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434部分

宋时明月-第434部分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憾的是,那片区域只有一名辽国使者。他没有在这场风暴中幸存下去,等这一轮炮火平息。火力覆盖区域内空荡荡的,除了深浅不一的大坑,连个人影子也没有。
  这是示威,也是极度嚣张的挑衅。赵兴用事实告诉辽人,胆敢踏过那片区域,我不惮把他送入地狱。
  “准确率是多少?测算没有?”赵兴不慌不忙地问。
  正在观察弹着点的一名参谋兴奋地回答:“打中了,我们第一门炮就落在他身边,跳起的实心弹将那人打成两截……接着,那匹马也没有幸存,大人。你瞧那儿。坑边那团红色地乱肉,就是那人与马仅剩下的东西。哈哈。他身上其他东西,估计都在坑里,我们这个位置见不到。”
  赵兴夸奖一声:“不错,有长进,打了二十多天了,炮手每人都开了几百炮,总该有点准头了——就要这准头!书记官,记下发射药地分量,弹丸的重量,顺便给我整理一份操作典范,今后颁布全军,照此执行。”
  对面又冒出一名骑兵,他声嘶力竭的冲着这个方向叫嚷:“赵大人,别打了,我们真的是使者……该怎样你才相信我们是真使者。”
  高坡上,静寂中,赵兴笑嘻嘻的冲那名胆大包天地辽兵回喊:“回去告诉你家将军,是韩将军吧?告诉他:我是大宋的官员,辽国皇帝地命令对我无效。”
  那名辽兵得到这个答复,立刻拨转马头,逃命似的向回跑。他身后,赵兴笑嘻嘻,转身与几名参谋继续讨论火炮阵地的调整。
  一名参谋感慨的说:“还是这样好——又有实战气氛,又能立刻检验效果……简直是花钱也买不得到的机会,辽兵陪我们操练了这么久,真委屈他们了。”
  赵兴斜着眼睛瞪了那参谋一眼,不满的问:“怎么,你在辽国有情人吗?为什么你替辽人担心呐?”
  那名参谋尴尬的一笑,马上转移话题:“大人,朱雀军不能全交给范纯粹,我们需要这些经过实战的士官,帮我们培养下一批士兵,大人,不能放这些人走。”
  赵兴点头:“不错,朱雀军给范纯粹五百人,是因为我知道范纯粹的为人,我相信他的品格;而交给官家五百人,是因为官家也不会亏待他们,至于剩下地人手,我压根没打算交出去——谁要都不给。”
  赵兴说这番话地时候,想到了明代的灭亡。
  明代末期,大臣孙元化倾力打造了一支全火器地部队,然而,明朝的大臣在国家灭亡前夕,一如既往的保持“重文轻武”的传统,他们对待这支全火器部队,像对待普通士兵一样苛扣军饷,排挤陷害……,最终把这伙人逼的潜逃辽东,投奔了满清人,而后,用他们被明朝训练出来的火炮技术,灭亡了明朝。
  在那些只会勾心斗角,贪赃王法的“斗争学派”的党徒手里,哪怕送给他们一颗原子弹,他们也不会用这颗原子弹去轰击自己的敌人。
  这个时代,火药技术实在太犀利了,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如果这支当世最犀利的武器落到吕惠卿手里,弄不好会让他转卖给西夏人、辽人,或者任何大宋的敌人,以便能拿上回扣。
  这也正是赵兴此前想方设法隐瞒自己手头的军队,隐瞒火药威力的原因。
  全火器军队是一支昂贵的奢侈军队,装备这样一支军队花费巨万,而训练他们也是纯粹烧钱,赵兴好不容易才训练出几千熟练的火枪手,现在,眼看他们逐渐成熟,哪怕天王老子来讨要,赵兴也绝不肯撒手。
  那名参谋在图上推演了一番,遗憾的咂了咂嘴:“辽兵自十日前退去后,主力现在不知隐藏在哪里,若是我们有几匹战马,出去侦察一番,那就更知己知彼了。”
  骑兵!骑兵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不亚于战争之神火炮。
  赵兴记得,似乎直到机关枪发明,骑兵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前,火炮阵地万一过于突出,就会遭遇骑兵的逆袭。
  “下一步我们就是发展骑兵,让每个火枪手都长上四条腿,让每门大炮都有两匹马拖曳,如此一来,我们的朱雀军团就成了这个时代无敌的存在,无敌!”
