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寡妇难贤 >

第233部分

寡妇难贤-第233部分

小说: 寡妇难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看我都高兴坏了!”

    等众人落座。田家二房的也过了来,田家二房人丁凋零,田二老爷子抱着半两不撒手。禁不住老泪纵横。田家二房,曾孙辈的,只半两和半两的一个堂哥,可谓个个都是命根子。

    至于,田慧的亲哥,也只有一子一女,也算是田家多子的了。不过,田家家风不错,都不纳妾。最多,也就一两个通房丫头。对于田家人来说,避子汤啥的。自家就能开的出来。

    因为武王府的老夫人的缘故,田家的孙媳妇也都是大家闺秀,不过,田慧的爹娘这一辈的,早就无人了。田府也是日渐凋零,就是到了田慧这一辈的,也只有田慧的亲哥,田大少爷,和二房的田三少爷。

    是以,看着杨家人拖家带口的,田府上下无不瞪大了眼,隐隐地好些羡慕。

    若不是田慧是田家的姑奶奶,田家人早就出口问了,可有啥秘方不成?

    田老爷子再三要求田慧一家子搬到田府来,一家人也走动走动,若是等人回了南下镇,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见着。

    “爷爷,实在是冬子哥每日都要上早朝,住在城外颇为地不便利,不过,等过几日,宅子置办下来了,爷爷你们也一道儿住着,咱再亲香亲香……”至于这事儿,田慧跟杨立冬走啊就商量好了。

    田慧忙着在一旁点头。

    御书房里,康元帝正拿着一叠子的纸,时不时地闷声咳个几声。

    赵菜子根本不曾看过,虽说这些年,也好歹识了几个大字儿,不过,看着那么一叠子的纸,早就没有翻看的*。

    用过了饭,一行人才回了城。

    第二日上朝,康元帝下旨,擢杨立冬为昭勇将军,正三品官职。另为,康城一州的按察使。

    与此同时,秦氏接旨,为六品安人。

    康元帝重赏杨家人,赏下五进宅子,原是大学士的宅子。大学士本就是文人,时常在宅子里开宴,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光是不经意地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都使人观之不尽。

    若不是要价实在是过高了,这宅子早就被人买下了。

    满朝文武,心里莫不腹诽,文大学士若是早知今日,怕是早早地将宅子给低价卖了去。京城里的,谁都清楚,文大学士,最是不缺银子,苏州文家,世代大家。唯一的那么点儿性格,就是瞧不上武官。

    文大学士抬高了价码,不过是标榜自家的府邸的稀缺。

    杨府,一时间风头无两。

    三日后,便是吉日,举家搬迁。

    望着大门上,大大的杨府二字,杨立冬这才松了一口气儿,脸上带着些许笑意。

    “这几日紧绷着脸,我看你也是累坏了吧?”田慧亲自打了水,伺候着杨立冬歇息会儿。

    这一日,杨府一大早就开始收礼,就是康元帝也有乔迁之礼送到,武王府也有一大张的礼单……

    待得杨立冬歇下了,田慧将礼单寻了来,一大家子帮着分类入了库。

    武王府设宴,请了田慧一家子,杨立冬因着公事缠身,只得由田慧领着五个小的去了武王府,坐的还是赵府的马车。

    不过几日,杨府的少爷正到了说亲的年龄,有不少夫人都到赵府去探口风。

    “咱家还是得回南下镇的,若是娶了亲了,自然是要买个大宅子的。不过,京里的大家闺秀,怕是不大愿意去南下镇这种小地方的。”杨立冬生怕自家媳妇在外头碰壁,这不,早早地打了预防针。

    “那种一品大员家的姑娘们,我这个婆婆还使唤不动呢,咱也不学人家,只管着跟咱差不多的,也不拘嫡庶,性子好,合了我的眼缘就成了。”田慧说的性子好,这几日也见多了姑娘家,扭扭捏捏的性子,自己还真是瞧不来。

