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族 >

第211部分

皇族-第211部分

小说: 皇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伊对姐姐出嫁,心情也很复杂,其实她可以说是他们二人的红娘,只是她这个红娘当得不合格,后知后觉,她是全府最晚一个知道苏菡和无晋定亲。
  她既为姐姐感到高兴,心中也有一点失落,她已经十一岁,十一岁女孩子多多少少有了一点朦胧的爱情,苏伊曾经想过,等她长大后嫁给无晋哥哥,可无晋哥哥却不等她,而是娶了她的姐姐。
  几天前,她终于忍不住去找可以信赖的婶娘周氏,悄悄问她,无晋哥哥娶了姐姐后,将来还能不能再娶她,答案是不可能,苏家从来没有嫡女做妾,她的祖父是绝对不会允许。
  这就断了苏伊将来嫁给无晋哥哥的希望,使她这几天的心中充满了沮丧,闷闷不乐,不过她今天又有点高兴起来,姐姐答应她,以后可以让她住在自己家中,那就意味着她也可以天天见到无晋哥哥,那和嫁给他不是一回事吗?
  小丫头还不懂得什么是嫁人,在她看来,嫁人就是无晋哥哥可以天天给她讲故事。
  这时,苏菡的继母周氏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一只盒子,走上前笑道:“九天,心里紧张吗?”
  苏菡轻轻点了点头,她确实有点紧张,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紧张什么?或许是今晚的洞房花烛夜,昨晚上周氏和她同床,在夜深人静时给她悄悄讲了很多男女之事,一想到那件事今晚就要发生,她心中就怦怦地剧烈跳动起来。
  周氏将盒子打开,盒内是两根银丝线,她微微笑道:“九天,我来替你开面。”
  开面,也就是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额头变得光洁,这就意味着姑娘时代的结束。就在这时,鞭炮声响了起来,远处隐隐传来了鼓乐之声,迎亲队伍来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成婚(三)
  在苏家大堂上,苏逊和两个儿子翰昌和翰林正在商量婚事最后的安排,作为女方,苏家剩下的事情已经不多,把女儿送出门,苏家的事情基本上就算结束,另外,明天还有女儿女婿回门,这也是件大事。
  虽然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每一个人都迟早要经历的步骤,但苏逊心中始终有点不开心,一方面固然是皇甫无晋并非他最满意的孙女婿,他和苏家不是一类人,苏家是文人,而他却是武人,他最后答应这门婚事也不是方方面面权衡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他是一种被逼无奈,申皇后用孙女进宫来威胁他,使他不得不选择皇太后的求婚。
  而另一方面,也是他最担忧的一面,孙女的婚姻已经渐渐演变成一种政治联姻,这是很明显的,太子系和凉王系极可能因为这场婚姻而走到一起,这又引起了楚王系的嫉恨,他们苏家不知不觉便卷进了皇权的争斗之中。
  这些不该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事情使苏逊心中就仿佛压上一块沉重的石头,但反悔已经来不及,苏逊也只能希望这门婚姻能尽量向好的方面发展。
  不管怎样,迎亲队伍马上要到了,苏家也该做好准备,不能让男方家笑话。
  他们现在在说红包问题,苏家准备了两百只给迎亲队的包,按照其他大臣家里嫁女,迎亲队伍最多也只有百余人,两百只红包足够了,可他们刚刚接到消息,男方家得到皇上特批,准许调用梅花卫来迎亲,除了一百多人的迎亲队伍外,还有有五百人的一支梅花卫军队,这下子,他们准备的红包就不够了,至少还要再准备五百只,不仅是红包,而且猪蹄也不够,苏家一向比较勤俭,不会铺张,他们也只准备四百只红烧猪蹄,一人两个,只够两百人吃。
  红包不够可以再包,但猪蹄不够怎么办?这是必须的婚嫁风俗,这让苏逊有点为难,堂堂的国子监祭酒竟然被两只猪蹄给难住了。
  其实也不怪他,苏逊说到底还是书生,头脑不够圆滑灵活,这种随机应变的俗事,他不擅长。
  这时,苏翰林笑道:“父亲,现在准备猪蹄估计也来不及了,不如我们变通一下。”
  “怎么个变通?”苏逊回头问儿子。
  “他们一共来六百人左右,如果改成一人一只,再配点别的酒菜,这也能说得过去,如果一人一只猪蹄,我们差得也不多,就差两百只,余庆巷的王郎中家听说也要嫁女,他们是定在明天出嫁,猪蹄肯定已经准备好,我们就去借两百只过来,今天晚上再还给他们,王郎中之弟是父亲的门生,他们肯定愿意,这样就解决了猪蹄不够,然后再按照齐州的风俗,再给他们每人一只烧鸡和一条烧鱼,这个外面容易买到,而且这比两只猪蹄又能拿得出手,迎亲人肯定更喜欢,父亲看如何?”
