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

第122部分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122部分

小说: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最后这一点,袁天罡没有告诉他的傻徒弟。
    ………………………………
    因为天气实在炎热。
    再没过几日,李世民就带着儿子儿媳、女儿、小老婆等人去了大明宫避暑。随行的还有一众的大臣。

  ☆、第五十章

东宫重开崇文馆的消息一散出去,长安城里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虽然太子现如今是学习政务,不会去崇文馆上课了,可是崇文馆毕竟是附属于东宫的;又虽然刚经历了隐太子之事,大家原先犹如将沸油锅般的心情已经冷静下来不少,可是自来风险越高的事情,收益也就越大。
    不过崇文馆的硬性规定再次被魏征老头儿强调了一遍:“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
    自高祖时期始,李建成做太子的时候,这个规定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到了隐太子时期,更是被抛的一干二净。
    如今大家摩拳擦掌暗地里想要使劲儿了,小老头又出来坏事。偏偏这一回陛下一点也不生气,还觉得魏征老头说得对:“礼法不可废。”
    众人好想“呸”,收了弟媳妇儿的你还好意思说礼法,不过是有心无胆。
    武顺抽空回了娘家一趟:“娘,我可听说了,东宫要重开崇文馆。”
    杨氏尽管近年来过得顺风顺水的,心变得越来越宽,但是基本的认知还是有的:“元英啊,娘在内宅也听说了,那刚直不阿的魏大人才刚刚上书说了崇文馆学生门第的事儿。我估摸咱们文哥儿这回确实是不能进去了。”
    武顺本来也没异想天开地觉得自己儿子——县男嫡子能够去崇文馆念书,不过是想着没有熊掌,有鱼也是好的:“茂哥儿和俊哥儿不是在国子监吗?我可听说了,是元华使了力气,把他们弄进去的。他们都能沾元华的光,没道理我们家文哥儿,元华嫡亲的外甥,都不能去国子监。”
    “什么?茂哥儿和俊哥儿去国子监是元华促成的?”杨氏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儿。
    武颜没想到自己娘亲连这个都没想到,一口喝去半杯的冰镇绿豆汤:“娘你还不知道?当年元华要去并州,转眼他们俩就进了国子监。你看元华在外这几年,你在府里过得不错吧?那是那边指望着巴结好了你,让你在元华面前说好话呢。哼,他们,没见着肉味,能这么殷勤?”
    杨氏想想,也对:指定是元华警告过了两个儿媳妇儿,所以说元华真是有孝心!
    武顺还不知道杨氏又开始发散思维觉得自己生女儿真是生对了,把剩下的绿豆汤喝完之后,对着白兰说:“再去拿一盏过来。”
    白兰最怕大小姐回来给老夫人乱出主意,可是身为奴婢,哪里有插话的余地?只能默默伺候着。
    杨氏半晌回神:“对了,那你是想让文哥儿去国子监?可是文哥儿才六岁吧?是不是太小了点儿?”
    “娘你忘记了?文哥儿是四月出生的,已经是六足岁多了,不小啦,再说了,我们家文哥儿聪明。就算是差一点点才七岁,也绝对比七岁的孩子要本事得多。”武顺翻翻白眼。在贺兰家越过越舒心,武顺的气焰也是嚣张得很。
    武顺走后,眼见着杨氏确实是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去给太子妃递个话。白兰和玉兰看得心里着急,就抢先一步使人去联系了青桐。
    青桐又在每旬汇报外头商铺田庄情况的时候,把这事儿告知了武颜。
    武颜无奈摇头:“我这个大姐向来都是喜欢‘人无我有、人有我丢’的,看着吧,想让文哥儿去国子监只是第一步罢了。”
    青桐跟着武颜这么多年了,就算现在二小姐变成了太子妃,她也是打心眼里为自家小姐感到开心的,不禁暗暗埋怨大小姐只顾着自己索取,却从来不为二小姐考虑,若不是太子殿下真心敬重二小姐,二小姐在东宫的日子哪里能过得容易。于是她小声问:“那这件事儿?”
