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西方哲学初步 >

第44部分

西方哲学初步-第44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初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采的口号是:“再造自然:甩开道德!”人类的提升须置身于道德之外。

    上帝死了,理性世界覆灭了,道德的鬼把戏被戳穿了。

    人类何去何从呢?

    “我们应当把未来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准绳”

    ,“我将教人以生存之意义,那便是超人。”超人是最充分地体现权力意志的人,是具有最旺盛的创造力的人,他超越弱者、超越自身,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力,他是立法者,是“一个规范的倡导者”

    ,他是自由的、自尊的、自爱的、自私的,他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希望,他是他自己!超人不需要道德,如果非要说有一种超人的道德不可,那么也必须进行一番“正名”工作:“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感的东西、力量意志、力量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的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柔弱者和失败者将会消灭,这是我们对人类之爱的第一原则。我们甚至要给予他一切可能的助力以助其消灭。”就这样,尼采给我们描述了一张在没有上帝、没有彼岸世界时代下人类自我高尚化、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蓝图。

    尼采给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而自居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被尼采毫不留情地剥脱在人面前,让人无地自容,真的,在尼采面前,你无处躲藏,你只能面对自己的权力意志——这个被掩盖已久、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无论你去极力地否认它还是勇敢的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

 275

    西方哲学初步172

    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尼采的“非理性”的声音对欧洲人来说是“陌生的”。他有理由抱怨自己得不到理解,但他理解他自己吗?他是那个时代、那个传统的一部分,却又极力反对那个时代、那个传统;他极力张扬权力意志,却又过着循规蹈矩的书斋生活。

    据记载,尼采晚年对老母亲产生了强烈的怜悯与同情,为了让母亲不会因他书中的上帝死了的言论而绝望,他一再对她讲,“别去读这些书,别理它们,我不是为你而写的。”有一段时间他还常去看望一位体质娇弱的英国妇女,跟她聊天解闷,“尼采先生,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们读你的书。

    要是有人相信你在书中所写的观点,一个像我这样可怜痛苦的生灵就根本没有生活的权利。“

    尼采听后深感歉意。

    另一个女人对他说道:“我听人谈起过你的那些著作。其中一本上写着:假如你到女人中去,别忘了带上鞭子。”

    “亲爱的小姐,亲爱的朋友,”

    尼采握着这位女子的手痛苦地回答说,“别误解我,不能这样理解我的思想。”

    189年1月3日,他看见一个残忍的马夫虐待自己的马,便流着眼泪悲痛地扑过去抱住马的脖子昏了过去。超人与末人、权力意志与同情的意志之间冲突终于突破了这位天才的最后的理智防线,尼采成了一名真正的疯子,至死再也没清醒过来。

    尼采一直不让弱者读他的关于消灭弱者的书,他的书不是为弱者写的。于是,他的书传给了20世纪的强者,存在主义的英雄与法西斯主义的英雄同时发现了尼采,他们都在尼采身上找到了证明自己为强者的理由。看来“超人”也只是一条通道,天使和魔鬼都会挤在这条路上,因此有必要在这

 276

    272西方哲学初步

    条路上立起一“!”的路标,以提醒路人小心。

    三、弗洛伊德:在性王国中拓荒

    人类的天性就有几分自我中心主义,甚至像祖尼、提纳这样一些最原始的印第安人部落,他们只把人类一词用于他们自己,在他们的封闭式团体之外就再也无人存在了。

    《旧约。创世纪》多次申明神乃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让他们来管理天空中的鸟水中的及并地上所爬行的一切。心理学家把人类这种孤芳自赏、自我中心、自我崇拜的心理称为那西索斯主义(Narcisism自恋)

    ,相传那西索斯(Navcisus)乃古希腊著名美男子,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顾影自怜,相思而死。

    哥白尼日心说是对人类自恋心理的第一次打击。人类不允许自己的星球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绕着其他天体转来转去的劳什子,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哥白尼的信徒送上了火刑柱。

    第二次打击来自达尔文的进化论。它切断了人与上帝的联系,什么?!

    人与猴子竟有同一个祖先?

    达尔文肯定是疯了,莫非他本人真的是猴子的后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第三次打击,那么世人是如何对待这位先知呢?

