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入墓三分 >

第34部分

入墓三分-第34部分

小说: 入墓三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天下龙穴凤池。               
  



第二章 第十六节 随人按迹

  陈全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当中居然是当年建墓修陵老祖宗所在的部族,心里觉得激动万分。
  因为他知道,要是能够从中哪怕学的一知半解陵墓知识,出去以后也足可以傲啸众陵不觉大,一览群墓不觉多了。
  部族祖先派出去的人有十几组,当中只有偃路子这一组是独自一路的,这一向是他的习惯,一般孤独的鸵鸟总是喜欢一个人奔跑,结果跑着跑着就跑出事了。
  在出外寻访的途中,遇到冶国的国君冶鲣(通宣)王,冶鲣王知道偃路子善于勘墓筑陵,就把他囚禁了,让他为自己修建陵墓。
  冶鲣王为人残暴不仁,自己唯一的儿子又懦弱荒淫,所以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国家保不住,因此要求偃路子寻访陵墓的时候一定要极其隐秘。
  偃路子前辈这一去就是四年多,当时族人并不知道他在帮冶鲣王勘墓寻穴,以为他在外面出了事,于是四处派人寻找,直到四年后,一个土人(当时称生活在山上的人)送来偃路子的竹简,大家才知道他的下落,当时竹简上写的很简单,只有四个字,竹简上写着:“随人按迹 ”。字迹很潦草,看的出当时情况很危急。因为当时族中有自己识别自己人行踪的暗记,所以书中所说的“按迹 ”大家都明白,是按照留下的暗记。只是“随人”这句话大家只能理解是跟随前来送信的土人,于是有族中的长老想询问土人,一开口,才知道是个哑巴,后来大家费了很大工夫才搞明白这个土人是修建冶鲣王陵墓的奴人,当时为了怕泄密,把这些奴人都割了舌头。
  后来在修建陵墓的时候发生了异事,工地上一片混乱,因此有些奴人就趁机逃跑,这个奴人因为以前受过偃路子的恩惠,所以想带着他一起逃跑,但是由于偃路子是主领(相当于现在的总建筑师),看管的比较严,无法逃脱,所以就让他捎书一封带给族人。
  部族里的人知道真相后当下不敢怠慢,选了几名勇士在族长的带领下,连夜起程赶赴工地,想救出偃路子(史上最早的拯救大兵是从偃路子开始的),因为这时的偃路子已经六十多岁了,如果不救的早点的话,估计蹦达不了几天了。
  临近冶国边境,正值楚国率兵攻打冶国,一时之间兵荒马乱,众人趁机跟着土人混了进去,来到工地,才发现工地上狼籍满目,一片废墟,原来由于冶鲣王荒淫残暴,早已引起百官和民众的不满,因此面对强大的楚军,竟然无人抵抗,很快就被攻破了都城象华,冶鲣王城破自尽,原本看守修建陵墓的官兵也一哄而散,奴人也都跑散了。(估计是史上最大的拖欠民工薪资范例)。
  众人四下寻找,终于有人发现了偃路子留下的印记,于是按记索引,后来在一处坑穴的拐角处找到两腿已废、奄奄一息的可怜老头。
  这时的偃路子离替他自己勘察风水已经不远了,他见到众人来了,才松了一口气,残喘着说道: 我我…干了一辈子木枢的手艺,最…大的遗憾是…是没有为自己族人找到一块…块世外之地,但是现现在现在可可以欣欣慰了。我…我是木枢史上最伟大的人”说完用力捶了几下身下的地面,含笑而去。
  众人扶尸大哀,想想偃路子生前为族人所立下的贡献,如今在这个工地上受尽凌辱而死,闻者无不悲痛万分。
  最早清醒过来的是族长,他知道在这种战乱之地,多呆一刻,都会有危险降临,于是他率领众人抬着偃路子的尸首返回族中。
  这一路上,族长回想起偃路子生前所说的话,觉得病句连篇,疑点重重。
  偃路子生前所说的话,刨除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话以外,有这么几句话值得推敲:
  一、他说自己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为族人找到世外之地,可是为什么临死之前又说很欣慰呢?
  二、偃路子生前的为人他很了解,是个谦虚谨慎的人,可是为什么临死前说自己是史上最伟大的人?如此夸大不符合他生前的性格。
  难道说偃路子生前找到了为族人可以避祸的世外之地吗?
  可是他为什么一开始就不告诉大家呢?
  难道他隐藏了什么?
  但是当时在场的都是族人,按说没有理由隐瞒呀?
  突然族长灵机一现,想到一个问题,他转身去看那个当时带路的奴人,见他一脸焦躁不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族长暗暗吩咐随身几名勇士,擒住他,几名勇士刚要上前,这奴人也算机灵,一看众人有所行动,以为事情败露,慌忙转身要跑。
  很快他就被抓住了,族长让人把奴人抓来,翻开他的嘴巴,才发现他的舌头未断,(当时因为医药水平不发达,惩罚奴隶,多采用切除舌头的方式,称为“钆刑”,灌哑药多发生在宫廷和君王与大臣之间)
  显而易见这个奴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土人,而是另有目的。
  众人一审,才明白原来他是楚军的探子,楚军之所以攻占冶国,明地里是说军事上的需要,为了打通通往中原的要道,实际就是为了冶鲣王尚未建成的陵墓。
  史书上曾经有过楚王梦游三湘,邂逅巫山神女一说,实际上确有此事,当日楚王醒来,急招臣下,要为他寻找梦中所遇佳人,群臣无策,因为梦中的事谁说的准,当时宫中的天相师知道有偃路子这么个善于木枢之艺的人,因为在当时通晓木枢之艺的人往往除了给人建陵筑墓之外,还要懂藏风得水之术,(就是现在所说的风水),因为那时侯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十分匮乏,多以神巫释之,所以对于当时修建宫陵的总建筑师来说,一定要通晓这些,因此木枢水平越高的人,懂的就越多。因此天相师想借助偃路子对算数之术的了解,为楚王卜龟石算之(那时侯算卜多用石头、龟壳)。
  于是楚王听了天相师之言,就派人寻找,足足找了几年,才知道他在冶鲣王统下的冶国,仅仅是为了找一个梦中女神,去捞偃路子,楚王还不至于费这么大精神,荡平冶国,只需要派遣几名虎贲(勇士)去把人救出来就行,但是问题就发生在营救偃路子的当天。
  



