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第四校区 >

第15部分

第四校区-第15部分

小说: 第四校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让我先根据赵军提供的信息来分析。我第一次见到池田奈美,是在前田丽子的眼中,很模糊,只是一个身影,我当时也不知道,她是池田奈美。之后,前田丽子开始接触我,我的好奇也把自己卷入这离奇的事件中,我开始了解池田奈美,然后我明白,在前田丽子眼中看到的那个人影是她,接着,她在我面前,在我梦里出现。其他见过池田奈美的人,也或多或少都被校园禁地的事件牵连。那么,我们所见到的,也许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想到这里,我在纸上写了这几个字:
  暗示——焦虑——精神紧张——幻觉——妄想症
  再从前田丽子给我的信息来看。她首先强调,那个池田奈美不是鬼魂,按照她的理论,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影像,而是一个有机生命实体。孟丽遗书中关于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一个人的记载似乎也在证明这点。另外,那天晚上在团委办公室的走廊上,我不但看到了池田奈美,还听到了她唱的歌和脚步声。如果灵魂是一种影像,那就只能被视觉所感知。现在的情况说明有两种可能,我又写下几行字:
  1、生命实体——来历不明——拥有独立意识;
  2、生命实体——本人——并未死亡。
  总结:真实存在,并非幻觉。
  我究竟应该按哪一种结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呢?当我写下“并未死亡”四个字的时候,连自己都感到惊恐。我宁愿选择第一种结论,可是第二种结论更神秘,更让我好奇。
  于是,在心理研究会与降灵会之间,我选择了降灵会。
  我伸伸懒腰,看看窗外,天已经黑了,但宿舍楼附近还很嘈杂,我准备下楼走走,老天却不想让我放松,刚走到楼梯口,一个我不想见到的人就出现了——警官陈一铭。
  “怎么了,见我像见鬼似的,脸色那么难看。”他说。
  我楞着没话。
  “要出去?”陈一铭问。
  “是的,准备出去走走。”
  “不介意的话,我陪你走?”他一边说,一边取下警帽,在手上拍了拍。
  “可以。”我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PART 4。
  走在通往校园大门的林荫大道上,不时有学生穿梭来往。陈一铭首先打破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其实有时候喧闹的环境比安静的环境更让人放松,现在这种环境很适合现在的你。”
  “你来找我,不会只是为了说这些吧?”我对他依然没有什么好感。
  “呵呵,当然不是,我的工作是警察,不是心理医生。”
  “有什么就开门见山说吧。”
  “可以,这事和你有关系。你也不想蒙受不白之冤,对吧,虽然我们并没有对你采取措施,但那次请你去也给你添了不少麻烦,至少,你已经被解除了学生会的职务。“
  “这都是拜你所赐。”我冷冷地说。
  陈一铭依然保持着镇定的笑容,“我不过也是履行公务,那都是必要的程序。你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我往上面的报告其实也不好写。”
  “有什么不好写?是什么就写什么。我没做过的事不需要你想办法进行所谓的‘掩饰’。”
  “好写?怎么写?写你看到了鬼魂?”
  听到这话,我的心为之一震,随即停下了脚步,“你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
  陈一铭笑了笑,“别用这种眼神看我,像看一个怪物一样。我当然知道,从这个校园中发生第一起自杀事件时,我就开始调查了,三年多了,我对这一切当然都知道。”
  我迈开脚步继续往前走,“那你也认为我们见到的是鬼魂吗?”
  “不,我当然不这么认为,我可是公安,公安总不能把一桩杀人或自杀案件总结成鬼怪的行为吧,那这刑警也太好当了。”
  “那我到底见到了什么?幻觉?”
  “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死的人越来越多,调查取证的时候搜集到的类似证言也越来越多,我就开始怀疑这种幻觉了,幻觉不是说来就来的,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由那么多人产生?”
  “我也有这种疑虑。”我想到了团委办公室发生的一幕。
  “所以我来找你,就是想让你协助我。”
  “我?干嘛选择我?我已经被弄得一团糟,根本就理不出头绪。”
  他笑了笑,“你是目前最好的人选,你被卷入这个事件中,如果你愿意协助我,一切谜底都会揭开。”
  “我也很想揭开这些谜底,所以我答应帮你。不过你要告诉我,怎么帮你。”
  “首先要做的是,彻底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我知道你自己也在调查,但你目前的调查全是白费功夫。首先,那片禁地是不让人进的,就算赵军不阻止你,院方如果知道了,也一样会阻止你。”
  “你知道赵军阻止我们进入那里?”我再一次感到惊讶。
  “我不知道,不过想得到。赵军之所以从监狱回到学校,是我努力的结果。”
  “难道他也是你的线人?”
  陈一铭哈哈大笑,“好,看来我的确没有找错人,你是很有悟性的。不错,他出来以后我的确找过他,可惜的是他再也不愿意被卷进去,我也没有强求。”
  “所以你猜到了他阻止我们进去。”
  “正是这样。”
  “也许这次,我们的协作真能解开这些谜团。”我自言自语。


降灵会(4)


