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小宅门 >

第126部分

小宅门-第126部分

小说: 小宅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一手拉了李婉婷,一手抚着青玉;金秀玉扶着真儿,一同上了马车,领着一帮子下人,扬长而去。
杨惜君冷冷地目送她们离去,眼神阴郁,白森森的牙齿狠狠咬住了涂着鲜红胭脂的嘴唇。
金家小院再次人满为患,主子们自然是坐了桌子,热热闹闹吃饭。
下人们也得吃饭呢,金老六想了辙,拿两只条凳并排一放,将厨房大水缸上面的那块四四方方大砧板给扛来往条凳上一架,就是一张现成的桌子。
金家一个女儿出嫁,一个儿子离家,只剩一对老夫老妻,平日里自然是凄凄凉凉的,就是吃饭也静悄悄的。
今儿这样热闹的场面可实在不多见,金老六红光满面,金林氏却是笑得满脸桃花纹都开了。
“娘,傻笑什么呢!”金秀玉实在瞧不下去,轻轻地就给金林氏使了个眼色。
金林氏才不顾忌她,反而说道:“你瞧瞧你,还这么不爱惜身子,如今可是一人吃两人补!”她一面说,一面就夹了一块大大的红烧肉放进金秀玉碗里。
金秀玉不用吃,看着就想反胃。
幸而李婉婷如今懂事得很,也知道自家嫂子的饮食习惯,一筷子就把那红烧肉给夹到了自己碗里,还冲她眨了眨眼睛。
金秀玉笑道:“阿喜也该多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姑嫂两个默契一笑。
老人家饭后易犯困,刚撤了桌子,老太太脑袋便已经一点一点起来。幸好金林氏早有准备,将原本金秀玉和金沐生的房间都给收拾干净了,被褥也都换了新的。见老太太有了困意,便吩咐青玉将她扶进屋里去歇息了。
金秀玉双身子,本来就爱困,用完了饭,正午的太阳暖烘烘一照,眼皮也就沉重起来。真儿也扶着她进屋去睡了。
其实老太太和李婉婷施粥,也就是点个卯的功夫,谁也不指望她们真的亲力亲为。粥棚那边,青玉自然又多分派了人去照管,一面也是为了金家清净些,怕吵醒两位主子。
李婉婷是不肯睡的,自有人带她去逛街市了,东市虽不如西市富贵,繁华程度却不差的。
金秀玉睡得朦朦胧胧,眼皮半阖半张之间,只觉身边有个模糊的人影,脸上拂过一片温暖。
她慢慢张开眼睛,才瞧清楚,身边坐着的是金林氏,落在脸上的温暖则是她的手。
“娘……”
金林氏轻轻“哎”了一声,说道:“醒了?”
这会子,可不见吃饭时傻乐呵的模样,显得沉静慈爱,她光是是仔细地看着金秀玉的脸,然后又认真地盯着她的肚子看了一会,脸上弥漫开一种舒心的笑容。
“真好啊。”
她嘴里发出一声叹息,金秀玉怔忡地看着她。
金林氏将手轻轻覆盖在她肚皮上,柔声道:“才说你刚嫁了人,新媳妇不知做的怎么样。回门那天,身段儿还苗条着呢,如今肚子都有这般大了。”
金秀玉也伸手抚摸着自己的肚子。
金林氏又将手重新移到她脸上,一面轻轻描绘着她的轮廓,一面说道:“脸儿圆了不少,人也胖了,可见是滋补的。”
金秀玉笑道:“李家头一个曾孙,老太太比我还上心呢。”
一句话说的金林氏也笑起来。
“你瞧,怎么说的,当初你还死活不肯嫁到李家,如今怎么样?这日子过得有多舒坦,这样儿的婆家打着灯笼,哪儿也找不着哇。”
将女儿嫁进淮安首富李家,是金林氏平生第一得意之事。如今还不止是淮安首富,要成天下首富了呢。
“听人说,皇帝赐下来的匾额,是金子做的?皇帝老爷亲自写的字?”
