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族 >

第347部分

皇族-第347部分

小说: 皇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已经差不多了,你看看还有什么细节有不妥之处?”他的长子毛越恭敬地对父亲道。
  长子毛越已经四十五岁,可到现在依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军官,连个将军都当不上,这使毛襄对长子充满愧疚,这并不是长子能力不足,大宁王朝平安几百年,没有什么战争,不需要什么能力,这明显是有人给他穿小鞋。
  毛襄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做得不错,辛苦你了,等过了年,父亲会给你一个惊喜。”
  “多谢父亲!”
  毛襄保密很严,连他儿子都不知要发生什么事,这时,一名小丫鬟慌慌张张跑来,“老爷,老爷!”
  她显得很惊惶,毛襄脸一沉,“这么惊慌做什么?”
  小丫鬟上前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毛襄的脸色刷地变了,他也不解释,转身便走,使他几个儿子一头雾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毛襄快步走回自己书房,书房门半掩着,灯也亮着,显然刚才小丫鬟清扫书房时发现了什么。
  毛襄慢慢推开门,他也看见了,在雪白的墙壁上钉着一把匕首,匕首上有一份滴着血的东西,让人感到惊悚,毛襄一步步走上前,他心中也万分紧张,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出现这种东西,绝不是好事。
  他伸手将墙上的匕首拔下,滴血的东西像是一封信,他颤抖着手打开了信,霎时间,他如五雷轰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封信,一下子跌坐倒在椅子上。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宫廷政变(下)
  入夜,毛襄步履沉重地来到申太后在内宫办公的麟德殿内,他在一栋两层小楼前跪倒,“臣毛襄叩见太后!”
  申太后的身影出现在二楼窗前,她冷冷地看了一眼毛襄,眼中冰寒冷漠,“毛襄,你可知罪?”
  冷汗从毛襄额头上流下,在书房中看到的信件是他半年前写给太后的效忠书。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一切动向都被太后掌握了,明天晚上才要进行的行动已经被太后知道,还谈什么宫廷政变,恐怕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他。
  万分惊恐之下,毛襄想到了他的家族,他的儿孙,他胆寒了,再没有勇气为皇甫恬效忠,他只有来向太后请罪,挽回他的前途和命运。
  毛襄重重磕一个头,战战兢兢道:“臣知罪,臣愿意立功赎罪!”
  申太后鄙夷地瞥了此人一眼,对于申太后而言,她此举并不是在警告毛襄,也不是想拉回他的心,申太后有着无比强硬的原则,对任何一个信誓旦旦效忠她,却又背叛她的人,她绝不会给任何机会,尤其毛襄已经六十五岁,而不是才六岁,她更不会再给他悔过的机会。
  之所以还能再见他,只是想让他知道,他已经无足轻重,申太后一招手,大门外随即进来两名将军,一起单膝跪下,“末将参见太后!”
  毛襄见到这两人,他仿佛猛地掉进了万丈深渊,目光变得死灰,眼前这两人,正是羽林军的左右将军范志安和李颂,也是他的两名手下,每人掌控五千羽林军,毛襄知道自己被釜底抽薪了,他猛地磕头,“太后,再给臣一次机会!太后,臣愿意为太后效忠!”
  申太后对他已经厌烦之极,她轻轻一摆手,十几名侍卫从两边冲上,将他按倒在地,向外面拖去,毛襄一边挣扎,一边哀求,“太后,老臣知错了,再给我一个机会吧!”
  申太后心硬如铁,毫不理会,毛襄被拖了下去,远远还传来他的哀求声,“太后,饶了我吧!”
  声音渐渐远去,没有了声息,申太后这才柔声对两名将军道:“两位将军,毛襄效忠哀家在先,现在又背叛哀家,是以不能容他,但对两位将军,哀家很器重,今晚你们为哀家效力,明天你们就是羽林军左右大将军,并封爵郡公。”
  范志安和李颂大喜,“愿为太后效劳!”
  这时,绣衣卫大将军黄靖走了进来,“太后,绣衣卫已经全部回城!”
  申太后赞许地点点头,绣衣卫果然名不虚传,仅仅半天时间就全部归来,很是得力。
  “黄将军,今晚的行动就由你全权负责,就按哀家的意思来办,不要有任何手软。”
  她又对两名将军道:“范将军,李将军,今晚你们暂时服从黄将军的统一指挥,哀家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封赏。”
  “卑职遵令!”
  申太后又凝视小皇帝的寝宫方向,她微微叹了口气,“宫里的事情就由哀家自己来解决吧!”
  安仁坊,彭城郡王皇甫罗宋的宅前停满了马车,近一百多名皇族聚集在皇甫罗宋的府中,大堂内乱哄哄闹成一团,他们进行最后的商量,他们要敲定各个细节,临时组建的军队由谁来统领,怎么攻打皇宫,以及如何善后。
  皇甫罗宋无疑已成为皇族领袖,他年轻时曾经在宫中担任过侍卫军官,众人一致同意,由他来统领由一万多名庄园家丁组建的临时军队。
  “大家安静!”
  皇甫罗宋情绪高昂,他站在高台上摆摆手,“请大家安静,请听我说!”
  众人安静下来,皇甫罗宋取出一份文书朗声道:“关于明天行动的具体方案,我已经制定了详细计划,这个需要时间慢慢商量,等一会儿我们再具体商谈,现在我们先商量一下如何善后?”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他,皇甫罗宋沉声道:“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拿回我们的财产,而且要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不再受到威胁,我们不是任人宰杀的绵羊,我们的目标是要求实行摄政王制度,我已和皇上反复协商,他也答应了,一旦我们成功,我们将采取和洛京的一样的制度,摄政王加政事堂制度,由皇族来摄政,可以容许相国组成政事堂负责具体政务。”