    弗洛伊德(S。

    Freud,1856—1939)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不过他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

    1873年他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5年他赴法国在神经病专家沙尔科(Charcot)指导下

 277

    西方哲学初步372

    从事癔病研究,他开始慢慢意识到神经病的起因并只是生理上的机制而且还有心理上的动因。因此回国后他抛弃了传统的电疗法与水疗法,而采纳催眠疗法。在催眠状态下,病人往往说出一些令人尴尬的想法或事情,显然这些事情在平时是被遗忘的,但为什么会被遗忘呢?弗洛伊德做出了一大胆假定:病人根本就没遗忘什么东西,这所谓遗忘的东西只是因为令病人痛苦而遭到“压抑”而已。那么如何让病人“回忆”起这受到压抑的东西呢?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由联想法”

    ,他让病人躺在沙发上,并鼓励病人自由地讲述自己想到的一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绝不要因为讲出的事情令人不快或觉得荒唐不经而隐瞒不说。

    结果病人讲出的东西往往是性方面东西,一些眼下的性冲突或早年的性经历。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本能的能量贯注的东西受到了自我的强烈“抵抗”

    、不让它进入人的日常意识中而被压抑在“无意识”里面,但这些被压抑的本能冲动就像一锅沸腾的水,它总要寻找释放的途径和一些替代性的满足方式,癔病实际上就是受压抑的冲动在身体上产生的症状。弗洛伊德由此提出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是无意识的这一精神分析的核心思想,这是对传统哲学、传统心理学将人视为理性的动物、将精神生活等同于意识生活的观念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这一挑战立即受到了世俗的强烈嘲弄:“既然是无意识,却又如何意识得到?无意识概念本身岂不是荒唐?”

    弗洛伊德坚信自己的发现,他认为从神经病人的怪诞的举止到正常人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到处都可以看到受到压抑的无意识的东西在起作用,梦就是一个最常见的表现。梦的领

 278

    472西方哲学初步

    域一直是江湖术士、占卜者、预言者的领地,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去和梦打交道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不过弗洛伊德不管世人如何贬斥梦,他认真地把梦视为未经解释的神经症症状,是妄想性或强迫性的观念,把释梦视为通向无意识的途径,视为“精神分析最可靠的场所”

    ,是“精神分析最特别而为其他科学所绝对没有的东西”。他认为,梦有“隐”

    ,“显”之分,“显”即是梦本身直接表现出来的内容,“隐”则是“显”的内容背后隐藏着的东西,这隐藏着的东西都是些受到压抑的无意识的东西,它是梦的真实动机。在人的意识处于睡眠状态下,它便跃跃欲试想冲破意识这道防线。有时意识过于放松警惕,所有这些无意识的东西就会以毫不掩饰和令人不安的面貌一古脑地奔涌而出,这些东西太无法无天,就会在梦中被惊醒加以打断。大部分隐梦都要受到一定抵阻不得不改头换面以一种伪装的形式蒙混过关,梦无非是无意识的欲望的一种伪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释梦》一书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这部后来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划时代巨著在19世纪的最后几天出版,因此书上的出版时间是1900年,当时只印了600册,却用了整整8年时间才卖完。专业杂志对这本书几乎只字不提,这部探究人类无意识生活的书显然受到世人来自有意与无意两方面强烈的抵制。

    但弗洛伊德并不灰心,他继续在这片人类精神生活的新大陆上跋涉。

    1904年他发表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在这部得到广泛流传的著作中,弗洛伊德流露出了严格的决定论思想,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便是事故、过失和错误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在过失与错误的背后是

 279

    西方哲学初步572

    种种受到压抑的冲动与意图。一个对会议颇为反感而又碍于责任不得不去主持会议的人,本应说“诸位,法走人数已够,我宣布现在开会”

    ,但临场他却发生了严重的口误:“诸位,法定人数已够,我宣布现在闭会”。这不经意的说露嘴,在弗洛伊德看来却是恰恰露出了无意识的马脚。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相信每个人都能体验到。

    1905年弗洛伊德将他长期的研究成果以《性学三论》为书名公之于众,在这部颇招非议的书中,他提出“幼儿性欲说”

    ,认为性生活自婴儿期就开始了,成人的性变态无非是幼儿性生活的畸形的产物。这是对幼儿时代的天使理论的一大污辱,所有的人(或许应排除幼儿)都相信幼儿是天真无邪的,幼儿也有性欲,简直是天方夜谭。这部著作给弗洛伊德赢得了“泛性论”的桂冠,弗洛伊德成了当时学术界最不受欢迎的人物,各种各样的辱骂与人身攻击接踵而来,有的人干脆就称呼弗洛伊德是“专门喜欢下流想法的教授”

    ,他的很多好朋友都给他这一石破天惊的理论给吓跑了,他本人陷入了空前孤立的状态。不过,一些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给了他有力的支持,其中荣格(C。

    Jung)与阿德勒(A。

    Adler)协助他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

    ,逐步使精神分析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1909年弗洛伊德应邀赴美讲学,这标志着他的学说正式走出了欧洲。

    1913年《图腾与禁忌》出版,在这部著作,弗洛伊德又一次鼓动自己天才的想象翅膀,一直飞到原始人的心理世界,他大胆设想原始人的心理与今天儿童心理无别,原始人的弑父行为是整个人类文明、道德和宗教的最终起源。

 280

    672西方哲学初步

    随着世界大战的临近,使弗洛伊德对人类非理性的本能冲动也看得越来越清楚,《超越快乐原则》便随着战争的爆发而问世了。

    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心理的主导原则是快乐原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现实原则,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