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

第47部分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第47部分

小说: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田老汉病入膏肓,再也没法耍威风了,甚至张氏对他也不上心了,他都没搞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有三个亲生儿子,最后还会落到这般地步。倒退一年的时间,他还住着大瓦房,吃着各种野味鲜肉,没事儿了还能吸两口老旱烟。
就这么着,田老汉带着他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咽了气儿,曾经在潮河沟住着人人羡慕的屋子,处处压榨老大的他,最终也不过落得个草席裹尸的下场。
。。。。。。

  ☆、第62章 致富第一步,配方

一晃眼儿的功夫,初六开集的日子可就到了。人都说有钱赶头集,田铁石一是想讨个吉利,而也是拧不过媳妇去镇上买做卤汁的香料跟鸭肠,所以就借了张大叔家的驴车拉了媳妇到了镇上。
俩人还是先去百草堂找大夫号了号脉,得了一叠声的恭喜,这才存了驴车去集上晃荡。
落霞镇每逢六为集市,也就是初六、十六这种是大集,十二、二十四这种是小集。而正月初六开集,却是全年第一个红火热闹的时候。这一天镇上的戏班子也会在天桥底下拉开架势免费唱一天戏。耍杂耍的跟说书的,更是牟足了劲儿拿出看家本事来让人喝彩。
到了晚上,官府跟有钱人家也会放烟花让大家观看玩闹。也算是官家对治下百姓一年到头遵纪守法辛苦劳作的犒赏。
李青暖好几天没凑过热闹了,而且自来了这个世界,确实没再见过放烟花,如今听说了,心里也是痒痒的。但看着自己滚溜溜的大肚子,她还是没应下田铁石的打算。
就算没遇到过这种年节热闹,她也能想象晚上人群拥挤摩肩接踵的场景。但凡一个不小心摔倒或者被冲撞一下,自己的肚子可是受不住的。若是为了凑个热闹出了事儿,她得一辈子后悔死。
因着做麻辣卤汁的调料除去八角生姜葱白之外,基本都是中药材,所以俩人在卖完鸭肠跟鸭心之后又返回了百草堂。说起来买鸭子的那个彪形汉子也算是个实诚人,听说李青暖他们又来买鸭肠啥的,那人不仅把筐子给他们拾掇出来,更是用叶子粗粗擦了一下破竹篓歪头蹭上的鸭血跟污秽物。
到了百草堂,李青暖问清了价格,就依着记忆里的配方买了小茴香、草果、丁香、砂仁、豆蔻、排草、香叶、外加一点儿硝盐、雄黄酒。这零零散散三十来种药材,草果跟不少种类,都是自南方运送而来,价格自然会比大料跟花椒之流贵上不少。最后算账时,竟然用了小一钱的银子。
因为有了奔头,所以李青暖也不心疼这点钱,把需要的物件都置办全了,俩人就趁着晌午暖和的功夫回家了。
“我寻摸着过几天人都拜完年歇下了,各地儿也开工了,你就找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跟能吃苦的后生来,咱家也该把围圈儿的篱笆换成青砖墙面。”李青暖腆着肚子从驴车上下来,不是她胆小儿,而是以后自家要是做卤菜,总不能逢人来就送吧。再者,这门手艺,要传出去,那可就不值钱了。
田铁石想的跟媳妇想的可不一样,他是打算天暖和了就去镇上做工的。院墙垒高些,把篱笆都换了,也好让他放心一些。省得有不着四六或者啥人来招惹到媳妇。
“恩,行,我见里正家的院墙是青砖垒砌来的,看着也赶紧。咱也就不用大石头垒了,直接上青砖吧。我瞅着咱前院儿这边,围起来差不多得三四千块青砖,一块青砖是半文钱,算下来咱少也得准备二两银子。”田铁石脑子听活络,心里算计着花费,嘴上也就唠叨起怎么置办来。
村里搭院墙一般就三个法子,青砖垒起来的,是最安全也是最干净亮堂让人竖大拇指的。然后就是大石块垛起来的,混着麦秸黄泥倒也结实。然后就是黄土跟篱笆隔开的,一般这样的都是矮脚墙,壮年汉子垫块石头一步就能跳过去。
田家原本兄弟不少,加上田老汉身子也够健壮,所以院墙并不高,而后院儿也没有垒个遮挡。看起来也不过正门是跟这大瓦房搭着好看有些气势罢了。
“恩,在前院儿跟后院的那个过道里,咱也安个门儿,至于鸡窝跟菜园子边上,就弄些泥土砌一下。省得以后养的鸡儿跑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吃人家的种子跟菜苗。”