  皇甫罗宋说出这番话,很多年长的皇族都沉默了,他们已经听出皇甫罗宋弦外之音,那就是最后由他来担任摄政王。
  最边上的颍川郡王皇甫启脸上露出了微微冷笑之色,他的庄丁在所有皇族中处于第二位,有八百人,仅次于皇甫罗宋,他心中充满了不满,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事先没有和自己商量。
  他现在明白皇甫罗宋为什么这么热心了,是为了摄政王,如果皇帝在意外身死,那作为皇族,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继承皇位,打得如意算盘啊!
  他站起身干笑一声道:“罗宋贤弟,不知这个摄政王到时是由大家投票选出,还是按照资历来排位。”
  如果按照资历,那就是他皇甫启了,他是在座一百余人中成为郡王时间最长的一个。
  皇甫罗宋脸色微微一变,这个皇甫启居然看透了自己的打算,他迅速给身旁的皇甫俊承使了个眼色,皇甫俊承会意,他起身笑道:“老王爷,现在谈这个问题尚早,因为到时侯还要和皇上及申国舅进行协商,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定得下来,不过在座的诸位都有可能成为摄政王,这是毫无疑问。”
  皇甫启懂他们的意思,只要他们拿到军权,就由不得大家了,他不甘心,又笑道:“我觉得这些事情还是明确下来好,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呢!早点定下来,大家才能齐心对外,大家说是不是啊!”
  在场不少皇族都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也懂了皇甫罗宋的目的,皇甫罗宋是利用他们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个人野心,不少人都跟着应和,“老郡王说得有道理,大家商量一下吧!”
  但也有人反对,“现在不是商量这个的时候,大家还是商量怎么行动吧!”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会议堂中乱成一团,就在这时,门‘砰!’地被撞开,一名手下冲进来惊恐地叫喊:“外面来了好多军队,我们已经被包围了!”
  会堂内仿佛炸了窝一般,一阵大乱,皇族们已经顾不上明天的行动了,在生死面前,只有自己的性命最重要,众人争先恐后向外奔跑,皇甫罗宋连声大喊:“大家不要慌!不要乱!”
  但是没有用,不知是谁撞翻了烛台,大堂内一下子变得漆黑,这时,会堂大门和窗户都出现了大量的军队,将房间的所有逃路堵住,箭如雨发,射向会堂内,黑暗中发出一片惨叫和哀嚎……
  大门外已是满地尸体,三千绣衣卫和羽林军包围了皇甫罗宋的宅子,数百名家丁全部被杀,一个都没逃走,绣衣卫大将军黄靖冷冷下达了命令,“不准放走任何一人,开会的皇族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与此同时,数百名绣衣卫冲进了周棋纶和徐筠的宅子,将他们两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连小孩也不放过。
  残酷的反宫廷政变在血腥中拉开序幕。
  平安宫,皇甫恬还在自己的书房内,紧张地策划着明天的行动,他很紧张也很激动,他所期盼的一刻终于要到来,忽然,几名小宦官奔进书房惊恐大喊,“陛下,有军队!外面有军队!”
  皇甫恬腾地站起身,“紧张什么!什么军队?”
  “皇帝陛下,我们是龙武军!”
  书房门大开,从外面涌进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将皇甫恬团团包围,从士兵后面走出一人,正是龙武军将军施俊杰,他向皇甫恬拱拱手,“皇上,奉太后旨意,请皇上离开!”
  皇甫恬已经知道事情泄露了,他心中慌乱,但依旧态度强硬地重重哼一声,“朕是当今皇帝,你敢不听朕的话吗?”
  “皇上,没有用的。”
  申太后从外面慢慢走了进来,她的目光里又是怜悯,又是愤恨,自己的亲生儿子居然想推翻自己。
  “皇上,你太嫩了,依靠两个无用的书生是成不了大事,哀家不妨告诉你,他们两人已经人头落地了。”
  皇甫恬勃然大怒,指着她大骂,“你这个恶魔!”
  申太后冲上前就是一记耳光,她冷冷道:“你这个不孝的逆子,你既然想杀自己的母亲,那哀家也没有你这个儿子,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大宁皇帝,虎毒不食子,哀家也不杀你,你去给哀家面壁思过十年!”
  她一挥手,“带走!”
  军士们将皇甫恬拖了下去,申太后望着儿子瘦小的身子被拖走,尽管他才十三岁,是她的亲生骨肉,但她此时有一种心硬如铁的感觉,竟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心。
  她咬牙下令道:“去告诉申溱,一个时辰之内,让他自己离开雍京,否则哀家宁可发动内战!”
  第二百九十三章 局势恶化
  一场原定将会轰轰烈烈的宫廷政变,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被申太后以雷霆手段扑灭了,申太后将参与谋反的一百余名皇族全部处死,并下令将其余皇族及其家人集中,准备将他们悉数驱逐出潼关。
  对待皇族,申太后并不想做得太绝,尽管她想效仿武则天登基,但她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洛京的威胁依然严重,她现在对皇族动武只会让洛京受益,这一点申太后很明白。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就在除夕下午,近三千名皇族子弟在新丰县遭遇到了率领三万骑兵赶回来的申济,申济面对面这些手无寸铁、惊恐万分的皇族,他毫不犹豫举起了屠刀,在新丰县城外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论男女老少,近三千名皇族及其家眷被申济屠杀殆尽,这便是大宁王朝历史上最悲惨的新丰大屠杀。
  这次大屠杀对申济而言是蓄谋已久,只是适逢机会,他一心想使申家夺取天下,而申皇后迟迟不做决定使他早已等不耐烦,他要用自己的手段来夺取皇甫天下,当年皇甫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