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667部分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66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张大学士,那就更不用说了。张大学士心怀抱负,如今亦然。而且,张大学士的打算,子维心中也是明白的,想来张大人比之子维是更清楚不过了,如今事情也已经步上正轨,距离不远了。

“其实,子维心中又何尝不能明白。。。张大学士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如果不迁就于冯宝的话,如今所有的这一切,也只不过是妄谈而已。为此,张大学士,也已经是付出了很多了。”

说到最后,张四维面上的神色有些暗淡。而对于张凡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实际上,没有人比张凡这个经常跟张居正说话的人能够更加地了解张居正了。

其实想想也可以明白过来。张居正爬到如今的位置,到底得罪了多少人,有背叛了多少人。现在,又让多少人对他心生不满?

张居正的入仕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能够拜在徐阶的门下就是他的一大幸事。并不是说拜在徐阶的门下可以学到多少东西,这只不过是一方面而已。。。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徐阶有权有势,而且资历最老,能够很好地保护张居正不会受各方势力的滋扰,却同时也能够让张居正学到如何在官场上厮混的手段。

这,不论对于任何人来说,简直就如同是梦想一般的事情,却是被张居正得到了。这不得不说是张居正的幸事。

而之后,张居正的入阁也是如此。有着徐阶这个三朝元老做内阁首辅大学士,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多说什么。徐阶想要拉张居正入阁,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就算是别人有什么说辞,也不可能阻拦得了这一点的。就算是会心中不爽,但是那个时候的徐阶虽然年老,但是那气势,再做上今年的首辅是绝对没问题的。。。只要等过上几年,也就没有人能够再说什么了。

而事实上有而是如此。徐阶将张居正拉入内阁之后,又做了几年的首辅。只不过,徐阶的结局,恐怕是他自己所没有料到的。或者说他料到了,但是他并不像那样。

最后,徐阶因为跟高拱之间的争斗而落败,致仕回乡。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本来是能够帮得上忙的张居正,却是作壁上观,没有说一句话,也更加没有做任何一件事情。

可是徐阶自始至终,却是没有责怪过张居正一句。并不是因为徐阶的心已经冷得一点温度都没有了,只不过他明白,明白张居正为何不帮自己的原因。。。原因很见到,就一句话,张居正的抱负还没有施展。

这听起来有些好笑,若是就连这种事情都不能出手的话,还要谈什么抱负呢?但是这对于朝中的人,哪怕是对于那个时候才刚刚走入仕途并没有多久的张凡来说,都不是什么不好理解的事情,毕竟怀抱抱负是一回事,那个很容易。但是想要施展抱负的话,就非常困难了,还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张居正就是后面那一种。

对于五百年之后的情形,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人能够预测。而即便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张凡,他在那时候也不曾从政。。。即便是信息再过发达,却也无法让人熟知对方的内心。所以,张凡来自那个时代,但是也不了解人们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去从政的,毕竟,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甚至往前算上一千年、两千年,人们之所以愿意去从政的动机,那是非常简单的,总的来说就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了。要么是为了心中大义,要么是为了出人头地。这两种都是人们所心怀的抱负,第一种的抱负,是大志向的,第二种的抱负则是个人的,是私欲。

而张居正所怀的抱负究竟是大是小?从之前看来,他这完完全全就是为了私欲。但是为了私欲却不会做到这种地步,做到这种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品格有问题,那这整件事都有问题了。。。

或许,别人不敢说什么,但是对于张凡来说,他明白张居正真正的打算。

“张大学士的苦心,我也算是略有了解吧。”而如今,张四维也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那么,对于老师如今所做的事情,不知道张大人又是作何感想呢?”张凡又问道。

“张大学士如今所做之事?”张四维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那自然是好,实际上,当子维听闻此事之后,便是觉得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若是太后能够应允的话,将来,不论对于朝廷还是百姓,那都是一件大好事。”

“嗯,话是不错。”张凡看着张四维,笑着说道,“不过,如今这朝中能够明白老师用心的人,却实在是没几个。冯宝知道,冯宝也赞同,但是如果说让冯宝为老师做什么的话,恐怕是有些困难了。对于冯宝来说,这些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

“而若是说我的话,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了。倒不是张凡懒惰,或者是害怕惹祸上身,只不过,张凡如今身处的位置,实在是尴尬无比。如果说将来,老师的办法得意施用,让张凡做些什么倒是可以。但是现在,张凡也是无能为力了。

“剩下的人,就如如今内阁当中的高仪一般,虽然的确是在帮着老师。但是他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恐怕张大人也是明白的。”

听着张凡的这番话,张四维没有说什么。张凡说的句句都是实情,而张四维其实,又何尝不知道呢。

“如今,老师想要拉张大人入阁。”张凡接着说道,“想来,老师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缘由,而是希望能有个真心实意的人,去帮他一把吧。”

“张大人,你所说的当真?”张四维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反问张凡。

而面对张四维的发问,张凡也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很是坚定。

 第八百二十五章强词夺理

张凡跟张四维之间的那一番对话,并不为人所知。别说在宫中这么广大的地方,自然是没有人能不被注意地去偷听,这里可没有隔墙有耳这么一说。就算是有人远远地看到他们两个人在谈论着什么,也绝对不会明白到底是什么。总而言之,张凡跟张四维的谈话,也就是放在他们两人的心里面,并不为外人所知。

