汉军的北方边境便安枕无忧了,可以放心的与楚军、吴军逐鹿天下了。
  一旦天下底定那么占据东北一隅的清廷,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汉军的攻击。
  承德城如此重要的地方,镇守的将领自然是皇帝的心腹,因此汉军尽管有大炮,也日夜猛攻还是花费了十天的时间才攻破。
  然后高鸿信便率军朝着锦州方向赶去,可是他还没有赶到锦州,便得到了清廷出关的车队已经离开了锦州,朝着盛京去了。
  高鸿信暗叹一声,还是差了一步。
  既然事情已经不可挽回,那么高鸿信也不再纠结于此,接着便下令大军朝着山海关赶去。
  当高鸿信率领大军赶到山海关时,山海关大门紧闭,已经严阵以待了。
  山海关作为入关的重要通道,嘉庆皇帝自然不会轻易让给汉军,不过嘉庆皇帝的想法很好,可是如今清廷都已经退出的关外,这些防守的士兵又怎么会跟着清廷一路走到黑。
  此时山海关虽然大门紧闭,可是守城的士卒已经逃走了打扮,另外山海关以前是作为防御满清入关而修建的坚城,而清廷入关之后自然将它的地位一降再降,甚至北面防御的城墙都破损不堪。
  汉军没有花费多少功夫便占据了这个在明末一直抵挡着清军入关道路的天下第一关。
  高鸿信在登上山海关之后,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被一份情报给惊到了。
  现在汉军形势一片大好,本来高鸿信已经觉得北京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但是事情往往不遂人愿,曾云翳率领着楚军已经逼近天津府的静海,静海离着北京可要比山海关近多了。
  高鸿信可不敢想象让楚军先进入北京的后果,一旦楚军占据了北京,而后被汉军围攻的话,愤怒的楚军又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果北京被楚军一把火烧成灰烬的话,那么汉军即使得到北京又能有多大的价值。
  现在高鸿信是真的有些着急了,赶忙率领着吴万大军朝着北京赶去。
  剩下的十万大军则,随后在沿途扫荡州城,高鸿信的大军一路不做任何停留,遇到城池马上绕过。
  现在是两军在比拼时间,看谁先占领北京。
  以高鸿信对曾云翳的了解,觉得即使最后他得不到北京应该也不会有毁了它的打算,可是高鸿信不敢赌。
  如果一旦北京被毁了的话那他可就真是千古罪人了。
  高鸿禧紧急赶路,曾云翳也不含糊,攻克静海之后,他并没有派兵去攻打城池高大的,防守严密的天津城,而是与高鸿信一样,立马悲伤朝着京师赶去。
  两路大军一样是马不停蹄,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两军便赶到了通州。
  还没有进入北京,两军便已经不期而遇。
  
  第二百七十章 劝降
  
  更新时间2015…4…17 19:33:30  字数:2069
  高鸿信不急,可是身在北京城的成亲王永瑆却着急。
  虽然汉军并没有攻打通州,支取京城,可是数万大军便驻扎在通州城外。
  永瑆这几天一直惶惶不安,他作为留守钦差,虽然名头很响,可是权利也很大。
  不过谁都知道他已经是个弃子了,他只能守在京城与京城共存亡,如果他弃城而逃就算以后回到满洲也逃不过一个失陷京城的罪名。
  可是在忧虑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干着急。
  “洪亮吉,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永瑆来回走了几圈,问洪亮吉道。
  “王爷,如今形势已经明朗,京城陷落已经无可避免,王爷还是感慨逃离京城这座囚笼吧!”洪亮吉听后说道。
  “你说的轻巧,我现在逃离就算回到盛京有能如何?”永瑆苦笑着说道。
  “王爷,微臣觉得您不能马上回到盛京,应该过一段时间等京城陷落的事情淡化了之后在回去。”洪亮吉想了想说道。
  永瑆听后感兴趣的问道:“那我能去哪?”
