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西方哲学初步 >

第3部分

西方哲学初步-第3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初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人们越过一切纷纭变幻的事象,不再去探问“这是什么?”

    “那为什么?”

    ,不再追寻“天空为何会出现彩云?”

    “地下为何会涌出喷泉?”

    这样一些具体的问题,而是更深一步地去拷问:“世间万物背后的基础是什么?”

    “世界有统一性吗?”

    这样一些一般性的问题时,真正的哲学就诞生了。因为这意味着,人类的思维兴趣已经脱离了就事论事的现象论层次,而深入到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层次上了,人的理性开始把世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了。最初提出这些哲学问题的是一批自然哲学家。

    一、米利都的哲学儿童

    与希腊本土隔地中海相望的小亚细亚〔今属土耳其〕,是希腊的殖民地。那里有一个繁华的海港城市——米利都。米

 16

    21西方哲学初步

    利都发达的工商业和航海业,使其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从而成为希腊哲学的发源地。

    公元前624年,米利都降生了西方世界的“哲学之父”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547)。

    他天生聪颖、刻苦好学,多次远赴海外经商,并到埃及学习天文和数学,因此精通天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他曾根据几何学原理测量和计算过埃及金字塔的高度,最为人们所乐道的是,他曾准确地预言过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蚀,这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泰勒斯的记载是残缺不全的。根据柏拉图的叙述,人们知道,泰勒斯在科学之外,喜欢思考一些更一般性的问题。因为专注于沉思,时常行不知步、食不知旨。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天外之事,一失足跌进了一口古井,弄得满身泥泞,被一个女佣大大耻笑了一番。你可千万别嘲笑哲学家的这种窘态,也许正是这一跌使他顷刻顿悟到:“水是万物的始基”

    这一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呢!

    不管哲学是否起源于这一口古井,人们确实知道:在泰勒斯时代,希腊人生活在海边,天天与水打交道,他们也许注意到了太阳使水蒸发起气,雾从海面升起凝聚成云,然而又变成雨落回大海这种自然现象,进而联想到水作为构成世上万物的根源这种思想。这口古井的另一层象征性的意义似乎是:以思想观念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哲学家们,都像泰勒斯那样面如土灰、心如古井,对日常生活的事象视而不见,一古脑沉浸于自己的玄思之中。这种印象大致不差,古往今来

 17

    西方哲学初步31

    许多大哲学家都有那种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高筑玄台的劲头。

    当然也有例外,咱们这位哲学之父泰勒斯就曾做过一笔大买卖呢。有一年冬天,他根据自己的天文知识推知来年橄榄将获大丰收,预先以低价钱租用了所有能租到的榨油机,结果,第二年橄榄真的喜获丰收,他便把那些榨油机全部以自己的价格租出去,因此赚了个盘满钵满,从而向世人表明:哲学家只要愿意,也是可以发大财的。在往后的历史中类似例子还有不少。

    泰勒斯最重要的哲学观点就是提出了世界生于水的命题。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统一的来源——水,水是构成和派生万物的根源和始基。今天看来,这种看法无论作为一个科学假说,或者作为一种哲学理论,都是相当粗糙和肤浅的,可在那个时代却是十分大胆而难能可贵的。因为这表明,人们不再满足于肉体感官所提供的种种具体印象,而且也超出了一般科学对各种具体因果关系的探究,开始努力去探寻万事万物背后最终的统一基础,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其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以把握普遍性和必然性为使命的哲学思维真正启动了。难怪亚里士多德和后人要把知之不祥的泰勒斯尊奉为“哲学之父”了。

    在泰勒斯14岁时,米利都诞生了第二位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10—546)。

    他是泰勒斯的弟子,同其老师一样,他精通数学、天文和地理,也是个发明家和精于实务的人。

    他发明了希腊日晷,是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而且还曾做过希腊殖民地阿波罗尼亚的总督,深得当地老百

 18

    41西方哲学初步

    姓爱戴,人们后来还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和他老师一样的是,阿那克西曼德写了一本《论自然》(或译《论物理》)的书。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哲学专著。

    在书中,他从对其老师的宇宙论学说的批评中推出了自己的理论。他觉得,泰勒斯用“水”这个名词来代表宇宙的始基或太初,未免太过具体、形象和直观了。水是单一可见之具体事物,如何能够解释宇宙间纷陈杂多的现象呢?水与火及其他具体事物都是同一层次的东西,它们都不可能作为解释自身和世界的元素,因此必有某种超出这些具体事物的更为基本的东西,只有它才可能解释世界。正如要说明“人”这一名词,我们必须用到“动物”这一更高层次的概念,我们因此才可以说:“人是群居的政治性动物”等等命题;同样,要解释宇宙的整体和万物的始基,自然无法用存在于世界之中的任何一种具体事物(如水)