而第二天,朝中又有事情发生,只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有关张四维的,而是东北那边的。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李成梁的一份曾经多次递上来的奏折,如今再一次被李成梁递交朝廷。

要说李成梁,虽然祖上是高丽,但是早早地来到大明地域的他的祖先,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也早早地就融入了汉人社会,几乎没有人会把他们离家当成外族人来看待。。。当然,这只是指普通的时候,真正舀到朝廷上面说事的时候,这些简直就是可以被忽略的事情,也是被那些有心人相继提起了。

也因为这种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明明相当有才能的李成梁,一直到他四十岁的时候,才正式被朝廷重用。而那个时候,已经是隆庆年间的事情了。

而且,李成梁之所以被重用,也并不是因为他的劳苦和才能当真是被朝廷给看重了,而是因为朝廷也只能如此。

辽东一地历来形势复杂,不说有女真人在此,虽然归顺了朝廷,依然是纷乱不断,不光他们自己内部打,还要跟明军磕磕碰碰的。。。那里更有蒙古残部,时而来袭更是烦不甚烦。总之,自从大明朝立国之后,整个辽东,三方势力就是这么打来打去的,死的人绝对不会少。

而到了嘉靖年间,这种情况也是更加让人担忧。李成梁之所以会被重用,也正是因为,从嘉靖晚期开始,一直到隆庆初年的时候,鞑靼插汉儿部族曾经多次入侵,进犯辽东一地。就是在这么十年都不到的时间里面,大明朝有三员镇守辽东的大将相继战死。

那个时候,整个辽东除了李成梁之外,没有比他更加有资格,更加了解辽东形势的将领了。若说是从外面调人过去,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说实话,那些人的本事却是未必比过李成梁。。。而即便如此,当时的朝廷还是犹豫不决的模样,最后,甚至徐阶站出来说话,戚继光都上疏奏请中用李成梁,隆庆这才算是找到理由,撇去了那些嘈杂的声音,将李成梁提为总兵,总管整个辽东的防务之事。

而李成梁也是丝毫不辜负这些。他上任的时候,正是辽东守备废弛之时。而李成梁刚一莅任便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军队,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而这一段故事,也正是李成梁一生传奇的开端。

到了后世,人人都知道,当时有谓“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然而,即便是戚继光剿倭有功,让大明东南沿海安全下来,倭寇不敢轻犯,名声响亮。。。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戚继光却还是比不过李成梁的威名。毕竟,能让蒙古、女真两方都不敢在辽东作乱,这本事可不是谁人都有的。

而之后,蒙古残部倒是安静了下来,虽然时不时还是回来滋扰一番,但是因为李成梁的原因,他们出动的人数非常少,而且专门挑选那种人少的地方。虽然或有损伤,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辽东一地的女真人却是真正安静下来了,几乎没有再做什么大动作,更有不少部族都是归顺了大明。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平定,李成梁很清楚,自重还有如王杲那样的人,以及子阿台部那样的部族等等,妄想着再次掀起叛乱。。。所以,这几年的功夫,李成梁都是在加紧准备,准备迎接那不知道何时回来,但是却定然会来的战斗。

而在这期间,李成梁也是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跟他多次上奏有关的了。李成梁明白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绝对不能够有任何差错。战场上,必须要胜利的时候,也必须要保证大胜。死伤是免不了的,这并不是个问题,问题是如果己方战死的人太多,那么将来就算是胜利了,却也还是要有人会找他的麻烦。

而这只是一方面,毕竟有关战场上的事情毕竟不是那些个只会吟诗作赋弄心机的文人所能够左右的,再加上如今的朝廷里也没有了那么多的纷纷扰扰,在这方面能够对李成梁造成麻烦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少了。。。

而那个时候,李成梁最为在意的一点,那就是百姓的伤亡。由于这种被动的情况,明明知道对方会打过来,但是却无法主动出击的情况。所以将来如果开战,那么必然是王杲率先率兵进犯。而那么一来,王杲就算是再过狂妄,他也不是个傻子。他不会第一时间去攻击大明的军队,而是会去攻陷城镇。

辽东的城镇都历时太久,难以抵御大队人马的进犯,更不要提一路之上还有那么多的县城、村子了。如果这个状况不改变,到时候王杲一旦

这就是李成梁担心的地方了。所以他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就是有个打算,想要扩筑辽东之地的宽甸等六堡。那么一来,不仅可以在王杲起兵之时,用作抵抗,更能接受大量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免遭杀身之祸。

但是,这些都是需要人手和银子的。人手自然不是问题,别说李成梁用他总兵的身份下令了,就是光光知道此中的好处,当地的人,无论军民都会愿意去做。

可是这银子,却是个大问题了。辽东之地,因为战乱了多年,当地的情况并不好,又哪里会有哪么些闲钱呢。而且,李成梁虽然祖上到了大明就是做官,可是实际上,他们家也并没有什么钱财。。。当年,李成梁正式从他父亲那里袭职之时,实际上已经是穷困潦倒了。

所以,光是靠李成梁和辽东,扩筑六堡是绝对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