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锦绣+1番外 作者:苏小凉(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8-28正文完结)-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太皇太后所在的寿和宫,这太监向着宫门口候着的宫女说了几句,进去禀报,不一会就有宫嬷进来领她们进去。
到了门前,又是一通禀报,里面出来一个宫女带着她们进了屋子,入内后才看到坐在最上面的太皇太后和贵太妃。
林清苒拉着涵哥儿和博哥儿行礼后,太皇太后赐坐让她们坐下来,涵哥儿坐在林清苒旁边,博哥儿则由奶娘抱着站在身后。
“不必这么拘谨。”太皇太后笑道,命人端了一些孩子喜欢吃的糕点,坐在左侧的贵太妃看着奶娘怀里好奇的看着众人的博哥儿,对林清苒说道,“让两个孩子来哀家这儿。”
奶娘把博哥儿放下来,林清苒让涵哥儿牵着弟弟走过去,博哥儿哪里知道不能看的规矩,仰起头看贵太妃,又看太皇太后,嘴巴一咧,笑呵呵着。
贵太妃直接福身把博哥儿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侧,博哥儿下意识的抓住她的手,贵太妃捏住了他的小手,软乎乎的,连着眼神都跟着软了下来。
“把你叫进宫来说说话,如今那怡和宫里也没什么人。”贵太妃直言了叫林清苒进宫的目的,她没有孩子,张家那些小辈和她也不熟,她就这样的性子,喜欢林清苒这一家,就多叫她进宫来看看。
“哀家这寿和宫也没什么人。”太皇太后嗔了她一眼,贵太妃无子,如今先帝又去世了,后宫的女人之间就没有敌对和竞争的缘由,今后说句不好听的,都是要老死在这宫中,到这份上谁还有那心思再给别人添堵呢。
新皇登基,宫中的格局其实很奇怪,新皇年幼,自然没有皇后和妃子,新皇是直接跳过了自己的父王登基为皇的,所以这皇太后的位子也不是大皇妃来做,大皇子封了王之后就从太子府搬出另外赐了府邸,先帝留下的妃子大部分都去了寺庙,如今的宫中,空旷的很。
偶尔王妃会进宫来,看看皇上,陪陪皇太后,没有登基前是她的儿子,但登基之后,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如今要遵循君臣之礼。
贵太妃听了太皇太后的话,笑了,“所以臣妾就候着脸皮往这寿和宫里跑,左右这儿也人少,那儿也人少。”
这儿聊着,那边有人来给太皇太后请安了,萧媛薰带着弟弟萧景鹤来给两位祖母请安,走进这屋子,姐弟俩规规矩矩的给太皇太后和贵太妃行了礼。
萧景鹤和涵哥儿的年纪差不多,这一看,同龄的孩子这就对上眼了。
博哥儿年纪小坐的住,涵哥儿这样呆不住,太皇太后开口道,“薰儿,你带着鹤儿和这弟弟去花园里玩一会儿。”
涵哥儿看了林清苒一眼,得到娘的首肯了,慢慢的走到萧媛薰面前,漂亮的姐姐他都喜欢啊,这个姐姐比兰姐儿还要好看,涵哥儿乖乖叫了一声姐姐,萧媛薰一手牵一个,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宫女,出去了。。。
贵太妃很喜欢听林清苒说家常的事,太皇太后也听着,两个身份高贵的人,此时身上没有半点威严肃气,反而是容易亲近的很。
太皇太后听林清苒说当年和邵子钰第一次见面,笑了,“先帝就喜欢保媒。”继而看了贵太妃一眼,“当时你不出面说,先帝也答应邵侯爷了。”
贵太妃抿嘴笑着,“这说明两个孩子有缘分,说起来,子钰的爹娘,也是很有缘分。”
都已经开口了,林清苒自然逮着机会问了,“臣妾都不曾听谁说起过爹和娘的事呢,贵太妃和臣妾说说。”
贵太妃看了太皇太后一眼,“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那时都还没进宫,他们是在踏青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啊,你娘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绊了一下,踩着裙摆,没站稳,本来是要摔下台阶的,当时哀家拉了她一把,没往下,倒是从旁边摔下去了,刚好你爹经过这台阶旁,就把你娘给抱住了。”