  参谋继续说:“想必,这段日子对峙,辽兵已经看出端倪了:在我们的火炮阵地前,步兵脆弱的仿佛羔羊,唯有骑兵的速度可以稍稍抗衡,但,等我们的火炮新阵型研究妥当,连骑兵在我们面前,也讨不了便宜……如果再给火枪手每人配上一匹马,那我们就更了不得了,骑上马的火枪手,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哪轮到别人凑近他。”
  骑上马的火枪手,现待称之为“龙骑兵”,它像一只喷火龙,既有速度又有难以想象的破坏力。
  另一位参谋小心提醒:“大人,你瞧,顺保寨来人了,似乎是帅大人亲自来的,他还带来了几张冰耙犁,瞧仪仗,上面坐的似乎是朝廷大臣。”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7章 攻击没有终止线
  朝廷派来的是新任右正言蒋之奇。
  左右正言是御史当中的领头羊,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正副首脑。
  宋代以右为尊,也就是说,这位右正言蒋之奇,比此前来的左正言陈的级别稍高。
  目前,顺保寨汇集了左、右正言,加上之前的翰林学士徐师锡,曹氏将门、张氏将门派出来的两个人——可谓大宋文臣武将当中最有势力者都派出自己的联络人汇聚于此,一时之间,出现在黄河北岸的朝廷大臣已相当于小半个朝廷。
  蒋之奇是冒险过河的,这时候的黄河是最危险的时候,河面上漂浮着的碎冰,有的地方还结着薄冰,但冰上站不住人。这样的水文状况,连赵兴都不愿试探,蒋之奇这个傻大胆居然吆喝士兵架起小船,赶到了北岸。
  也幸亏他指示的是倭人,倭人比他更傻大胆,天朝上官一呼喊,受宠若惊的他们敢踩着刀尖走路。
  蒋之奇在倭人的护持下有惊无险来到北岸,一路上,倭人为了保证蒋之奇的安全,有十多人掉入冰窟。赵兴心疼的直哆嗦:“养育一个人要十余年,百十个长大的人中,能选出一两个身手好的武士,这些都是驯化好的武士呀,多不易,一下子丧了十多个……”
  蒋之奇不心疼,他一见赵兴,貌似恭敬的拱手:“恭喜恭喜,文臣武将功。莫大于拥立!赵大人这次押对了宝,拥兵入京,替自己挣下了一世基业,恭喜恭喜!”
  赵兴翻了个白眼——这厮确实是个傻大胆。
  如今,赵兴出现在流北水河的事是个禁忌,谁敢乱发议论,找死!
  表面上赵兴是护送贡使入京,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赵兴的出现使得赵佶登位更加顺利,且有了赵兴手中地军队支持,小皇帝很顺手的反对他登基的章清洗了……
  赵兴的出现带着一连串巧合。小皇帝坐在京城装出一副没事人模样,假装忽视这一切巧合,向太后满脑子雾水却不好指责。朝中其他的大臣担心小皇帝的政治清洗波及自己。于是,大家都假装无无事人。对赵兴的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诡异现象持续至今,连赵兴在北岸和辽人打的热火朝天,朝廷也假装不知情。到目前为止,唯有蒋之奇这个傻大胆。敢当面指责赵兴。
  在这方面,连陈这位左正言的胆量也明显不如蒋之奇。难怪陈只能做副手。
  赵兴会跟蒋之奇辩解吗?
  这样的事属于心照不宣地事情,属于越描越黑的事情,赵兴才不会傻到跟蒋之奇争论,他把目光转向蒋之奇身后。那是一位熟人——潘大临、“满城风雨”潘大临。
  “满城风雨潘大临……潘兄走到哪里,哪里总是满城风雨”,赵兴无视蒋之奇的存在,冲他身后地潘大临打招呼。
  大冬天,潘大临还摇着折扇,他冻的浑身哆嗦,依旧故作潇洒地回答:“赵兄的足迹实在难找。我从太原追到环庆。赵兄去了杭州,我刚到杭州。赵兄去了岭南,等我花了六年时间赶到广东,赵兄却又来到了黄河,这一路,赶的我……苦啊!”
