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

第22部分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22部分

小说: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他难以忘怀;与之相反,倘若你对他喋喋不休地指责埋怨,其效果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阿萨吉奥利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的确如此,只有抱有“尽释前嫌”与“以德报怨”等豁达的宽容态度,才能使这个世界多一分祥和,少一分仇恨。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竞选总统成功以后,林肯准备启用一名曾对自己加以迫害的政客,不禁遭到同僚们的强烈反对。但林肯却对他的部下这样解释道:“把敌人变为己人,又有何不好呢?我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可消灭一个敌人,又可增加一个朋友……”蔺相如凭借完璧归赵之功而位居廉颇之上,居功自傲的廉颇深感不服,对其百般刁难、万般折辱。然而,蔺相如却本着“先国家之危而后私仇”的和合精神对其宽容忍让,最终感化廉颇“负荆请罪”,两人也从此成为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从而不仅成就了赵国风靡一时的文治武功,还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这样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既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又是一种超脱的豁达。倘若人们均能用“责人心责己、谅己心谅人”的心态善解人意,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倘若人们均能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能进入一个相互理解的天堂;倘若人们均能拥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就能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宽容是一种大度
秦朝末年,张良尝试着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不料,没有获得成功。于是,他便逃到下邳隐居。
在偶然的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手持拐杖、身穿浅褐色衣服的老爷爷。不幸的是,老爷爷的鞋子不小心掉在了桥下。于是,行走不便的他就吩咐张良帮他捡鞋。张良觉得甚为惊讶,心里不禁暗暗地想:“你算老几呀?竟然让我帮你捡鞋子?”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陌生的老爷爷不但毫不道谢,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脚来,理直气壮地说道:“替我把鞋穿上!”刹那间张良勃然大怒:“嘿,你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好意帮你捡鞋,你居然得寸进尺,还要我帮你把鞋穿上,实乃过分之举!”
这时,张良正要脱口大骂,但转念一想:反正鞋子已经捡回来了,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吧……就这样,他默不做声地为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博得了此位老人“孺子可教也”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他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而著成的《太公兵法》赠予张良。
得到这本奇书,张良如获至宝,日夜诵读研究,最终成为智谋超群、满腹韬略的一代开国名臣。
张良尽力克制自己心中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既非窝囊,又非软弱,而是一种大度,一种气量。
倘若你以一种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就会领略到白云蓝天,碧水青山,均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彩图;倘若你以大度的胸怀对待生活,就会感悟到生活无比轻快,尤为宽敞。宽容,既能表明你有大海般的气度,又能表明你有蓝天般的心量。如果你能大度虚心,一切的偏见就能顿然消失;如果你能虚怀若谷,所有的仇恨就能被抛至九霄云外。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若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就要拥有宽宏大量的气度。天地之所以如此之大,就是源于其有容纳之量。凡是欲成大业者,皆需具有大度量。在楚汉战争中,纵然项羽拥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白手起家抗秦而驰骋天下,但却在与汉王刘邦的较量中难逃厄运。其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便在于项羽没有丝毫容人之量,即使是范增这样的旷世奇才,他也难以容纳,而刘邦虽是一介地痞,却能容纳天下。气量盖及天下方能使用天下,智慧盖及天下方能扭转天下,勇气盖及天下方能托举天下,拥有如此雅量之胸怀的人,怎能不与天地同大,不与日月同辉呢?
