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70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170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析报告,着手对敌我识别器进行改进。

改进方法很简单,在敌我识别器中增加一个解密硬件,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解密,确认是友机之后,再发送敌我识别信号,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要雷达的频率对上,就自动发送敌我识别信号。

虽然办法很简单,但是需要对三千多架飞机进行改进,工作量非常大。

除此之外,还得对联军所有战斗机的火控雷达进行改进,至少得升级火控软件,使其在连续跟踪模式下发射加密信号。

受此影响,联军只能分批次改进战机的敌我识别系统与火控雷达。

首先接受改进的是美军的战斗机,F22A只需要改进敌我识别系统,其火控雷达本来具有加密能力。F15与F16系列战斗机还得对火控雷达进行改进,以对地攻击为主的F16甚至得为火控雷达增添加密硬件。因为第71特混舰队已经返回日本,舰载航空兵也回到了日本的空军基地,所以在航母战斗群重返战场之前,才会对舰载战斗机进行改进。

韩国空军几乎没有承担制空任务,也就没有接受改进。

问题是,韩国空军承担了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对地打击任务。虽然大部分时候,韩军战斗机都在战线附近活动,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或者是轰炸那些袭击运输车队的人民军游击队,需要深入敌后的遮断任务基本上由美军负责,但是在战场上,韩军战斗机也有可能遇到志愿军的战斗机,也就有可能使用火控雷达。

F22A机群遭受灭之灾的时候,就有几架韩国空军的F16K在图们江上游活动,所以美军飞行员忽视了北面的威胁。

为了避免误伤,联军不得不对空中行动做出严格安排。

在收缩空优范围之后,美军的制空战斗机一般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活动,非交战状态下不会越过北纬三十九度线。因为F22A机群规模缩小了将近一半,而且很有可能在下一场战斗中再次遭遇不测,所以美军在防空配制上,首次把F15C摆在前面,把F22A放在了第二梯队上。

J11B机群进入朝鲜领空时,最近的F15C机群在元山南面,离鸭绿江三百多公里。

离得远,不等于主动让出制空权。

发现志愿军的三支战斗机群越过鸭绿江之后,联军前线指挥官立即做出调整,让两个中队的F15C快速北上,在三八线上空活动的F22A中队也接到了作战命令,前去拦截志愿军战斗机。

J11B机群刚刚飞过江界,KJ2000就发来消息,联军的制空战斗机出现了。

不是F22A,而是F15C。

半分钟后,J11B的雷达告警机截获了联军战斗机火控雷达发出的信号,证实前来迎战的确实是F15C。

晏鹰搏没有迟疑,立即下令启动火控雷达,搜索跟踪敌机。

因为双方的预警机离得都比较远,KJ2000在J11B机群后方大概二百五十公里处,而F15C与E3C的距离也在两百公里以上,所以进入交战阶段后,预警机提供的目标信息无法满足火控要求,战斗机必须使用火控雷达。

双方都没有绝对优势,注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也是一场非常传统的战斗。

距离缩短到一百五十公里时,J11B用火控雷达锁定了F15C。虽然大约半分钟前,美军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就进入跟踪状态,连续照射目标,表明F15C的火控雷达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跟踪J11B,但是F15C的行踪没有任何秘密也言,也就无法利用这个优势,占据更加有利的攻击位置。

更重要的是,F15C只能使用AIM120C,无法使用为F22A开发的AIM120D,而AIM120C与PL12的性能旗鼓相当,最大动力射程都是六十公里,迎头攻击的最大距离均为八十公里,因此F15C就算抢先锁定了J11B,也无法抢先攻击,最多只能与J11B同时出手。

快到八十公里的时候,晏鹰搏锁定了两架敌机。

迎战的F15C只有十二架,另外一个中队去对付J10机群了,所以J11B机群没在数量上吃亏。

五秒钟后,十二架J11B各自发射了两每PL12。

此时,F15C机群也发射了AIM120C。

有意思的是,双方采用的战术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各向两架敌机各发射一枚导弹,而且均采用了无线电中继制导模式。

采用无线电中继制导模式,战斗机能够让火控雷达以跟踪模式工作,就能掌握敌机的飞行状态,把导弹导向敌机。虽然采用惯性中继制导,不需要战斗机介入,但是导弹很有可能在进入自主攻击阶段前丢失目标。如果采用连续波中继制导方式,战斗机得让火控雷达以照射方式工作,很容易暴露战术企图。

只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任何一种攻击方式都难以提高命中率。

虽然在迎头攻击的情况下,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远远低于开火距离,比如在八十公里处发射导弹,实际飞行距离只有不到六十公里,因此导弹在进入自主攻击阶段时,仍然在动力射程范围之内,但是AIM120C与PL12一般在离目标二十公里时启动弹载雷达,进入自主攻击阶段,而此时导弹的动力射程仅剩下了几公里,所以在击中目标前,导弹已经失去了动力,完全靠惯性飞行。

只要敌机进行大过载机动,就能摆脱导弹。

之前的战斗证明,AIM120C与PL12的迎头攻击距离最好控制在六十公里以内,尾追攻击距离则要尽量缩短到二十公里。

超过这个距离,导弹的命中率将直线下降。

双方飞行员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使出全力。第一轮交手不是要击落多少敌机,而是要打乱敌机编队,为接下来的战斗创造机会。

