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295部分

凤鸣宫阙-第295部分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君兰一一答了,不过却是和太后跟前说的截然不同。这一次,她是将李邺的伤势往重了的说:这样说,自是为了减少皇后心里的膈应。毕竟若是真伤得不重,还赖在宫里,皇后肯定生疑。
  如今李邺受伤,又在宫中养伤,真惹恼了皇后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皇后狠狠心动点手脚,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所以,适当的夸大其词也是必要的。
  陶君兰说得哀戚忧心,皇后也配合的做出关切神色来,又高声吩咐:“我记得库里前些日子康王献上来的老参,去取出来给端王侧妃带过去。”
  陶君兰忙推辞:“这是康王献给皇后的,我们怎敢用?还是娘娘留着用吧,这是康王的一番孝心。”
  皇后笑得慈和:“也算是康王做大哥的心疼弟弟了。再说了,给端王用了,和给我用了,都是一样的。他早日好起来,我这心里也才放心。”
  陶君兰只得恭敬谢了赏赐,心里却是打定主意,这个还是回头扔了比较好。
  一时皇后忽又问:“我听闻端王能说话了?可有这回事儿?”;
  第一卷 第371章 打听

  陶君兰觉得,皇后能忍耐到今天才问这个事儿,已然是不容易了;。事实上,她来的时候便是做好了准备。
  如今皇后这么一问,她便是微微带了几分腼腆欢喜的笑意回道:“是能开口了。只是到底伤过嗓子,声音嘶哑些。加上这么些年没说话,所以也说得不好,不过太医说了,慢慢养着嗓子,练习说话是能够恢复的。至少说话是没问题。说起来,这一次倒算是因祸得福了。虽说九妹妹的婚礼被搅合了,可王爷却是能开口了。”
  说完这番话,她甚至还含笑反问皇后:“娘娘您说说,是不是因祸得福了?”
  皇后捏着佛珠的手指紧了紧,不过面上却是露出和煦的笑意来:“可不是因祸得福了。说起来,端王是个有福气的。都这么些年了,还能恢复过来。”
  陶君兰含蓄的笑:“说起来今年也是个好年成,不仅风调雨顺。还频频传出好事。宫里的宜妃娘娘传出好消息不说,王爷又能恢复说话,听说康王的几个姬妾都是有孕了?想必定能生几个大胖小子的。”
  陶君兰敏锐的注意到在她提起宜妃身孕的时候,皇后的面皮奇异的扭曲了一下,虽然掩饰得快,可是却还是叫人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记住了。
  当然,提起康王姬妾的身孕,康王妃的脸色也有瞬间的微妙变化。
  陶君兰见好就收,也不过分的去刺激皇后和康王妃,只叹了一口气,道:“不过,刚能开口就遇到了刺杀,也不知到底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了。真不知道王爷到底碍着谁了,竟是有人胆敢做出这样的事儿?”
