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247部分

宋时明月-第247部分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帅范也在等赵兴开口,他似乎比赵兴更有耐心,一直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神情观察着赵兴的打扮。目光在赵兴地龙皮腰带上停留了很久。嘴唇微不可察的蠕动着,不知道在说什么。
  “阁下哪里人士,据我所知,南方罕见如此高大的人?”赵兴犹豫半天,问。
  帅范开口了,带着一种说不出味道的口音,似乎不习惯卑躬屈膝,惯于与人平等交谈。他理直气壮地反问:“谁说南方没有雄壮人物,阁下不也是出自于黄州吗?在下出自山西林石,游学至此……”
  赵兴哦了一声。他突如其来的问了一句:“做飞机来的?”
  帅范眉毛微不可察的跳动一下,他频频眨着眼,装傻充愣的反问:“什么飞机?那是一种什么鸡?”
  赵兴无话可说,他一扬手:“请上座!”
  赵兴一开口,廖小小赶忙招呼帅范就座,帅范一边走一边低声嘟囔着什么话,赵兴隐约听到三个词。似乎是——辛弃疾。他豁然转过身子,凝望着帅范的背影。再仔细一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单锷与万俟咏地官职早已安排好了,单锷将担任孔目官,帮赵兴处理民政,万俟咏将担任掌书记,帮赵兴处理文书,至于兵事上,赵兴将带着程族孩子一起动手。在程族弟子中,程旺抽调不开,他将留下管理城堡,原先负责城堡内地程爽,与江夏程族的两名姻亲黄斌、洪通,外族子弟丁建仁将随赵兴而去。
  这些人中,唯独帅范不好安置,也不知道苏轼当初推荐这个人来干什么。
  看到赵兴与其他两人交流有关职位的心得,帅范忍不住插嘴:“在下懂得一点行军打仗的本事,大人前去扬州提点兵马,在下愿为大人训练一支劲旅。”
  赵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朝廷的军队,自有章法训练,这练兵的事情,倒不好插手。不过,我手下有一个日本兄弟源业平,他在为我训练庄丁,子连兄不妨去看看。”
  帅范顺嘴说:“南方有何劲勇……嗯,大人出生的淮南淮北一带,倒是出骁勇地淮军。”
  赵兴眉毛跳了一下,淡淡的说:“淮军,这个词处于何处?”
  帅范一愣,马上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此意指淮地之军也。”
  赵兴点点头,不再询问……
  等这三人告辞后,赵兴沉默许久,廖小小数次催促,他才回过神来,才一清醒,他马上向廖小小求证:“小小,你听到了吗,那个帅范刚才似乎说了个人名,好像是辛弃疾”,是这个发音吧?“
  廖小小使劲回忆,却想不起来:“不记得呀,他就座地时候,似乎在嘴里嘟囔,我仿佛听得,他说相公杀伐决断,心肠坚硬,又喜欢奢侈享受,做的词豪迈大气,似乎颇像一个人……原话就是个意思,但我不记的他说过什么辛弃疾。相公,这人很有名吗?”
  很有名,但这个人还没有出生。这时代的人不应该知道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赵兴没有说,他打着哈哈:“小小,安人怀孕了,伊伊也怀孕了,这时候似乎不易移动,看来你要随我去扬州了,新年里,你是不是预先去一趟扬州,在那里悄悄买一套宅子安家。不要张扬,任命还没有下来,现在只有少数人知道,你不要表露身份,找一处临水有码头的宅子。提前买下来,再找人按我们的心意装修一下。”
  廖小小被这个重任提起了兴致,她赶忙答应下来:“相公,我扬州那里还有些熟悉地姐妹,不如我年前去吧。悄悄地去,悄悄的置办好。年前农闲,恰好可以招一批人手改装一下院子,三两个月地功夫就行。等相公任命下来了,保证能住进新房。”
  赵兴高兴的摸摸廖小小的脑袋,夸奖:“有了小小,真让我省不少心。”
  廖小小高兴的正准备出去打点行装,才一举步,她又停了下来,怀疑的问:“相公,你该不会支开我去找那个狐媚子吧?”