  洪亮吉想了想,说道:“王爷可以去蒙古草原躲一段时间。”
  永瑆听后沉默一下,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有一些时间做缓冲,但愿皇帝能减少愤怒吧。”
  其实永瑆也知道他只是在自欺欺人,嘉庆皇帝既然让他留在了这里,就是打算惩治他,怎么可能会淡忘。
  洪亮吉自然也了解永瑆的处境,心里暗叹:“谁让您当初是皇位的竞争者呢!”
  永瑆在嘉庆皇帝刚刚接手大权的时候,也做过军机领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便被嘉庆皇帝找了个由头给罢免了。
  从嘉庆登基到如今,永瑆起起伏伏,也唯有洪亮吉对他不离不弃,对于永瑆来说洪亮吉可以说是唯一的朋友。
  一个王爷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也很难得了。
  洪亮吉之所以与永瑆相得益彰,是因为仰慕永瑆的才华,永瑆虽然是一位王爷,不过在书法绘画一道上给外精通,他的字画在外面千金难求。
  乾隆皇帝都对永瑆赞赏有加,不过也仅仅是赞赏,在乾隆皇帝看来要做皇帝的话,书画只是小道,还会影响皇帝的精力。
  就像宋徽宗,作为一个书法家、画家他是优秀的,可是作为一个皇帝便一塌糊涂。
  一月之后,汉军云集通州城下,兵力更是达到了二十多万人。
  通州城虽然也是城池坚固,可是也挡不住已经火炮兵力充足的汉军。
  再加上此时清军已经丧胆,士卒逃亡更加的严重,通州城可以说是不占而下。
  攻占通州之后,高鸿信兵分两路,自己率领二十万大军直扑京城。
  另外派遣张修远率领四万余大军绕过京城,直扑圆明园。
  高鸿信对圆明园格外上心,在后世他只是看过圆明园的残害,如今圆明园虽然还没有到达被毁灭只是的巅峰状态,可是也相差不远了。
  高鸿信特意嘱咐张修远,要保护好圆明园,他可是对这座园林报以了极大的期待。
  在后世之时,高鸿信只是看过圆明园的残害,想想都觉得可惜,如今能有机会一度为快,并且以后肯定还作为皇家园林,成了他自己的园林,想想心里格外的兴奋。
  北京此时还有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之分。
  外城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个城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沙窝门)、广安门(彰义门)、东便门、西便门。
  内城更加不同寻常,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正阳门(前门)、崇文门(哈德门)、宣武门(顺治门)、阜成门(平则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齐化门)。
  皇城长18里,有六门:大明门(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厚载门(地安门)。
  宫城,又称紫禁城。城墙周长3。4公里,有六门:承天之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玄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北京外城对于汉军来说不算什么,外城广大清军自然不能有效守卫,只是稍微抵抗,汉军便攻入。
  整个京城最难拿下的便是内城,至于皇城、宫城,内城拿下之后,便能够一战而下。
  高鸿信看着十几米高的城墙,不由的感叹,真是天下雄城呀。
  在后世,这些城墙都已经被拆除了,只留下几处孤零零的城门,因此人们不能从中感受出它的威严。
  如今高鸿信站在永定门之前,才感觉出了这座城市的伟大。
  高鸿信并没有急着攻打,而是排除了劝降的使者,高鸿信还是不想在京城动刀兵,想要尽量的保存北京城的城池建筑。
  永瑆见完汉军的使者,看了高鸿信给他的信件之后,将信件拍在了桌上。
  “真是岂有此理!”
  “王爷何必如此大动肝火,不就是劝降吗?”洪亮吉开口说道。
  “本王身为大清的亲王,竟然被乱匪劝降,虽然不可能投降,可是看到这封劝降信,心中免不了愤怒。”永瑆愤恨的说道。
  洪亮吉听后拿起汉军的劝降信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眉头微皱,说道:“没想到汉军竟然许诺放王爷一命,并且还保留新朝建立之后还给给王爷一个王位。确实出乎微臣的意料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