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553部分

宋时明月-第553部分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师们苦着脸,畏畏缩缩的回答:“太尉,我们试验的那发炮弹成功了,绝无问题,这枚怎么失败的呢,不如我们用一个炸药包把它引爆,要拆除炮弹,实在太危险,稍一震动,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赵兴催促:“既然有了解决办法,那就快点动手,这山谷是人来人往的大道,炮弹放在那里太危险,必须赶快处理。”
  赵兴说完话,转身领着孩子退回义乌县,一边走,还一边跟孩子耐心交代:“孩子,以后这种事可千万别自己干——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士去干,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这结果就是:我们的开发炮弹成功了,至于岩石炮弹,谁管它。”
  京城汴梁,赵风入城后就住在父亲在京城买的住宅,马梦得陪着他东逛西逛,四处巡视,他留恋在这座世界第一城市中,陶醉在大宋的风光里,以至于忘了回家。
  赵风入城时引起的喧嚣已经平息,在这个二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是谁,不像在杭州,他走上街头就有人认出他来,随便买什么都有人赔着小心,低价优惠。赵风在这座城市里享受着平民的乐趣,感觉到心情特别舒畅,禁不住对陪伴的马曦感慨道:“嫡父常说市井生活格外美,我如今才领悟到父亲所说的,这就是平常,平常人的平常心。”
  马曦也感慨:“可是,你注定享受不到平常人的生活了。当年朝廷要恩荫里,但代价是要求你上京,可你父亲不许,我猜他现在也不会允许你留在京城。”
  赵风叹了口气:“有时候,我真羡慕几个弟弟,赵山赵海各自有了自己的领地,可以随心所欲,而赵云什么责任都不担,只知道游山玩水,希望我哪一天,我也能远赴海外,找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过平常人的生活。”
  马曦摇头叹息,他们身后的马梦得一拍赵风的肩膀,提醒:“世侄,你在京城也清闲不得,瞧,对面楼上那人在招手。”
  赵风皱了皱眉头,又恢复那副木讷的样子,憨憨的问:“此何人也?”
  马梦得回答:“当朝太宰郑居中,字达夫,开封府人,王珪之婿。举进士后以巴结蔡京的重用,因其人乃贵妃之从兄弟,先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要职,现居太宰之位。”
  宋代官职比较麻烦,宋代的“太宰”跟古代的三宫并不完全一致,它是处理皇帝内外事宜的官职,虽然荣耀,但却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在朝中话语权虽然重要,但还要受中正约束。
  这个官职一般都是由皇亲担任,它之所以在朝廷中有一定的份额,是因为皇帝的需要,皇帝有时候把自己不好意思出口的话通过太宰之口,在朝堂上说出来,所以他也相当于皇帝的传声筒,是一个极其心腹才能担任的官……但经过这场朝堂斗争,皇帝已几乎成为傀儡,所以郑居中也没人重视。
  郑居中在对面一处茶馆的二楼,正冲路上行走的三人拼命招手,他所在的是一处人情茶馆,这茶馆装饰的很朴素,但这种朴素是相对的,在崇尚奢华的宋代,所谓的朴素,能朴素到哪里去。
  因为赵兴带来的那场建筑革命,大宋京城的模样也在悄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建筑形式变了,而是建筑材料的改变。原先多用木料建成的亭台楼阁,现在使用防火、坚固的石料,再用混凝土构筑……
