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欢喜田园 >

第150部分

欢喜田园-第150部分

小说: 欢喜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因此,一家人竟是难得的和睦。
    午饭后,方景天便回了溪水镇,张皓陵则留下来帮忙。不多时,县衙里送的救济粮也就到了,由青苹做主,全都分发给了各个村子,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毛人龙当即便要跟送粮的队伍回县衙,却被青苹给强留了下来。
    青苹虎着脸,训斥他道:“好歹你的老子也是咱们的父母官,你就没有一点责任心吗?不行,你得留下来,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毛人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青苹一句话。
    他不由拍了拍脑勺,在心里懊恼道:只怕这一辈子,都要受这个女子的摆布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对青苹言听计从。
    张皓陵嘿嘿地笑着,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道:“兄弟,受着吧!”
    毛人龙朝他猛翻了个白眼,不甘不愿地跟他一起去外面忙活了。
    这边青苹在认真观察了村子周边的地形后,忽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以如今的情况,让村民们自己出银建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如果修成前世那样的商品房,不但节约了地皮,也节约了成本。乡下人纯朴,虽然也讲究男女大防,但并不如县城京城那般严谨,也是行得通的。
    所幸飞马书院损害得不是很严重,修缮修缮还可以继续使用。早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那些外地的学员们就都各回各家了,谁都怕地震再来。而这样,势必会影响飞马书院招学员。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194 新农村

