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嗜血的权杖 >

第42部分

嗜血的权杖-第42部分

小说: 嗜血的权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攻关阶段,怎么办呢? 
只有发动自己的党羽上书推荐这一招了。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散郎王扬英上书推荐秦熺为相。 
奏章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高宗那里一点反应都没有。 
秦熺这心愈发没底! 
不管事成与否,王扬英毕竟出力了,得给人家个奖赏,不然以后谁还为你卖命啊! 
秦桧就上奏为王扬英要了个知泰州的官。 
这个忙,帮得值! 
秦熺的事情先撂在一边。 
秦桧跟王氏没有儿子,当年跟丫鬟生了一个庶子,被送到了福建一户姓林的人家寄养,这个孩子名为林一飞,长大之后,秦桧就利用职权把他弄到朝廷里面当官了。 
毕竟是自己亲生的骨肉啊! 
秦桧之所以铲除异己,屡屡得手,就是因为他牢牢控制住了台谏部门,把自己的党羽都安排到里面当谏官去了。看谁不顺眼,一个眼色递过去,谏官们就蜂拥而上,明枪暗箭一起放,不达目的不罢休。 
秦桧使的就是疯狗战术。 
为了稳稳地掌控台谏,秦桧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林一飞安排进去了。林一飞也很给他争气,到了台谏里面,成功地为秦桧弹劾了不少政敌,深受秦桧的喜爱,很快就提拔他担任侍郎,兼给事中。 
自己的儿子,不姓秦,别人的儿子,却姓秦,这叫哪门子事儿啊! 
秦桧有时候也发牢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别看秦桧在朝中备受尊崇,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但到了家里,有王氏在,他就是老二,啥事也做不了主。 
眼看着亲生的儿子在自己身边晃悠,却不能让他归入秦门,继承香火! 
秦桧很上火! 
他也曾几次试图说服王氏,让她同意认林一飞这个儿子,把他改回秦姓。结果是,被王氏骂得狗血淋头。 
从此,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中国人讲究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关系网里面,一遇到什么事,首先考虑的不是走正当途径,而是挖门盗洞,四处找关系,总想这通过关系来达到正常的事情不正常办,获取个人最大利益。 
秦桧当了宰相,秦家发达了,三亲六故的就全上来了,这个要个官,那个要块地,把秦桧给包围了。 
事还不能不给办,那样的话就没了亲情,以后还咋处呢? 
不管有多难,咬着牙也得办!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科举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一路过关斩将,省试、殿试都第一,那是啊,秦桧的孙子,谁敢给排到第二啊?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秦埙那是没得说,第一非他莫属,更让人惊诧的是,秦桧的侄子秦焞、秦焴及亲戚周夤、沈兴杰都考中进士。 
上榜的都是跟秦桧有关系的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了考这个功名,多少人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 
这么有难度的考试,竟然被几个纨绔子弟给轻易的过去了。 
考生们议论纷纷,深感不平。 
还我考试一个公平!考生们在高呼。 
秦桧把天下人都得罪了! 
当时的考官是魏师逊、汤思退、郑仲熊、沈虚中、董德元五个人,这五个人都是秦桧的党羽,刚当上考官,就叫嚣:“这回我可富贵了!” 
是啊,把秦桧的亲戚们都照顾好了,怎么能不富贵呢? 
省试、殿试结束之后,是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由于魏师逊、汤思退在前两轮考试中,表现得很好,秦桧很满意,到了廷试的时候,就把他们推荐为考官,奏请让汤思退为编排,魏师逊为详定。 
秦埙的状元梦,就靠你们几个来圆了! 
到了廷试的时候,殿试第一的秦埙和第二曹冠的策文都是攻专门之学,而第三的张孝祥则是主一德元老,并且涉及存忠赵氏的事情,文笔流畅,观点新颖,视角独特,高宗很欣赏。再看秦埙的策文,说的都是秦桧、秦熺经常说的话,一点新意都没有。 
这肯定是秦桧父子辅导的结果! 
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为我大宋江山社稷服务的,由不得你们乱来。 
高宗很生气,这秦桧父子也太过分了,要什么给你们什么,还不知足,竟然把手伸到朕的廷试上来了。 
这个面子不能给。 
高宗就把秦埙降为第三,把张孝祥提升为第一,曹冠第二的位置不动。 
秦桧如意算盘落空了。 
更让他沮丧的是,高宗开始不买他的账了,对他绝对的信任、绝对的支持、绝对的眷宠的态度,在慢慢发生转变。 
这是个信号。 
老秦家在走下坡路。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高宗能对秦桧下手吗? 
还没有到那么悲观的地步,秦桧虽专权,但不是篡权,他还是绝对服从、绝对忠于高宗的,有他在,高宗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很舒服的。 
秦桧还是好的,功绩还是大的,宰相还是继续干的。 
廷试结束不久,高宗就任命秦埙为实录院编撰,跟他爹一起去修撰史书去了。 
看来高宗对秦熺父子的修史能力还是认可的。 
人尽其才,让他们好好给我修编历史吧! 
我需要留给后人一个励精图治、品行卓越的开明君主形象。 
宰相的儿子、孙子一同担任史官,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一个历史纪录诞生了!



