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农门财女 >

第56部分

农门财女-第56部分

小说: 农门财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男人的话让钱杨氏满脸通红,秦王氏虽然知道自家男人说的有道理,可看着钱杨氏满脸幸福的模样,还是在心里暗暗羡慕,悄悄狠瞪了秦大富背影一眼。
钱杨氏也有一手好女红,特别是在刺绣上,可比秦王氏强上不少,刚才随着钱丰去买布料,一直都处于迷糊的幸福中,等现下清醒过来时才暗暗懊悔。
“哎呦,今天可真真糊涂了,我做好荷包都没送去卖,这可怎么是好呢?”
钱杨氏抬头看了看天色,羞红的脸色渐渐淡去,自己一行人已经快要走到城门,从这里到最近的布店可有不短的距离,已经不可能再折转回去了。
从来到口子里,钱杨氏一直学着做家务,无奈天分这种东西还真是要命,往日里聪明的她却偏偏学不会简单的家务事,大半年的时间,也就仅仅能把饭菜煮熟而已,什么味道什么色香根本就从来没有做出来过。
平日里和其他妇人聊天,知道这农家妇人日常贴补家用,一般都是养些鸡鸭和做点针线,她就暗暗寻思着,养鸡鸭这种事情,估计和她做饭一样,能养活就不错了,能给自己家添点肉食就顶了天,想向其他妇人一样,积攒着蛋去卖,或者孵出小鸡仔去换钱,那些对她来说都不可能。
好在钱杨氏有一手好女红,当日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有钱,能置办上不少好东西,眼光和手艺都比一般乡下妇人强,用做针线来贴补点家用,这才是她最适合做的事。
“哦,钱娘子,你也要卖荷包吗?给我看看。”
秦王氏整日里忙的手不得空,有心想做点针线去换钱都没时间,刚才见赵家姐妹去卖荷包就让她心动了一场,现在听钱杨氏这样一说,她的心又痒了起来。
“秦嫂子,你可别见笑,绣的不好,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钱杨氏话里谦虚,可神情却很自信,这可是她最擅长的事情,还没见那个妇人比她做的好。
秦王氏伸手接过钱杨氏的荷包,拿在手里反复的翻看,嘴里啧啧出声:“哎呦,钱娘子,你这针线可真好,有空可得好好教教我,啧啧,真漂亮”
“秦嫂子,你快别夸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啊”
“哎呦,我说钱娘子,你去打听打听,我可从来不说奉承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这手可真巧”
“那你瞧着能卖多少钱?”钱杨氏被秦王氏夸得很受用,不过没忘了她的目的。
秦王氏翻看着荷包,眼里出现了点点尴尬:“钱娘子,这我可就不好说了,你看啊,我们的老家和这里不太相同,我们喜欢的花式这里也许不喜欢。况且这里靠近京城,县城里人的眼界可比我们那里高很多,我们觉得时新的花式在她们眼里可只能是普通,你这价钱还真是不好说。”
秦王氏刚才一直都在选布料,没有亲眼看见赵家两姐妹绣的荷包,往日里偶然见她们绣花,看着还行,可那个锦绣苑的锦娘却只给了2文钱一个荷包,这个价格实在是让她无从判断,钱杨氏的这个荷包能卖多少钱。
“钱婶子,能给我看看吗?”钱杨氏正失望的想把荷包收起来,等下次钱丰进城卖粮时再来问问,金珠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
