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族 >

第352部分

皇族-第352部分

小说: 皇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队正一起点头,校尉说的话才是正理,保命才是第一重要。
  第二百九十八章 关中大战(上)
  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后,便是冯翊郡,五万楚军一路势如破竹,毫无阻拦,尽管申济在黄河和渭河一线也部署近万军队,但在楚五万大军的强势兵压之下,零散分布的一万军队在大军未到之前便望风而逃,当天晚上,五万楚军渡过了渭河,兵抵潼关身后,潼关守将也知大势已去,放弃了抵抗,开门投降。
  潼关失守,意味着关中大门洞开,皇甫无晋亲率十五万大军从潼关进了关中。
  深夜,在猎猎火光中,一队队的楚军列队进入了潼关,皇甫无晋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之上,在数百亲卫的簇拥下进了潼关大门。
  他向四周打量了一下这座坚固的城堡,在火炮的连续炮击之下,有很多地方已经坍塌,关内的建筑大多被炸毁,一片狼藉。
  潼关守将叫蒋子通,他已经投降了楚军先锋,在张颜年的带领下,他快步走上前,单膝跪下给皇甫无晋施礼,“败兵之将蒋子通参见摄政王殿下!”
  皇甫无晋见他一脸羞愧,便下马将他扶起,笑道:“蒋将军不用愧疚,这是大势所趋,罗挚玉已经率十五万大军在晋北投降了洛京,雍京指日可破,申济覆灭在即,你为了保全士兵性命而投降,这是你的明智之举,向后好好立功,为自己挣一份前途。”
  蒋子通心中感激,又连忙道:“卑职一定会尽心竭力为殿下效力,为大宁王朝的早日一统而尽心。”
  皇甫无晋点点头又笑道:“我听说你兄长蒋孝通是新丰仓主将,是吧!”
  “正是!”
  “好,你若能劝兄长蒋孝通归降,我封你们兄弟二人为县公。”
  蒋子通大喜,立刻躬身道:“卑职愿为殿下效力!”
  他立刻下去准备了,皇甫无晋又命人将张颜年叫来,对他道:“新丰仓是申济的粮草重地,夺下它对此战的意义重大,你可率三万骑兵随蒋子通赶去新丰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申济听说潼关有失,必然会派重兵加护新丰仓,你可见机行事。”
  张颜年一抱拳,“卑职明白,卑职会以最快速度赶去新丰仓。”
  一刻钟后,三万铁骑在大将张颜年的率领下,向新丰仓风驰电掣而去,皇甫无晋当即下令,留一万军守潼关,其余十七万大军在他的亲自率领下,也浩浩荡荡向新丰仓方向杀去。
  新丰仓是关中仅次于京城太仓的第二大粮仓,它实际上就是太仓的一个分仓,申太后在关中打击皇族后,便在新丰仓内囤积了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和百万担干草,用以提供给申济大军做军粮,而现在它是申济大军的生命之源。
  新丰仓位于新丰县和渭南县之间的广通渠北岸,主要依靠广通渠的运输和京城往来,是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巨大仓库群,和荥阳粮仓一样,四周修建有两丈高的土城墙,目前有一万军队在此驻守,主将正是潼关守将蒋子通的兄长蒋孝通。
  这两兄弟跟随申济已有十年,是申济信得过的心腹,所以才能驻守潼关和粮仓这样的战略重地,但大势已去,就算是再亲信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考虑自己的前途。
  从潼关到新丰仓需要两天时间,而从京城到新丰仓只需要一天,但如果考虑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也需要时间的话,从时间上说,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三万楚军骑兵在黑暗中疾速奔行,由二十名骑兵在前方开道,将官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驱逐出去,三万铁骑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无边无际的关中平原上向西疾速前进。
  和这支骑兵铁流一样,一只飞鸽也展开翅膀,越过了辽阔的关中,缓缓在京城外申济大营中降落。
  一名士兵向申济的主帅大营奔去,“大将军,潼关急报!”
  申济大军围困京城已经三天,就在昨天,他发动一次一万人的试探性进攻,他们没有先进的攻城武器,只临时制作了几十架长梯,尽管申济军队进攻猛烈,但雍京守军顽强的防守,还是使申济攻城军队以惨败而结束,几十架攻城长梯全部被摧毁,死伤两千余人,这着实让申济感到恼火。
  他以为守军已经军心涣散,不堪一击,最后会在他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开城投降,却没想到守军竟然还如此顽强,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申济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他想围城打援,打申太后的援军,可是对方援军迟迟不到,让他有一种一枪刺空的感觉,此时他又担忧起潼关的防御,按照他的原计划,三到四天拿下京城,然后大军回防潼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楚军是来不及应对,完全可以打好这个时间差,可如果时间拖得越长,那就对潼关越不利。
  申济开始焦急起来,可他对攻打雍京却又无计可施,他坐在大帐心中烦躁,就在这时,他隐隐听见有人在喊:“大将军潼关急报!”
  申济腾地站了起来,他心中充满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他急道:“快把情报拿来!”
  一名士兵跑进大帐,将一管鸽信呈给申济,申济手忙脚乱打开鸽信,他急急看了一遍,鸽信中只有一句话,‘潼关已失,守军投降。’
  申济彻底呆住了,他的手剧烈地抖了起来,两腿一软,瘫坐在椅子上,几名亲兵连忙上前扶住他,“大将军!”
  良久,申济轻轻摆了摆手,“我没事!”
