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 >

第13部分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第13部分

小说: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盈又拜了一拜才站起来,依旧低眉敛目,一副文静庄重的模样。
  皇帝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砸破窗子求光的?你又怎么能在那样的黑暗中准确地找到窗子?”
  “回皇上,家父曾经教过民女,当你陷入不明的困境或危险中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样能保护自己的东西。刚才房门一关,视线骤黑,我伸手摸到了一把椅子,便第一时间拿在了手中。”王盈微微一笑,“而我一路行来,到此屋前时,发现别的屋子窗纸都是白色的,唯独此处是黑纸,心中便疑惑。进了屋子后想起来,黑纸处便是窗户,因为要完全挡住光线,故用黑纸。于是我走了几步,伸手往墙上摸去,果然摸到了窗棂,因此一击而中。”
  “你观察入微,又勇敢果断,真是好极了!”皇帝露出了欣赏之色。
  皇后又问:“那你为什么会选黄金盒子?”
  王盈腼腆地笑了笑:“回皇后的话,民女自小便喜欢最好的东西,这三个盒子,盒内装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就看盒子本身而言,当属黄金最是贵重。如果这个木盒的木质不是这么普通,换作沉香木的话,民女选的就会是木盒了。”
  皇帝眼睛发亮,饶有兴趣地问:“这么说,从小到大你总是挑最贵重的东西?”
  “是的,皇上。民女这次是为选太子妃而来的,这太子妃的头衔,对未婚女子而言岂非正是现今天下最贵重的东西?我若想当太子妃,我就应该选黄金盒子,白银、粗木,都与身份不符。”
  皇帝丝毫不掩赞赏之情,拍手道:“说得好!说得好啊!”
  皇后又问道:“那么,当你发现盒内是空着的时候,为什么不看看其他两个盒子里装了什么?”
  “桌上写了择一盒而开之,就是说我只能选一样,无论我选对,或是选错,都只能走到底。”
  “你又是如何从猫身上发现秘密的?”¨。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这次问话的是旁边站着的英俊青年。
  “因为这只猫在这样的房间里,显得很特别。我想这个房间里的一切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围屏与黑帘子用来隔开房间,桌子用来放灯和盒子,椅子用来坐或是给黑暗中的人造成羁绊,那么这只猫呢?这只猫的作用是什么?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看见了猫脖子上的铃铛。”
  皇后道:“猫戴铃铛不奇怪啊。”
  “当然。奇怪的是这铃铛居然不响。我们给猫脖子上挂铃铛的目的是为了听响声,但自我入门以来,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听见一声铃响。铃铛不响,说明里面没有滚珠,那么,铃铛里面会有什么呢?于是我摘下铃铛拆开它,在里面发现了谜底。”
  “你真的很聪明。这次选妃,我采纳的是大臣们共同商议出来的计策。入黑屋,考验的是候选者的胆量;椅破窗纸,考验的是候选者的细心和果断;三个盒子,考验的是候选者的眼光;猫铃铛内的谜底,则是考验候选者的智慧。众多候选人在第一关便纷纷挫败,唯一顺利通过四关找到谜底的,只有你一个。这场考验里,你表现出了你的沉稳、果断、自信、细心和睿智。而只有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配做我皇家的媳妇,做我最出色的儿子的妻子!”皇帝望着王盈,缓缓道,“现在,你可以把那个谜底读出来了。”
  王盈将从猫铃档里取出的纸条展开,缓缓读出上面的字——
  “恭喜!”
  就这样,出身平民的王盈成了太子妃。据说,她后来辅助夫君,成为历史上的一代贤后。
  