  苏逊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他这个三儿子从小身体不好,读书不如两个兄长,所以做不了官,但他在处理这些杂务上却很有天赋。
  “好吧!这件事你去处理,现在就去,迎亲队伍马上到了。”
  苏翰林答应一声,便匆匆去了,苏逊又问长子,“我们苏家去参加婚礼的名单订好了吗?”
  苏家老家是齐州东莱郡,族人基本上都在那边,而这次成婚从定亲到最后迎娶只用二十天左右,比一般人家的一个月要短了十天,所以老家的族人也来不及赶来,苏逊便决定让京城附近的亲戚都赶来参加,加起来也有一百余人,这件事他是让长子苏翰昌来办,他也没有过问,眼看下午要举行婚礼了,他便要最后确认一下。
  苏翰昌取出一份名单递给父亲,苏逊接过名单,不由愣了一下,名单上只有四十人左右,就只有他和弟弟苏逸两个府的人,其他亲戚一个都没有。
  苏逊的弟弟苏逸是律学博士,也是京城有名的大儒,他的府邸就紧靠苏逊的府邸,他的子女比苏逊要多,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女婿都是文人,两个府的人加起来,也就四十余人。
  “其他人呢?你五叔和四叔他们,他们怎么不来?”
  苏逊在京城附近还有两个族弟,血缘比较远,都是乡下的地主,两家的人口倒是挺多,平时也来往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来走一走。
  苏翰昌平静地道:“父亲,今天的婚礼,我没有通知他们,我是让他们明天来参加回门酒宴。”
  “为什么?”
  苏逊的眉头皱成一团,这次婚宴虽然是在兰陵王府举行,但王府给了苏家两百人的名额,他大概算过,就算所有人都参加,也只有一百三十余人,名额足够了,可儿子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加。
  苏翰昌的性格和父亲的书生意气以及三弟翰林的精明能干又有所不同,他骨子里的官场气很重,虽然父亲对这门婚事有点不满意,耿耿于怀,但苏翰昌却没有,他非常满意。
  因为这门婚事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父亲刚刚答应这门婚事,他就被提升为礼部侍郎,一步走上了有实权的朝廷高官,太子在前几天已经和他谈过,他之所以被提拔,就是因为苏家和凉王系的联姻。
  虽然苏菡是他女儿,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把这次婚姻看作是单纯的女儿出嫁,他更看重这门婚姻背后的政治利益,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也是对苏家。
  苏家是靠文起家,两百年来,在齐州一直享有盛誉,到他父亲苏逊这一辈,更上一层楼,苏逊担任国子监祭酒达十年之久,使苏家桃李满天下,苏家的发展几乎到了一个顶点。
  但作为新的一代人,苏翰昌的想法已经和父辈们不同了,他已经不满足于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目标是要让苏家成为清河崔家那样势力名门,成为真正的名门世家,不管任何朝代更替,苏家始终不倒。
  这就需要苏家进行转型,从教育势力向政治势力转变,兄弟苏翰贞成为东海郡刺史,走的是地方路线,现在他成为礼部侍郎,走的是朝廷路线,下一步,他的目标是要向吏部侍郎迈进,然后拜相,他今年才四十五岁,完全有机会。
  苏家只有出现两个以上的相国,他们才能成功转为名门世家,这是苏翰昌的理想,和凉王系联姻,这对苏家的转变将大有益处。
  “父亲,今天婚礼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和权贵参加,不仅皇太后亲自证婚,甚至皇上都可能会来,我觉得让他们出席不合适。”
  “你是嫌他们是土包子是不是?给你丢面子!”
