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

第87部分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87部分

小说: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氏想给雉奴找的岳家是这样子的:不需是权贵人家;顶尖世家的长房女儿连太子妃之位都嗤之以鼻,更何况是晋王妃;所以,小世家的女儿是最好的人选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另类的“母子连心”,长孙氏与李治都在想同一件事。
    虽然此事还不急。
    如今近在眼前的,却是武颜的大姐武顺要在十一月八号出嫁。
    据说这是托高人算出来的好日子,武颜觉得整个大唐,李治若是称为高人第一,也只有袁天罡敢称第二了。
    恰好这个好日子就是袁天罡算出来的。看来贺兰家的面子也不算小。
    武颜早早就开始和武颖准备了一份送给大姐的贺礼。
    是两人各绘制六副绸缎扇面,交由匠人制好了宫扇,一共一十二柄,装在松木描漆的盒子里。
    武颖所绘的是仕女,端庄优雅,隐约有几分武顺的样子。
    武颜所画是山水风景,俊秀大气。
    不论往日里三姐妹有如何相互的小矛盾,等到武顺出嫁这一日,三人都红了眼眶。
    杨氏更是不用说,武顺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在生下大女儿之后一连四年都没有再次怀上,于是杨氏在武顺身上倾注了最多的心血。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今日就要为人妇了,杨氏忍不住背过身去揩眼泪。
    因为嫡亲姐姐出嫁,武颜得到了两三天的假。
    不然么,总不能说老李家这么不近人情,做了公主伴读就不能送自己姐姐出嫁吧?
    看来袁天罡算出来的真的是个好日子。
    虽然没等到武顺回门,可是年后武顺领着贺兰安石来拜年的时候,看得出来他们甜甜蜜蜜、你侬我侬。
    贞观八年就这么平顺地过去了。
    元宵之后,武颜才需要继续上岗做伴读。
    …………………………
    立政殿。
    “哦,你说雉奴最近迷上了老子的《道德经》?”长孙皇后去岁中秋生产之后,不是没有听说当时小儿子李治在偏院给自己抄经祈福——可是没想到小小孩童才七岁,居然开始沉迷道家的学说。
    不可否认的是,世上真的有神通之人存在,比如袁天罡。可是到了自己儿子的身上,这沉迷道法怎么看着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来汇报的是承庆殿大总管胡公公。
    其实胡公公最近已经很久没有来汇报有关晋王殿下的日常了。
    毕竟皇后才生下小公主,难免不能分出心神去照顾原先的孩子;再有,晋王殿下这近一年来成熟了许多。
    有时候,胡公公会生出几分心思:自己毕竟是被分派给了晋王殿下的人,即便皇后娘娘是晋王殿下的生身母亲,日后晋王羽翼渐丰,也是不乐意身边人不奉他为主的。
    于是胡公公才如此这般,拖到年后才汇报。
    长孙皇后闻言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情况。
    当晚,承庆殿。
    李治嫩生生地说:“起身吧。”
    胡公公低头谢恩:“谢过殿下。”
    “哦,胡公公你已经把此事汇报给了母后?”李治轻描淡写地问。
    阿保恭恭敬敬地站着旁边,不敢吭声。
    胡公公吸了一口气:“回禀殿下,已经按照殿下吩咐的,把此事告知了皇后娘娘。”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胡公公办事,我放心。你先退下吧。”
    阿保一个眼神也没敢往自己干爹那边飞去,继续做木头人。