    光是想着,往后自家院子里,往后多了好几个儿媳妇都是如此的,怕是恨不得早早地分家了。

    道不同啊……

    随着崔鱼儿赴宴,田慧算是知道了自己寻儿媳妇的路途漫漫。

    圆子三人性子迥异,由武王这个舅舅领着,也是每日赴宴,一家子忙得脚不沾地。

 290 京城,王府

    一个月后。

    当初同一条船上,一道儿进京的礼部侍郎的谢大夫人,托了武王妃来问口训儿。谢夫人同武王妃原是表姐妹,情分自是不错。

    “表妹,听说你们也算是有一面之缘。若不是我那外甥女真道是不错,我也不会来开这个口儿,若是被母妃知道了我给嫡亲的外甥说了个不相当的,怕是要挨训了!”武老王妃每隔几日,就差人唤田慧过府说说话。这几日,就是佛堂也去得少了,只想着跟老姐妹询问京里的适龄小丫头。

    武王原也不过是有意跟杨立冬交好,武王本是庶长子,袭了爵位,不过是康元帝念着当初,在登基之时他爹的保驾之功。不过,因着出生,娘家不显,武王经营了多年,也总是小心翼翼。

    如今,杨立冬可算是京城里人人上赶着巴结的一号红人,每日退朝后,杨立冬都被留下,据说,就是后宫里,也是小动作不断。

    今日,武王妃说的,也是趁着田慧过府的时候。

    “喔?不知道说的是第几个姑娘?”武老王妃虽说不出门,不过到底跟谢府还是有亲戚间的往来,自然对谢府的几个小丫头也算是熟识的。

    武王妃笑着道,“是三姑娘,谢家大房的嫡出姑娘!打小就是养在谢老夫人的膝下的,不过时谢老妇人疼爱孙女,这不一挑,拖得年岁大了些。如今也是十六了……”

    京里的姑娘,自打姑娘家上了十岁就开始相看,待得十四五,大多都已经订了亲了,过个两三年,便是到了出门子的时候。如谢家姑娘这般。到了十六,还不曾定亲的,却是少数。也难怪明知道杨家人都会回南下镇的。也托了武王妃来探探口风儿。

    “不知道这是瞧上了我家哪个小子了?”一个月下来,田慧早就拿到了一份名单。等杨立冬回府,夫妇俩人就窝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商量着,刷了一个又一个。

    这谢家的三姑娘本就是在名单中的。

    “是二外甥……”谢老爷任礼部侍郎,至于谢大老爷,也不过是从五品的闲职,在京城里这种品阶的官员一抓一大把。谢老爷如今看来是升官无望了……

    谢家瞧中的是团子。

    就凭着杨家如今风头正旺,光是凭着杨立冬这几日时常领着几个儿子出入一二品大员的府邸。谢家也不敢托大。

    自年后,风小爷就已经带了信回府,让他爹好好招待杨将军。在军中,达官显贵的子弟颇多地受了杨立冬的照顾,虽说真没啥可照顾的,不过是朝夕相处的,也处出了不少情分来。

    “慧儿,这事儿我看还是从长计议……”武老王妃慢慢悠悠地道,只是看着自己的儿媳妇多了份审视。

    武王妃倒是不曾想向来不管事的婆婆,会驳了自己的话。“母妃!三姑娘可是嫡出。自小琴棋书画,半点儿不曾落下……”

    田慧傻眼了,武王妃就算是谢家三姑娘夸出一朵儿花来。田慧还得去打听打听的,娶媳妇又不是买菜,不新鲜不合意的,炖了吃了眼不见为净的。

    “兰姑姑,劳姑姑带我送送慧儿……”武老王妃身边,一直带着兰姑姑,兰姑姑原是宫里的女官,是太后赏赐下来的。武老王妃一向待她礼让有加。

    “老奴该做的……”来了武王府多次,田慧虽说不知兰姑姑的底细。不过见着自家姑姑对这个兰姑姑以礼相待,自然也还是从善如流。

    才初到京城月余。京城的物价岂是南下镇能比的,秦氏几人折腾着办了不少的罐子。腌了不少的酸菜酸春笋的。田慧只是听说,武老王妃最近没啥食欲,随口提了提自家腌的酸菜,哪成想武老王妃就当真的。