  赵兴瞪大眼睛,很无辜的训斥:“阿珠和伊伊都说你是狐媚子。你怎么还要说别人。家里还有人比你更狐媚地吗?”
  廖小小一叠声的回答:“当然,那小鬟、忒日煞娇劣,镇日地、倚阑干。轻吹处、樱桃的的,闲拈处、笋指纤纤。爱点猩罗,装成粉缬……你知道我说的是谁?胡,非常胡。”赵兴扬手给了廖小小通上一巴掌,轻斥到:“休胡闹,快去。”
  廖小小咯咯笑着跑开了。不一会。程爽夹着一叠卷宗跑来,他一边递给赵兴卷宗,一边说:“老师要的邸报……老师。新来的三人已经安顿好了,那两个个子矮的正在四处浏览风景,吟诗作对,那个大个子何人也?他去了东山的演武场,待在那里不走,还频频对源业平指手画脚。
  不过,他赞赏地多。批评地少。我听他话里的意思。说老师制定的训练方法很好,可惜源业平执行时走了样子。气的源业平要与他比斗。“
  赵兴感兴趣的问:“结果怎样?”
  程爽答:“那人不会射箭,偏要拿火枪与源业平比斗,老师,我们的火枪,外人怎么知道?又怎么会用?”
  赵兴摇头,嘴里嘟囔一句:“太多的疑点……罢了。不理他,让他闹去,给他另拨五十名新丁,让他去训练。”
  这年秋,文彦博致仕,刘挚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龙图阁待制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苏辙升为尚书右丞,苏颂担任户部尚书。赵兴的朋友,探花徐师锡升任枢密院,主管(军事)诉讼。
  苏颂掌管大宋钱袋子之后,对军器监地一些做法也进行了变革。赵兴找来的火枪样本因为清膛麻烦,成本高昂,还容易炸膛,所以被苏颂重新修改为竹管火枪,就此,曾经在历史上出现的突火枪提前三四十年出现了。
  现在大宋人所说地火枪,都是指那种突火枪。然而帅范所说的火枪比试,显然不是指突火枪,因为那种火枪的准头还不如弓箭……
  这年秋天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才华横溢的沈括顺利研制出水利机械,这项改革的发明,意味着水力冲压机的诞生,赵兴这里可以利用水力冲压机,锻造出更薄更坚硬的板式铠甲。
  水力机还带来了织布机械地变革,用水力做动力地织布机械使得杭州这里的织补作坊遍地开花。沉静于研究地沈括也似乎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正领着一群以色列人与程族弟子,专心将传动设备推广到更广泛的应用上,他这么一静心,随之而来的是车床等工业母机的变革。
  发生在沈括身上的变化让赵兴很满意,到此时他才真正领悟到了人尽其才的意义。
  沈括有告密的嗜好,也有研究的天分,但他朝什么方向发展,完全取决于赵兴怎样控制他的发展方向了。
  沈括如此,帅范也一样。所以赵兴想了片刻,便把这人的事抛到了一边,低下头翻阅邸报。
  程爽拿来的邸报上有几条消息赵兴很感兴趣——“庚子,拂国来贡。丁丑,授阿里骨男溪邦彪为化外庭州团练使……”,这个拂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法兰克,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罗马。赵兴有心想见一见这位被大宋封官的外国商人,他合上邸报,问程爽:“那位拂国藩商从哪里出海?”
  程爽答:“没有出海,那厮是从西域走过来的,带来了数百骆驼的商品,正在京城里摆摊,听说他回去的时候,打算购置数千驼队的东西。”
  从西域过来的,更像是意大利那里的商人,他会是那位传说中著名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吗?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62章 同伙是大奸臣
  赵兴摇了摇头,看见程爽,理了一遍需要交代的事情,说:“我的新任命大约在二月初就会下来,现在没几个月了,你把头绪理好了吗?”