  潘大临这个追星族如今级别不同了。原先,连秀才都不是的酒店老板潘大临,只能追逐在失意的官员后面,希望能得到他们地赏识,但因为结实了赵兴,并且成为赵兴名下商会里仅有的几名VIP客户之一,使他坐拥雄厚地资金,也拥有了很高的声望。于是,潘大临追星的档次也高了很多,连蒋之奇这样的高官也肯与他结伴而行,这就是阶层差别。
  赵兴一边招手让士兵送来御寒的衣服,一边继续无视蒋之奇地与潘大临交流:“这就对了!潘兄至今还保持昔日乡间的纯朴。不错,你我乃黄州贫贱之交,呼我赵兄正好,这称呼听得我暖洋洋的。”
  给潘大临拿来衣物的是倭人源业平,这名倭国追星族遇到了宋朝追星族,两眼泪汪汪的,颇有点心心相惜的感觉。他一边亲手替潘大临披上御寒地衣服,一边感慨:“是呀是呀!如今满大宋敢当面称呼长门殿为赵兄地,也就潘君孚一个人了。”
  潘大临拽一拽源业平给他送上来的衣服,发觉这衣物手感很柔软,面料很少见。这种面料非常挺括,染成鲜红色衣物是一件大衣款式,衬里是羽绒。
  潘大临一边辨认衣料,一边顺嘴回答,语气说不出地炫耀与得意:“那是,你赵兄人称惹不得,带领两路大军进逼京城,连章相都不得不避你锋芒——如今,满大宋谁敢正眼看你,还不担心被你这头老虎吃了……
  咦,这就是羊绒料吧,是密州邓御夫家的纺织作坊出产的吧,我早有耳闻,说这种羊绒料摸起来像裘皮一样柔软,像丝绸一样嫩滑,果然名不虚传。
  瞧瞧,我早就说过,赵离人从不肯亏待自己。他哪怕扎驻在野外,也会把自己的窝造的舒适无比。这北岸虽然是野战营地,但有赵离人在,它一定比南岸的顺保寨还要舒适。哈哈,这样的羊绒大衣,据说每件百贯上下,我都不舍得买,可你的士兵每人一件——你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搞冬日踏雪的节日巡游。“
  潘大临所说的“节日巡游”,也就是宋代节日经常有的项目——禁军上街表演,以显示与民同乐。
  蒋之奇好不容易找见潘大临说话的缝隙,他一边懊悔带多嘴的潘大临随行,一边急着插话:“赵大人,我奉诏出使辽国。与辽国商谈这边境冲突,大人身为当事者,有什么要说?”
  谈公务了,潘大临自觉的退后两步,让出赵兴来。
  朝廷终于肯直面宋辽冲突了——这也意味着京城地小皇帝已经腾出手来。
  赵兴不自觉的摸上了腰里的刀,冷笑着说:“人都知道我赵离人惹不得,先皇辞世前,曾要求举办一个万国来朝典礼,为免出什么意外,我亲自护送贡使——交趾二王入京。可是,我却在河上遭到了最无耻的、最卑劣的抢劫。
  辽乃大国,大国该有大国的气度。我大宋虽然是辽国的侄国。但历年来不缺贡赋,不缺问候。此次万国来朝。辽也有使节去京城朝贺,然而,辽兵却悍然出动,在河道上拦截贡使,此种行为。不可饶恕。
  我要求惩治肇事者,交出此次抢劫事件的责任人。并向我大宋赔礼道歉,向我的士兵赔礼道歉。这寒冬腊月的,我地士兵不得不宿营于野外,与他们相持不下,多辛苦——我要求辽人赔偿,赔偿我的士兵受到的损失,赔偿我地心灵伤害,赔偿我为这场战争所开销的庞大军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