  皇后登时眉头就是一跳。她觉得陶君兰这是在暗示什么。可是仔细看陶君兰的神色,却偏偏又看不出半点儿的端倪来。最后只得悻悻作罢。
  陶君兰适时提出告辞。
  皇后自然不会挽留,不过还是笑着道:“既然在宫中养伤,那每日里无事也该常常过来走一遭,陪我说说话才是。”
  陶君兰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一句场面话,而且本来她也是该每日过来给皇后请安的,所以应得飞快——不过她打算掐着时间去给皇后请安,随宫中的那些妃嫔一起去。这样一来,皇后纵然有心说什么,也是不好说的。
  总之,能少和皇后相处,那便是少和皇后相处罢。
  一路回了李邺暂时养伤的宫殿,陶君兰悄悄去来了一回尚且还在熟睡的李邺,见他睡得香,便是又去了小厨房准备。
  宝船太监做事自然是伶俐,就出去了这么一会的功夫,小厨房已是布置妥帖了,安排的厨娘也是在小厨房里等着了。
  陶君兰瞧见小炉子上吊着一个瓦罐,便是问了一句,知道是莲藕排骨汤,顿时就满意的点点头。如今李邺伤了骨头,自是要多喝点骨头汤才好。虽说这是贱物,可作用不小,而且做好了也是美味。
  因皇帝要过来用饭,所以小厨房这边今儿也不必准备什么饭菜——皇帝的份例搬过来,足够他和李邺两人吃了。
  所以她只让厨娘准备了一点儿李邺爱吃的茶点。这个是饭后佐茶的。因现在是春日,所以陶君兰准备的是青草团子。
  用刚冒出芽儿的青草砸碎了,挤出汁液来,用纱布过滤,最后用糯米面揉了,便是成了绿色的面团,再蒸熟晾凉,那糯米粉团子便是成了碧绿通透的翡翠一般;。再包了些各色馅料,一个个用模子压出来,最后再用新鲜采摘下来的花瓣儿沾点蜂蜜黏在上头,拼出各色花朵来。也就做好了。既好看,又清香开口。虽有些甜腻,可是用来佐茶却是再好不过。
  厨娘被陶君兰指挥得团团转,却也没有怨言,笑着赞:“这个以前却是没做过。只在老家的时候吃过,不过简陋得很,也不如这个精致。”
  陶君兰笑了笑:“以前做姑娘的时候成日在家里,也就琢磨这些。如今反倒是没工夫琢磨这些了。”
  厨娘深以为然:“这是自然。这女人只有做姑娘的时候最是自由自在,这成亲了围着丈夫孩子转,哪里还有别的闲工夫?”
  厨娘健谈,陶君兰也不嫌弃厨娘身份低微,二人在厨房里,一面忙活一面却是聊开了。
  厨娘原是御膳房里的,在宫里也呆了两三年了。手艺说不上特别好,可也过得去。她如今也快四十了,儿子都娶了媳妇,已经添了孙子,倒也是个有福气的。家里因了她在宫中,日子倒是过得十分富裕。
  厨娘还说,待到日后她出宫了,就拿出这些年存的钱开个小饭馆。横竖她儿子也是厨子,倒是不怕生意不好。
  陶君兰见她是个爽朗的,又不曾服侍过其他主子,便是也放心了几分。之所以和厨娘说这么久的话,也未必没有要打探一二的意思。
  除了这些,陶君兰还打探到了一些别的事儿。比如宫里如今唯一的孕妇宜妃就是个极难伺候的,以前不得宠的时候也不见怎么讲究,如今怀了孕,倒是一下子就讲究起来了。什么金贵麻烦吃什么。前些日子更是点了名要吃江南那边才有的什么鱼。做一碗鱼肉出来,足足用了一小篓的鱼。每条鱼只取了腮后月牙形的那块肉。偏偏那鱼也才不过小孩巴掌大。
  最关键的是,那鱼宫里没有。最后还是康王不知从哪里寻来了一篓子,这才算是完事儿。
  当然,康王这般殷勤,很是得了皇帝一顿夸赞。
  再比如,不管皇后还是皇帝,都发了话——宫里的好东西,如今都先紧着那位宜妃。
  再比如,宜妃仗着肚子里那块肉,行事张狂,得罪了宫里不少人。
  陶君兰一一听了,倒是忍不住心头哂笑:宜妃倒是也挺会抓住时机的。毕竟,等到孩子一出生,皇帝的宠爱肯定都是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对于本就不怎么得宠的宜妃本身来说,皇帝怕也真是未必稀罕。
  不过宜妃毕竟是李邺的庶母,她听归听,嘴上却是一句半句也不议论的。
  如此做完了青草团子后,陶君兰便是去叫醒了李邺。一则是因为是估摸着时辰皇帝该来了,二则是这般睡下去,只怕晚上走了困,反而睡不着了。
  宝船太监先派了徒弟银生小太监过来穿膳。
  因了李邺腿脚不方便,所以便是将饭摆在了内室;。待到饭摆好,便是听闻外头宝船太监高声道:“皇上驾到!”
