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汉 >

第20部分

强汉-第20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婚;三姐隆虑公主刘姈自小体弱多病,把她送到蛮荒酷寒的匈奴,无疑是变相的杀了她。

刘彻回未央宫后大发怒火,也终于明白做了皇帝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自己力量的刘彻暗中决定培养嫡系,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太皇太后窦氏那里夺回属于皇帝应有的权利。

武帝一想起登基当天与太皇太后的对话,心里就更加觉得窝火,恨不能抽剑砍人:“黄老无为,做什么都要和你说,朕……朕……朕……”说着,满心憋屈之下竟是跪地哭泣。

窦太皇太后的家族很大,家族主要成员的封了侯。但是他们都不回封国,赖在京城里不走,交织成一片关系网。他们监视着皇帝,一有什么事情他们都向窦太后汇报。所以窦老太太的眼睛虽然瞎了,但是比明眼人都机灵。

刚登基才十六岁的武帝刘彻是个志向远大,雄才大略的人。他一心想做一位向他祖父和父亲那样的有所作为的君主。可是在他之上有位太皇太后(孝文帝的皇后窦氏),有窦氏的牵制他什么都做不成。

王娡来到未央宫看见刘彻跪地哭泣,连连安慰,暗示刘彻要懂得忍耐,窦氏岁数已经大了,而刘彻还年轻,不忍,皇帝位就不是刘彻的了。刘彻听后终于停止哭泣,问王娡和亲的事情要怎么办,王娡说,南宫侯张坐放浪不羁,屡次对南宫公主刘婧不敬,没有资格当驸马,决定解除南宫公主刘婧与南宫侯张坐的婚约,送南宫公主刘婧远嫁匈奴。

就这样,年仅十七的南宫公主刘婧被定为和亲人选,决定一个月后送给匈奴大单于当阏氏,如果没有意外她将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女人们一样,牺牲自我,用那纤弱的女子肩膀挑负起汉民族的生存希望。

“朕,汉室高祖皇帝第四世玄孙,汉帝国第七任皇帝——刘彻,向苍天后土,万里河山,千万黎民起誓:此生必马踏匈奴,以雪诸代皇帝遭受的凌辱之耻!!!”

……

第三十章 门阀作风

“逃?”公孙宏在黑暗中的眼睛变得非常锐利,“你可知道这是在自寻死路?”

公孙宏说,一旦编入汉卒军册,未经许可私逃与叛逆同罪,到时不光是匈奴人要杀林斌,就是公孙熬也有借口肆无忌惮的把林斌杀死。在公孙宏看来,私逃绝对不是上策,这不但林斌自己性命不保,也会连累许多人,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本人。

“那要怎么办?我也不想逃,但是不逃就要死在自己人手里了!”

“果然是有勇无谋的武夫,我当你善于算计,却不料仍是武夫!我只是说军侯公孙熬有杀你的心,并没有说他必杀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林斌静静地听,边听边点头,不了解古代风俗人情的他的确是想的太复杂了,其实一切都非常简单,公孙熬必然也知道那是匈奴人在用计,心下有杀人的念头,但迫于局势他非但不能杀,还要表现出气量来拉拢人,让将士们信服,愿意卖命。

“如此你可知道了?”

“是不是太过冒险?而且,我似乎做不来。”

“无毒不丈夫,你若不做,我等最后也难逃一死。你想想在静乡亭的陵子,想想为了替你挡箭至今仍昏迷不醒的鹿吾左木,再想想下落不明的窦史颜!”

林斌犹豫了几分钟,想起自己来到这里后所遇到的人,又想到拼死作战换回来的待遇,终于重重点头。

……

“看!”黑暗中出现一声惊讶的大喝,随即兵堡南侧城墙传来了戍卒的喧哗声。

兵堡外,相距约三千余米的地方一片游动的火光,似乎是有多骑兵在追赶着什么。

喧哗声惊醒了熟睡的公孙熬,他疾奔到南面城墙向外看去,耳边也传来了匈奴人的号角声,略懂匈奴军号的他马上猜中匈奴人是在拦截什么人。

“大人,军侯大人,似乎是朝廷来急使了,护卫的人数好像不少,正在前方尝试突破匈奴人的拦截。”冉越闵一幅气喘吁吁的模样,脸上明显带着的着急表情,汉庭在这个时候派来急使绝对是有大事。

公孙熬无喜无怒:“让士卒们加强警戒,全军不得喧哗,传令各屯屯长,本军侯要向他们讲话!”