田铁石点头应着,扶着媳妇进了屋,然后仔细的跟媳妇盘算起来。
青砖二两银子,再找木匠打个木门也得六十钱,加上来帮忙的泥瓦匠跟乡亲的工钱,这七七八八的下来,宽松着估计得要四两银子。
李青暖在这事儿上是不怕花钱的,一是能求个安心,二也算是前期投资不是?
除去这些银子,自家还剩着二十六七两,维持生计自然不在话下。等挂面跟鸭肠啥的出来,就算是弄个小推车去天桥底下耍杂耍的地方卖,也是收入呢。
俩人盘算好银子的事儿,田铁石就搂着媳妇窝在了炕上。原本憨厚老实的汉子,拉着媳妇的小手就是一通揉捏。现在媳妇被他养的白白胖胖的,加上还有些浮肿,哪哪都是肉嘟嘟的,捏起来十分舒服。可没过半刻中,麻烦来了,因为这汉子开始口干舌燥了,就连额头都有滚烫的热汗低落。
李青暖咬咬唇,看着自家男人憋闷的脸色,最终还是心软的把手掌放在他的腰间。然后红着脸,低头躲避开那个汉子热烈火辣的目光,低声咕噜了一句不能进去。
田铁石得了媳妇这句话,那就犹如是得了特赦令,可伸手却不知道该从哪下嘴。本来他的经验就少,除了媳妇,就没跟别的妇人有过啥接触,所以现在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舒缓自己身上的火热。
李青暖微微抬起身子,嘬了口他的嘴角。然后迎着他亮晶晶的眼神儿,缓缓垂头,接下来就是满屋烛光鸳鸯交颈。。。。。。配着窗纸上的窗花,煞是喜人。
第二天一早,田铁石就去镇上卖砖的地方定了四千块青砖。又去了夏木匠跟瓦匠师傅那里打了招呼,也就是这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开工了。
古人对于年节前后破土动工的忌讳很多,垒砌院墙之前,总有一些敬畏的仪式。因为李青暖身上跟着胎神,所以她是不适合出面的。这不,一大早何氏就把人接到了自己家里。至于田宅的事儿,自然有田铁石跟李青山俩人照看着。
等媳妇走了,田铁石才在院儿里摆了供桌,上三柱香;敬上一份黄纸;点上三头;口中更是敬畏的跟土地神说着这两天要破土的事儿。等到黄纸化为灰烬,李青山又往房角里立了一块驱邪的石头,希望石敢当大仙能保佑田宅不被邪魅侵扰。
瓦匠也是手艺熟练的老师傅了,只带了一根绳子和两块做标记的黑炭块就来了。扫了一眼院子,又跟田铁石商量好哪要加高,哪要搭架子啥的,这才让两个学徒去丈量了院子。估计了一下墙高跟大门的宽度,就让来干活的几个后生去和了黄泥啥的。
虽说田铁石以一天二十文的工钱寻了俩来帮忙干活儿的,可砌墙的技术活儿还得是瓦匠师傅带着徒弟上。这三人单工钱就每人每天一百铜板呢。虽说工钱不少,可人家手上的活儿可是实打实的麻利结实。
也就三天的功夫,不仅把院墙加高了,后边的围后院儿的土墙可也用腻子跟石头垒起来了。前后前安门儿的那块,瓦匠师傅收工前也帮着收拾好了。
这下别说是小毛贼了,就算是有点身手的庄稼人都难在爬进前院儿了。
办完了事儿,何氏又帮着李青暖蒸了一大锅掺着苞米面跟白面的干粮,在来干活儿的人结了工钱离开时分给大家。这算是东家管饭,也是在大家心里搭个人情。
而来做工的同村后生,得了工钱又搭了李青暖的人情,哪个回去不冲着她敲个大拇指。而那些闲着没事儿又八卦的媳妇婆子,得了自家男人信儿,加上知道田铁石打狼挣了钱,可不就齐刷刷的凑上来说她几句好话?
农村人但凡家里有人,一般白日里都会敞开着大门,尤其是像田铁石家这种大高院儿里,还会备上几个苞米皮儿拧成的蒲团跟小凳子。这是为了方便乡里乡亲的来串门,也算是潮河沟儿的规矩吧。
因为知道这里只有串门的人多,才代表人缘儿好,背地儿里也不会被人说腌脏话。所以对于来串门的人,李青暖倒也好言好语的跟人唠着闲话。人的感情可都是处出来的,况且李青暖不是扣扣索索斤斤计较的人,遇上谁家说缺盐少醋的,她也都给人带一些。
别看这些不起眼的物件,可是让一众大嫂婶子对她赞不绝口。
林月娘闲下功夫,也总带了做女红用的针线笸箩来凑凑热闹。知道林月娘跟李青暖的关系好,那些或是嫉妒或是挤兑李青暖的人没两次就消停下来了。等到了后边儿,怀着善意的乡亲也都念着田家媳妇怀着身子也不好总招待她们,所以来串门的人慢慢的就极少了。偶尔有来的也是送一把青菜种子或者捎个花样子。
在人们都不知道的时候,田宅灶房里三五天就会冒出一股子鲜香麻辣的味道。直到在一次次试吃中,田铁石、赵铁牛、李青山跟何氏、林月娘他们各自吧嗒着嘴巴赞不绝口,李青暖才定下了最后的方子跟做法。