  ☆、第十六章

李治小小地打了一个哈欠。
    阿保很有眼色地伺候晋王殿下歇下。
    等到一切妥当之后,才在耳房里躺下。阿保看着今日晋王成竹在胸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干爹真是聪明人。回想着干爹前几日同自已说:“阿保啊,你干爹我在宫里呆了大半辈子了;还从没见过像晋王殿下这么聪慧的皇子,日后跟着殿下去了封地,有你的好日子。”
    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可是,皇后娘娘……”
    干爹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晋王殿下是皇后娘娘的亲儿子,又一向孝顺,还能干什么事?这件事情于皇后娘娘毫无危害;不过是殿下自有安排罢了。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阿保觉得也是;殿下一直都是宽厚的性子;怎么可能有什么坏心思;倒是干爹说的有道理,自己被分派到了承庆殿;除非背叛殿下,否则就晋王殿下的人了。
    忠诚正直的阿保说服了自己;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殿下是多么善良的人啊,自从殿下给干爹弄来了琉缤膏之后;干爹就很少再有腿脚酸疼的时候了。
    驭下之道;恩威并施。
    李治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得到底算不算成功,可是好歹这次没有莽撞行事,而是和武颜商量之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所为的,便是能够把武颜和自己凑成一对——不然两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魂魄,该怎么在这大唐落地生根?
    “你做得已经很好了。”武颜对着玉质的叶子开口宽慰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能够把你承庆殿收拢妥当——最起码是大总管和你的贴身太监都已经是把心向着你了,日后行事,会更为便利。”
    李治有些羞赧:“这并不是我的本事,而是有法术的加持罢了。”
    “别这么说,你不是已经给我讲过了吗,根本就没有能够直接改变一个人心意的法术,你所做的,只是加速而已。若是他们本身就对你不存好感,你又怎么可能成功?所谓的法术加持,是为了节省时间走了捷径,并非就没有你的努力了。”武颜觉得这是李治很大的进步,必须好好鼓励。
    李治闻言甜甜地笑了笑,可惜武颜没看到两个小酒窝:“如今胡公公已经把我沉迷道家经文的事情告诉了皇后,估摸着不多日,皇后就会开始看看我的课业之类。可是如此行事真的不会太过冒险了吗?”
    “长孙皇后的性子温和,肚内思量非一般女子可比,这虽然是险招,可是有你的帮忙,我觉得把握还是挺大的。”武颜觉得他俩既不擅长宅斗,更不擅长宫斗,与其去设计什么巧合、什么连环计,还不如直截了当地挑明了与长孙皇后说。
    武颜都不擅长这些,李治就更不懂了,为了不让武颜着急生气,这一回是两人商量着来的,武颜说什么就是什么。
    结束通话的武颜觉得自己从前和ex煲电话粥都没有这个频率——啊呸呸呸,对面且不说是个七岁小屁孩,就算内里成熟也是一个和尚,自己真是脑子瓦特了,因为谈婚论嫁就开始想入非非?罪过罪过,果然是单身太久了,荷尔蒙作怪。
    武颜揪起被子蒙头就睡。不睡还能怎么地?
    古礼说“男女七岁不同席”,单字的意思是说不睡一张床,这里引申为不能单独呆在同一个屋子。
    就算大唐还没那许多的讲究。
    七周岁的李治也不能在蒙学里呆着了。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说要好好考校一下小儿子最近的学习,因为自去岁中秋以来,帝后二人确实是被新出生的公主分走了大半的心神。
    晋阳公主不甘落后,听闻也说自己要和雉奴哥哥一起被父皇母后考校。
    李世民一向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兕子,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也素来是不会介意的。
    于是李明达哒哒哒地迈着小步子去把自己平日里的书本(1)都抱了过来,还不许许尚仪帮自己的忙。
    见此场景,长孙皇后笑着说:“兕子可真是急性子,母后这儿怎么会没有书。”
    兕子头也不回地说:“母后有所不知,兕子的书本上都做了注解的,我得让父皇看见兕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呀。”
    于是长孙皇后出言赞同:“那么雉奴也把自己的课本取来吧。”
    李治应下。有李明达在前,李治也准备回身去承庆殿。
    皇后挥挥手:“让你身边的阿保去就足够了。难道让你父皇干等着你们两人?”
    这个时间,太子还在东宫学习,李泰好像是有什么诗会,都不在立政殿。
    李世民摸摸胡须:“雉奴先把千字文背一遍吧。”
    这并不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李治站得笔直,张口就来。
    小奶音抑扬顿挫,还有着摇头晃脑配合韵律的习惯。
    等到千字文背完,兕子已经哒哒哒地跑回来了。
    “父皇,这里是兕子的课本。”
    李世民对着小儿子点点头,并没有露出什么赞许的神色。转而打开兕子的课本。
    自右往左,从上而下,李世民本来是想不论兕子的注解如何,都要好好夸一夸的。结果却是大大吃了一惊,兕子的注解写得整整齐齐,言之有物:“兕子果然不愧是朕的女儿,观音婢,你看看。”
    李世民边笑,边把兕子的折页本子交给长孙皇后。
    皇后娘娘接过了兕子的本子,细细看了过去,平心而论,这一笔的楷体字确实不像是五六岁的孩童写出来的了,端正大气颇具风骨。
    这是一个讲究着“字如其人”的年代,有一笔的好字确实是值得夸奖的事。再有,兕子的注解条理分明,看得出确实是在功课上花了心思。
    长孙皇后也爱怜地摸了摸兕子的小脑袋。
    去承庆殿取晋王殿下课业的阿保回来了。
    李世民接过内侍呈上来的一叠折页书本,难得温和地说:“看看我们雉奴的课业是怎么样。”
    兕子在旁边笑嘻嘻地说:“雉奴哥哥的学问一向是好的,父皇放心吧。”
    长孙皇后笑着道:“你才上了几日的学,就知道雉奴的学问了?”
    “自然是的,博士们夸奖的最多的,就是雉奴哥哥和元华姐姐了。”兕子觉得自己被母后小看了,皱了皱鼻子说,边说边用力地点点头,以证明自己说的没有错。
    果然,李治流利应对李世民的各种提问。
    李二陛下满意地点点头,自己几个孩子都是勤学好问的,看来老李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若是再加强骑射,各个都是文武双全,可惜了——高明的足疾。
    李二陛下还没得意完,就翻开了下一本折页书籍。
    李治扫了一眼封面《道德经》,做出一副被夸奖了之后有些飘飘然的样子,没等父皇开口就开始背诵。
    李世民本来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
    结果看着才七岁的儿子呱呱呱无比顺溜地背完《道德经》,李二陛下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看到道德经上也被做满了批注,细细阅读,那批注还是言之有理的。
    摔!自己虽然不想让儿子们重复高祖年间手足相残的往事,可是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一个小道士!前些日子袁天罡还神神叨叨地和自己说“天上只能有一日,何苦亚日共争辉”。自己琢磨半天亚日不就是“晋”字吗?
    便问袁天罡是何含义。那牛鼻子老道居然说想要收雉奴和兕子为徒,做个方外之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爹也不可忍啊!
    从感情上来说,李世民觉得子女被袁天罡收为徒弟确实是一件好事,毕竟雉奴以后不能继承大统,做个闲散王爷会点神通是好事;兕子就更不用说了,这年头的女道长还是很风雅很吃香的事情。
    可是从理智上来说,雉奴和兕子都是观音婢所出,一下子两人都入了道门,恐怕原先就有些互别苗头的佛门、道门会再起争端!唉,谁说方外之人不重名利,看看袁天罡再看看那私自出关取经的玄奘法师,哪个不是为了光大本门竭尽所能广收信徒?
    李世民在头疼,无意识地翻着《道德经》,从里面飘落了一张花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