    当日,田慧各种就送了一小罐子进府,没成想一直被老王妃惦记着,兰姑姑也最是爱这口了。

    兰姑姑送了田慧出府,回院子时,却是跟着武王的身后。

    “王爷……”武王妃看着老王妃的脸色,有些忐忑的唤了身武王,恭敬地福了福身。

    武王只是点点头,拿眼都不看下武王妃,径自在老王妃的身旁坐下,“母妃,今日瞧着精神头不大好……”

    京城里,谁人不知,武王是个孝子,就是太后,对武王也是大加赞赏,常道武王府出了个好苗子。“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娘只是侧妃,平日里唤娘就好了,若是被人听见了,岂不是笑话?”

    “娘,这是太后娘娘亲口应允了的。”武王不管再忙,若是在京,每日都要到他娘的院子里,或是佛堂,喝杯茶。

    “为娘已是一大把年纪了,还会在乎这些?娘既是知道自己的身份,这些年,只是安心在佛堂念经,求我佛保佑我儿。”武老王妃话音一转,“十来年,若不是太后娘娘召见,我从不曾踏出武王府一步,王府里的大小事,我从不曾过问半句!

    不过是不想武王府沦为他人笑话!”

    武王看了一眼低着头的武王妃,不做声。

    “我只问你,将谢家三小姐,说给团子的事儿,是你的主意?”

    武王自打坐下,见着兰姑姑不曾给自己倒茶斟水,就知道这儿有问题。“娘,儿子惶恐!外甥的婚事,儿子岂能做主,表妹夫如今可是陛下的红人,一时间风头无两。陛下知道儿子跟表妹夫还有亲戚关系,特召了儿子问了好些话……”

    武王恭敬地站着,回话。

    “唉……娘早就跟你说过,咱娘俩是欠了田府的,田府如今人丁凋零……不说了,不说了。

    就是谢府求到了太后跟前,为娘还是那句话,谢家三姑娘不配!”武老王妃显然是激动过度,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甩了武王伸过来扶着自己的手,却是扶着兰姑姑的手,往后院的佛堂去了。

    “兰姑姑啊,我这是老了,连带着娘家人也跟着我一直受罪,眼见着慧丫头是个有福气的,这些人的手就长了哦……”

    “杨夫人是个好的,断然不会怪罪夫人的,必是晓得夫人也是无奈啊……”

    武王阴着脸,看着自己被他娘甩开的手。

    “王爷……”

    “王妃这是觉得谢家三姑娘是好的?”

    武王妃左右两难,若说不是个好的,那她提出来说给团子这是安的什么心思。若是个好的,武王又岂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嗯?”武王爷自己给自己斟了茶,端起茶盏,慢慢悠悠的喝着,却是不看王妃一眼。

    “爷英明,三姑娘却是个好的,只是被外头的谣言给误了!”武王妃硬着头皮,辩解道。

    “是吗?”

    “爷可去打听打听的……”

    “打听打听?如此甚好,我记得二儿也已经十五了,既然是个好的,就将谢家三姑娘留着给二儿吧!”二儿,是王妃的嫡子,武王府唯一的一个嫡子。

    “王爷!二儿可是您的嫡子!”武王妃惊恐地道,她从来不知道,向来温文尔雅的王爷,就为了那么点儿小事,却要毁了自己的嫡子。

    “怎么,现在三姑娘不好了?还是我这个王爷,在武王府说话也已经不管用了?”武王爷轻轻地将茶盏放好,这可是她娘最心爱的一套茶具,若是这样子砸了,可不可惜了?

    扑通——

    “王爷,还望王爷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