这没几句话,金林氏便又本性暴露无疑了,瞪大了眼睛,一副寻就探秘的期待模样。
金秀玉没好气道:“若是金子做的,那得多少人抬得动?娘定是又听坊间胡乱传言了。不过有一样不假,那上头的字的确是皇上亲笔,还盖了国鉴呢。”
金林氏长长地“哦”了一声,十分之惊叹,双掌合十道:“将来这可是祖传宝贝呢。”
皇帝老爷赐下的东西呢,不是传家宝是什么。老百姓是怎么说来着,将来就是犯了杀人的罪过,御赐之物还能当个免死金牌用呢!
这话金林氏没说,说了能被金秀玉笑死。
惊叹了一会儿,金林氏转而又神色严肃起来,握住金秀玉的手道:“闺女,头前不是说那柳氏已经叫你给赶出府去了?”
金秀玉疑惑道:“她在家庙清修呢。好端端的,怎么提起她来?莫非又有什么传闻?”
金林氏摆手道:“倒不是她。这回倒不是别人传说,是我亲眼瞧见的。”
“你瞧见什么了?”
金林氏道:“前儿一早,我去木鱼菜场。那菜市口不是有间米铺么,方记米铺,你可还记得?”
方记米铺,是金家常去的店铺,多数时候,金林氏都爱买他们家的米,金秀玉做姑娘的时候也经常光顾。
金秀玉当然记得,而且她还知道,这家方家米铺的东家,就是那个向李家求娶柳弱云的方老爷。
“怎么?”
金林氏神神秘秘道:“前儿我去方记米铺,瞧见了柳氏的那个丫头。”
“莲芯?”
“可不就是叫莲芯的。我那会儿正问伙计称米,就见莲芯和米铺东家方老爷说着话儿过去。冷眼瞧着,还像是莲芯在嘱托方老爷,一个米铺老板对一个小丫鬟客客气气的,岂不是很奇怪么?”
金秀玉也觉着事有蹊跷。
不错,莲芯曾是柳弱云的丫鬟,但如今她已经赎了身,是自由人,即使当日得知她那表哥表嫂是得了柳夫人的授意,那也同柳弱云无甚干系。
然而,前不久方老爷才向李家问了柳弱云的赎身价钱,如今又跟莲芯见了面。这其中定有古怪。
金秀玉庆幸,亏得她有言在先,柳弱云必须受完罚,才能出府。这会儿,既然又有奇怪之处,自然是要查一查的。
这事儿,她记在心里,等着回头让真儿再派人去打听。
母女两个又说了一些闲话,直到真儿进来,才停止。
金秀玉见真儿笑眯眯地背着手,便问道:“有什么喜事不成?”
真儿笑道:“正是一件喜事呢!”她从背后拿出手来,递上来一只信封,“瞧,大少爷来信了!”
金秀玉顿时又惊又喜,忙抢过信来,正待拆开,突又问道:“老太太可知道?”
真儿摇头道:“府里刚接到信,主子们却一个都不在,便给送到这边来,我接了信,头一个便先来报给少奶奶了。”
金秀玉道:“你怎么也糊涂了,这样的喜事,自然该先让老太太知道才是。”
她一面说着一面便下床,金林氏赶紧替她披外衣、穿鞋子。
真儿是丫鬟,哪里能让她做这些事,赶忙接过手来,一面回答着:“少奶奶是口不对心,难道不是想着第一个看到大少爷的信儿么?”
金秀玉笑道:“鬼丫头,还不快扶我去老太太那边。”
真儿脆生生应了一声,扶着她出了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清明时节
金秀玉进屋时,老大太刚巧才醒,青玉正替她整理最外层穿的罩衣,另有一个小丫头替她拢着头发。
人逢喜事精神爽,金秀玉自己都没发觉自个儿脸上已经是满脸春风。
老太太只瞧了一眼,就晓得必是有喜事了。
果然,金秀玉给她问了安之后,便说了李承之来信的事。
老太太也是又惊又喜,道:“当真?快与我瞧瞧。”
金秀玉将信封拆了,抽出叠得齐整的信纸递上去。
老太太接过信纸,展开后发现有两张,先看了第一张,第二张只是略扫了一眼,便说道:“人老眼花,字也看不大清了。豆儿,你来瞧,念与我听听。”
金秀玉伸手接了过来,正待念,却见那抬头是“豆儿亲启”四个字,顿时明白这是李承之与她的私信,老太太哪里是人老眼花,分明是目光如炬,调侃她来着。
“奶奶!”她撅了嘴嗔怪。
老太太摆手道:“奶奶跟前有什么好掩藏的,少年恩爱夫妻,正应该如此。信里头说的什么,念与我们听听?”