钱杨氏一直都对金珠抱有感激之情,这女娃年纪虽小但心地善良,不时的送一两个野鸡蛋过来,这情她可一直都在心里记着。听见金珠要看,二话不说就递了过去:“蒋二姑娘,你要是看着喜欢,婶子就送给你了。”
金珠没接话,只笑着点点头,接过荷包来就仔细打量了起来。赵二妞的荷包她也没见过,可锦娘针线箩里的荷包她可是仔细看过,瞧钱杨氏信心满满的模样,用那些荷包还衡量她的手艺,应该还是比较靠谱。
几眼扫过,再用手细细的按摸了几下,金珠心里就有谱了,钱杨氏的手艺还真不错,相比之下,钱杨氏的荷包,除了布料粗糙些,花式上没有那么好看,其他和锦娘的那些荷包差不多,虽然金珠对绣品不是很懂,但好东西的判断标准几乎都一样,以金珠毒辣的眼光,这个判断八九不离十。
“钱婶子,我能跟你商量个事吗?”金珠的眼珠子转了半响,瞅着秦王氏正拉着满柜说话,没有注意到自己,就悄悄的走到钱杨氏的另外一边,拉了她的衣角压低了声音问。
钱杨氏虽然有些不解,但声音却也低了下来:“蒋二姑娘,你说说看,啥事?”
“钱婶子,我认识一个绣庄的绣娘,她托我收绣品,价钱给的还合适,就是要求有些高,我看你的荷包手艺还行,就是”金珠低着头,眼睛瞄着秦王氏的动静,自己说瞎话可不能遇见拆慌的人。
“就是什么,蒋二姑娘你说说看,要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你尽管说,我还会好多种绣法,一准能行。”钱杨氏有些激动,她本就想靠自己的手艺帮补家用,听金珠这样一说,立刻喜上心头。
金珠买回的17斤碎零布,本来是要想办法从赵家姐妹身上把钱找回来,可一看钱杨氏的荷包,她改主意了。
“钱婶子,你用的布料太粗糙了些,这普安县里的人眼界高,看不上这样的布料,就算你绣的再好也卖不出去,这是其一。其二,你荷包上面的花式也和现在时新的不同,有好布料没好花式,也一样卖不上好价钱。”
金珠一样样的说给钱杨氏听,反正刚才听三个大人说话中流露出来的意思,钱家现在是1文没有,想要自己买布料来缝制荷包还要等下次卖粮,可瞧瞧钱杨氏刚才害羞内疚的模样,下次卖粮后她估计也不会开口要钱买布。
再者,秦王氏今天给她普及的碎零布知识来看,这碎零布也不是常有,也就是接绣活的绣庄,在人手实在是不够的情况下,才会把碎零布拿出来卖,刚才她们一路也路过几个成衣店和绣庄,金珠的眼睛早就盯着店里到处看,再也没看见谁家有碎零布出售,估计,锦绣苑的碎零布还是赵二妞给勾出来的。
也就是考虑到这两点,金珠自信满满,她手里这17文钱的碎零布,不翻几个番她绝不甘心,那可是她费了好大心思才弄到手的东西啊“这、这可怎么是好呢?”钱杨氏愣了,金珠的话合情合理,其实,这两个问题她也曾经想过,只是一直都迷信自己的手艺,有意识的忽略了。
金珠轻轻拍了拍手里的荷包问:“钱婶子,你这荷包要是在老家能卖多少啊?”
金珠对荷包的价钱没概念,赵二妞的只值2文,可锦娘针线箩里的却值上百文,那钱杨氏的能值的多少呢?这可要打听仔细了,自己也是穷光蛋一个,没钱做福利也没心思干剥削的勾当,如果能把事情谈成,大家那就是合作关系,该给钱杨氏的报酬不能少,该自己赚的也不能亏。
“这个嘛,我也不是太清楚。”钱杨氏有些不好意思了,她以前哪里要靠卖荷包过活,每每绣了都是自己欣赏,最多给亲戚做礼物,从来没有想过绣荷包卖钱这回事,哪里知道能卖多少钱呢?不过“我以前的丫鬟倒是卖过她绣的荷包,手艺比我这个差些,但布料却好,偶听她说过,好像8、9文,不足10文的样子。”
钱杨氏的话说完,眼睛随之一亮,但没多久又黯淡了下去,8、9文钱对于现在的她可是不少,荷包能卖上这个价,她也就满足了,可她没布没新花式,要怎么办呢?