    “这件事,她们不说,我就暂且当做不知道。恐怕娘一时间找不到机会和我说。陛下不日就要去大明宫避暑了,等到天凉了下来,再说罢……”武颜无可无不可地说。毕竟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无需放在心上。
    青桐最佩服太子妃云淡风轻的样子,什么都不着急,但是很多事情都已经早早做好的准备。如今太子妃说这件事再说罢,那就说明这件事肯定不需要太子妃费心的了。
    “今年长安城郊庄子里种下的是并州带来的新粮种,宋大人的本事,你家的男人也学了五六分,帮我和太子看顾好了,时刻做好记录。你办事细心,我放心。”武颜微笑着夸奖从前的大丫鬟,看到她一张脸因为激动、开心而变得有些涨红。
    “奴婢定然不会辜负太子妃的期望。”青桐答应的铿锵有力。
    翠柏不甘落后地表忠心:“奴婢也会使出全心全力,照看好外头的商铺的。”
    武颜点点头:“你们跟着我这么久,读书记账都会,管家理事也精通,就是我在外头的左膀右臂了。椿儿,把库房里的如意蝠纹金锁拿出来。”一面对着青桐和翠柏说:“你们两个也是向来有缘,有了身子也是差不多时候。居然还瞒着不告诉我?徐嬷嬷会帮你们瞒着我?”最后一句听着威严,实则是玩笑的口气。
    青桐和翠柏心道:难怪今日太子妃如同往常一般给我二人派了小杌子,却没让柳儿上凉茶……哎,太子妃真是心思细腻,对着咱们奴婢也这么上心!
    …………………………
    果然不出武颜所料,没几天,李二陛下觉得太极宫里实在是憋闷得不行,就带着众人浩浩荡荡地去大明宫避暑了。
    杨氏和武顺都没够格去,所以青桐担心的事情果然要延后了。
    当然,太子妃虽然不欲破例行事,为娘家人争取特权跟随去大明宫(这是被后宫人的明面上称赞,实际上心里吐槽博名声的做法),但是为了表示孝心和手足友爱之情,她把一半的冰块份例拨到了诚郡公府去了。
    杨氏虽然挺失望的没能跟着女儿一起去大明宫避暑,不过大儿媳小相氏把元华拨过来的冰块都送到自己院子里,杨氏也就懒得去给小相氏挑刺了。
    …………………………
    武颜自从成为太子妃之后,日子是无比幸福。
    你道为何?
    自长孙皇后病逝之后,李世民就再也没有立皇后了,现在宫里仅有的四个妃位虽然都没空着,可是没有哪一个是一家独大的。掌管太极宫宫务的权利被四妃平分,并且什么事情都不可擅专,时常要请示李世民的意思——说是请示李世民的意思,其实李二陛下转手就把晋阳公主喊来做参谋。所以说,李二陛下的后宫里头,隐形*oss居然是晋阳公主李明达!
    这是不是让人惊掉了下巴?
    既然四个分位最高的妃嫔都没有独掌宫务的权利,又怎么会有底气去给太子妃添麻烦?
    所以武颜完全没有遇到被宫妃刁难的情节——别开玩笑了,日后太子登基,太妃们能不能出宫跟着儿子享福都是捏在太子和太子妃手里的,刁难?脑子不灵清吧。反正现在这个太子的位子比隐太子那时候要牢固得多……
    看看李世民的后宫里:
    贵、淑、德、贤封号中——
    韦贵妃,有子无宠,就连其母也没有被加封诰命——可见是的的确确的无宠。如今年纪也大了,所出的临川公主和纪王李慎全都不在长安,平日里深居简出,很有几分心灰意冷的样子。
    杨淑妃是赵王李福生母,儿子早早就藩,宫里头算是个掐尖好强的,有她在的地方也有几分鲜活气。
    阴德妃生皇五子,齐王李佑。因为儿子不得李二陛下喜欢,时常被训斥,连带德妃近年也沉寂不少。
    燕贤妃,在宫里是有名的和气人,说起这个,武颜可以叫她一声“表姐”,因为其母杨氏是武颜母亲的堂姐——长安城的权贵圈子还真是小。贤妃生皇八子李贞。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杨妃,吴王李恪之母。
    野史上对她渲染了多少的笔墨!可是武颜觉得野史真是太荒谬了,李二陛下的真爱分明就是长孙皇后无疑。要是他真的万分宠爱杨妃,哪里会不给她更高的分位?