第51章 歌功颂德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成功,停战罢兵,天下太平,摆在高宗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破烂摊子。 
怎样做才能让国家实现繁荣昌盛呢? 
高宗面对的问题,就是秦桧需要解答的问题。 
把答题的整个过程留给秦桧,高宗要的只是最终的答案。 
给你时间给你权力,给你机会。 
这道题一定要给我打高分。 
从此,秦桧开始收兵权、杀将领、贬异己、庆瑞雪…… 
时间到了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年过去了,大宋发展得如何呢? 
该交卷了,秦桧! 
不就是一个答案吗?这个答案不就是给高宗一个人看吗?只要他满意了,这份答卷就是满分了! 
皇帝整天待在幽深的皇宫里面,或是与妃子作乐,或是挥毫泼墨,或是饮酒听歌,或是求仙问道…… 
他了解外面吗?不了解! 
这就好办了,只要让他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都是繁荣昌盛,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这就是秦桧的答案。 
全是虚的。 
时间到了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二月,进士施锷上《中兴颂》、《行都赋》及《绍兴雅》十篇,这些文章都用了极其华丽的语言来歌颂高宗,赞美大宋,鼓吹中兴,把偏安一隅的大宋描绘得如何繁荣昌盛、如何国泰民安。 
如果光读这些文章,不加以调查研究的话,那么肯定会被蒙蔽,肯定会飘飘然,原来国家发展得这么好啊! 
这样的文字正是秦桧需要的! 
施锷凭借这十篇经典之作,获得了永免文解的待遇。 
小伙子,好好干,前途无量啊! 
人都喜欢跟风,一看施锷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获得了实惠,那咱们也跟着写。在全国上下迅速刮起一股歌功颂德的风暴。 
让这样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秦桧暗自高兴。 
绍兴十八年(1148年),福建因为水灾引发了饥荒,当地官员却奏报说老百姓采集到竹子的果实万斛,用以渡过饥荒,当地局势稳定,百姓生活正常。 
这都是为了讨好秦桧,取悦高宗,上报的虚假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当地百姓食不果腹,饥殍遍野,不堪忍受饥饿的百姓纷纷起义,秦桧却以盗贼作乱为名,派兵镇压。 
这就是秦桧所谓的繁荣盛世! 
绍兴十九年(1149年),各地的浮夸之风更甚,湖北、广东、江西、建康府纷纷上书说降了甘露。去年这些地方发生了干旱,今年这些地方特意营造了一个天降甘露、丰收在望的繁荣景象,为的就是报喜不报忧,把政绩搞上去。 
接着,各郡都上奏说监狱已空。 
难道社会治安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吗?那可是盛世之象啊! 
几年前还是盗贼蜂拥,监狱爆满,怎么这么快就空了,是社会治安环境真的好了吗?还是官府的办案能力太差,连个犯人也抓不住呢? 
就连很少出宫的高宗,也深表怀疑。他就对秦桧说:“今后再有上奏说监狱是空的,应该让监司去现场验实一下,如果是骗人的,那就治他们的罪,让御史台负责监督。如果对这类言论不加以惩戒,那么奏报甘露、瑞芝之类的言论,虚假粉饰的话语,将无所不至。” 