  陈一铭笑道:“是的,我很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你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我会在暗中保护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今天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到我那儿好好了解一下所有的案情。”
  PART 5。
  第二天,陈一铭一看见我,就把一摞卷宗递给我。
  “发生在你们校园的第一起死亡事件是在1994年底,经过多方取证,可以确定是自杀,死者是口腔专业2班的大三女学生。自杀方式为上吊,原因,失恋。”
  “94年底,口腔专业2班的?”我心想,“这个人,难道是和池田奈美争风吃醋自杀的那个女孩?”我连忙打开卷宗。
  果然,里面有池田奈美的询问笔录。
  “第二起案件,”陈一铭说,“就是孟丽的失踪,变得离奇起来。至今还没有找到她。接二连三又有人在那片树林里死亡,除了赵军因防卫过当而杀死的李晓飞外,其余四个人的死原都很扑朔迷离,现场发现了混乱的脚印和搏斗的痕迹,但经过技术鉴定,全都是死者自己留下的。”
  “关于这一点,我也听说过,你们的死亡鉴定结论是怎么做出的呢?”
  “根据现场搜集到的证据来看,死者死亡时,的确没有其他人在。但是很奇怪,死者身上有搏斗的伤痕,这伤痕又都是死者自己留下的。我们只能从精神病学上去分析,死者可能幻有重度精神分裂症。我们又询问了他们的同学,得知死者死前都有过非正常的行为,说过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所以,最终的死亡鉴定报告就是:‘重度精神分裂症导致的自杀行为。’”
  我一边收起那份卷宗,一边问:“既然已经做出了合理的死亡鉴定,你干嘛还要调查呢?”
  陈一铭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死亡鉴定看上去很合理,但这种所谓的合理,不值得推敲,我们又没有办法找出新的证据,你知道,对案件的定性要讲证据的,不是靠推理的,虽然推理很重要。”
  “所以就随便做个结论了事?”我的问话中带着一丝嘲讽。
  “这是没办法的,刚才已经和你说了,我们当时所掌握的证据只能证明这些。但我一直怀疑这样的结论。第一,先撇开李晓飞的死不说,从孟丽失踪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有四个人死在那片树林中,死亡的原因全都一样,这种巧合的几率几乎为零;第二,四名死者在日常生活中彼此不认识,个性也不同,生活环境可以说有很大的差异,为什么几乎同时患上重度精神分裂症?这点很值得继续推敲;第三,四名死者虽然彼此没有联系,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与失踪的孟丽或多或少有过来往,在这点上,李晓飞同样也认识孟丽。第四,所有死在那片树林中的人,都有过怪异的言行,都对他们的好朋友说过,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精神分裂的症状和所产生的幻觉完全一致,这中间肯定有问题!第五,在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不少人在那片树林中隐约见过死者的身影。我不相信世上有鬼魂,但也不明白,如果那真是幻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产生了幻觉?尤其是,当我把第四点和第五点联系起来时,就更不可思议了——死者见过另一个自己,死后又被别人看见了;把这些和现场勘验结论联系起来,似乎说明,有一个和死者一模一样的人是凶手。”说到这里,陈一铭的两道浓眉紧紧锁在了一起。
  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我想起了孟丽的遗书:
  “是的,我在真实的世界里看到了另外一个我,一个要将我杀死的‘我’。”
  “但是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种推论,实在很荒诞,”陈一铭的声音在颤抖,“也许在这荒诞背后,隐藏着一个大阴谋。”
  “我看过孟丽的遗书。”我说。
  “遗书?”陈一铭逼视着我,“难道她真的死了?”
  “那封遗书上记载着,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被那个自己追杀。”
  “那封遗书在哪?”陈一铭抓住我的肩膀。
  我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我没有见过那封遗书,那都是在降灵会的日志中看到的,里面还提到了孟丽的一本日记,遗书就是从中发现的,还说,孟丽有两本日记,另外一本不知下落。”
  陈一铭摸出一支香烟,拼命地抽起来。
  烟丝很快燃尽了,陈一铭把烟头狠狠拧碎,“其实,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寻找那本日记。”
  我再次惊讶,“你早就知道孟丽的日记?”
  陈一铭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他从厚厚的卷宗中翻出一包东西递给我。
  打开那个包,我赫然看到了三个精美的日记本。
  “孟丽‘失踪’后死去的五个人,其中三个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在死者的遗物中,我发现了这些日记,每本日记都显示出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孟丽失踪后,所记载的内容开始脱离正常人的思维。”
  我打开一本读起来。
  “你是从谁记录的日志上看到关于孟丽的遗书的内容的?”他问。
  “我们学院的一个组织,降灵会。”
  陈一铭点了点头,“我知道这个组织。我还知道,它一直在调查这几年来发生的死亡事件。”
  “那你为什么不找他们合作?他们似乎比我更合适,我知道的不多。”
  陈一铭笑了笑,“这点你就不必多问了,以后自然会明白。”他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其实案件早就结了,那不是我一个人办的案,我对大家已经下了定论的案子纠缠不休,会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阻力。”


降灵会(5)


  “阻力?查案是你的职责,还有人给你阻力?”
  陈一铭大笑起来,“哈哈,我比你只大了五、六岁,可你毕竟还是个单纯的学生。这些,是社会游戏的潜规则。听着,我把一个经过很多人审核、已经了结的案件重新拿出来侦察,如果最后真的像我所推测的那样,对那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在这个案件上犯了错误,谁肯承担这样的责任?这些是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