  注:请本文作者速与本刊联系。

割头换向

作者:余申度 字数:1078

  北宋开宝八年,宋太祖为实现国家统一,开科选贤。豫西宛城南阳,风流才子马元胜赴东京汴梁应试不第,盘费用尽,已欠下所宿汴河客栈住宿费用若干。客栈掌柜史天泰倒也通情达理,对马秀才热情招待,一如既往。马秀才感激之余,心里盘算,在自己离店回乡之前,定要设法清还所欠食宿银两。
  一日,马元胜对史天泰掌柜道:“晚生不才,应试不第,又欠下掌柜许多店银,承蒙掌柜悉心照料,晚生感激不尽,今有一事相求,望掌柜成全。”史掌柜说道:“马秀才说哪里话,所欠店银,区区小事而已,今日有事相求,只要在下力所能及,将鼎力相助。”马元胜道:“烦请掌柜备下铜锣一面,钢刀一把,脸盆一个,并借掌柜西跨大院一用。”史天泰虽不知马秀才所需物件派何用场,但也不便多问,当下到街上买来铜锣一面,取来自家看家的钢刀一把及脸盆一个,送于马秀才处,客栈西跨大院清洁宽敞,请马秀才随时启用。次日一大早,一张海报赫然出现在汴河客栈门口:
  宛城杂技团来京绝技表演
  割头换向
  真人真事,场面惊险
  入场票价:白银一两
  场址:汴河客栈西跨院
  乙酉年龙月庚辰十八日
  东京汴梁系天子脚下,富人多,猎奇者也多,此时,只见马元胜身穿杂技演员服装,提锣登场,第一道锣声敲响,看客就络绎不绝。
  马元胜临时请了客栈管账先生把门,入场者每人收取白银一两。
  第二道锣声响过,看客越聚越多。第三遍铜锣响过,西跨大院已是人满为患。马元胜放下铜锣,抱拳向众人作了个罗圈揖说道:“各位看客师傅,敝人初到贵地,向众位现场卖艺,本人自幼跟祖上学得一手绝活,割头换向,当着众位的面,把我的人头砍下,本人手捧自家人头,场内转上三圈,再把头颅安上脖项,面向后方,讲话如常,谈笑自如。”众人听得入神,全场鸦雀无声。马元胜手端脸盆一个,上边平放一把亮闪闪冷飕飕的钢刀,向众人说道:“杂技、杂技,离不开伙计(搭档)。现请哪位看官帮忙,把我的头颅砍下,心要狠,手要准,干净利落。”说着,手捧钢刀、脸盆,走近看客,把脖子伸得老长,催人快砍。不料马元胜走近哪里,哪里的人就摇头摆手,惊恐万状,连连后退。马元胜点头哈腰,挨个请求,一连转了三圈,竟无一人愿意当伙计效劳,马元胜无奈,只得向众人说:“既然各位都不愿效劳,那我就指定一位,举手之劳,可莫要推辞。”众看客听了,争相往大门外走去,生怕卖艺人指定自己,顷刻工夫,院内只剩下马元胜一人,手里捧着钢刀和脸盆。
  次日,马元胜清还了所欠汴河客栈之银,回宛城南阳去了。