就是造假,也造得太过分了。 
只要不傻,都能看得明白。 
高宗说这话,表明他已经意识到当前朝廷上下存在的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不正常现象。 
虽然高宗不怎么勤于政务,但要把他完全蒙蔽了,还很难。 
他是一个昏庸无能但很懂领导艺术的皇帝。 
干事不行,就是善于摆弄人。 
歌功颂德也要讲究方法,不能整得太假,一味的唱赞歌也不好,时不时的整点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谏言,来给皇帝尝尝鲜。 
对于那些针砭时弊、强调忧患、为民请命的官员,要坚决贬逐,绝不手软。 
秦桧如此总结。 
百官上朝的时候,上书奏报的,都是些歌颂秦桧的文字,再不就是弹劾某人诽谤朝廷、讥讽时政、私著野史等,或者请求禁止鹿胎冠子类的谏言,很少有关于百姓疾苦、社稷安稳的言论。即使有,也不敢说了,保住饭碗要紧。 
高宗天天听这些话,天天读这些文字,腻烦得很,心里也很困惑,怎么都不敢说话了呢,好久好久没有反映民生的言论了。是不是秦桧把言路都给我堵塞? 
这个秦桧,我对你那么信任,竟然跟我玩这猫腻! 
绍兴二十年(1154年),高宗终于忍不住了,对秦桧说:“近来轮对者,大多请求避免。百官轮对,正想听听在宫廷里听不到的话,可以令大家检举约束。” 
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高宗对百官轮对提出了要求。 
这个要求能实现吗? 
有秦桧在,谁还敢说个不字? 
看来不把秦桧扳倒,一切好不了了。 
唱赞歌的官员们赞美来赞美去,又悟出个门道,赞美谁也不如赞美秦桧实惠,只要把他赞美好了,那自己不就也跟着美了吗? 
对,赞美秦桧去。 
静江有一个驿站叫秦城,带有一个“秦”字。 
知府吕愿中很有创意,他就在这个秦字上做起了文章。率领宾客、僚属共同赋诗一首,诗名叫《秦城王气诗》,把秦桧歌颂赞美。 
秦桧读了这诗,连连叫好! 
太有才了! 
这样的人才在地方太埋没人才了,正好我这缺人,召用到朝廷,做个中央大员。 
真是媚我者昌啊。 
吕愿中成功了,效仿他的人接踵而来,有个叫张扶的上奏请求让秦桧乘金根车,这是帝王的待遇了。 
为了邀宠,铤而走险,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 
为什么没有人以此来弹劾秦桧呢? 
朝中无异己啊! 
还有请求设置益国府官署和赐给秦桧九锡的,把秦桧推到了大宋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真敢想啊! 
这要换做别人,是不是有谋反之罪呢? 
秦桧应该见好就收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高宗不答应了。 
对这些大胆提议,秦桧却一笑置之。 
爱咋咋地,反正不是我自己说。 
皇帝啊,你就看着办吧! 
我也知道自己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跳了。 
破罐子破摔吧!



第52章 最后的疯狂 

在秦桧当权的十多年时间里,对外坚持执行高宗的议和主张,对内大肆贬逐异己、粉饰太平、用人唯亲,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民愤极大。 
面对秦桧的强权,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