  陶君兰忙出去迎了。
  皇帝摆摆手免了礼,却是不多话。而陶君兰也注意到皇帝眉宇之间的疲惫之色,心道也不知道下午做了些什么,竟是这样疲惫。
  不过,看到李邺的时候,皇帝的心情便是好了许多。
  因为李邺虽不能下床行礼,却能开口说话了,见了皇帝便是唤了一声父皇。
  李邺伤的虽是左边胳膊,可是腿上也还有伤势,因此只能半坐在床上,在床上另外摆个小炕桌吃饭。
  皇帝一人坐在床边的桌子上,父子两人倒也算是相对而坐了。只是距离远了些,不过显是不妨碍说话的。
  皇帝瞧见李邺跟前单独摆着一碗莲藕排骨汤,倒是觉得有几分想吃,陶君兰见皇帝目光停留,不待皇帝开口便是主动介绍:“这是莲藕排骨汤,莲藕炖得都糯了,皇上不如尝尝。”
  然后主动用碗给皇帝盛了小半碗的汤,并两三块藕和几块排骨。
  皇帝又让宝船太监将他觉着好的菜都给李邺分了,放在李邺的炕桌上。
  刚准备开动,太后那儿便是又送了菜过来,皇帝瞧了一眼顿时笑起来:“太后送的这些,倒是合朕的口味。”
  陶君兰看了一眼李邺,见他专心喝汤,便是主动开口:“王爷也是喜欢吃这些菜色的。”
  宝船太监便是笑着接了一句:“果然不愧是父子,这爱好口味也是差不多。”
  皇帝登时龙心大悦。也不知动了什么心思,却是不要人服侍了,只让人退出去。
  陶君兰寻思着李邺应该能自己吃饭,也不用人特特的服侍,便是没有异议的和宝船太监一起退了出去。
  出了屋子,陶君兰便是笑:“宝船公公也去厨房吃一碗莲藕汤吧。您跟着皇上也不知什么时候才得闲吃饭,不如趁着这个功夫先用了饭。我在这儿守着。若是里头有吩咐,我让丫头去叫您。”
  宝船太监却是犹豫着不敢接受。陶君兰再三劝了,他这才应了。又笑着谢恩:“多谢陶侧妃赐饭。”
  陶君兰笑了笑,“我该多谢公公才是。”宝船太监处处帮着李邺,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宝船太监却也不急着去吃东西,反倒是压低声音道:“皇上今儿发了好大的火,将大理石和京城府尹都骂了个遍儿。”
  陶君兰恍然,怪不得皇帝看着神色那么疲惫呢。
  “这会子也就是端王爷能哄着皇上高兴了,”宝船太监声音又低了几分,语气更加神秘了:“京城府尹怕是要换人了,连着出了这么两回事儿,皇上心里恼着呢。”
  陶君兰看着宝船太监,心中微微一动。宝船太监特特的说起这个,是什么意思?;
  第一卷 第372章 局势

  也不知父子两个到底说了些什么,反正皇帝走的时候,倒是心情不错的样子。
  陶君兰看了一眼桌上剩的半盘子青草团子,笑了笑:“你没让皇上多吃罢?这个吃多了可不好克化。”
  李邺瞅了一眼盘子里剩下的几个青草团子,也笑了起来:“父皇吃了两个,剩下的都是我吃的。这个味道不错,清清淡淡的,让人想起了春日纵马郊游的情形。”
  陶君兰瞥了他的腿一眼,不客气的开口:“你就省省罢,还纵马郊游。以后都只能坐车了。”
  李邺登时笑容便是一噎,他以为之前她不过是说笑罢了,可瞧着这个架势,倒像是要来真的。不过眼下他伤成这样,也的确不知什么时候才又能骑马了。
  “宝船太监今儿与我说,皇上今日心情不好。”陶君兰将宝船太监的话一一与李邺压低声音说了,末了皱眉:“总觉得他最后那句话是别有深意。”
  “这是在提醒我。”李邺面含微笑,靠在软枕上,整个人都添了几分慵懒的气质:“这是在提醒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现在的京城府尹拉下马,重新换一个我们的人上去。”
  可陶君兰还是不明白:“你不是说宝船太监从来都不偏帮谁?那他还跟我们说这话?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李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