她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绘制了一张草图。
    等到傍晚张皓陵他们回来后,就将草图拿给他看,然后又让人去请了赵大柱和李常学两个一起来研摩。
    她前世里并不擅长工程建筑,也仅是懂点皮毛而已,所以这草图画得似是而非。不过那三人都是内行,应该会看得出她的意图。
    她也就是把意思表达一番,真正负责施工的还要靠这三个人。
    不出她的所料,这三人竟是看懂了她的图意。张皓陵又花了一晚上的工夫,将那张草图修修改改,弄得比她完善多了,末了吹了吹未干的墨汁道:“好,就这么干!”
    说到就做。
    翌日一早,青苹便拿了一叠银票交给张皓陵,叫他派人去采买材料。
    张皓陵没收她的银票,却早就安排了人去镇上购买。
    此时叶安邦已经集中了村里的青壮年,告诉他们郡主出资,即将免费为他们建造新房的消息,大伙儿听了都很激动,一个劲地感念郡主的大恩大德。自然叶安邦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也幸得由飞马村到溪水镇的官道已经接通,这次地震也没受什么影晌,所以交通还算畅通。到得傍晚的时候,出去负责采买的队伍便陆陆续续地回了村,拉回了一车又一车的材料。而这时那片即将建楼的废墟也清理了出来,按照飞马村里五十户人家来算,每五户人家一层楼,总共只建五层就够了。
    这也算是尝试性的工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以后也不妨在新凤村、桃花村和梨树湾推广实行。只是,那些都要等到政府拨款了,她可没有那么财大气粗,充当大善人。
    华辰轩的风寒在两天后就已痊愈,作为此次救灾的钦差大人。他一点也没闲着,第一时间就给远在京城的皇帝写了奏折,详细说了这边的情况,然后便是要银要粮。同时,他也给县令大人发了信函,要求再送些救济粮过来。这还不算。他正在筹备去富城县搞搞募捐,准备从那些富户手里筹银。
    青苹明白他的心思。
    华辰轩此举,分明是不想让她把私银全贴进去,他是在为她打算呢。
    细算起来,她花在修路和建造步行街两项工种上的银两。实在有些耗资巨大,而现在才修了一半的步行街又在这次地震中毁于一旦,她的损失实在不小。若不是张皓陵和方景天这些朋友们力挺她,不停地帮她筹资垫银,她早就变成穷光蛋了,哪还有现在这样的风光。
    其实华辰轩也是多余的担心。
    不说别的,她在京城的那百家铺子,每年的营利也不算小。再加上她存进方氏钱庄的那千两黄金,也还可以用上一阵子呢,更甭说张家分给她的干股了。
    如今京城里的铺子交给桂掌柜和方孝天联合打理。她相信不久便会有更大的发展,她才不担心银两的问题呢。但是眼下华辰轩肯为她打算,就这份心意,她也是感动的。
    景爷爷虽然年老,但依然每天往返于各个村落之间,帮助村民们预防疾病。提点他们注意事项。先前桃花村里的那些病汉们,在他的救治下。已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张皓陵的新农村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为是建造自己的房子。所以大伙儿都干得分外地卖力,恨不得将所有力气都使出来。
    村里的妇女们将从自个儿家里抢出来的衣裳被褥,缝缝补补再洗洗,又在两棵树上绑了绳子晾晒着,孩子们的脸上也重新焕发了笑容,嘻笑声不绝于耳。
    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或许经历过这样的一场地震,很多人的心思便也开始转变了罢。
    洪氏此时坐在槐花树下,不知在想着什么,不时抬头看一眼钱氏。
    钱氏依然在临时搭建的土灶上忙活着,好几十人的饭菜呢,全靠她张罗。
    绿苹和如苹下地拔菜去了。
    安国安康去了工地。
    宝儿在边上坝子里玩着陀螺,跑得欢实。
    好象只有她还在闲着。
    青苹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走过去帮大嫂做饭。
    钱氏便吩咐她择菜,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儿。
    青苹噜着嘴,朝远处的洪氏瞟了一眼,笑着道:“你瞧,咱们的这位继母阿娘,最近怎么学乖了?”
    “呵,她好意思不学乖吗?你可不知道,发生地震那会儿,若不是你大哥拼了命地进到屋子里把她背出来,她此时哪还有命在?”钱氏一边在墩板上熟练地切着白菜丝,一边轻声地说道。
    青苹便又好奇起来,“怎么?大哥进去救的她?她有手有脚的,不会自己跑啊?”
    “她那天身上不爽利,发着热,整天烧得迷迷糊糊的,也就你回来的这两天才好的,不过脾气也变好了许多,连宝儿都说,奶奶最近咋个对他那般亲热了呢,有点受不了。”
    “呵,总算长醒了。”
    也好,这样的变化,至少是好的一面。如果她能改过自新,一直这样好下去,又有大嫂这么好的儿媳妇帮衬,叶家何愁不火?
    只有叶家强大了,她也才能安心。终归,这些都是她的家人。
    两人谈话的工夫,洪氏就走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生涩的笑容,对钱氏道:“安邦媳妇儿,今天的饭菜我来弄吧,你歇会儿去,可别累坏了身子!”
    这话听着真是新鲜。
    青苹长这么大,还从没听洪氏说过这样的话。
    钱氏笑笑,手里也没有闲着,她在刨土豆,嘴里回道:“不妨事的,你歇着吧。”
    洪氏有些失望,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道:“让我来吧,你如今有了身子,得好好养着。”
    “什么?大嫂,你又有啦?”青苹兴奋地跳了起来。
    钱氏脸红了红,小声地道:“还小呢,就这些活计,哪里就累着了?”
    “几个月啦?”
    “快两个月了。”
    “那也得注意,前三个月尤其小心。”前世里她还本来是有机会做母亲的,可惜那孩子见不得光,她也只得忍痛割爱,在快两个月的时候就做掉了。她不由艳羡地看了看钱氏,由衷地道:“大嫂,你真幸福!”
    钱氏不知道她这是有感而发,以为她也想成亲了,便安慰她道:“你以后也会有的。”
    洪氏也急忙附和道:“其实华公子人不错,你要是想清楚了,我和你爹也不会反对。左右你自己拿主意吧。”
    青苹苦笑,以她如今的身份,她的婚姻,哪里还能自己拿主意?不说皇帝会干涉,长公主也不会轻易放手。不然,她在京城的那段时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了。不过皇帝自觉亏欠了辰轩,或许真的会将她赐婚给辰轩也说不定。
    而萧翎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两人自不明白她的处境,不过也晓得她的身份今非昔比,很多事情也不方便过问。但是青苹的心里除了这个,也还有另外的阴影。
    自从沈淑妃置疑她的身世后,她就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但是眼下,却是了解真相的最好机会,她虽然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但也想要弄个清楚明白。
    不过,洪氏是在她出生之后才进的叶家,钱氏更是往后了许多年,这两人不会知道个中内情。那么她出生时的情形,除了村里的老人,也许就只有她的父亲叶有福知道了。但是以叶有福的性子,他不一定会想说出真相。但是大哥呢,他当时已经五岁了,或许会知道一些吧。
    说起来,两兄妹还没好好说过话呢。叶安邦这些天里早出晚归,忙得不得了,一般也只有在饭点的时候才会见到,说上几句话,然后就又匆匆地走了。
    她要问的话,自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出口。
    这天,青苹去到新凤村里探望齐老爷子。齐菊花嫁给花无醉后不久,就被接到花无醉的老家——北喜镇去了。据说她的痴病好转了不少,且幸运地生了个儿子,眼下与花无醉的母亲一起安稳度日。
    地震发生时,花无醉刚好回了老家。但是齐家在这场地震中也损害得惨重,房屋全部倒塌,变成了一堆瓦砾,连衣裳被被褥也没有抢出一点来,一日三餐也要靠救助。全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篷子里艰难度日。
    出于对花无醉的朋友情义,青苹对齐家伸出了援手,让人送来了大米和白面,还有一些半旧的衣裳和被褥,又好生安慰了齐老爷子,略坐了坐,便打算回村。
    这时忽然一个年老的妇人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对齐老两口哭泣道:“阿婶,我该怎么办哪!双儿难产,恐怕大人孩子都要保不住了!”
    齐李氏便问道:“怎么?双儿要生了?”
    “是啊,已经生了一天一夜了,孩子的头还没有露出来。可真正是急死人了!”那妇人说着,不停地搓着手,很没规矩地踱着步子。
    “那还不赶快去镇上请玉婆子,只要她肯来,大人孩子都会没事的。”
    “可是我们家那样,哪出得起银子啊!”
    青苹看着她的着急样,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道:“人命关天,赶快去请吧,费用算在我身上好了。”

  ☆、195 求证

那妇人这才看清青苹的面容,脸上便露出惊讶的神情,因为激动,整个身子都在发抖,愣了半天,才想着要给青苹跪下磕头,“谢郡主娘娘!郡主的大恩大行德,小妇人我莫齿难忘!得,我这就叫三儿去请!”
    “起来吧,婶子。人命关天,耽搁不得!”如果两百两银子可以救两条人命,她又何必吝啬,何况这两百两银子对她来说,不过是吃一顿饭的事。
    那妇人得了令,急忙从地上爬起,用衣袖胡乱地擦着眼角的泪,然后飞快地回家去了。
    这厢,青苹从齐李氏嘴里得知,这位姓玉的婆子,是南塘镇上最有名气的接生婆。据说这个玉婆子很是厉害,无论孕妇的胎位多么不正,她都能够让婴儿平安顺利地生下来。出道三十年,从没失过手。但是她的接生费用也相当高,要两百两的银子,一般的人家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