  这座人情茶馆就是一座混凝土建筑,它上下有三层,郑居中就在二楼的一扇窗户边,探出半个身子招呼马梦得。
  大宋的建筑材料变了,窗户也变了,原先窗户是纸糊的,这就是俗语说的“捅破窗户纸”。
  而玻璃只是少数人的奢侈消费品,富贵人家用来假冒水晶、玉器,做成器皿供炫耀,但环庆被赵兴大力投资后,便成了大宋的玻璃中心,使得玻璃价格速降,以至于平民百姓也消费的起,于是,窗户玻璃流行起来。
  这时代的玻璃还做不到清澈透明,也做不到平板一块,大的足够做成落地大窗。此时的大多数玻璃都是小碎片,但到了擅于创造的宋人手里马上不同了,他们将这些窗户做成方格网栅,玻璃镶嵌在窗格当中,五颜六色的,甚是好看。
  这座人情茶馆的窗玻璃尽量选用颜色接近的玻璃在镶嵌,如此一来,与周围五彩斑斓的窗户相比,稍稍选的肃静。然而,这才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奢华,因为想在成千上万块玻璃当中选择颜色接近的玻璃,花的功夫与金钱反而比五彩斑斓的玻璃更大。
  赵风望了一眼拼命招手的郑居中,呐呐的说:“似乎在叫伯父,我就不凑热闹了,伯父自去,我和马兄弟继续逛街……奇怪,这座人情茶馆怎么有父亲的味道,似乎唯有父亲才喜欢素白透明的玻璃。”
  马梦得一把拽住赵风:“世侄,先别慌走,刚才郑居中招呼我的时候,指了指你的背影,那是叫我与你同去,这厮从来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家伙,没事他不会来找我。”
  赵风正在犹豫,茶楼里跑出一名女娘,她招手向这三人招呼:“客官,楼上的客人有请,这客人包下了整座三楼,从今天早晨就开始相候,客官还是见一见吧。”
  赵风目光一闪,瞥见那名女娘尾指上戴的一枚戒指,他马上点了点头,抬起手来,向对方亮了一下戒指,默默的随马梦得登楼。一边走,马曦一边嘀咕:“这茶楼,这女娘,果然有你父亲的味道,赵小弟,尾指上戴戒指,这不是你父亲的习惯吗?我听说你父亲对跟他有一夕之欢的女娘,都赠送一枚尾指戒,有这事吧?”
  赵风嘟囔:“哪有这事,听他胡说。只不过我家胡娘喜欢乱戴戒指,弄得家中女仆也喜欢上了戒指,结果这物事就流行开来……你听人胡说。”
  赵风嘴里否认,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女娘果然与父亲有关系,她是父亲安排在京城里的密谍系统,那枚戒指是自己人的识别戒,为了隐秘起见,这枚戒指一般不向人展示,只有肯定对方是自己人,才会拿出来让对方看一下。
  这名女娘一定是认出他来了,才戴上戒指过来。而刚才那女娘的表现也证明了赵风的猜测——人情茶馆,本该为客人的行踪保密,这女娘一上来就提醒赵风,说郑居中从早晨起就包下了整个三楼,这说明郑居中这次相邀不是偶遇。
  “太宰大人特地邀我,会为什么?”赵风一边抬脚上楼,一边心中嘀咕。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66章 小三撬家出走
  汴梁城的街道依旧是那么的热闹,上到楼上,赵风这才发现,居高临下看汴梁城的街景格外有味道,当他站在二楼的窗口,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喜欢站在高处看世界。
  郑居中一直待在二楼包厢,赵风他们也被请到了二楼,这三人心中都明白郑居中已经包下了整层三楼,但奇怪的是,郑居中一点没有请他们登上三楼的意思,他只顾天南海北的聊天。
  赵风这次入京,获封的是上轻车都尉、宣正郎,左卫将军……
  这个官职是正五品,不过它是武职,武职五品官员即使见到七品县令,也不敢妄自尊大,但郑居中却坚持要以下官之礼迎见赵风,态度谦卑的不像话。
  按说郑居中一名太宰,有资格参加朝堂会议,跟执政也是拱手相见,怎么他会对赵风自认下官,这要从宋代的官制上说起。