冉越闵要做的还有更多,他必须把在休息的民玞们叫起来,有必要时将配合值夜戍卒虚张声势,以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力。

深夜里,兵堡的除了西面的城墙其它城墙段突然亮起火把,各个城墙段都在紧急补充军械。

林斌讶异地看着民玞们持着火把登上城墙,他们手中竟也是手握兵器,像极随时准备拼命。城墙上的汉军士卒开始议论纷纷,就是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受到兵堡汉军举动的影响,匈奴军营也是响起阵阵号角,一个个匈奴兵哇哇大叫跑出羊毛毡,似乎在狂骂什么。

在这时,蒋屯长的身影出现了,他手握铁剑,便走边喊:“注意了,准备厮杀,他姥姥的匈奴人要趁夜突袭,军侯大人有令:擅自喧哗者,斩!畏战者,斩!一人退,杀伍长;伍长退,杀什长;什长退,杀队率;队率退,那老子自己抹脖子!”

公孙宏咧嘴,“小心了,看好霜,他一退你的小命没了。瞧见没?蒋屯长一直盯着这边呢!”

林斌虽然不是很理解古代军事,但也不是白痴,明明是匈奴人被汉军的动作吸引,这才做出反应,哪里是什么匈奴人要夜袭,“哼哼”两声不说话了。

空气里飘荡着肃杀的味道,凌晨的夜,紧张的气氛让人窒息,汉军旌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看汉军士卒,人人紧绷着脸等待号令,再看匈奴军营,战马狂嘶,分明有序的匈奴排着长龙缓缓走出军营,在百夫长的口号声中列队。

“林斌,林什长何在?”头盔上插着黑色羽翎,手中持着赤朱色小旌旗的小校喊声响彻整个城墙段。

林彬和公孙宏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疑惑,随即林斌大吼:“在这里!”

小校却是熟人,是那个共产了林斌军刃和手表的中年人,“让我好找。”他站定,威严道:“军侯大人有令!”

林斌抱拳。

“乙丙什什长林斌作战勇猛,于军有功,本军侯行使边戎尉职权,特任林斌为队率,掌五十戍卒。沙场之上,事急从权,本军侯允许林队率自选什长之职位者,不必上报!”

林斌听完愣在原地,木呐回应:“谢军侯大人栽培之恩……”他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自选什长的资格,也不知道公孙熬在做什么打算。

“军侯大人对你有很大期望,别辜负了军侯大人对你的信任!”小校板着脸,“甲丙队,队官林斌听令!”

小校喊来蒋屯长,当着众人的面,傲慢道:“命你遵从蒋屯长号令,随时等待军令出城接应朝廷急使!”

这下不光是林斌呆了,就连在旁边一脸惊喜的公孙宏和霜都有点没明白这到底是送官呢,还是催人命。脸色齐齐一变,公孙宏见小校说完要离去,连忙问:“大人,甲丙队戍卒何在?”

小校一脸不耐烦,“这么啰嗦是作甚,下了城墙便是!”

林斌明白了,升自己为队率出去接应朝廷急使说好听点是委以重任,说白了就是要借城外的匈奴人解决麻烦。城外满是匈奴人,兵堡的一举一动都在匈奴人的监视下,没有战马且人数又少的甲丙队估计刚出兵堡就要被砍成碎片。

“且慢!”林斌大步向前,来到小校跟前,冷声道:“大人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小校哇哇大叫:“这么拖拖拉拉的!你是要抗命吗?”