  程爽躬身行礼:“老师也不是去了天涯海角,有什么大不了的,扬州那里与我们这里水路相通,坐船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老师遇到大假就可以回家看看了,我但有不懂的直接去找老师不就行了,再说,陈支婆还在,我有啥事问她就行了。”
  宋人的习俗是孕妇之间互相不见面的,因为传说中有许多孩子命相是相克的,为了避免意外,孕妇都彼此互不碰面。程阿珠与陈伊伊怀孕的消息确定后,陈伊伊搬去了河对面以色列人的村落,阿珠则居住于城堡。两人各自约定了活动的时间,在城堡里漫步时间,上午归程阿珠,下午归伊伊。
  阿珠还好,这是她的第二胎,陈伊伊则紧张的不成样子,她已经连续向交趾国内发送信件,呼朋唤友的让人来照顾她。自己平常决不迈过那座悬索桥,生恐孩子出了意外。在这种情况下,别人要找她,只能跨河去。因为太不方便,连赵兴最近都去的少了。
  程爽看着赵兴沉思的表情,他小心的说:“陈公子公川好像已经到了明州,昨日有快马送来信,说陈公子已经登岸了,正在卸运货物……”
  陈公川不同赵兴,他是藩商,只能在市舶司登岸,所以船不能直驶赵兴的码头。因为陈公川目标太大,赵兴正值升官的日子,他也不敢像往日待索迪一样,引导陈公川大摇大摆进港,所以只能看着陈公川从陆路一寸一寸的丈量到他家。
  “这消息通知伊伊了吗?”
  程爽答:“陈支婆送信过去的时候。他哥哥就约好了日子。昨日明州的快信还说:陈公子听说苏公修的西湖很美,打算留到明年夏天,等把西湖四季的景色看完后,他要回大越也修几个西湖。他还说,如果真如传说中那般美丽,他打算在越南每郡修一个……据说那厮带来了一百多名画师,他在明州驻留是打算广招画师。把西湖的美丽描述下来……”
  “这厮……”赵兴哈哈一笑:“那就等他来吧,反正我们还有时间。”
  冬至前,陈公川紧赶慢赶赶到了杭州,他混在杭州士子队伍里。一起参加了对至圣先师地祭奠,能参加苏轼主祭地活动,令他颇为自豪:“学士领先主祭,秦学士、赵学士陪祭,这荣耀,我大越国何人得享”
  说这话儿时,陈公川站在西湖苏堤上,大冬日里还摇晃着折扇,神情说不出的骄傲:“不行,回去后我要立个碑。记录下这场盛况。”
  赵兴含笑望着陈公川,心里说:你就显掰吧。屁大点事……等等,他刚才说赵学士,难道说的是自己?
  “赵学士何人也?难道……”赵兴试探的问。
  陈公川上上下下将赵兴看了半天,答:“阁下难道不是宝文阁学士?……哈哈,难道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道自己的名气有多响亮?”
  赵兴感到难以置信:“俺这样的粗人,似乎全大宋没有比我更不懂作诗的。居然也能被人称颂……没天理!”
  赵兴不知道。他最初几年打着苏轼地名头,满亚洲招摇撞骗。高丽、倭国、大越没见过苏轼,但见过这名“诗酒之赌”的苏门弟子,对他为苏轼而不惜蹈海的行为非常清楚。因为他的行为符合传统地尊师重教理念。如今,那三个国家的读书人都拿赵兴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久而久之,赵兴的名声也逐渐响亮起来。
  之后,随着他在高丽的诗文传播,而越南更有陈公川、王元愚帮他鼓吹,至于倭国,抬高赵兴的形象就是抬高源业平、纪守中的形象,所以,整个日本,无论关东武士团还是公卿,对赵兴的形象铸造都不遗余力。在这种情况下,苏门七学士中,赵兴做的诗最少,但他的光彩却盖过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