第二章 第十七节 天地弥纶

  当这几名虎贲日行夜潜,来到修筑陵墓的工地时,刚接近偃路子,还没来得及寒暄,突然天地异变,流火绕日,众人惊恐万分,也顾不上管偃路子了,落荒而逃,回到楚国,当即向楚王禀报。楚王还未做出反应,天相师当即震惊。跪倒在地,祈求楚国发兵攻打冶国。
  当时群臣一片恐慌,因为能够做到一国之天相师这个位置,其身份在古时重视神道鬼说的社会里,是相当尊贵的,是和一国之君平起平坐的,在宫廷絮礼中从不下跪,因为他所代表的就是天。如今天相师当廷跪拜,这在以往甚至列国都是从来没有的,而且原因只是为了攻打一个小小的冶国。
  楚王大惊,急忙把他扶起,问其原因,天相师让楚王屏退左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稳定一下情绪,然后开口说出一个惊天的秘密。
  作为一国的天相师,是一个仰以善观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人,在当时各诸侯国资历差不多的天相师之间,都知道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
  传说中执掌天上地下的鬼神,并非居于九霄之上,地府之下。
  而是生存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被天相师称为天地弥纶之道。
  所谓的天地弥纶指的就是三元知幽明,三元指的就是先天、后地、环宇。
  而作为天相师,想要突破的,就是天地弥纶之道。(这种思想后来被道家所接受,成了日后炼丹修元的思想基础)
  要想突破天地弥纶之道,有两种方式,一是自身修为的升华,另外一种,就是寻找“灵山”。
  所谓的“灵天”指的是天地经历浑浊清明以来的一块圣地,据天相师历代相传,天生灵山,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说的就是“灵山”出现在世上前的征兆。(后来秦始皇让许福携五百童男童女到海外寻找仙地,祈求不死神药,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世间传闻的“灵山”)
  “灵山”并不是一块固定的地方,它隐藏于九冥之下,也就是地下,并且会随着日月星辰的轮浮发生转移,但是它每移动一次,就会像历代相传的那样“天垂象见吉凶”,出现天体征兆。(其实这种观点用现在科学解释比较类似于地质学说的“大陆漂移”之说,地质学家经过勘测得知,地球上现有的大陆版块事实上在最早是一体的,后来经过地质变化产生分离,导致现在的格局。据现在的地质学家通过精密度仪器探测,得知在地层深处,也探明有未知明的固状地层物质发生移动现象。
  在中国甚至西方,都会在地表发现一些固定的远古遗物,如雕像或者其他物事,如果这些东西位置发生变动,就会有天象征兆。
  比如在希腊有一座公牛雕像,建在塔米拉的一个小村子里,这座公牛雕像是1300年前由能工巧匠雕琢而成的,上面镌刻着:“移动先知的脚印,洪水与我一样无情”,村里都信奉如果移动公牛的位置,就会天降暴雨,导致水灾,所以千百年来无人移动,后来希腊政府为了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于1958年不顾村民阻拦,决定将公牛雕像移往国家博物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公牛雕像刚移到国家博物馆里,暴雨扑天而下,仅第一天的降水量就超出了47年来最高日降水量,全国陷入汪洋之中,只有塔米拉村里的人因为提前修筑堤坝,才得以幸免。只是这些远古遗留的物事多处在地上,不像“灵山”那样处在地层深处。)
  现在在冶国冶鲣王尚未建成的陵墓上出现的天地异变,流火绕日,就是历代相传的发现“灵山”征兆。
  楚王听到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寡人要成仙了。
  当即下达命令,攻占冶国。
  这天相师颇有心计,他知道不论谁发现这个秘密,都会欲探之而后快,所以马上派人先把偃路子暗中监视起来,后来通过对在工地上探知的奴人得知,原来这偃路子是被冶鲣王囚禁起来修建陵墓的,并不是冶鲣王发现了“灵山”,而偃路子最初周游列国的本意是为了给族人寻找一块世外之地,于是天相师和楚王一合计,觉得现在这个秘密只有偃路子一个人知道,但是要想从他嘴里撬出这个秘密不容易,毕竟这关系到恒古以来的一个最大的秘密,不如以亲情相诱,派出一名机灵可靠的人,充当卧底,派人先通知偃路子的族人,待这些族人与偃路子汇合后,定会开掘“灵山”,到时候他们再坐想渔人之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终由于这个探子的疏忽,露出了马脚。
  族长听完这一切后,当即下令格杀这个探子。
  然后让勇士搜遍偃路子全身,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发现。
  于是族长慢慢的回想偃路子生前留下的话语,可事实上偃路子留下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奴人在传书的时候上面写的“随人按迹 ”,这句话当时大家已经推测过了,难道说偃路子在陵墓附近留下了新的印记,想到这儿,族长下令让几个人押运偃路子的尸首回去,到了族中之后安排众人分散潜入冶国,到陵墓前汇合。
  其余的跟着族长,又回到最初的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