  他克制住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情报上只说潼关失守,并没有说有多少军队,在他决定西进长安之时,他得到的情报是潼关下只有两万多楚军,就算增兵也不会那么快,毕竟现在还是新年期间。
  应该是楚军绕道冯翊郡,偷袭潼关成功,皇甫无晋不是一直都喜欢偷袭吗?应该是这样,还来得及。
  申济给自己找了无数个理由,才终于把自己的胆子壮了起来,但他心里也明白,潼关丢失,京城已经无法再打了,他必须要夺回潼关,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自己看了看情报,‘守军投降’,那么蒋子通投降了吗?如果他也投降,那新丰粮仓岂不是危险了吗?
  申济忽然意识到最大的危机在哪里?不是潼关,而是新丰粮仓,那里主将蒋孝通正是蒋子通的兄长,如果蒋子通投降,会不会劝说自己的兄长投降?
  想到这里,申济顿时心急如焚,他立刻命道:“命陈健来见我!”
  片刻,一名大将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末将陈健,参见大将军!”
  申济递给他一面金牌道:“陈将军,你火速率领两万骑兵赶去新丰仓,接管新丰仓的防御,若蒋孝通有任何不满,给就地斩首!”
  陈健心中一惊,蒋孝通可是跟随申济十年的老将啊!自己夺他的权,他肯定会不满,难道就这样杀了他?到底出了什么事?
  申济并不想说潼关已失守的消息,但他也知道,必须要给陈健说点什么,他便冷冷道:“我怀疑蒋孝通已经投降敌军,准备出卖新丰仓,你拿住他便斩首,一定要严密防守,防止敌军偷袭粮仓,我的大军随后便到。”
  “卑职明白了,这就前往新丰仓!”
  他行一礼便退下去了,申济慢慢走到大帐前,望着二里外映照在阳光下坚固雍京城,申济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他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一念之仁失去了机会,应该在那天晚上进城,那就没有现在的无奈了。
  “传我的命令,大军集结!”
  军营内咚咚咚的巨鼓声响起了,分布在三面的十五万大军奉命向东集结,两个时辰后,大军集结完毕,开始浩浩荡荡向东撤军。
  雍京城头上,数万守军望着申济大军集结,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多人都紧张起来,难道申济要集中大军,独攻一面吗?
  但随着申济大军向东撤离,城头上的守军顿时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雍京上空。
  皇宫内,申太后已经整整两夜没有合眼,她一闭上眼,就看见雍京失陷,无数军队冲进城内烧杀抢掠,整个雍京和皇宫都被大火吞没,熊熊烈焰中只有申济那张狰狞而扭曲的脸在飘动。
  她每天都在盼望援军到来的消息,可每天都没有能等到,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疲惫和焦虑使她觉得自己要发疯了。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了急促的奔跑声,“太后!太后,好消息!”
  申太后蓦地站起身,忽然一阵头昏眼花,她又重重地跌倒在软榻上,身旁的两名宫女连忙一把扶住她,“娘娘,你不要紧吧!”
  申太后摆摆手,嘶哑着声音道:“没事,快让他进来,什么好消息?哀家想知道。”
  宫女快步走到门口道:“太后让你进去。”
  一名宦官快步走进来跪下,“太后,好消息!”
  “说吧!什么好消息?”
  “回禀太后,申济已经向东撤军,据说已经撤出二十里外,没有停留,还在继续向东撤军。”
  “这……这是怎么回事?”
  “奴才问了黄大将军,他说,可能是东面出了什么事?申济被迫撤军。”
  东面出事?是自己的援军到了,还是楚军已经打进关中?申太后的眉头皱成一团,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关中大战(中)
  夜色中,一队二万余人的骑兵正沿着官道疾速赶往新丰粮仓,这是申济的精锐骑兵,粮仓的安危也关系到这支骑兵的切身利益,他们自身战马的草料只能维持一天,如果新丰粮仓真出了什么事,他们的战马明天就要断粮,这让主将陈健心中充满了焦虑。
  陈健今年约四十岁,在皇甫玄德时代他是凤翔总管,是整个关中地区仅次于申济的军方高官,他是依附申家而获得高升,他姐姐便是申济的前妻,在三年前已经病逝,但申济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他,而是继续重用,他现在是申济的左膀右臂。
  虽然申济并没有告诉他潼关已经被楚军攻破,但陈健还是猜到了一点端倪,他是军中大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有两万军守潼关的危险,尤其在冬天,黄河失去防御作用后,这种危险更加直接。
  他也劝过申济,但申济心中已经被夺权占满了,听不见任何建议,而现在,陈健也估计申济心中充满了后悔,所以他才不对自己说潼关已失,他丢不起这个面子。
  潼关若被楚军攻破,连陈健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必须要在三更前赶到新丰仓!”
  随着命令下达,二万骑兵加快了速度,向新丰粮仓方向疾奔而去。
  此时他们已经过了新丰县城,距离新丰粮仓约还有四十里,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冬小麦已经长出一点点绿茬,在寒冷的冬天里静静等待着春天来临。
  骑兵队过了一座小桥,小桥旁有一座驿站,是新丰驿,驿站内养有马匹,也有客房,是保证通信畅通和官差们住宿休息的重要设施,听说军队到来,驿丞便带着两名随从拎着几篮酒食等候在大路旁了。
  远远看见主将陈健到来,驿丞便迎了上去,“将军,这是驿站准备的一点酒食,请将军就食。”
  两名随从拎过篮子,篮子里是五十个白馒头和切好的酱牛肉,还有两壶酒。
  陈健抱拳施一礼,命令亲兵收下,他又问驿丞,“这两天有什么异常?”
  “有一点,今天下午跑来十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