林斌满胸怒气,恨世家门阀竟是如此霸道,在外有强敌,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兵堡不被攻破的情况下竟然还顾自己的名声,为了剪除威胁竟是愿意牺牲五十多名戍卒陪葬。

小校被林斌逼得步步后退,右手紧握剑柄,刚刚嚣张的气焰已经不在,被林斌身上散发出来的寒气压迫的不知所措,“做……做什么?”

林斌笑,笑得有些狰狞,“还请大人将暂寄你处的东西还我!”

小校稍微愣了一下,伸手进戎袍里,良久掏出一大堆东西,林斌的军刃和手表亦然在其中。

林斌冷笑,看来还真跟电视里的连续剧演的一样,这些仗着主将威风私贪物品的鸟人没一个好东西。他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大笑看着小校狼狈逃去,“老子命硬,看谁活得更久!”

说罢,领着人走下城墙,去领调配来的戍卒去了……

第三十一章 令人心寒

得知公孙熬无法容人,军中士卒多有怨气,但是出于军卒的服从习惯,他们也只是在心里同情,不敢说三道四。许多人原本意志坚定的心出现了裂痕,握住兵器的手不再那么有力;有些老兵一改先前的满脸狰狞,脸上有种说不出来的悲哀,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见多了死人,也见多了门阀子弟的所谓骄傲心理,有多少勇猛之士没有死在战场而被自己的主将断送了性命?说不清,实在太多太多了……

城墙上的军卒和民玞静静地看着林斌领人走向马道,等待林斌的背影消失,他们不约而同转头看向城楼旗杆上,那面被火把光照亮的黑色旌旗。这一刻有多少人在心里想:说什么与士卒共存亡,原以为这名新调来的主将会是一名通情达理的门阀子弟,却不料是如此对待有功之士,实在令人心寒!

当然,有同情的人存在也必然有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存在,这就好像昼夜一般,只要没有世界末日,那么黑与白将永远共存。

蒋朔就是巴不得林斌赶快去死的人之一,他贵为一屯之长,官秩二百石,在边塞当了十余年戍卒才爬到屯长之位,某天却听见军侯说这仗战罢,自己麾下一个才投军不足四个月的毛头小子可以任队率之职,这让他很不服气,按他想,一战任队率,倘若再战几次,岂不是要爬到自己头上去了?让一个连汉军军制都不熟悉的愣头青爬到自己的头上,这是一名拼杀十余年仍是一屯之长的蒋朔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

“你真要如此做?”

“作甚?本军侯乃是看重他的武勇,委以重任,莫非你也觉得本军侯使的是借刀杀人之计!?笑话!天大的笑话,本军侯杀一小小什长还需要使什么计谋!”

“军侯错矣!军侯无害人之心,但恐将士们多疑,影响士气,此人要除,但绝不是现在。如今战况胶着,乃是急需猛士之时,留他可展示军侯之胸襟,又可拖延匈奴人攻城之期……,军侯啊军侯,你这次做错了!”

公孙熬勃然大怒,心想,我堂堂军侯,想杀一个小小什长根本不用什么计谋,乃是真的没有人选出城接应朝廷急使,见林斌武勇,而且多次立下战功,这才任他为队率委以重任,却不想被误会了。

不过,公孙熬为人自傲,认为被误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懒得向冉越闵解释,再则,就像他想的,他是堂堂军侯,被猜忌又怎么样。只要他一天还是军侯,曲下戍卒就不能不听命行事,只要这一仗打胜了,就算他有什么错事,也会随着战争的胜利而被人们遗忘,到时有谁会跳出来为一个小小的什长叫屈?

“哼!本军侯不杀汝已是仁至义尽,希望汝懂审时度势,莫要让本军侯难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可能只有公孙熬自己知道了。

……

四十名戍卒早就整理排列在城墙之下,他们大多是多次与匈奴交战活下来的战士,几乎人人带伤,但也就是那戎袍之上的樱红更加承托出了属于军人的肃杀之气。这些人都是临时从各个失去战斗力的什中被拼凑起来的,有好些人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