饭幌趣闻二则

汪海清 搜集整理 字数:830
  
  古往今来,招幌的称谓名目繁多,如帜、表、标、望、幌、帘、牌、旗、招等。所谓“招幌”,实际上是“招牌”与“幌子”的通称。
  旧时东北的饭店,悬挂饭幌的数目是有规定的。如饭店挂一两个饭幌,属档次普通;若挂四个以上,则表示该饭庄档次上乘,酒菜一应俱全。
  (一)
  有位尚未出师的厨子,自认为本事到家,不听旁人劝阻,自行开业,并在店门外挂上六只饭幌,以招揽顾客。这天,来了一位客人,见其挂这么多饭幌,便点了一道菜叫“刀切生鸡蛋”,顿时把这位厨子给难住了。在当时,遇到这类情形,被客人砸了饭馆,也无处伸冤,连衙门都懒得管。无奈,只好恳求客人息怒稍候,急忙派人去请师傅救场。师傅闻讯赶来,立马动手,先把刀子在炉火上烧红、抹上油,然后朝盘中的生鸡蛋一刀猛切下去,一瞬间,既烫熟了切口的表面,又不使蛋液流淌出来,而挨切的另一半仍然是生的。这位厨子茅塞顿开,不再说大话。等客人走后,悄悄取下四只门幌,只留两只饭幌挂在那里。
  (二)
  有家夫妻小店,生意做得不错,于是在门前并排挂出四只饭幌。一年隆冬季节,来了位客人,一进门,便指着菜单说:“上面少了一样菜!”跑堂的嘴硬:“你点吧!菜单上没有,心里有,不然也不敢挂四个幌。要啥有啥!”客人说:“来一碗油炸冰溜子吧!”跑堂的顿时傻了眼,掌柜的闻讯,知道碰到个难对付的角儿,感到大事不妙,连忙给客人跪下赔礼讨饶。来者见此情景,笑着说:“既然挂四个幌,就不能有名无实。来!我教你油炸冰溜子怎么做!”说完,那位客人拿起一个盆,抓了两把干面粉,朝店外走出去。只见他从屋檐上抓下一把冰溜子,用手折碎,扔到盆里面,滚上面粉。然后进屋把裹上面粉的碎冰块倾在滚开的油锅中。随即取笊篱捞出来,蘸着酱油葱花吃,大伙纷纷上前品尝,都说好吃!等回过头来致谢,那位客人已悄然离去。店主很是羞愧,不敢妄自称大,立即摘下两只幌子,改挂两只。

穷秀才的圆诗

字数:796

  从前,有个秀才生活潦倒,街里乡亲都瞧不起他。为了生计,他开了一个写字摊档,专干给人写信或请柬之类的活。可是乡亲对他成见已深,没人信他的本事,接不到活,这日子过得更加难了。
  这天晚上秀才左思右想,怎样让乡亲相信自己的才干呢?
  第二天,他用红纸贴了一首圆诗,上面写道《圆诗求解》。圆诗只有一首,却要求能念出两首来。诗如下:
        才
     秀  秀  主
    为   成   何
   实         日
  理 道 通 君 几 时 来
   真    问    时
    讲   门   把
     口     门
        开
  乡亲们一看:嘿,律诗、绝句倒有,回文诗、一字诗也有,就是没见过圆诗。一首圆诗都难念出,更何况两首。大家议论纷纷:穷秀才肯定在作弄我们。村里几个长辈干脆来个激将法,要秀才当众念给大家听听,若真写得好,大家就尊他为先生。
  穷秀才见时机成熟,便不慌不忙地念道:
  才秀成君问门开,
  开门问君几时来。
  来时几君通道理,
  理道通君成秀才。
  几个稍有文墨的先生似乎听懂了他的意思,面带惭色,原来那念的诗言下之意:众人有眼不识金镶玉,把个秀才当草包。
  但对于第二首诗呢,大家琢磨了很久,还不大明白念法。他们又不相信地问穷秀才:这圆诗不是能念两首吗,念来听听。
  穷秀才笑了,他从容念道:
  才主何日来,
  来时把门开。
  开口讲真理,
  理实为秀才。
  大家一听,原来他按照圆圈顺序读出了一首诗,意思是强调自己就是秀才。大家不禁啧啧称赞,从此,乡村里多了一个公认的秀才。

杨以德妙法治“混混”

作者:张振廷 字数:835

  民国初年,“高占英谋杀妻子”一案,经评剧《杨三姐告状》演唱后,轰动全国。那个破此案的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也随之出了名。
  当年天津卫混混横行,欺行霸市,蔑视官府,严重扰乱了地方治安。杨以德任警察厅长后,对这些混混们伤透了脑筋。
  杨以德先礼后兵,通过各种渠道给有名的混混们通信劝说。有些混混慑于杨厅长的威力,自动收敛。但也有顽固不化的混混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杨以德一查,最猖狂者名叫“黑三”,便命一警员道:“你去南市,叫五个窑姐儿来,模样不求俊俏,岁数要大。妓女们来后,给她们每人发一块银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