回忆这些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贵太妃说着,自己笑了,“你娘以为自己会摔的很严重,被你爹抱住的时候没缓过来,搂着他的脖子不肯松手,闭着眼睛还往他怀里躲,半响才反应过来。”
这一抱就定情了。
“之后哀家和你娘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也没多少人瞧见,几个月之后,邵家就来朱家提亲,当时你娘才十三岁,亲事定了三年才成亲的。”那个时候的邵家正是荣耀着,朱家自然愿意结这一门亲事了,就那一面之缘,邵长忠看中了她,下决定也极快,赶忙就让邵侯爷派人来提亲了。
贵太妃顿了顿,语气里有了一抹怅然,“他们定亲后的第二年开春,哀家就进宫了。”之后她和宛儿的关系就疏远了,因为她当时的决定。
直到后来朱宛儿出嫁,生下邵子钰,两个人的关系才有了缓和,只是没有缓和几年,年纪轻轻的夫妻俩就这么出了事。
贵太妃转口,又说了些爹和娘定亲之后的事,林清苒听着,每每都能从贵太妃的眼底看到一抹思念。
如今她是全然的能够确定,贵太妃是因为怀念婆婆才会叫她带着孩子进宫来说话,如今的宫中即便是衣食无忧,日子也是无聊的紧,有人陪着说说话,回忆回忆过去,日子才不会太难熬。
林清苒没有见过公公婆婆,就是相公对他们的记忆也很淡,有个人能回忆给她听,林清苒很乐意听。。。
这边寿和宫中聊着气氛很好,那边小花园里的气氛可就没这么好了,涵哥儿是二度被人嫌弃了,委屈的站在萧媛薰身旁,而萧景鹤则是一脸愤愤的看着对面站着的只比他们大几岁的两个姑娘。
“本公主也没说错啊,这么胖肯定不可爱了。”小姑娘娇俏好听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先帝唯一的女儿秀和大长公主,今年才七岁,一旁站着的就是朱家的大小姐朱乐萱了,朱乐萱是一脸嫌弃的看着涵哥儿。
“姑姑您不可以这么说涵哥儿。”萧景鹤抗议道,“师傅说了,不可以以貌取人,也不可以这样说别人的美丑。”
秀和看着萧景鹤,再看涵哥儿,脸上倒是没有恶意,不过说出口的话就没这么好听了,“我哪里说他丑了,我只说了他的胖瘦,鹤儿,这和美丑没有关系。”
“不是这样的。”比涵哥儿只大半岁的萧景鹤一下就给难住了,小脸憋的红彤彤的,明明姑姑说错了,为什么自己还辩驳不过她。
涵哥儿看向朱乐萱,后者哼了一声,秀和看他脸上委委屈屈的样子,乐了,走过来伸手捏了捏他的脸,漂亮的小脸上嘴角一翘,“嗯~多看了其实也挺可爱的。”
第114章 。博哥儿抓周
秀和比涵哥儿高出不少;这个低头捏他的脸;更像是在逗他;松开手回头看朱乐萱;秀和显得有些随意;“也没你说的这么讨厌。”胖嘟嘟的也不错啊;再者长的真的不难看。
“公主,那是他现在不难看;等他长大了这么胖,肯定很难看。”这胖子中十个有九个不好看;小时候肥嘟嘟的是可爱,是讨喜,是憨厚有趣;可长大了还一身的肉,胖的就令人讨厌了。
“有点道理。”秀和点点头,刚刚这一下手感不错,伸手又捏了一下,“现在不讨厌就行了。”她又没看到他长大后的样子,愁什么。
朱乐萱没有想到刁蛮的秀和大长公主一下这么好说话,她不是应该看着涵哥儿就讨厌难看的么,怎么还捏他的脸倒是有点爱不释手的样子了。
她是第一眼看到涵哥儿的时候就不喜欢,胖的人最讨厌了,又这么能吃。
“姑姑,我们先回去了。”萧媛薰拉着弟弟和涵哥儿,向秀和笑着道别,“我们出来有一会儿了,怕是皇祖母那等急了。”
“别急着走啊。”秀和开口,“来都来了,再玩一会儿。”如今这宫里就只有她和还没议亲的六哥,走好远路都看不到多少人,又不能出宫去,太无聊了,好不容易遇到他们,哪能这么容易就放他们走。
“那边有刚刚放好的抛竹签,我们去那儿玩。”秀和的口气就是不容置疑,这几个孩子,年纪最大的萧媛薰十一岁了,该懂得也都懂,这时候若是还要离开,秀和肯定会记恨上,她和弟弟还在宫中,等于是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能得罪了比她要小的皇姑。
萧媛薰考虑到涵哥儿,低头看他轻声问道,“你想去玩吗?”