    ,而必须用一个比所有事物都更为普遍和抽象的东西。阿那克西曼德把这个东西称为“无限”。

    这个“无限”与水、火、土等实物不同,本身无形无质、不可见不可触,它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基质,它永远不会消失,世界万物都由它演化产生,万物消失后又复归于它,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至于说到宇宙如何产生的问题,阿那克西曼德说:“无限”

    这种无定性的物质在永恒的运动中会产生一种分化运动,形成冷与热、干与湿、光与暗等等对立,使万物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产生,有的消亡,从而构成一个纷纭变幻、生生不息的世界。

    阿那克西曼德比自己先生高明之处在于,放弃用“水”

    这

 19

    西方哲学初步51

    种有具体形态的实物来作为万物的本源的企图,而提出一种超形质的(即形而上的)东西来替代它。这实质上就是以一个终极性的概念去把握世界的统一性了,它有力地摆脱了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形象思维的痕迹。这种哲学思考方式已具备了早期形而上学的雏形,它的根本方法影响了希腊甚至往后几千年的西方哲学。思想上迈出的这一大步本来是重要的历史进步,可惜,在当时依然笼罩着希腊世界的原始思维方式的氛围下,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这种超越的无限的“形而上学”

    ,甚至连许多神话家和思想家都无法领会它。

    于是新进的后来者只好勉为其难地对之加以修正了。

    这位后进者名叫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公元前585—525)。

    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天文地理知识都很渊博。他设想,星体是被钉在天上的,太阳则是一块同样被钉在天上的扁平的板,它们都以地球为中心而运转。作为天文学家,他最了不起的看法是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其光是由太阳反射而来的。

    不过,他又奇异地认定地球是平面的,否则空气就无法把它握起了。

    阿那克西美尼发觉,老师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概念太抽象、太空洞,没有用一种容易了解的实体作为世界的基质。他仿效泰勒斯又超越泰勒斯,找到了“气”这种既有具体内涵又比“水”虚泛不实的东西,用以代替“无限”概念。

    当然,他也没有完全抛弃“无限”

    这个概念所包涵的意义,他实际上把“气”和“无限”联系了起来: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气”本身就是无限的、是无边无际的。这个结合使他比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都更为合理可信地解释了世界的生成

 20

    61西方哲学初步

    和演化过程。

    按照阿那克西美尼的看法,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分散的活动而形成的。例如,“气”分散得较稀薄时就变成“火”

    ,稍凝聚时就成为“风”

    ,再集聚又变成了“云”

    ,当它更浓缩时就生成了“水”

    ,而比“水”更凝重细密时则形成“土”

    ,更高一级的聚合形式便是“石头”。凝聚代表形成,分散代表消失,一聚一散交替消长,形成了自然界多姿多采的丰富性和新陈代谢的发展性。天地万物都由“火”

    、“风”

    、“云”

    、“水”

    、“土”和“石头”这6种原素构成,而这些元素本身则是更为基本的基质——“气”的派生物。

    因此,阿那克西美尼的宇宙生成论的逻辑结构就表现为:无限永恒的太初之“气”演化出6种元素,这些元素接着分化为性质各异、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所有这些事物就合成我们立足其上的无限界的世界,而我们的人本身(包括整个肉体与灵魂)也是“气”的聚合物。

    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美尼,短短几十年间,米利都这个城邦就孕育了希腊哲学最初的三位巨子,他们不仅把最原始的哲学问题带上了西方文化的历史舞台,而且也分别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答案。他们的思想不乏幼稚之处,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他们仿佛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了一个个框框,使后来的哲学家除非绕过它们,不然就只好在这些框框之内发挥自己的画艺了。

    哲学史上把这三位哲人合称为米利都学派,他们不仅出自同一个城邦,而且在思想和学理有师承的关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是宇宙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与他们都是造诣

 21

    西方哲学初步71

    精湛的天文学家这种身份有关。这种宇宙论的问题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它在往后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上曾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耗费了哲学家们不少的光阴。米利都三巨子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除了沿用传统科学的观察法外,独创了一定程度的哲学思辨方法。也就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把杂多的现象单一化,一句话,就是用单纯的概念来代表复杂的存在,使感官知觉上升为理性思维。

    他们分别用“水”

    、“火”等单一的概念去代表宇宙的“太初”

    ,然后用对立分化或气的聚散等理论去说明世界生成和演化的过程,并以“无限”来包容这生生不息的无穷宇宙,从而勾画出一幅幅宇宙存在的哲学图式。

    三位哲人的思想发展历程似乎经历了一个有趣的循环。

    泰勒斯的“水”是仍然带有普通物理特性的实体,阿那克西曼德把这些物理特性荡涤尽净,“无限”

    成为没有任何规定和实质内容的物质基质,到了阿那克西美尼则拉出了个虽无形不可见但却可感触的“气”。比之“水”

    ,“气”更为抽象,而与“无限”相较,“气”又更为具体。阿那克西美尼以“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