  苏逊有些不高兴了,他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儿子是嫌两个族弟是乡下地主,给他丢脸。
  “可这是婚礼,他们都是女方家人,来参加菡儿的婚礼,这有什么关系,连兰陵郡王都没有意见,你倒自已嫌弃了。”
  苏翰昌摇摇头,他的态度依然很坚决,“兰陵郡王是客气,他不好说不行,可咱们要有自知之明,今天是苏家第一次在高官权贵云集的婚礼上集体露面,我不希望他们来影响苏家的形象。”
  “你……你这还是在嫁女儿吗?”苏逊指着儿子,气得浑身发抖。
  “父亲,婚姻本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明天回门,我会给他们解释清楚。”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锣鼓和唢呐声,大门外开始放鞭炮,这是迎亲的队伍到了,苏逊无可奈何,只得忍住气,对儿子道:“迎亲的队伍到了,你先去接待,我想一个人坐一会儿。”
  苏翰昌向父亲施一礼,“父亲,孩儿是为苏家的未来考虑,请父亲理解儿子的苦心。”
  说完,他匆匆出去了,苏逊一个人呆坐在大堂内,他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悔意,真不该把菡儿嫁给皇族,苏家两百年的清誉可能就会毁在这门婚姻上。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迎亲队伍围着苏府转了三圈,开始浩浩荡荡进入苏府大门,五百梅花卫军士没有进府,而是在府门外等候,几名家人用木轮车推来了满满几大筐用红纸包好的银两,银子是一两一块,一包有两块。
  苏家的几名子弟开始给梅花卫军士们发放红包,军士们都知道这是迎亲规矩,一个个不好意思地收下了,皆大欢喜,接着,热腾腾的几大桶元宵也送来了。
  无晋走进了苏府大门,但中门却关闭着,想要把苏家女儿娶走,就得想办法把门叫开,说白了,就是要塞红包,女方满意了,门自然就开了。
  这是迎亲人的事情,赵谞拎着一只袋子,从旁边的小门洞内将一只只装有银票的红包塞进去。
  “这里面有四张百两银票,够不够?”
  “不够!”里面哄笑道。
  他索性取出一只最大的红信封,塞了进去,“这里面是一张千两的银票,够不够?”
  门终于开了,男方迎亲队一拥而进,二十四人的大轿抬了进来,轿夫一起大喊:“请新娘上轿!”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成婚(四)
  轿夫进门就大喊‘新娘上轿’那只是男方的一种态度,表示新郎的急迫,对轿夫们则是一种玩笑,当然谁也不会当真,否则红包没拿,猪蹄没啃,他们怎么走得动?
  迎亲队在女方家里大概需要呆一个时辰,吃饭休息,迎亲人还要和女方家的亲戚们谈话,把男方家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当然,只限于指财产方面,别的方面,女方家也不感兴趣。
  新郎则要和女方的父母好好谈一谈,他即将成为丈夫,他需要担起一个家的责任。
  这些都是在女方家要发生的事情,在苏府也不例外,唯一稍稍和别人家不同的是,无晋没有和苏翰昌及周氏谈话,而是在和苏逊交谈。
  苏逊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悔婚,他也丢不起那个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