    盘算一通,武颜不仅没有被宫妃刁难,到了大明宫之后,燕贤妃是最早给武颜抛出橄榄枝的人。
    她直接在李世民和李治都去朝会的时候,给太子妃下了帖子。
    方见面,就笑语盈盈地说:“太子妃恐怕不记得了?咱们小时候见过。”
    武颜自然是不记得了,不过也不妨碍她作出微笑的样子说:“怎么不记得了,从家母那边论起来,我还得喊母妃一声表姐。不过如今在宫里,这么喊反倒不好了。”
    燕贤妃实际年龄不得而知,反正看着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眉眼温婉,唇边带笑:“那这么说起来,还是我现在的辈分更占便宜了。”
    眼见太子妃应对得体,并没有任何太过亲昵或者陌生的神色,贤妃觉得面前的太子妃和从前的苏氏比,也不差多少了。
    要知道苏氏也是清流之家的女儿,一身气度浑然天成。而自己那个表姨母嫁去的武家是个什么样子,长安城里谁人不知?怎么看,太子妃都不像是表姨母能够调/教出来的……也许是已故的应国公亲自教养的?可是据说应国公最宠爱的是大女儿吧?
    贤妃不清楚武颜气质底蕴的由来,但是也不继续思考了,本来今日就是稍加示好,并没有想要立即达成什么意向。太子妃至今无子,日后着急找同盟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武颜陪贤妃下了几盘棋,互有输赢。待到外面的日头不那么烈了才告辞。
    太子妃去燕贤妃宫里坐了一下午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在有心人眼里,太子妃和贤妃之间的亲戚关系自然不是什么秘密。
    ……
    “贵妃娘娘,这太子妃和贤妃……”韦贵妃身边的贴身嬷嬷汇报今日探知的消息。
    韦贵妃身材削瘦,闻言也只是抬抬眼皮:“东宫那边的事,咱们最好不要沾手。陛下正是万分宠爱太子的时候,别去触了霉头。”
    “是。老奴记下了。”
    ……
    杨淑妃在心里嗤笑:贤妃作出一副亲密的样子给谁看?都是庶母,也没必要这么主动吧?难道做了十七年的贤妃,终于忍不住想要动作一番,换个位子了?
    ……
    “德妃娘娘,德妃娘娘,你怎么啦?”
    阴德妃有些魂不守舍,并不关心后头的这些事:“没事。太子妃和贤妃本就是亲戚,往来密切一些也是正常的。日后这样的消息,筛选过了再报给我。对了再去帮我打听佑儿那边怎么样了?”(1)
    德妃派出去的人还没几日,在大明宫避暑的李世民就先接到消息,之后便是暴跳如雷。
    因为,李佑——反了!
    李佑其人志大才疏,又被坑儿子的爹封了齐王这个封号——齐王!
    李元吉原先的封号,晦气不晦气?
    他好游猎,结交了一大堆喜欢骑射的浪荡子,从前在长安为非作歹,就藩后在封地鱼肉百姓,李二陛下怪长史薛大鼎无方,改以权万纪为长史。
    权万纪从前是吴王李恪的老师,很是得意自己教出一个好弟子,面对陛下委以重任,老权信誓旦旦地说要改造齐王殿下。没想到同一个爹生的,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