  宋承唐制,三师、三公不常置,全为使相、宰相之加官,不是常职。其中,太师,太博,太保;少师,少博,少保为正一品;太子太师,太博,太保为从一品;太子少师,少博,少保为正二品。而“三公”则比较可怜,太尉好点为正二品,南宋又成为正一品;司徒、司空官职在宋代很少出见。而太宰是从四品、太常为可怜的从五品。
  历史上,郑居中靠巴结蔡京上位,但成为太宰后,他马上自觉自愿的成为皇家利益的守护者,开始对蔡京大声说“不”——这在经过党争残酷折腾的徽宗朝是非常难得的。当时,从王安石开始党争,那种“非友即敌”,“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党争气氛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整整一代人都在党争的环境下长大,他们没有大声发表异议的意识,故此郑居中这一行为,立刻使他成为朝野士林领袖,获得了非常大的声望。
  在历史上,郑居中是暴毙的,而中国史书上所记载的“暴毙”,也就是说此人早上出门还好好的,抬回家就是一具死尸。
  关于郑居中的死,宋代有多种猜测,这且不说了,因为历史已经改变,蔡京早早的被赶出朝堂,成了海外亡民。
  郑居中能够在这次朝堂清洗中幸存下来,也是纯属侥幸,他刚刚上台,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反对蔡京的立场,赵兴那里已经发动了,以至于他还没得及表明态度,朝堂的局势已经大变,弄得他也无需表明态度了。
  然而,即便郑居中对朝堂清洗心有余悸,他也不应该表现的如此谦卑,因为太宰现在已经沦为皇帝的代言人,这个官职管的闲事也不多,但花石纲的事情却赖不上他,故此,黄庭坚与张商英都懒得追究郑居中的罪责,怎么郑居中还会在朝堂清洗结束后,依然如此态度谦恭……赵风只能把这归咎于父亲的凶名。
  街道外,叫卖声此起彼伏。四个男人围坐在一张方窗面前,一边饮着果酒,一边欣赏着街道上的市井人情。郑居中似乎心不在焉,他时不时地眺望窗外。终于,他发现了目标,赶紧故作惊讶地起身招呼:“阿也,宗正赵良辅过来了,来得好,来得巧也,快快派人招呼。”
  马梦得摇着扇子,肚里冷笑。马曦表现得比郑居中还惊讶,诧异地问:“怎么这么巧,来得好,快快叫上来。”
  赵风肚里也在冷笑,但他脸上仍是一副木讷的表情。瞒谁呢?这座人情茶馆是赵风家里开的,刚才赵风上楼的时候,郑居中特地派人出去通知某人,却要装出偶遇的样子,不知道还罢了。知道了,却要为对方这份做作而齿冷。
  赵良辅摇着金丝小扇,摇摇摆摆地走上楼来,张口就说:“巧也,我约了简王在三楼相聚,同去同去。我们一起上三楼。”
  宗正也是正四品,这几位有官职在身的人相见,热情非常,倒把马梦得父子扔到一边。几个人在三楼坐定。赵良辅摇着小扇,纳闷地问马梦得:“马都管,我听说先前蔡京卖官,从马兄手里很是走了上百个官职。马兄现在常作‘飞过海’生意。怎么不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马梦得摇着小扇,轻笑地说:“我如今还需要一个官吗?”
  赵良辅看了看赵风,答:“也是,马兄今生有赵离人庇护,后世还有赵家麒麟儿存在,还用折腾一个官衔作甚?无用,无用喽!”
  马梦得嘿嘿一笑,马曦装作去看窗外,赵风好像没有没感觉大家在谈论他,依旧显出一脸蠢相。他置身事外,赵良辅却不打算放过他,话题马上转到赵风身上:“贤侄,你入京以来,朝堂上那流水形成占去了大半时间,闲暇时分,我倒想登门拜访一下。可惜苦无机会,今日既然偶遇,我们不说公事,拉一拉家常如何?”
  赵风憨憨地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痴痴的,陶醉地说:“家常,好,我喜欢。瞧,真是我媳妇做的诗,多好,且听我来细说。”
  郑居中愕然一愣,张嘴结舌地说:“你有媳妇了?我怎么没听说?”
  赵风要继续装傻。马梦得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