第八十九章 运输问题

金珠的眼睛也一亮,亮晶晶的不断闪着小小的铜钱,钱杨氏突亮突暗的眼神和8、9文的价钱,让她心里有了底。
“8、9文钱啊钱婶子,要是有好布料和时新的样式,一个荷包要做多久?”秦王氏白天都忙着家务事,金珠并没有瞧见她绣东西,也就不知道一个荷包绣好要多长时间。
“蒋二姑娘啊,你这话问的模糊,让婶子怎么说呢,这绣荷包的用时要看花式来定,有两三天,也有一两个月,还要看是不做其他事一心绣,还是忙里偷闲抓着空绣,真真不好说。”
金珠的问话要是问以前的钱杨氏,她可能张口就能告诉金珠,以前时间多得难打发,专门找些没见过的新花式来绣,又不紧等着要,十天半个月出一个,那算是花式简单,一两个月绣出一个也很平常。
可来到口子里后,知道绣活能补贴家用,她把自己空闲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绣活上。如果不是没有多余的布料,每天时间也不富裕,三五天出一个是她正常速度,如果夜里能买些灯油点着做活,两三天也能赶出好绣活来。
看着自己已经粗糙的手,钱杨氏神情黯淡,以前的生活再美好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今后要怎样弄些布料和花式来做绣活更实际些。
想到这里,钱杨氏眼睛一亮,蒋二姑娘这样打听自己绣荷包的事,难道她有什么办法?
“蒋二姑娘,你是不是有什么门路?快,快和婶子说说。”
“呵呵,钱婶子你别急,我不是正要和你商量这事嘛,那绣娘给了我一些碎零布,都是上好的布料,用来缝制荷包绝对漂亮,还有现下时新的花式,她也一并给了我,要我帮助找女红好的人做绣活。我瞧着钱婶子你这个荷包和她收的那些差不多,就想问问婶子的意思,这绣活你接吗?”
“接,接,我接。”钱杨氏连声说接,高兴得连连点头,恨不得现在就把布料和花式拿到手里。
金珠有些心虚的看向秦王氏,钱杨氏一高兴说话的声音就大了不少,正拉着满柜说话的秦王氏,头微偏了偏好像要转过来瞧瞧什么情况。
“钱婶子,你小声点,我是背着我爹偷偷接的活,可不能让他知道了。”金珠一拉钱杨氏的衣角,把她蒋保山拉出来当挡箭牌。
“好,好,我小声些。可是蒋二姑娘,你为啥要瞒着你爹呢,这绣活不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钱杨氏不明白金珠的意思,这女子做绣活贴补家用,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吗?
“哎呦,不是绣活的事,是我爹不让我做事,说我身子骨弱要我养着,要是知道我捣鼓绣活他肯定会不高兴。钱婶子,现在我们就暂时那么说定了啊,等到家后我再来找你说具体的事啊”
金珠三几句话把事情说完,忙闪身窜回了原先走的位置,冲着钱杨氏关心的眼神挤了挤眼睛,然后老实的跟在蒋保山的身后。
钱杨氏放心的收回目光,脑子里盘算着,如果蒋二姑娘说的这绣活真能接上,那自己就不用为布料和花式操心,只要用心绣好就行,只是不知道单单绣工能给多少钱呢?
钱杨氏考虑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金珠的脑海里,按10文钱一个荷包算,五五分还是四六分合适呢?
不大一会儿,一行人走到城门口附近的一块空地,已经有人比他们先到了,来时装着满满粮食的背篓和担子里,现在放着各种不同的东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色,看来大伙的粮食都卖了一个好价钱,也为自己家里添置上了需要的东西。
蒋秦钱三家人一出现,原先到的人纷纷把头探过来瞧,瞧瞧大伙都买了啥“保山、大富,你们两家买的什么稻种,看着和我家买的不一样啊?”赵盛和蒋保山平日关系很好,很自然的把装稻种的袋子打开,抓起了一把稻种来看。
赵家是木匠传家,花费在地里的功夫相对较少,开荒种地对他们家来说,只要能保证自家吃的粮食就行,根本就没多花心思在地里农活上。地里种什么粮食都是跟着邻居来,看人家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什么,今天进城,别人家都是挑着粮食来卖,他家却挑着几件木工活来城里兜售。
赵家手艺扎实用料又好,几件木工都卖了一个不错的价格。赵盛去的地方和旁人都不一样,来去都是他一个人,卖完东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