  ☆、第63章 凤毛麟角

理好了配方,李青暖寻了个晴天开始琢磨拉挂面的事儿。在家做过挂面的人都知道,自家切好的细面用木棍下拉时候因为用劲儿不均匀经常断开,而做拉面时抻的面再细都不容易断。这除了面质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拉面里加了一种天然的蓬灰剂。蓬灰剂是由蓬灰草烧灰得来的。以前农家人穷,舍不得买碱面儿,就会用这蓬灰剂蒸馒头煮豆子。李青暖知道这东西不值钱,看起来还发黑泛黄,可有它来出来的面,却能达到细如棉线的效果。要不然后世怎么会有拉面一窝丝的说法呢!
更重要的是这蓬草灰不会对口感产生影响。
让和好的两碗面醒了,李青暖才顺着面的软劲儿往下拉。等到细面丝的形态出来了,她就赶紧让田铁石帮着挂到了晾面架上。
这晾面架是田铁石按着媳妇的要求自己动手钉的,上面四个横出来的圆木棍挂抻好的面,下面的根部还用石头压住防止歪斜。看起来倒有模有样的。
把架子放到通风能见到阳光的地方放置,等到了后晌时候就已经半干了。
村里跑着的猫狗不少,尤其是大猫,每到晚上都是不拘谁家乱窜的。为了避开它们来糟蹋东西,晚上李青暖就把架子挪进了东屋。
第二日大早,惦记着挂面的李青暖,天一亮就醒了。她戳了戳身边男人古铜色的胸膛,说了几句话,就穿了衣服稍稍收拾了一下,去了东屋。
经过一天一/夜的晾晒,细面已经被风干了。远远闻着,还有一股子面条的香气。
看着跟自己想象中差不多的细挂面,李青暖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她扒拉下一些挂面,又麻溜儿的捞了点酸菜跟鸭肠,煮了一锅酸辣挂面汤。
闻着味道,还真是香喷喷的呢。这不刚开了收拾好屋子开了大门的田铁石,一到灶房门口就咧着嘴抽着鼻子直夸媳妇做的饭香。
就这么着,李青暖的挂面跟鸭肠啥的算是做起来了。她心思多,还专门用过年买糖果跟糕点的包装纸把挂面包成一把一把的,然后又用小油纸包稍稍包上一些之前做好的香辣豆豉做配料。看起来又干净又实用。
至于价格,她是定在了十五文一斤。因为一斤白面九文钱,能出一斤四两的细挂面。加上盐、煮面用的调料豆豉,还有包装用的油纸、面糊,再有就是每斤一个人的工钱,成本算下来每斤也不过是十文钱左右。这还不算以后多生产所降低的人工费用。
李青暖把挂面分别给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