“姐姐去我就去。”涵哥儿拉住她的手,萧媛薰笑道,“那我们去玩一会,现在无人来催,寿和宫那应该还没有好。”
几个人到了小花坛边上,已经有宫女摆好了筒子,一人手里抓一把长竹签,在拦起来的地方之外扔竹签,扔进筒子里才算赢。
秀和还算是照顾年纪最小的萧景循和涵哥儿,让人给他们一把竹签,指着那筒子,“你们先扔着玩。”
这些东西其实去了书院里都会接触到,在邵家涵哥儿还不会这个,所以手里抓着七八根竹签,一根都没有投中。
秀和看着笑了,一旁的朱乐萱拿过宫中手中的竹签,嘲笑涵哥儿,“太胖了才扔不中的。”
“胖瘦无关性情,为何朱小姐一直要说涵哥儿胖呢,他可比我们小。”萧媛薰微笑的看着朱乐萱,都说要关照爱护弟弟妹妹,怎么半点都瞧不出,老是拿胖来攻击,后者神色微变,却依旧也是瞧不上萧媛薰的,身份比自己高有什么了不起,她的爹可是犯了大错,要不是皇族中人,她和她弟弟就是罪臣之子,下场可惨了。
于是朱乐萱反驳道,“胖就是胖,和年纪也没有关系,你不能因为他年纪小而说他不胖吧。”
“朱小姐,你这么说话,可太失礼了。”萧媛薰不赞同,微皱着眉头,本来涵哥儿一个没扔中就够绝的郁闷的了,一直听朱乐萱说自己胖,再好的脾气也怒了,涵哥儿记性好,当初小姨说的话他还记得呢,虽然不能理解其全部意思,他还是原样的还给朱乐萱了,“太瘦了嘴巴刻薄,也不讨喜。”
去年邵家乔迁喜宴时朱乐萱不明白这刻薄的意思,如今可明白了,真要反驳,他们身后传来了别人的声音,“谁说话刻薄了。”
也是显得有些稚嫩的说话声,转头过去,是皇上。
萧媛薰拉着弟弟和涵哥儿赶紧下跪行礼,秀和也下跪行礼,起来之后这一眼看过去,就是一群孩子么,大的小的,有萌萌愣愣,还有装高深的。
这装高深的就是皇上萧景毅。
“皇上您来的正好,我们在投竹签呢。”秀和身份高,和皇上也熟悉,行礼后就要拉着皇上一起投,萧景毅看了一眼朱乐萱,好像见过面,不太记得了,视线转到萧媛薰姐弟俩身上,眼底飞速一抹不喜,继而看向了涵哥儿,“刚刚是你说话,你说谁刻薄了。”
小孩子么,哪里考虑的这么多,也对这个比自己高一些的大哥哥敬畏不起来,他这么一问,涵哥儿伸手指着朱乐萱,“说她。”
“她哪里刻薄了。”萧景毅看着涵哥儿,想笑,又得撑起着肃然的模样。
“她说我胖。”涵哥儿想了想认真补充道,“娘说我不胖,是可爱,她还说我胖才扔不到。”
“这样啊。”萧景毅看了朱乐萱一眼,回涵哥儿,“朕觉得你确实挺胖的,你看看景循,你们一样大。”
涵哥儿转头看萧景循的小身板,再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粗胳膊粗腿,知道真相的他又惆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