俗话说得好:“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捡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只有拥有宽容,才能使其人格更加崇高;只有拥有大度,才能使其世界更加温馨。
读禅悟人生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当中,至少要宽容三次:第一次是要宽容自己,毕竟你不可能完美无损;第二次是要宽容敌人,毕竟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第三次是宽容你的朋友,毕竟越是亲近的朋友,越可能在无意之中伤害你……”的确如此,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时常对别人尤为苛刻,在与别人不断争执的同时,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是,如果能够装载自己或别人的缺点,就能装载整个世界的风雨,如果能够宽容别人,就能赐福于自己。
6.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存喜乐
禅的智慧: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会随之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会随之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会随之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随之改变……只有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存喜乐,才能认真地活在当下。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则当涌泉相报。”感恩,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思想境界;既是一种处世哲学,又是一种人生智慧;既包括感恩顺境,又囊括感恩逆境。
在平日的生活中,每个人均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处处无奈,需要我们旷达地处理。当身处顺境时,我们应该感恩;而居于逆境时,是一味儿地抱怨生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呢?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倘若我们能够时刻用感恩的心看待这个世界,就会觉得其富有可爱;倘若我们能够懂得感恩,即使身处逆境,也会依然心存喜乐。
认真活在当下
在北欧的一座寺庙里,放置着一尊禅师的石像,它的绝大部分与一般的人大同小异,因为其有求必应,所以专程前来进行祈祷,膜拜的人很多,几乎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寺庙里有一位看门的人,望到石像禅师每天要应付如此多人的要求,感到于心不忍,便渴望在无形中为其分担一些辛苦。有一天,当他在膜拜的时候,向禅师表明了这份心愿。没过多久,他便意外地听到一个声音:“好啊!我为你看门,你站在这里吧!但不论你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似乎觉得,此要求十分简单。于是,石像禅师便离开此位,看门的立在那里,摆出一副僧人般的样子,由于石像雕刻地与真人无所差别,因此前来膜拜的群众并不怀疑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站不语,聆听着各个信友的心声。来往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既有合理的,又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无一而足。然而,无论如何,他都强忍着而不说话,毕竟他必须信守曾经的承诺。
有一天,一位富商前来膜拜,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而径自离去。他看在眼里,本想让这位富商赶快回来,但却憋着不语。
紧接着,一位三餐不济的穷人前来膜拜,他祈祷禅师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当他即将离开的时候,不经意地发现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情不自禁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穷人顿时喜极而泣,心里暗暗地想:“禅师真好,有求必应。”他万分感谢地离去。站立着的禅师看在眼里,本想告诉他:“这些钱不是你的。”但毕竟有约在先,他依然憋着不语。
接下来,一位即将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祈求禅师降幅于它,并保佑他平安无事。正当他离去的时候,富商冲进来,一把抓住年轻人的衣襟,理直气壮地要他还钱,年轻人不明究理,两人便莫名其妙地吵了起来。这时,站立着伪装的禅师终于忍不住,便开口说话,并向他们阐明事实。
当事情澄清以后,富商便去寻找冒牌禅师所形容的那位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延误了搭船的时间。此时,化装成看门的禅师出现了,指着站立的看门人说道:“你还是归原位吧,这个位置你已经没有资格了!”看门人回答道:“我只是把真相说出来,以便主持公道,难道有什么不正确的吗?”禅师说:“你究竟懂什么呀?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只会把钱用来嫖妓,而对于那位穷人来说,他却能用钱挽回一家大小的生计。最可怜的则是那位年轻人,倘若富商一直纠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或许他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却沉落在水中……”
这是一个看似笑话的寓言故事,却向人们透漏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自以为如何才是最好的,但仿佛却总是事与愿违,使自己意不能平。不论如何,我们均应相信,无论处于顺境还是居于逆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均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然心存感激。
人生在世,并没有十全十美。然而,我们却应认真地活在当下。
感恩顺境,感谢逆境
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瞎的女孩,然而,不到两岁的时候,她却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学会了其他正常孩子应该学习的一切东西;进入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他又依靠自己的孜孜不倦学习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历史、数学、文学等所有大学应该修习的课程。更为感人的是,她以自己坚韧的毅力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学佳著。在盲人之中,或许她的名气仅仅次于荷马。;
从海伦·凯勒明理谙事开始,她便“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不但从不为自己身处逆境而一蹶不振,反而自感每天都活得十分“滋润”。每天,她渴望雨露,渴求阳光;每天,她均在为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比如,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然的星空等;每天,她均充满着自信心,积极与命运挑战;每天,她求知不渝,从而唤醒着自己的心灵,给予它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它能够重获新生……
在《给我三天视力》中,海伦·凯勒“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有着形象化的描绘。她曾说道:“我要看那些老师和朋友的脸,要到树林中散步,看黑夜如何变成白昼,要参观艺术博物馆,通过艺术的欣赏来探索人类的灵魂。最后,还要看看世俗人们的活法……”
虽然身处逆境,但坚强的海伦·凯勒依然设想着如果拥有三天视力,将如何支配的实施方案。她将视觉当作生命中更加充实的手段,虽然先天性地失去了这一“手段”,但由于她“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所以总是自感“内心是一个光明的世界”。
真诚地感恩逆境,既是一次人生的淬火,使我们得到锤炼,又是一个课堂,使我们学会淡泊;在逆境中心存喜乐,既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会真正的友谊,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们变得精神富有……在顺境中,我们理应感恩;而逆境则能砺炼心志,使其品味真诚。因此,我们应该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存喜乐,从而风雨兼程地行走在人生之路上。
读禅悟人生
事实上,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外在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内在的心灵。试想一下我们曾得到的爱,哪怕它并不多;试想一下亲人、朋友乃至毫不相干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