金秀玉不理会她,将信纸折叠了,贴身收好。
李承之给老太太的信里先问了老太太的平安,然后说了他自己的近况。他是二月里走的,陆路转水路,走了大半月,到了海边某州,休整、进货,三月里才出了海。信是出海前一天写的,快马兼程送回来,也今日才到。
看完了李承之的信,老太太和金秀玉二人心满意足,在金家院子里多逗留了一阵。
外头的粥棚已经都施粥完毕,下人们便收拾了东西,到金玉巷来同主子们汇合,上了车马,回西市府里头去了。
如今虽是春季,天儿还没真正暖和起来,早晚都凉,日头下得也早。
一行人回到府里的时候,大门外已经挑起了灯笼。一听说主子们回来了,大厨房立刻做起晚膳来。
春云和秀秀是在西市施粥的,这会子两张小脸都红扑扑,透着兴奋愉悦。
“少奶奶没瞧见,咱们家施粥,老百姓们都说李家是淮安头一户积善之家,年前大少爷便已在城外设过粥棚,如今咱们家又施粥赠衣,好多人都说咱们家是他们的大恩人呢。”
春云做了善事,受了别人的感激和夸赞,心里头高兴,一见金秀玉和老太太回来,便喋喋说起来。
李家乐善好施的名儿,如今算是全淮安都传遍了。
用过了晚饭,回到明志院,屏退了丫鬟们,金秀玉独自一人坐在灯下,才展开了丈夫的来信。
信中寥察数语,却有数不尽的缱绻关怀之意。她只觉心头温暖,甜蜜浓郁化不开。
少年夫妻,果然是经不得分离的,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今夜,她将这一纸信笺贴在胸口上入睡。
眼看着到清明了。
今儿的天也高,万里无云的,天气也暖和了许多。
金秀玉托着后腰站在廊下,瞧着春云往屋檐上插柳条。
她系了一条葱白葱绿的高腰襦群,披了件鹅黄色的外衫,肚子愈发地大了,又挺又尖,人人都说会生儿子。
她如今吃的多,一人吃两人补,身体比起前几月可发福了不少,脸蛋都圆了,显得肌肤莹白如玉,整个人如同满月一般。
满头的乌发,就用簪子松松地挽了,只插了一朵浅绿色的珍珠缀纱的花儿,耳垂上明晃晃两颗珍珠,愈发衬得人俏生生,倒是比未怀孕时更多了几分柔媚的味道。
春云正踩了梯子上去,手上举了一根鲜嫩的柳枝往屋檐上插。底下三个小丫头替她扶着梯子,嘴里头不住地叫“小心”。
金秀玉仰着头,笑眯眯地看着,眼睛如同月牙儿一般,颊边深深两个梨涡。
春云终于将柳条插了上去,欣喜地叫着“好了!好了”,手脚轻快,一溜烟就从梯子上滑了下来,往金秀玉跟前一站,笑得一脸春光灿烂。
她拿手一指,高声道:“少奶奶瞧,我插得多好看!”
金秀玉也笑道:“有那么多小厮不使唤,偏要自个儿上去,若是摔了,瞧你怎么哭呢!”
真儿附和道:“她就是爱淘气,粗手粗脚的,摔了也不打紧。”
春云如今对她的调笑是没有半分在意了,只“嗤”了一声,对金秀玉笑道:“少奶奶可都收拾妥当了?咱们这就出门去罢!”
金秀玉点头道:“你派个人去长寿园那边,瞧瞧老太太和阿平、阿喜都好了没。”
“哎。”春云高声应了,找了人去。
金秀玉扭过头来就跟真儿说道:“老太太还是舍不得阿平阿喜两个,拖到今日,总算是松了口了。”
真儿点头道:“可不是,年前就说分院子,从过年拖到元宵,从元宵拖到春分,到了今日,才算是点了头。等过了今儿的清明节,阿平阿喜两个就该领着人到自个儿的院子去住了。”
这事情前前后后拖了几个月,老太太总说天气还冷着呢,等暖和起来再说,如今总算是放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