大约半分钟后,J11B首先进行高过载机动,规避迎面射来的AIM120C。

数秒钟后,F15C机群也被迫分散,躲避PL12。

规避导弹的时候,战斗机绝对不会保持队列。一般情况下,战斗机会以最小的编队规模进行机动,即一架长机与一架僚机。如果情况允许,避开导弹后再重组编队。情况不允许的话,就得在规避导弹之后立即投入下一轮战斗。

这个时候,J11B的优势体现了出来。

准确的说,是志愿军飞行员的素质体现了出来。

因为所剩战斗机不多,所以有资格架机升空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老鸟”。十二架J11B的飞行员中,有五名空战王牌,其他七人也都取得过战果,在过去一个月里,他们平均每人参加过三十次以上的空中战斗,作战飞行时间超过一百五十小时,与联军制空战斗机的交手次数也在十次以上。

参加这么多战斗,还能继续作战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相对而言,F15C的飞行员就没有这么精锐了。

虽然从总体上讲,美军飞行员的素质超过了志愿军飞行员,F22A战斗机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F15C的也超过了一千五百小时,但是美军绝对不会让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F15C。

十二名美军飞行员中,没有一个空战王牌,只有四人收获过战果,平均每人只参加了八次空中战斗,作战飞行时间不到一百小时。

与J11B的飞行员相比,F15C飞行员最欠缺的就是经验。

这个差距,在规避导弹时显露了出来。

J11B机群迅速散开后,十二架战斗机分成六个小编队,全部在五秒钟内转为俯冲,而且在俯冲中开始释放雷达干扰弹。一些胆子大的飞行员还在俯冲到中途的时候,打开了紧急放油口,放掉部分机内燃油。

F15C机群中,只有八架转为俯冲,四架试图通过跃升避开导弹。

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百四十四章 毫秒之差

第一百四十四章 毫秒之差

避开第二枚AIM120C之后,晏鹰搏迅速稳住战斗机,空出左手,把火控雷达由跟踪模式调整到搜索模式。

雷达扫描两周后,屏幕上出现了八个目标。

晏鹰搏没有大意,用手动方式控制雷达,进行了广域搜索,确定在四十多公里外,只有八架F15C。

也就是说,第一轮交手就击落了四架F15C。

这个战绩,让晏鹰搏有点意外。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与F15C交战,但是在KJ2000上指挥空战时,J10往往要用两个回合才能击落F15C。

惊讶归惊讶,战斗还没结束呢。

把雷达调整到跟踪模式后,晏鹰搏同时锁定了六个目标,然后接通了导弹的电源开关。

与“纯进口”的Su27SK相比,J11B除了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除了把空重降低了数百公斤之外,最大的改进之处就在电子设备上,特别是火控雷达。由南京电子所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高达二百四十公里,能够同时探测数百个目标,跟踪其中最有威胁的四十个目标,并且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八个目标。这个性能,不但不比F15C“金鹰”配备的雷达差,甚至不比F22A的AGP79差多少。

只是,J11B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一般携带八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如果需要在更远的距离上作战,或者执行的是防空巡逻任务,则要用两个翼根挂架携带副油箱,也就只有六枚中程空对空导弹。

绝大部分,进行到第二回合的时候,J11B都不可能同时攻击八个目标。

“老晏,我们收获了一个战果。”

“是吗?”晏鹰搏回答了一句,仍然盯着雷达的显示屏。

“预警机已经确认了,是我们击落的。”后座上,邹偾勇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收获战果。

为了便于确认战果,所以PL12上都有一套无线电发射装置,在战斗部引爆前发出最后的信号,因此结合敌机被击落的时间,战斗机、或者是支持作战的预警机就能判断出是哪架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击落了敌机。

晏鹰搏一点都不兴奋,或者说根本没有关注这些琐事。

前面还有八架F15C呢。

“老鹰二号,准备攻击。”

“老鹰二号明白,准备攻击”

听到僚机的答复,晏鹰搏回头看了一眼,却没有看到僚机。

现实空战绝对与电影中不一样,长机与僚机不会靠得太近,至少不会近到用肉眼就能看清对方飞行员相貌的地步。在远距离交战的情况下,长机与僚机会保持五公里以上的间隔距离。按照习惯,僚机一般在长机左后方,保持五百米的高度差。只有保持足够的距离,在受到攻击时,长机与僚机才能无所顾忌的进行机动规避。

把目光转回雷达屏幕,晏鹰搏开始倒计时。

只要把开火距离缩短到四十公里以内,F15C逃脱的机会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

虽然这也意味着,J11B避开AIM120C的机会也将大大降低,但是晏鹰搏有信心,因为他们已经收到战果,而F15C没有击落一架J11B。

“老晏,快看,有人发射导弹了。”

晏鹰搏一愣,习惯性的朝左边看了一眼。

“右边,十五公里外,一、二、三、四、五、六……又来了,还是六枚”

回过头来,晏鹰搏也看到了。

那两架J11B在云层里面,但是划破长空的两股十二道白线表明,两架J11B射出了剩下的所有PL12。

“**,这么急干嘛,害怕煮熟的鸭子飞走吗?”

低声咒骂了一句,晏鹰搏没再耽搁,掀开控制杆上的盖子,开始发射导弹。

“老鹰一号……”

“老鹰二号,发射导弹”

显然,僚机对长机单干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

接下来的几秒钟内,另外四个小编队的八架J11B也陆续发射了导弹。

因为机动时完全散开,所以晏鹰搏只看到了另外两架J11B发射的导弹。随后通过战术通信频道,得知其他战斗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